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心声,您要听
6023000000011

第11章 “爸爸妈妈,我需要你们的尊重和理解”——我也是人,我也需要公平!(4)

刚才看了好多关于父母唠叨的文章,现在我终于明白,总是对孩子唠叨是没有好处的,这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更加让孩子做事情的时候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所以,我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她去做事情,这样,她才能不断地成长。

§§§第九节爸妈离婚了,我的未来在哪里

王磊进入了六年级,到了学业最为关键的时期,老师也对他寄予了厚望,因为他在头两年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上重点中学可以说十拿九稳。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发现,王磊的情绪状态很差,上课总是走神、说话语无伦次,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为此,老师找王磊进行了一番谈话。

王磊看着老师慈祥的目光,低下了头,喃喃地说道:“爸爸妈妈总是在吵架,他们每天都会大吵一番,并说马上就要离婚……老师,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为了解决王磊的心理负担,老师陪着他回到家里。老师看到,王磊的家里一团混乱,到处都是砸碎的家具。王磊站在老师的身边,看着爸爸严肃的面庞,不禁流下了眼泪。

王磊看着破败的家庭,心里疼得无法忍受,不明白这些是为什么。他说:

“这两年爸爸妈妈总吵吵闹闹,我的头都给他们吵昏了。开始,我用哭来引起他们对我的注意,可是他们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他们从不关心我,更不爱我……他们只管自己吵架,很少过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有时我的衣服很脏了,可换下来的衣服还没洗好。我让妈妈洗洗,可妈妈说不定就会大吼一声:‘让你爸爸去洗!他在家做了些什么啊?’每次我都小心翼翼地做事,怕做错了,爸妈把他们的气发在我身上。我一直担心他们会不要我,这次他们真的要离婚了,真的谁也不要我了,他们把我送到了外婆家。我以后该怎么办啊?

“为什么别的小孩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而我却没有?在这样吵闹的环境下,我的学习怎么会好呢?我又怎么会健康成长呢?我真倒霉,遇到这样的事,我真不知我的前途以后会怎样。”

父母之间的争吵乃至离婚,使王磊的心情无比沉重,学业自然一落千丈。可是这个时候,父母依旧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继续每天进行“战争”,王磊的情绪自然愈发失落,心态渐渐由健康转为了病态。

在许多离异家庭中,像王磊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开放了,感情也更为丰富多彩了,各城市的离婚率也跟随着升高了,这是现代社会的婚姻现状。

在夫妻眼中,双方的关系无法缓和,因此选择离婚,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严酷的事实,那些适应能力强、灵活性好的孩子能够面对这种事实,但大多孩子还是容易在学习和交往中出现问题,此时,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扰乱和打击,他没法快速走出阴影,会显示出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灰心丧气、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表现;有些青少年怕见人,天天待在家里;有些青少年不愿待在家里或出门后不愿意回家……为什么男女双方因爱的产生而结合,又因爱的破灭而离异呢?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后,会难以愈合,即使他们在后来长期的调节中愈合了,也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

另外,父母离异对男孩的打击比女孩子更为严重,对大一些的男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比小男孩大得多。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觉得有自责感,觉得是自己拖累了父母,给父母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为此,他们会表现得非常乖巧,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即由于他们的承受能力有限,会因为对自己不满而产生怒气冲冲的情绪。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表现

像王磊的这个样子,就是离异家庭孩子中最常见的表现。一般来说,受父母离异影响的孩子会形成以下几种类型:

1.滋生仇恨

滋生仇恨,这是有的孩子会表现的,尽管这种类型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比较少,但他们在父母离异的问题上,采取的是仇视态度。父母的离异使这种类型的孩子心理极不平衡,并对身边的一切生出恨意。

