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样
6014200000027

第27章 野蛮模仿——温州人的起家方式和你不一样(2)

温州人首先开始在自己的产品命名上做文章。大虎打火机厂的创始人周大虎以“虎”自命,既体现了自己名字中的一个“虎”字,也照顾到了中国人爱“虎”的民间习惯,因而以“虎”为牌,自然能够吸引消费者。“康奈”意为“健康发展,其奈我何”。以健康发展自励自勉,在温州的特殊环境中很能抓住人们渴求扶正压邪的内心愿望,由此容易使人们对其经营品格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庄吉”取“庄重、吉祥”之意为其文化内涵。庄重,使人步履稳健、神采飞扬,让人充满自信。吉祥,则是中国历来特有的祝福词,沿用至今,仍受人欢迎,为人常道。用“庄吉”二字为服饰产品命名,使人觉得庄重典雅、吉祥幸福。“红蜻蜓”的形象多么轻巧,让人不禁想起一只红蜻蜓轻盈地落在荷尖的情景,给人以诸多联想。但凡成功的品牌,其名称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温州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购买商品的是顾客而不是市场,而且市场是一个个具体各异、生动鲜明的顾客造就的,精明的温州人及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舍得在品牌和顾客心理上花时间。

而在另一方面,品牌主要是由产品的内在质量来决定的。温州人通过实践认识到:塑造强势品牌,产品质量是根本。在沸沸扬扬、杂乱无章的仿制生产方式热潮消减之际,不少温州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未来的市场必将是以质量取胜、优胜而劣汰。

在杭州武林门事件以及柳市镇事件之后,温州人积极吸取惨痛的教训,如今“以质取胜”很快成为温州市场的关键词、主题词。

皮鞋和服装是人们即穿即用的产品,质量的好坏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特性决定了皮鞋和服装行业更需高度重视质量问题,康奈皮鞋、奥康皮鞋、庄吉服饰、报喜鸟服饰、温州眼镜、虎牌打火机等企业,都视质量为生命,并由此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温州制造的质量意识的增强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不少温州产品已完成角色转换,开始从假冒变成被假冒。正缘于此,1999年12月16日,“奥康鞋业”的王振滔在以前怒烧温州伪劣皮鞋的杭州又燃起了一把大火。和以前不同的是,他烧的是2000多双外地假冒奥康品牌的皮鞋。

主旋律已经形成;正气歌已经开唱,越来越多的温州人认识到了从事制假、售假已无出路,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而且制假、售假的路子也越来越窄、日子日趋难过。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开始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由于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性销售是消费者看重的又一点。温州人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出色:他们不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而且服务的内容涵盖流通的全过程。他们坚持“用户至上”的发展原则,把用户的满意程度作为销售、管理和科技人员考核的重要标准。为了不图“一时之利”,他们处处与顾客换位思考,通过提供咨询、热情接待、免费送货等方式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竭尽所能地满足顾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试想一下,有了“顾客要月亮就给月亮”的服务意识和经营理念,怎能打造不出世界级的品牌呢?

在温州制造的品牌塑造上,温州人走了一条捷径。其实,当报喜鸟服装集团不惜以高薪聘请意大利服装工艺师安东尼奥担任首席工艺师时,他们自身早已成功地模仿了欧洲的新风格西服,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挺柔西装”、“轻凉西装”等。也不仅是报喜鸟集团一家,通过由模仿到创新这一惊险一跳,大部分温州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跨越了危机。没用几年,温州制造业就有110个知名商标和155个温州名牌产品畅行于世。

温州人提高产品质量的招数很多,说起来不外乎是变化、立异、改进、强化、伸缩、替代、美化、重组、自控等多种易见却多被常人忽视的方法。有了优质产品,还要注重宣传:温州人也许是最早从国外企业学习到了这一点,要不就是经营实践中的自我感悟。对品牌形象代言人这一招式,温州人玩得最为得心应手。

在温州人紧抓产品质量和大力塑造品牌的同时,他们的产品营销能力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温州在品牌形象代言人方面拥有的人数之多、档次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如“法派服饰”舍得投资上千万元巨资,聘请“国际影帝”梁家辉和“玉女掌门人”张柏芝为形象大使。港台及大陆一些大腕名星大多被温州人打造品牌所用,温兆伦、钟镇涛、胡东、周华健等都出任过温州产品的形象大使,这些宣传举措自然已经成为温州人的营销案例。

我们相信,在温州人的努力下,温州制造会以新的姿态,新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再一次创造奇迹。

5用别人的名牌创自己的品牌

在温州制造也极力塑造自己的品牌行动中,温州人提出了“名牌兴市”的口号,我们以温州服装制造业为例,例如温州男装生产企业以高起点、高品质来定位自创品牌。当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纷纷效仿“温州模式”时,温州服装在品牌经营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温州服装制造业运用国际先进理念经营,虽在国内同行中领先,但温州品牌与世界级的国际品牌差距还很远。温州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知名度虽领先国内同行,但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同行相比却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一部分温州企业选择了转型。温州男装在自创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时,大多选择了引进国际一流装备和技术,创建高品质、大规模品牌加工基地的做法,几乎家家企业都注册了一个带点“国际化”的品牌,虽然品牌名称不同,但在男装市场上温州品牌的同质化现象却十分严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苦于同类品牌太多,难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能力,企业难以进入最佳赢利状态;而另一部分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也因产品销路不畅,造成装备、技术资源的浪费。面对自家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习惯把生意做到全国全世界各地去的温州人,再次显出了其精明之处:法派、庄吉、报喜鸟等一些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品牌主业生产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品牌的知名度为外国品牌贴牌加工,来改变企业自身品牌生产不饱和的状况。而大多数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企业,考虑到做品牌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则由被动竞争转为主动调整,凭借温州服装企业先进的设备优势,放弃自营品牌,改为全世界的品牌服装做贴牌加工。毕竟市场是残酷的,不管是做品牌还是做加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温州人只信守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以变应变”。有统计资料表明,温州制造的西服,已占全国市场销量的80%,许多选择在中国加工产品的国际品牌,其西装、夹克、休闲装、西裤等品种,几乎全在温州制造。

