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想起了他──我的高中班主任,他当时在社科院读博士,很快给他写了一封信,将我的处境和盘托出。那一年,我们一起从老家那个中学考到北京,他读人大硕士研究生,我读北大中文系。虽然在北京常来常往,我还是没有把握是否能得到他的帮忙,毕竟,他还未走出学校大门,而且,我们之间存在身份上的鸿沟。很快,他回了信,告诉我火速到北京治疗疾病,等病好后再作安排。
这一年,我又打点行囊闯到了京城,病痊愈后,随他一起在他实习的南方企业干起了临时工。我有些害怕失去档案和户口,他帮我分析社会发展趋势,让我打消了顾虑。几年来,我在他的支持下踏踏实实地加入了北飘族。他毕业后,我们开起了公司,后来,我又单独开创自己的事业。
今天,我已经在京城安家立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不再存在什么失落。当然,他比我更辉煌,我经常开玩笑地说:“老师,还是老师。”但是,我心中始终感激他,因为没有他的指导和无私帮助,我真不知道还要在生活旋涡中挣扎多久。我在内心深处,将他看作我前进中的灯塔,特别是给了我向前行进的希望与勇气,让我不再懦弱,也不再迷惘!谢谢,老师……
点评: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很难想象,没有别人的相助,我们孤独行进将是多么艰难。某些时候,一些人的提携真是不可缺少的恩赐,甚至生死攸关。
9、偶然
他和她相识是很偶然的。
那是初冬时分。他刚从南方出差回来,看见公司门口站着一个女孩。穿一件粗呢方格上衣、一条牛仔裤、扎一个很精神的马尾辫,白嫩的皮肤、匀称的身材,冲走到门口的他微微一笑,当时他感觉她特美,是那种由心灵深处散发的美,特别是那种高贵却并不拒人千里之外的气质。他讨厌那种浓妆艳抹的女孩,美不应是区区几支化妆品所能表露的。美应该是内心与外表的和谐。那时他工作比较忙,在他准备出差离开公司最后一分钟,终于鼓起勇气把名片递给她,她欣然接受了。可他对她的了解只知她是浙江人,在他们公司搞促销而已。
临近春节时,他从南方回来,她却已是渺无芳踪了,虽然懊恼没向对方索要电话,但他相信有缘定会相见,果不其然,次日中午,她打电话找他,说打过好多次,而他却没在,那时的他一阵惊喜,简直要仰天长啸了。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她的名字和电话。
千禧年情人节很快到了。那时他在贵阳,她在老家浙江,可能老天爷也为他们远隔千里而悲哀,飘下了如丝细雨。满大街的玫瑰娇艳欲滴,男男女女脸上笑容是那么温馨甜美。一缕失落和酸楚的感觉袭上他的心头,孤寂的他不知她是否愿意成为他的最最知心的女友。于是他把娇艳的玫瑰系在两个心形气球上,他相信飘向空中的玫瑰会飞向他意愿的地方,当他打电话问她是否收到时,她笑着说收到了!并说很高兴收到玫瑰和祝福,告诉他她很快会来郑州。当时他想他终于可以拨开乌云见太阳,上天也对他有所垂青了。
这以后的日子,他就身不由己地陷进去了,她的一颦一笑时常浮现于脑海,对她到郑的日期也用上了倒计时。
初春的夜晚还有点寒意,在那个昏暗的路灯下,她对他说:“你是他最好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好最好的哥哥……”就在一刹那间他顿时血液都凝固了,呆了,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结局,不过他想他是个男人,应该能把痛苦吞咽下去的。于是他忍着盈满了眼眶的泪水强做笑颜说:“好哇,你能允许一个最好的哥哥在每年的情人节里给你放飞一束玫瑰花吗?”她呜咽着点点头。
点评:
最后一次相约,为了偶然,为了心悸。不必再作伤害,挥去西边的云彩。因为年轻,彼此更珍惜那份纯洁的感情!
