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可以让自己发现生活更多的美丽。爱,不仅是一种做人的高境界,更是一种处世生存的大智慧。
天地之大,我们可以用心装下。不必恐惧,不必忧虑,只要我们有爱,无人阻拦你飞翔的翅膀。
1、爱的力量
1995年5月的一个周末,对因主演电影《超人》而蜚声世界影坛的克里斯托弗·里夫来说,无异于一个世界末日。那天,“超人”正在弗吉尼亚州参加赛马,他的马在第3次跳栏之前猛然停住,他的身体立刻腾空而起,越过马头,由于手被缰绳缠住无法控制身体落下的姿势,他那64英尺高、215磅重的身躯便头朝下、重重地摔在地上。
霎时间,他从脖子以下完全瘫痪,像快要淹死似的喘不过气来。5天后,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重病护理室里醒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约翰·简医生告诉他,最上面的两块颈椎骨已摔坏,也许永远离不开人工呼吸器了。所庆幸的是头部完好无损,大脑基干尽管离受伤的部位很近,也没有受伤。简大夫说,他的头颅需要重新接到脊柱上,但手术能否成功没有把握。他突然意识到,他将要成为周围所有人的沉重负担。他不但毁了自己的一生,也毁了亲人们的一生。
他想到了死。死了就可以省去大家的麻烦。家人和朋友们前来看望,他的心境犹如过山车忽高忽低。见到那些从远道而来的亲人,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但人们走后,他又呆呆地望着墙壁,对将来一片茫然,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一天,他的妻子丹娜走进病房,站在他的床边。他的嘴里插着呼吸器,无法讲话,他们互相注视着对方。“超人”吃力地说:“让我走算了。”
丹娜哭了。她说:“我只说一遍,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因为这是你的生命,你的决定。但我要告诉你,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永远伴随着你。”然后她又说:“你还是你,我爱你。”
正是这句话,救了“超人”的命,他意识到他不能离开这一切,他不想走了。爱情的力量使这场飞来的横祸不但没有让“超人”的婚姻破裂,反而使他们的婚姻更加牢固,显示出了爱情的真正含义。
手术日期越来越近,“超人”躺在医院,内心充满紧张、恐惧和悲观。他害怕会因呼吸器的皮管松脱而突然死亡。他盼望有人来。孤立无援的感觉令他难以忍受。
一天,天气十分阴冷,病室的门突然打开,一个矮胖子匆匆进来,穿着外科医生的白大褂,戴着一副眼镜,操着俄罗斯人的口音,他说他是直肠科医生,必须立刻给“超人”检查。“超人”首先想到,医生一定给他服用了过量的药,再一看原来是老朋友、喜剧演员罗宾·威廉,“超人”笑了,自事故发生以来,这是他的第一次大笑。
他3岁的儿子威尔也给他带来希望。一天,威尔坐在地上玩,忽然抬起头来说:“妈妈,爸爸的胳臂再也不能动了。”丹娜说:“是啊。”威尔又说:“爸爸再也不能跑来跑去了。”“是的,他不能了。”孩子歪着头沉思了片刻,然后高兴地说,“可是他还能够笑呀。”
6月5日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医生说,过些日子就能摘掉呼吸器,自主呼吸。三个星期后,“超人”转到了新泽西州的开斯勒康复研究所做肺活量检查。因为要想摘掉呼吸器,肺活量必须达到750ml,而“超人”几乎无法使指针移出零位。就在这个时候,“超人”需要决定是否出席一个由“创造联盟”艺术界团体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筹款宴会。但他不能不担心,肌肉可能会像过去那突然发生痉挛,呼吸器也可能会脱落。因为这毕竟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超人”同丹娜商量后,认为出席宴会带来的精神收获,足以超过身体可能遇到的风险。
于是在10月16日下午,“超人”夫妇找出晚礼服,掸掉尘土,冒着风险,硬撑着参加了宴会。近五个月以来,“超人”都是坐在轮椅上,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移动。现在他被捆在面包车的后座上,汽车以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驶向纽约。碰上路面不平的地方,颈部便十分紧张,全身痉挛。一到饭店,人们立刻把他推进一套房里,那里有医院用的床供他休息。“超人”向为慈善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罗宾发奖的时刻到了,当人们用轮椅把他推上舞台时,700多人起立欢呼,掌声持续5分钟之久。
11月2日,医生为对“超人”进行呼吸测量,摘掉了他的人工呼吸器,要他连续吸10次气。他仰卧着喘气,眼睛向上翻,每次吸气虽然只能吸入50ml左右的空气,但至少已经让测量仪上的指针转动了。
第二天,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快要出院回家了,并想象自己的胸膛如同一个风箱,可以随意推拉,他吸了十次气,平均值达到450ml。
转天,他的肺活量平均值达到了560ml,病房内一阵欢呼,医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进步这么快的病人。你就要摘掉这个东西了。”
从此以后,“超人”每天都进行锻炼。摘掉呼吸器、自主呼吸的时间从7分钟到12分钟、15分钟,在即将离开开斯勒时,自主呼吸达到了30分钟。
1995年的感恩节,“超人”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次回家,当他重新见到自己家门时,情不自禁地在丹娜的怀里落下了泪。
点评:
无论何时何地,爱总能给我们最强大的震撼。爱征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更征服了所有人的心。
2、心灵的窗户
在世界锦标赛的现场,50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悄悄地走出人们的视线,躲在一个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你看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破了记录!”