随着国外名牌企业的加入,使得国内品牌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服装品质和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的温州男装企业,从高风险的品牌市场竞争中发现了一个利益大却是低风险的发展空间: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加工产品。于是,一批像丹顶鹤、乔顿等有影响力的温州男装企业,理性地从原来的自产自销为主,转向了为精品男装贴牌加工为主。贴牌生产,尤其是为国际品牌服装贴牌,是需要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品牌委托方的质量、规格、交货时间要求进行生产的。为达到国际品牌认可的标准,生产企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国际品牌标准对自身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的提升。

报喜鸟集团为争取英国马莎公司经营的国际名牌服装贴牌加工,先后用了三年时间,除了在生产技术,工艺品质上按照国际品牌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外,还在企业环境、员工福利等方面,按照国际环保等要求进行了改造,终于从马莎公司获得了第一批5000套西服的订单。后来马莎公司的加工订单增加到12万套,到最后他们将欧洲其他地区的加工点撤掉,把产品全都拿到温州来制造。

在角逐品牌市场的服装企业中,丹顶鹤是最早进入的一家服装企业。在2000年,丹顶鹤服装公司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预测到了男装休闲时尚大潮将滚滚而来,加上外来品牌以锐不可当之势挺进国内,以西服为主体的温州男装固有的市场优势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固守品牌,除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装推广品牌外,还需加大开发设计力度跟上休闲化风潮。关键时刻,丹顶鹤服装公司果断抉择,放弃自主品牌经营,改做贴牌经营。

温州人想来是以精明著称的,那么,他们就这样心甘情愿地为国外企业做嫁衣吗?当然,温州人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精明的温州人也算过一笔账,不搞精品加工,贴牌生产没有高的附加值,逐年提高的生产成本是难得有利可图的。先做市场后做产业的温州人,利用长期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与国际接轨的工艺技术,在贴牌加工中围绕品牌市场的需求加快创出了“精良的加工能力+相对较低的成本+批量小交货快”的温州制造优势。

温州服装制造业已经走向成熟,众多的企业用“贴牌加工”这个品牌,同样在温州这片平凡的土地上创造着不平凡的经济浪潮。

6自己对自己开刀——温州制造的革命

温州制造重新崛起,也离不开温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张友余无疑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温州人之所以赋予这个人如此重要的位置,主要原因是他成为了温州经济持续繁荣的主导者。张友余对温州制造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口号:质量立市和二次创业。

张友余的主张可以说是击中了温州制造的要害,也是对温州制造泛滥的弊病的对症下药。在张友余的倡导下,温州政府推出了一个新措施:今后所辖行政区域如果出现面大量广的质量问题,将追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三个层次主要责任人的共同责任。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查获者,第一次重罚,再次则打入黑名单,在温州地域内只准打工,不批准其作任何企业注册。两条地方法规中,第二条对温州人最具有威慑力。第一条处理面太广,相关条款较模糊,所谓面大量广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范围。第二条则不同,剥夺注册企业的资格,对于温州人来说是致命的,所以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温州政府在整顿温州制造业的过程中,适当地扮演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市场是一个高度程序化的平台,维护市场也就是维护秩序,决定因素是管理机构及主流企业。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就如同草原、羊群和牧羊人一样。企业是盲目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正确引导。

张友余随后对温州企业进行了正确的引导。首先,要震慑那些不规范生产企业,对无照经营的作坊一律取缔。其次,树立优秀企业模范,让他们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就拿柳市镇来说,柳市镇有几千家低压电器生产厂都是领了经营许可证的,却很少有生产许可证。这些企业要生存呀,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去借用人家的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是由国家机电部颁发的,随便借用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凡事都可能变通,一变通,事情就好办了。直接借用不行,可以间接借用,比如将那些无证企业合并到有证企业,成立一个集团,共用一张许可证,不就实现了合法借用?如此一来,集团企业出现了,股份制也实现了,做大做强也成为现实了。这是一次典型的政府行为,是拉郎配。其他企业如果不愿意进入某一集团,就无法领到许可证,就无法继续生产,只能关闭。可他们进入某一集团,等于是被别人吃掉了,对于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温州老板来说,这是最不愿意接受的。

对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来说,他们也并不一定情愿,原因非常简单,怎么兼并?拿钱买下来?自己没那么大的肚皮,没有资金。如此多的企业真的全部加盟到一家企业,总资产将会比一家企业原有资产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一下子吞并如此多的企业简直是疯狂。同时,如果以这些企业的现有资产换算股权进行置换,那就将自己的股权摊薄了,有的企业不肯放弃家族制,不愿接受别人的股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以及天正这些集团在整合之后立即成为该地区的巨无霸,一下子将其他企业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尤其重要的是,这些被整合进来的企业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加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力量,迅速将那些没有整合的企业挤到了边缘。

企业整合成功的典型就是正泰集团,最初正泰接受了48家企业的加盟。南存辉最初也有一些顾虑,他将这当成了一次买卖,规定凡加盟企业每家收1%的品牌费和少许管理费。对于那些小企业来说,等于拿出这点费用买了一个生产许可证。他们会想,就算自己去申领许可证,排队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加上疏通各种关系等其他费用,支出说不定更多。既然政府希望进行这样的整合,实际又不改变企业单独经营的性质,拿出这笔钱还是比较划算的。这就是48家企业加盟正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