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找个理由活得更好
6013800000020

第20章 情谊无价(3)

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的店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了。

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

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营业员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说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中,唯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店主同意这个看法,从此成了这个业务员最好的主顾。

这个业务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重视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点评:关心别人、重视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获得和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

18、诚信是金

有一个日本少年,13岁时背井离乡,在一家小商店做店员,同时替一家机器公司做推销员。他推销机器十分顺利,半个月与33位顾客签订了合同。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卖的机器,比其他公司出品的同样性能的机器价格昂贵。他想如果客户知道了,一定会后悔,更谈不上日后的生意。于是少年就打电话向签订合同的客户约定时间亲自登门了却此事。

少年用了3天时间,带着订约书和合同,按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在客户面前,挨家挨户进行老老实实的说明,请客户解约。

少年这种举动,令客户反生好感,又把少年介绍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人们加深了对少年的信赖和敬佩。这个少年就是后来日本证券公司的创业者——小池国山,同时他也是小池银行和东京瓦斯公司的董事长。

点评:小池国山最初的成功得益于他独具的人格魅力——诚信。诚信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也就没有了生命。因此,生活中一些常常抱怨无市场、无顾客的经营者,往往都忽略了“诚信是成功的法宝”这一经营原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小,最终灭亡。其实经营如此,做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呢。

19、一念之差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漂上一个小岛。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的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

他绝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的船引到这里,他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获救的。”

点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生活,不仅要有创造未来的能力,还要有能等待未来的信念,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后升起。

20、男儿有泪不轻弹

二战中,一次战役里,盟军的一队伞兵因飞机偏航误入绝路,最后被德国兵逮捕了。

在刺刀下,俘虏们被迫当着苦役,他们身形憔悴,内心悲愤,但是,在坚信战友们一定会打过来的信念支撑下,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枪炮声越来越近,德军脸上的颜色越来越沉重。

这天傍晚,一阵急促的号子将俘虏们赶成一长排,四周是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伞兵们立即明白了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突然,一位年轻伞兵的手剧烈颤抖着,鼻尖也使劲抽动着。他想起了苍老的父母,以及年轻的妻子、尚未谋面的女儿。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一位年纪大的士兵紧紧抓住了他的手:“兄弟,我们不哭!”

刹那间,所有的伞兵一个接一个地将手拉在了一起。万籁俱寂,天地无声。

忽然,枪炮声大作。真是无巧不成书,盟军于此刻发动了进攻。于是,正义的枪弹压过了屠杀的子弹,不少伞兵幸免于难,其中就有那位年轻的伞兵。

后来,他随大军攻克了柏林,当他凝望着纳粹万字旗降下时,他想到了那位拉他手的已经牺牲的战友,一边噙着泪一边喃喃自语:“兄弟,我们不哭!”

点评:生活中的,为了爱的人,我们不要哭泣。我们只有变得坚强,最终才有胜利的时候。

21、信任

我本是一个好动感情的人,然而经过近10年的都市生活的磨练,人也渐渐的变得麻木不仁了。

然而一件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那麻木不仁的心。

那是接近年关的时候,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天气恶劣、寒冷,路上的行人十分稀少。接近中午时分,我去我的书店看看,刚落脚,一位中年男子,穿着一件破旧的夹克,下身穿着一条单薄打着补丁的裤子,嘴唇干裂着还渗着血,看上去苍老、颓废,就像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走进了店里,冲我友善的笑笑。

我说老人家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头一听我说话眼泪就流了出来。我忙给他让了一个凳子,把煤炉往他身边推了推,老人开始了他的倾诉。他告诉我,他是陕西人,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三,一个上高一,自己没什么特长,年初跟老乡一起来打工,搞建筑卖苦力,平时一发工资就给家里寄钱,年底总结账时发了一笔钱,本想缝在棉袄里带回家,可是在买车票时被小偷连偷带抢的全拿走了,这几天一直流落在街头乞讨,但乞讨了几天就是开不了口,眼看着年关到来,一个个的都往家赶,心里干着急,今天又流浪了半天,看到我样子友善,终于鼓足了勇气。说着说着老人的泪又流了下来,一种别样的目光紧盯着我的脸。

书店雇员用手碰了碰我,对老人投去鄙夷的一瞥,“现在这社会,真不知道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乞讨的男女老少一天不知要来多少个,谁接待得起,又有谁给的起?”老头一听这话头默默的低了下去,没一会儿又抬起来,很无奈的看了我一眼,站了起来要走。

我的脑中忽然闪过在老家务农的父母来,一把抓住可怜又很无辜的老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塞给了他。老头一看眼泪止不住的又流了出来,“好人啊,好人!”老人边说边激动的往下跪,我连忙拉住了他。“我会还给你的,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老头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这事过去很久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懒洋洋的漫步在家属区,一边欣赏着花坛里的花和小草,一边思考着人生。“我的救命恩人,你让我找得好苦啊。”一位中年人紧紧拉住我的手,我顿时搞懵了,“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没有,没有,难道你忘了两年前那个雪天里乞讨的人了吗?”中年人显然很激动。经他一提醒,我很快想起两年前那个很苍老很颓废的老人来,“是他吗?”我心里在想。

“是我,真的是我,我今年才46。”真让我想不到,两年前的那位老头这么年轻,真是人遇伤心事容易老。他连忙从口袋拿出100元钱塞给我,我忙推让着。“你是不是嫌少,还要加点利息!”“老头”把脸一沉,开玩笑地说。我只好收下。他告诉我他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小儿子今年毕业考大学,他现在养蜂,同时学了一点手艺——修钢筋锅、雨伞、磨刀,供养两个儿子上学还将就。他说他把我告诉了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以我为榜样,有机会让他们来看我,感谢我。我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只是紧紧的握住他的手,在心中庆幸当初没有亵渎那份纯洁的同情心。

