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6001900000018

第18章 K

开后门

利用职权之便予人方便或捞油水称为“开后门”。“后门”一词,始于何时?据南宋吉水人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在甲编卷六中有“留后门”一条,其文曰:“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取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

“开后门”一词,则始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七十九回,高逑和王瑾的一段对话就有“开后门”的话:王瑾对高逑说:“贵人不必沉吟,小吏看见诏上已有活路:这个写草诏的翰林待诏,必与贵人好,先开下一个后门了。”高逑问道:“你怎么见得先开下后门?”“开后门”则有了予人方便之意。

晚清作家李伯元《南亭笔记》载:大学士徐桐(1819—1900年),思想顽固守旧,并且敌视和排斥现代文明。1880年他在前门里东边(现在的东交民巷),买下一块空地,建筑了一座华美的府邸。不久,这一带逐渐辟为各国驻中国使馆区。各国使节共同出资修筑了一条马路,恰恰通过徐桐的大门口,徐桐对这“洋玩意”的出现,心里生气,却又不敢惹洋人,于是,来了个眼不见为净,把府邸的大门用砖石堵死,另从后面围墙扒开一个门供家人出入。此门一开人们便在街头巷尾议论:“徐老头儿开后门啦!”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徐桐自缢身亡。这件事其实和“开后门”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大学士开了个后门而能使人奔走相告,可见希望“走后门”的是大有人在了。

楷模

指榜样。古人多写作“模楷”,《世说新语·品藻》:“不畏彊御陈仲举,天下模楷李元礼。”“楷模”始见于《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注引《续汉书》曹操令:“(卢植)名著四海,学为儒宗。士为楷模,乃国之桢干也。”

清人所编《广群芳谱·木谱》一书介绍说,楷者树名,即黄连树。据说长在孔子坟上,枝疏而挺拔,树长得周周正正,是诸树之榜样。模者,亦为树名,长在周公坟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叶茂枝繁,一年四季色泽纯正。

因为这两种树都长在“圣贤”坟上,所以人们就取“楷”和“模”两种树的特征,来指代品格高尚的优秀人物。

侃大山

流行于北京人口头的一句口语。

“侃”字作形容词用在成语“侃侃而谈”中已众所周知了,其实“侃”字也可用作动词。在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闹简》一场,红娘劝说张生跳墙过去和莺莺幽会时有一段《煞尾》写道:“你虽是去了两遭,我敢说前不如这番。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证果的是今番这一简”。唱词中的“侃”就是“说”的意思。“胡侃”一语今天也十分流行,只不过把“侃”字误以为“砍”了。这里的“大山”不是地理概念,而是形象的引申义,是漫无边际,随随便便的意思。“侃大山”就是漫无边际地聊天,即人们常说的“海聊”、“神吹”。

空穴来风

穴:洞穴;来:招致。谓户穴通风。语出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也就是说,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楚国的文人宋玉和景差跟随着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忽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楚襄王敞开衣襟让风吹着自己的胸膛,感到非常舒畅。他不禁感叹道:“这风吹得我好畅快呀!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吗?”

宋玉听了回答说:“这只是大王的风罢了!百姓哪里能够和您共同享受呢?”

楚襄王听后非常奇怪,不由惊讶地问:“风是天地间的大气,从各个角落毫无阻挡地吹过来,不管是富贵的,还是贫贱的;高尚的,还是低下的,都会吹到他们身上。如今你却说风是我独有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宋玉回答说:“我听老师说过,树分权的地方,常有鸟来做窝;有空隙的地方,就有风吹来。由于地位不同,风自然就两样了。”

后来,人们引用“空穴来风”一语比喻某消息或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就是说是有一定根据的。

空中小姐

是指飞机上的女服务员。由英语stewardess翻译而来。

“空中小姐”源于美国。最初,飞机上的乘客都是由副驾驶员负责兼顾照料的。1930年5月的一天,在旧金山一家医院里,护士埃伦·丘奇小姐正与波音航空公司驻旧金山董事史蒂夫·斯廷帕森谈天。当她听他说副驾驶员忙得不可开交时,便插话说:“你不能雇用女乘务员吗?姑娘的天性,可以胜任空中小姐工作的。”史蒂夫听了“空中小姐”这个名称后,立刻顿开茅塞,于是马上给公司主席的助手帕特打电报。公司主席采纳了这个建议,很快授权史蒂夫:“先招8名姑娘,建立服务机组。”于是,埃伦小姐和其他7位护士,在史蒂夫主持下,前后不到10天,就登上了民航飞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空中小姐。后来,各国民航界纷纷效法,遂成全球性的职业。

快刀斩乱麻

典出《北齐书·文宣帝纪》。

北齐的建立者文宣帝高洋(529—559年),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次子。在他小时候,有一次高欢为了考察儿子们的聪明才智,各发乱丝一把,要他们整理,看谁整得又快又好。其他弟兄都手忙脚乱的横拉竖扯,惟独高洋与众不同,他找了一把快刀,几刀就把乱丝斩断,根本不理那些纠缠不清的疙瘩。并说:“乱才须斩!”高欢很高兴,认为此儿必定大有出息。到了550年,高洋纂魏称帝。

高洋“陕刀斩乱丝”的故事传到民间。后来,人们又用更为多见的“麻”替换了“丝”,演变为“快刀斩乱麻”一语,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