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读给孩子听的好故事
6003500000028

第28章 让您的孩子语出惊人(4)

没多久,国家爆发了战争,很多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到前线去打仗,大部分人都没有活着回来。 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反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故事寓意:

好的事情可以带来坏的结果,坏的事情也会产生好的作用,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所以说,我们遇到好事不能沾沾自喜,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耿耿于怀, 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

二十八、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就要出使我国,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我羞辱他一下。”

有个大臣献计说:“可以这样,他来了以后,大王在大殿上宴请他。 到时候我就派人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哪里的人?犯了什么罪?’臣就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的罪。 ’”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马上令人去准备。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在大殿上摆宴席招待他,正当大家喝到兴头上,两名士兵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明知故问:“捆着的是个什么人?犯了什么罪?”

士兵回答:“大王,他是个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转过头笑着对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说完楚王和众大臣都哈哈笑起来。

晏子并没有生气,他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据我所知,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后来人们把橘树种植在淮河以北,结果却结出枳子。 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都能安居乐业,可是一到了楚国就开始偷盗,可能这也是水土不同的原因吧。”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真是不能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故事寓意:

晏子的话虽然是为了讥讽楚王,但是却非常有道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二十九、熟能生巧

陈康肃善于射箭,当今世上,任何人的箭法都比不上他,他也因此感到十分骄傲。 一天,他在花园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汉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 陈康肃的箭法确实不错,射出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都射中了靶心,旁边的随从都拍手称赞,那个卖油的老汉也微微点头。

陈康肃本来很得意,但是他看见老汉只是点点头,于是就走过去问: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好吗?”

老汉回答说:“将军的箭法不错, 可是却谈不上什么高超的技艺,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康肃一听很气愤,大声呵斥道:“你又不懂得射箭,怎么敢贬低我的本领?”

老汉笑着说:“将军不用生气,我只是个卖油的,虽然我不会射箭,但是打油还是很熟练的。”说完,他把自己的油葫芦放在地上,又摸出一枚有孔的铜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来往葫芦里倒。 只见油像一条细线一样从钱孔中流入葫芦里,却没有一滴沾到铜钱上。 陈康肃和他的随从对老汉的技术都非常佩服。

老汉把油葫芦收起来, 对陈康肃说:“我打油的本事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就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感到很羞愧,恭恭敬敬把老汉送走了,以后他再也没有夸耀过自己的射术。

故事寓意:

知识和本领都是通过不断练习逐渐积累起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勤学苦练,就能达到一种熟能生巧的境界。 谦虚使人进步,千万不能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三十、半途而废

古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非常贤惠,知书达理、深明大义。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应该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多学些知识,将来做大事。 像你天天待在家里,或者在这狭小的范围转悠,开阔不了眼界,也长不了见识。 这样下去,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倒不如带足盘缠,到远方去拜访名师。 等学到了真本领后,你再回来。”

乐羊子觉得妻子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遵照妻子的劝告,收拾好行李,到远方学艺去了。 自从乐羊子走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心里总是记挂着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

一天,妻子正在织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 她开门一看,竟然是乐羊子回家了。 妻子非常高兴,但是也很疑惑,她问丈夫:“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你的本领已经学好了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着说:“没有,我刚刚学了一半,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心里想念你,所以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并没有露出高兴的表情,反而很难过。 她拿起剪刀,走到织布机前“咔嚓”一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剪断了。 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农民辛辛苦苦养蚕抽丝,然后一根根丝拧成线,一条条线又织成布,做好了布才能裁剪成衣服。 现在眼看着布就要织好了,我把它剪断,那么以前所有的工作就白费了。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 可是你现在仅仅因为想念家人就不能坚持到底,那么和这些剪断的布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感到羞愧不已。 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整整过了7年,他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那时候他才回家。

故事寓意: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达到最终的目标,千万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

三十一、知己

春秋时期有位琴师叫俞伯牙,他擅长弹琴。 有一次,俞伯牙在泰山游览,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只好躲在岩石下避雨。 他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的琴声紧凑而激烈,就像突然而降的大雨;接着,他的琴声低沉而婉转,好像山间清澈地小溪。 这时候,一个樵夫忍不住在附近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那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他原本在山上砍柴,也在附近躲雨。 他听到俞伯牙的琴声,感觉心旷神怡,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俞伯牙听到赞叹,起身和钟子期打招呼,然后又继续弹了起来。 俞伯牙静静地弹琴,钟子期在一边静静地倾听。 一首曲子结束之后,钟子期赞叹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于是俞伯牙又弹奏一曲,钟子期听后,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俞伯牙每奏一支曲子,钟子期都能完全领会曲子的妙处,这让俞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紧握着钟子期的手说:“好呵!好呵!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完全一样,只有你才能听出我弹奏的意境啊!”