10、冬天的蜜蜂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酷的寒冬。
一群蜜蜂则不同。据说蜂箱中的蜜蜂要过冬的时候,往往要抱成一团,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住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地“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恒定在13摄氏度左右,舒适如春。
被工蜂“包裹”在里边的,不仅有蜂王和雄蜂,还有另外的工蜂。饿了,它们依靠夏天采集起来的蜜,来获得足够的能量。但它们也并不总在里边呆着,到了一定的时间,它们还需要出来,同外面的工蜂“换岗”。
就这样,蜜蜂的家族度过了寒冬。
点评:
事实上,这个世界没有谁能孤立地活下来。有了别人的帮助,我们也会很容易地度过人生的某个冬天,或者走出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或者摆脱一场难料的困境。然而,我们如果能像蜜蜂过冬那样,反过来去“换岗”般地回报别人,或许,人生留给我们的所有最冷的路,我们都会从容走过。
11、多一份感恩
一次,友人盛宴款待我这个留学生,他夫人为我做了很多菜,忙得汗流浃背。我与友人则尽兴交谈,友人一会儿说母语,一会儿说有些夹生的汉语,看样子他很开心。饭后,我有些不好意恩,告辞时想道一声谢,特别想向夫人表示一下敬意。不想他们夫妻却抢先一步给我鞠了一个90度大躬,边鞠躬边说:“谢谢您光临,令天我们全家都高兴,希望有时间再来。”搞得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暗自揣度:这是否过分?
后来从友人的朋友处间接地了解到,友人对我是真心的,50年前他在中国哈尔滨一家银行工作过,那时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如今中国话差不多都就饭吃了,但那份浓浓的情债还在。对于他来说,讲汉语是一大乐趣,他邀请我来就是为了用汉语叙叙他在哈尔滨生活时的旧事。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席间他问了我许多关于哈尔滨的问题,他认同了我这个哈尔滨“老乡”。我来他这里做客,这本身就足以激发出他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所以,他请我吃饭反而还向我道谢。
归国时,这位友人泼墨挥毫,题字一幅,内容是:人生只有一次,经常微笑地、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幸福就会永远伴随你。
我不懂书法,但很喜欢这个条幅的内容,觉得这段话很美,我把它作为座右铭挂在了墙上,时时警示自己。我以为这个条幅揭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道谢是幸福之门的一块敲门砖。感谢他人,同时不断被他人感谢,承认他人价值,同时自己的价值也被他人承认——生命就会在这一双向认同过程中得到延伸,人生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道谢,是人生价值的提示,是人与人沟通与理解的桥梁。道谢,反映的不仅是一种道德涵养,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有了它,生活会变得更温馨,更有内涵。
点评:
道谢,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却很客易被遗忘或忽视。如果我们不常道谢,那一定不是因为没有人给予我们恩惠,而是因为我们对恩惠视而不见,没有珍惜。这时,不妨静下心来反省一下:我是否忘了道谢?
12、最好的安慰
贝特富德是帮助老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同事之一。但在一次经营活动中,他由于急功近利,导致投资失败。然而他却没有想到,洛克菲勒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的失败进行了一番赞赏。他回忆说:“那天下午,我正在路上走着的时候,看到了洛克菲勒先生就在我身后的不远处。但我并不想停下,也不想回头。说句实话,我实在不愿意向他描述这次我在南美投资失败的经过。可是他却叫住了我,我没有办法,只好停下来。”
没有想到,洛克菲勒先生走过来后,非常友好地在我的背上拍了一下,然后说:“你干的好极了,我的老伙伴!哦,我刚刚听说了你在南美的事情。”我心想,他一定是在嘲讽我,接下来,他一定还会责怪我。于是,我决定还是由我自己来说为好。‘这实在是一次惨败,简直糟透了!’我沮丧地说,‘尽管我们后来尽力作了补救,可仍然只收回了60%的投资。’
‘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觉得你干得真棒!’他说,神情十分真挚,‘我本来以为会血本无归的,真亏得你处置果断及时,才出乎意料替我们保持了这么多的投资。真的,贝特富德,你能干得这么出色,真是难能可贵啊!’
他就是这么赞赏我的。这是我一生中所得到最好的安慰——它不仅使我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点评:
端起庆功酒,一切老板都会。然而,陪你饮尽失败的苦酒,也许是最信任你的老板才能这样做。士为知己者死,能为你的教训喝彩,你有什么不能赴汤蹈火的!