“看见了!听见了!电视开着呢,评论员的声音大着呢!”千里之外的妈妈柳莎无比地高兴、无比地激动,她的嘴巴大大的张着,双眼一动不动,一副喜极、欲哭无泪的样子。
“妈妈,妈妈,您知道吗?用妈妈的眼睛瞄准,靶心就象又大又圆又明的月亮,手枪的准星一动也不动的,子弹长了眼似的直往靶心钻。”普钦可夫热血沸腾、言犹未尽。这也难怪,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肿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的黑暗的厄运,迎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依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为双眼患恶性黑色肿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手术!不然的话,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普钦可夫直楞愣地望着妈妈,用清纯而困顿的嗓音说:“妈妈,书上说‘光明无限好、世界很精彩’,我还没有看够呢。”
柳莎完全明白儿子的意思。是呀,光明与生命二者兼而有之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她非常清楚:感情战胜理智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她不能忘却丈夫的前车之鉴,她一字一顿地说:“儿子,你爸爸的病与你的一样,他不听医生的,结果呢……”柳莎再也说不下去了,她的声音哽咽,眼泪溢出眼眶。
最后,她与儿子当机立断:两害相较取其轻。决定一经作出,她就变卖了财物,仅仅两天的时间,一古脑地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的果断、那样的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的长城的烽火台上嘎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音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的眼睛。“眼球移植还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实验过。”巴甫琴科说。
“总得有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眼球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就都有了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多出了一个光明的世界,合算,合算。求您了。”柳莎说。
尽管她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框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再努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又增加了两只义眼,一只在巴甫琴科眼里,一只在柳莎的眼睛里。上帝就是这样的,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火苗。柳沙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艰难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怕的后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沙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的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面对这样伟大的母亲,巴甫琴科沉着冷静地做了第二次手术。工夫不负有心人,手术成功了。柳莎和儿子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地蓝,风特别地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儿子,儿子闪着明亮的眼睛,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点评: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伟大的母爱,犹如强弓硬弩,一直将孩子射向最高的目标。
3、母爱
小学三年级,几个调皮鬼把一只又粗又长的蚕宝宝放在她的书包里,然后一起坐在一旁等着看她的好戏。她在教室外面踢了一会儿毽子,回到教室,刚在椅子上坐下,见到书包里蠢蠢欲动的小虫虫,吓得尖叫一声,然后,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几个调皮鬼见状也吓得够呛,躲了一天,不敢来上课。他们第二天回到学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同向她道歉。
此后,大伙只要说一声“有毛毛虫”,她准会吓得脸色煞白,浑身冒冷汗。
结婚之后,她依然没有驱散毛毛虫在心里烙下的阴影。每次切菜切到毛毛虫,她都会惊恐地大叫,好几天都摆脱不了那种恐惧。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的对话,她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什么时候,毛毛虫才会走出我心里呢?
女儿的降临,让她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女儿3岁那年,她抱着女儿去看外婆。路过那片熟悉的绿化树,女儿指着她胸前问道:“妈妈,这是什么呀?”
原来是一条毛毛虫,在她胸前蠕动。她刚想大叫,看到女儿清澈如水的大眼睛,本能地缩了回去。她想自己的惊恐不安一定会把女儿吓哭的。她不想吓着女儿。
她轻轻抓起毛毛虫,对女儿说:“这是毛毛虫,它并不可怕,是不是?”