于是两个人结为知己,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俞伯牙来见钟子期的时候,钟子期已经在不久前去世了。 俞伯牙痛惜伤感,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并发誓从此以后不再抚弦弹奏,以纪念平生难得的这位知己。

故事寓意:

一个人有才能有本领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懂欣赏、能识别的人才行。 这也就是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的故事也说明了朋友之间最难得的就是相互理解。

三十二、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xin)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融洽。

有一次,他俩一起到在菜地里去锄草。 两个人干得都非常起劲,谁也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功夫就锄好了一大片。

管宁拿着锄头干得正欢,突然“当”一下,他的锄头碰到了一个硬东西。 管宁把锄到的硬东西从黑黝黝的泥土中扒出来,原来竟是一个黄澄澄的金元宝。 管宁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是块石头,原来是锭金子。”

说完,继续锄他的草,对金子看都没看一眼。

不远处的华歆听到管宁的话,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 他拾起金块捧在手里,高兴得眉开眼笑。

管宁看到这样的情况,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我们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金钱,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嘴上说:“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手里却捧着金子舍不得放下。 后来,管宁反复劝说华歆,他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去干活。 可是华歆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正看得入神,外面忽然响起鼓乐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吵吵嚷嚷的吵闹声。 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从这里经过。 只见一大队卫兵拿着长矛保卫着车子。 那车也是非常豪华:车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车上蒙着五彩的绸缎,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 车上的官员耀武扬威,好不得意。

管宁对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席子上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对外面的喧闹声完全不加理会,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被这种浩大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 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直接跑到大街上去看。

管宁对华歆的举动非常恼火,感觉难过和失望。 等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他痛心地对华歆宣布:“我们两个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故事寓意:

真正的朋友, 应该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最起码在人格和价值观上要一致,否则是很难建立起友谊。我们交朋友,也应该像管宁那样,找一些志向高远的人,远离那些贪钱和爱慕虚荣的人。

三十三、晏子使楚

晏子第一次出使楚国就羞辱了楚王,这让楚王心里很不高兴,他一心想着找机会再羞辱晏子。 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楚王听到消息后,觉得机会来了,终于可以报一箭之仇了。 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士兵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

晏婴到楚国后,只见皇城大门紧闭,只有大门旁边开着一个小门。 守门的士兵让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婴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去。 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是人国还是狗国,如果是狗国那我就从狗洞钻进去。”楚王听了士兵的禀告后,只好把大门打开,欢迎晏子进城。

晏婴进皇宫拜见楚王, 楚王很傲慢地问:“你们齐国大概是没人了吧?”

晏婴听了,立刻回答说:“楚王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大街上的行人肩膀碰着肩膀,脚跟挨着脚跟,人人都把衣袖举起来就可遮住太阳;每个人擦一把汗,就像是下雨一样。 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楚王听了笑着说:“既然齐国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个矮个子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无礼的提问并不感到生气,他假装叹了口气说:“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个规矩,出使上等国家的人就派上等的人去;出使中等国家的人就派中等人出去;出使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在齐国是最不中用的,所以只好把我送到楚国来了。”楚王又吃了哑巴亏,所以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故事寓意:

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 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羞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尊严扫地。

三十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李广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人们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打猎,因为兴致很高,就耽误了回营的时间。 等李广往营地走时天已经黑了。 半路上,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只见草丛中有一个大野兽,李广借着微弱的星光一看,原来竟是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用尽所有的力气朝老虎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只一箭就把老虎射死在草丛里。 天黑路险,李广他们来不及收拾自己的猎物就赶紧回营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广派自己的手下去寻找老虎。 众兵将在昨晚的草丛中来回寻找,可是根本没有看见老虎。 再仔细寻找,发现李广的箭深深地插在一块大石头上。 原来,昨夜李广错把一块大石头当成是蹲在草丛中的老虎了。 士兵把事情告诉李广,他自己也很惊讶,赶紧前去查看。 只见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只露出短短的一截在外面。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大力气。 于是他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那么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故事寓意:

人在危难的时候,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精神也会非常专注,所以能发挥超乎寻常的能力。 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成语本身的意思是指人的诚心到了,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三十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