13、一封特别的信
在2001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美国一位名叫特娜·杜恩的女护士勇敢地参加了世贸大厦的救援工作。她的事迹被许多媒体报道后,她收到了许多人寄来的各种信件和礼物。
其中,特娜·杜恩对来自密西西比州斯达克威尔市某小学5年级几十位学生的邮寄品的印象最为深刻。他们寄的慰问品全是在世贸大厦救援工作中急需的东西,例如防尘口罩、眼药水及其它药品。每样东西带着一个自制的小天使,而且夹着一张明信片,写着各种祝福之词,后面留着每一位制作学生的签名。
于是,特娜·杜恩将这些东西装在不同的信封中,寄给了参加世贸大厦救援工作的消防队员、警察、救护人员。其中,有一个她特别寄给了紧急救护队的安东尼,他在“9·11”那天失去了此生最好的朋友马丁,一直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一个多月过去,特娜·杜恩再次碰见安东尼。刚见面,安东尼就给她异乎寻常的一个拥抱,急急地说:“谢谢你,谢谢那天给我送来的最好的礼物。”他接着解释道:
“那几天,我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可我一打开你寄来的信,一下子看见里面的小天使,再打开那制作精致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上帝保佑你。’天哪,签名的那个小学5年级学生叫什么?他,他的名字也叫‘马丁’。我感到‘马丁’无处不在,我很快振作了起来。”
点评:
“马丁”本来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意和留心。很多时候,我们正因为感到“马丁”无处不在,才对生活充满了无穷信心。所以,我们每个人经常记住自己也要当一当“马丁”!
14、蚂蚁和大鸟
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掉了下去,它用尽全身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没一会儿就游不动了,在原地打转,小蚂蚁近乎绝望地挣扎着。这时,也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这一幕,它同情地看着这只可怜的小蚂蚁,然后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他身旁,小蚂蚁挣扎着爬上树枝,终于脱险回到岸上。
当小蚂蚁在河边草地上晒干身上的水时,它听到了一个人的脚步声。一个猎人轻轻地走过来,手里端着枪,准备射杀那只大鸟。
小蚂蚁迅速地爬上猎人的脚趾,钻进他的裤管,就在猎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小蚂蚁咬了他一口,猎人一分神,子弹打偏了。枪声把大鸟惊起,振翅飞远了。
点评:
尽管蚂蚁是比大鸟弱小许多的小动物,但它却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鸟躲过一次杀身之祸。做人也是这样,不要以为只有结交权贵才会对自己有好处,心怀善意常帮助别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反过来有许多小人物也会帮上你的大忙。
15、一步之隔
有一天,上帝对一个从来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
他们进入了一个很大的房间,看见有许多人拥挤着围坐在一口煮食的大锅边上,他们饥肠辘辘,馋涎欲滴,但只能眼巴巴地干坐着,痛苦而又悲伤。因为他们的手上都绑着一把勺子,但勺子的木柄太长,舀了食物后根本无法把它送到自己的嘴里,所以,只好个个挨饿。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着教士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个房间的情形基本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坐在一口煮食的大锅边上,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个人看上去又快乐又满足,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欢乐开怀。而他们手上的勺子,也跟刚才那一群人一样的长柄,一样的笨拙。
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个房间的人却无比快活,而那个房间的人却愁眉苦脸呢?”
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还没有看明白?这个房间的人不都是已经学会了用勺子舀食喂给对方吗?”
点评:
原来,地狱和天堂的差别就是这样的简单。地狱的人们只有“自我”,没有“他人”,活该挨饿。只有互助,人间才有天堂。
16、父亲的答案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小铲子。在松软的沙滩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于,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来。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欢一次地向岩召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仙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渭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气得哼哼只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皇,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采,砸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在整个过程中,男孩的父奈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的清清楚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面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己经用全力了,爸爸,我巳经尽力了!我三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几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设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点评:我们生活的世界,谁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朋友或亲人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记住,他们就是资源和力量。
17、买不到的人心
一个业务员,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顾主。顾主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