女儿乖巧地点点头。她把毛毛虫扔在地上,和女儿说说笑笑走出绿化树。
在女儿面前,她突然拥有了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她轻轻抓起毛毛虫,扔出老远,并且撵走了心里的毛毛虫。
点评:
爱可以战胜怯懦,战胜自卑,战胜一切困难。只要拥有爱,付出爱,天地之间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母亲和儿子
20年前,一场只有10来个人参加的婚礼,见证了一个特殊家庭的组建,说来特殊,是因为夫妇两个都是残疾人,丈夫的脚走动不方便,妻子双目失明,但是夫妻非常地相爱。一年后,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是个儿子。
然而,厄运突然降临到了这个家庭:一次归家的途中,丈夫不幸遭遇车祸,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和令他牵挂着的妻儿!
失明的妻儿在一次次哭昏过去后,咬着牙,拄着拐杖,又回到了福利工厂上班去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儿子抚养成才。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丈夫,才对得起这个苦命的孩子。
她自己只吃最简单的饭菜,积攒着每一分钱,为孩子上学做准备。孩子入学那天,她把孩子送去学校,到校门口,她停下来,对孩子说:“妈妈不进去了,孩子,好好读书!”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向妈妈说声再见,飞奔进校。母亲的心随着孩子的脚步声被揪紧,忙喊:“慢点儿!”
一次,孩子到家后,觉得身体不适,但还坚持着做作业,听到母亲竹杖的点击声,他像往常一样,去迎接母亲,就在走到门口的那一刻,他差点晕倒。母亲觉得儿子的声音蔫蔫的,忙摸他的脑袋,发觉烫得厉害。到了医院,医生说要住院,孩子死活不肯,做母亲的流着泪,配了些药,把孩子带回家。她知道,孩子是不会住院的,因为知道她承担不起这笔费用,她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也为孩子的早熟而心疼。
多少年了,家里没有添置过任何一件电器。母子俩只有一间住房,到了夏天,屋内闷热异常,为了让儿子睡好觉,母亲都要用蒲扇轻轻地在儿子上方扇着,直到他沉沉地睡去,一年又一年,蒲扇破了4把。
儿子更加懂事,他不再允许母亲为他扇扇子。有一次,为这件事还闹起了矛盾,儿子说:“你再扇,我就不睡了。”母亲拗不过儿子,她哭了,说:“孩子,你不幸生在咱家,妈别的做不来呀!”儿子说:“妈妈,有你这样的母亲,是我的福气!”母子俩,相互安慰着,痛哭失声……
儿子品学兼优,顺利地考进了初中,高中,以优秀的成绩被推荐参加国外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考试,并被录取。母子两个人却犯了愁:母亲愁的是费用,儿子愁的是自己出去以后母亲咋办?母亲知道儿子的想法后讲自己有单位和邻居,而且自己可以去看儿子,儿子告诉母亲大学费用可以贷款。
那天,领到贷款,儿子急忙赶到商场,挑了一台电扇回家。插好电后,儿子拉着母亲的手让试一试,母亲伸过手,风轻轻吹着,母亲的眼眶里涌出了泪水。相依为命的一对母子,静静坐着,除了喜极而泣外,就是轻微的电扇之声。
点评:
一台电扇是有价的,可以明码标价,但在这里,它所体现的人间真情是无法估价的。
5、一念之得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到。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他年轻时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深思,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点评:
每个人都是可以重新塑造的,只要给予他一丝希,也许立即产生意料不到的结果。对别人的一点关注,就是拉了一把。
6、无缘
晚秋的午后连太阳都有些懒洋洋。我再一次踏进那家快餐店,就象很久以前一样,坐在靠窗的那个角落里,面前也还是一杯咖啡,只是已没有了当时的人,和当时的心情。望着袅袅而起的水气,我有些迷惘,仿佛看见了他在水气的那头,慢慢地走过来,坐在对面,就象当年一样。蓦地,一滴泪落下,才知道水气的后面只是一个空位子。餐厅里弥漫着张惠妹的歌声……
我和他是高三时的同桌,两人都喜欢上课说话,所以常被老师点名。直到有一天,他拿来一个漂亮的本子:“有什么话就写下来吧。”于是,我们开始了笔谈。不同颜色的笔,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话题。天马行空,想起了什么就写什么。只是,他从不让我把本子拿回家,无论我怎么恳求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