点评:对他人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信任。我们不要将自己装在套子里面,否则,即使保存完整又有什么意思呢?不要忘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2、一生的转变

杰克逊在乘地铁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年老的盲人。

老人非常健谈,他们开始闲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杰克逊,他是南美洲白人,从小就很讨厌黑人,认为他们低人一等。在北美念书的时候,有一次他被老师指定负责办一次野餐会。同学中有几个黑人,他因此在请帖上写明:“此次野餐会,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美,人们都明白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收到请帖后,全班哗然。他被系主任叫去臭骂了一顿。他解释说:没有办法,我骨子里面就非常反感黑人店员,我会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自己去拿,避免与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老人接着说,他在波士顿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一次车祸。也许是上苍的惩罚,这次车祸让他双眼完全失明。他最大的苦恼是在与人接触中,弄不清楚对方是黑人。他苦笑道:“我向心理学导师谈起这个问题,他没有直接指明我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障碍,而是善意的开导我。后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导师告诉我,他本人就是黑人。此后,我对黑人的偏见随着导师的影响完全消失了。对我来说,我只知道导师、是好人,他学识渊博。口才很好,至于肤色,与我已经毫无意义了”。

车快到终点了,老人问杰克逊:“先生,你是黑人吗?”

杰克逊说:“是的,我是黑人。”老人说:“不过没有关系,我不介意。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

在月台上,老人的太太在等待他,两个人亲切的拥抱。杰克逊发现,老人的太太竟然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

点评:

偏见,来自无缘无故的傲慢。我们一生中多少时光,浪费在傲慢和偏见中。与内心坦率交谈,将傲慢连同衍生的偏见抛得远远。

23、无声的谴责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最贫穷脏乱区域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

被指控的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指控的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问到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了……”

审判长答道:“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判决宣布之后,拉瓜地亚从席间站起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50美分,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每个人交出50美元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出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与区域。”

无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默无声息地、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点评:

这是一堂半个多世纪前已经结案的庭审,但是它却穿越时空,至今仍感动人心。真正应该接受审判的不是老妇人,而是缺乏同情心的旁观者。

24、难忘的一次误解

进城好多年了,我一直沿袭乡下的生活习惯。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时尚”起来,中山服扔了,穿起了洋装,居室也装修了两次,卷走了地毯,铺上了丹麦地板,实木椅换成了法国真皮沙发。每天下班回家就忙着拖地板,做卫生,不知不觉染上了洁癖,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开始,我并没有疏远乡下亲友,可是,打居室上了“档次”后,便不自觉地对乡下来客发怵起来。那是一个雨哗哗响的双休日,几个朋友在我们家玩牌,忽地传来猛烈的敲门声——不用说,一定是乡下来客。好动的儿子一溜烟跑去开了门。我一边摸牌一边望去,见是乡下表弟湿淋淋地站在门外,他一手拎着鼓囊囊的蛇皮袋,一手拿着雨伞,望着门口那块用来蹭鞋的绒布垫子不知所措。我说“进来吧”儿子正蹶着屁股找拖鞋的时候,表弟往后退了两步,突然像跳远运动员似的猛一个跨跳,双脚越过门口的那块垫子,“咚”地一声落在客厅里,他紧张地回头看了看脚后跟,庆幸地咧嘴笑道:“差点踩坏了那块垫子!”可他那双雨鞋上的泥巴,把客厅跺得一团糟。玩牌的朋友看我表弟那副傻乎乎的样,一个个笑岔了气。

打这以后,我对乡下来客就更加“慎之又慎”了。每当听到敲门声,必坚持“一看猫眼二问三开门。”

那是腊月底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和老婆孩子正在家里乐滋滋地“办年”,忽地响起“咚咚”的敲门声。我连忙趴在门上看“猫眼”,只见一个陌生的白发老人,正在门外扑打着肩上的雪花,泥糊糊的两脚直跺着,嘴里喷出一团团粗气。我拉开门上巴掌大小窗子问道:“找谁我不认识你呀。”

老人堆着笑脸说:“您是×科长吧?”我点点头。他舒了一口气说:“我总算找着您了……”

我猜想是工作上的事,忙说:“明天去办公室找我。”老人见我要关小门,着急地说:“×科长,我不进门,我要感谢你哪……”

老婆和孩子都跑过来了,我便开了门,只见门外放着香麻油、老母鸡和糯米糍粑。老人抹着额上的汗水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你不认识我,该认得这件军大衣吧?这是你去年救灾捐给我们灾区的呀!”

我定睛一看,真的是自己当年穿过的军大衣。老人抱愧地说:“我对不起你呀,你的大衣兜里有一只旧信封,信封里装着100元钱,我们家当时太困难了,把钱留下买了种子肥料。这不,现在丰收了,丰收不能忘记恩人啊,我今天一来还钱,二来请罪,你不会怪我吧……”

看着老人颤兢兢的双手捧着一张百元大钞,我们全家人呆住了。想到去年捐款捐物时的情景,老婆直埋怨我“粗心”。

老人说:“要不是这封信写着地址,我还找不着你呢……”我双手拉着老人一定要留他吃饭。老人一迭声说:“不敢,不敢,这点礼物给你凑凑热闹,我还要赶车呢!”说着转身蹬蹬地下了楼,消失在风雪之中。

点评:

一切仿佛昨天,看到的是天地人心。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不必总是关在狭隘的火柴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