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6001900000023

第23章 P

拍板

原先只是商业专用语,而现在,“拍板”一词已成为流行语言。使用频率颇高,凡是主事人做出决定都冠之以“拍板”。那么,为什么把决定事情叫作“拍板”呢?

原来,拍板是旧时商行在交易中决定价格、表示成交的一种方式。在交易市场,难免发生买卖双方激烈的讨价还价的局面。当这种局面持续到一定程度后,市场管理人员便会根据价格讨、还的情况,拣了一种为双方较易接受的价格。如果双方对此价格没有异议,就用木板拍一下桌子表示同意。后来,“拍板”就演变成了成交的代名词,再引申开来,就有了“决定”的意思了。

拍马屁

与“拍马”一词意思相近。关于其由来,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明朝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有一套高明的驯马本领。当时,他还不十分得宠,于是就奏请皇上在西校场赛马,想利用自己骑马的本事来讨皇上欢心。于是,皇帝降旨,命京城武官参加赛马。

在重阳节那天赛马开始,成群结队的老百姓也前来看热闹。上午时分,皇帝由百官相随,浩浩荡荡来到西校场。随着“通通通”的炮响,几百匹马像离弦之箭,向前奔跑。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高举马鞭拼命抽打,有的马鞭都打断了,就用手掌往马背上拍。皇帝看得龙颜大展。

魏忠贤待炮声响过,翻身上马,他手不挥马鞭,只是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三下,就见坐骑四蹄腾空,快如闪电,往前追去,眨眼间就把别人的马匹甩在后面,霎时,跑到终点。此刻全场沸腾,人人称奇,都说骑马不用鞭子打,还跑得这样快,真没见过。

皇帝问魏忠贤道:“你骑马不用鞭子打而能独占鳌头,是从哪里弄来的神马呢?”魏忠贤下跪道:“奴才的马不是神马,能遥遥领先,主要是奴才识得马性,要马跑得快,千万不要强行,只要顺它性,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三下,驾马妙法,说穿了就在‘拍马屁’三个字。”

皇帝听后笑道:“爱卿,能知畜生灵性,顺其性而驾之,是个大才大器。自你进宫以来,所办之事件件称我的心,顺我的意。从今以后,朝廷内外,事无大小,一律归卿掌管。”魏忠贤听了连忙三呼万岁,拜谢龙恩。

魏忠贤能识马性,也能识天启皇帝的心思,拍得皇帝称心如意,天启皇帝也越来越宠爱魏忠贤。从此,魏忠贤掌管朝政,倒行逆施,显赫一时。老百姓都说,魏忠贤能到这种地步,都是由拍马屁拍来的。

此后,人们便用“拍马屁”一词来形容那些向上钻营、阿谀逢迎的人。

赔了夫人又折兵

原想占便宜,结果弄巧成拙,两头失算。始见于臧晋叔编《元曲选·两军师隔江斗智》:“张飞云:周瑜,周瑜,休夸妙计高天下,只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描写了东吴周瑜定计,假意将吴主孙权之妹许配刘备,使之入赘东吴,以便扣作人质,进而逼还荆州。刘备按诸葛亮之计赴东吴,不仅成婚,还带了夫人同回。周瑜带兵追赶,遭到伏击,吴兵大败。“周瑜身中数箭,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高策,赔了夫人,又折许多人马!’”书中的回目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由于《三国演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此语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一心想占别人便宜,结果反受双重损失,喻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披沙简金

原作“排沙简金”。亦作“披沙拣金”。排:同“披”,铺开,拨开;简:同“拣”,选取。拨开沙砾拣出金子。语出《世说新语·文学》。

潘岳,西晋时文学家,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文辞华靡。陆机,字士衡,与弟陆云并称“二陆”,诗重排偶,也善骈文。当时曾写过名篇《天台赋》的孙绰评价两人说:“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意即:潘岳的文章就像有锦绣覆盖,处处有文采;陆机的文章则如铺开沙砾拣金子,时时有妙语。后南朝梁·钟嵘《诗品》引录时改作“披沙简金”。

孙绰的本意是称两人为文各有千秋,只是风格不同,并无褒潘贬陆之意。称陆文“排沙简金”,“排沙”而见金,其欣悦并不底于“无处不善”。“排沙”与“简金”为并列结构,是在欣赏过程中同时呈现的,没有以“沙”喻赘文衍词需尽行排斥方见其美之意。后人改作“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与原意不尽相同。始见于唐·刘知几《史通·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时有获宝。”鲁迅在《准风月谈·由聋而哑》亦有:“但那里面满架是薄薄的小册子,倘要寻到一部巨册,真如披沙拣金之难。”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附:附着。皮都不存在了,毛还能附在哪里?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

春秋时的秦国遇上了荒年,派人到晋国去买粮食。晋国人不卖给秦国。晋大夫庆郑说:“违背了人家的恩惠,会失掉友好。庆幸人家遭受灾害很不仁道。贪恋爱惜不肯割舍物资,不肯帮助别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激怒邻国更是不适宜的。亲、仁、祥、义这四种道德都失去了,我们还靠什么来守卫国家呢?”晋大夫虢射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意思是:皮如果不存在了,毛将附在什么地方呢?庆郑说:“背弃信义背叛邻国,自己碰上灾祸谁来救济?失信于秦会招来祸患的。失去援助必然招来自己的灭亡,这是必然的。”虢射说:“不能减少仇怨,而帮助寇盗,不如不给。”庆郑说:“不能施予帮助,而且幸灾乐祸,这是百姓所鄙弃的。如果不卖给粮食,即使是平日相与亲近的国家也会因此而结怨,何况是平日有怨恨的敌国呢?”国君不听,庆郑告退时说:“晋君将会后悔。”

这个成语比喻事物失掉存在的根本,就无着落。

匹夫

“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为什么称普通的人为匹夫呢?

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说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就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义,夫妇两者也相合,故叫匹夫、匹妇。匹夫、匹妇便成了普通、平常人的代称。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是指男子,而泛指为普通、平常的人了。

萍水相逢

萍: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从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出唐·王勃《王子安集·滕王阁序》。

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任职时修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楼阁,称“滕王阁”。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玙在滕王阁宴请宾客。为想在这次酒宴中夸耀自己的女婿有才学,阎告诉其女婿孟某事先准备好文稿,趁机冒充即兴之作,哄骗各位宾客,正巧这次酒宴,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也应邀来参加。席间,阎故意装出请大家即兴挥毫为滕王阁作序的样子,谁知王勃并不谦让,提笔挥毫,即兴写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滕王阁序》)。文章写完后,当场受到大家的称赞。而阎和他的女婿则显得极为尴尬。由于赴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的以前互不相识,短暂的接触后,大家又要各奔东西。因此王勃在文中写下了“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句。

破天荒

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

此语源于唐代的科举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京城人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解送的考生称作“天荒解”。

天荒,本指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指荒远落后的地区。把荆南地区称作“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

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叫刘悦的考生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这个典故载于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后来,人们把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称为“破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