一般来说,抱有这种态度的孩子,大多数是受了父亲或母亲离异前的错误引导而产生的。孩子对父母产生极大的厌恶和反感,在父母离异后,这种厌恶感就转化为仇恨。

2.无动于衷

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情绪比较稳定,也比较想得开,他们有着百变不惊、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这种类型的孩子对父母离异这一问题,采取的是若无其事的态度,不管父母怎样,我就是我,你们离也好合也好,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反正你们都不在乎我的想法和感受。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都觉得能够接受。

3.一蹶不振

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蹶不振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善言谈而自尊心又特别强,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的沉重打击而跌倒,从此一蹶不振。这种类型的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管在什么场所自己都没有发言的权力。他们通常会在父母离异后变得更加少言寡语,像王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4.破罐破摔

破罐破摔的孩子在父母离异的子女中比较常见,是这几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产生不解或抵触情绪,他们认为父母是无情的。这种类型的青少年会有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甚至打老师现象,这给学校管教带来极大的困难。

所以说,父母不要总以为离婚是自己的事情,它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因为父母对离婚处理不正确,导致孩子从此走上绝路:

一个孩子在学校本来是个好学生,但是由于父母离异而无心听课,于是,在上课时就听起了母亲送的MP3。

就在他陶醉于音乐时,却不料被班主任在上课时给没收了,并答应放学了还给他。放学后,这位学生就极其不满地到办公室找班主任,结果没有见着人,就自己翻老师的东西找。

他的这种行为被另一位老师看到,于是老师对他说,等你班主任回来了再找吧!你这样在办公室乱翻是不行的。

尽管老师的语气很温和,态度也很和善,但后来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这位同学对那位说他的女老师连刺十几刀,满地都是血。并用老师的血在墙上写上了班主任的名字和一些报复的话后,就自杀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说,有不少心理学家都会针对父母离婚,作出以下论述:“父母离异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有些孩子因此谁也不相信,也不自信;有些孩子远离人群,自我孤立;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归宿,而加入流氓团伙,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今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而许多离婚的人也都有小孩。父母离异受伤害最大的也许就是他们的孩子。

因此,如果父母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双方一定要记得保护孩子的心理。尽管大人们离婚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苦衷与无奈,但是不可因此就对孩子不管不顾。

(二)离异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漠视孩子

很多家长整天忙活着吵架、离婚,而忽略了孩子,他们不知道孩子也正在为父母出现的矛盾而感到担忧,孩子也需要有人来听听他们的想法。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要让父母知道,离婚并不是由孩子引起的。

2.告诉孩子真相

父母离婚后,如果孩子懂事了,就要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知道离婚的真正原因,孩子无论判给哪一方,都应该允许对方也给孩子那部分爱,不要让孩子感到爱的缺失,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对孩子冷淡、粗暴

有些离婚后的父母,为了发泄对对方的不满,就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孩子头上,这无疑是给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要对孩子置之不理,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孤独

4.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离婚后的一方家长又当爹又当妈,希望不让孩子因此缺失爱,于是就加倍溺爱,这种方式更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可能放纵孩子,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教育子女无疑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而单亲家庭更是如此。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必然要在孩子的成长期付出心血,但这种付出并不意味着为孩子包办一切,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他们的自我意识会无限膨胀,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在遇到挫折和不满时甚至还可能作出极端的决定。

尽管离异的父母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还是应当在生活中正确地教育孩子,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

与老师进行一番沟通后,我现在才知道王磊这段时间的状态是这么差。尽管我和他妈妈的离婚不可避免,但是却因为这个原因给他造成伤害。看来,我是该反省自己的行为了,毕竟孩子是没有错的。唉,虽然婚姻已经无法挽回,但是,我和他妈妈还是要尽量做到友好分手吧,要不然,将来王磊出现了什么问题,那才后悔莫及!

§§§第十节不尊重我的朋友,谈何尊重我

小姜刚进小学一周,立刻就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所以刚到周末,他就把要好的几个小伙伴叫到了家里一起玩。

可是当这一群小子进到家里时,大家却都不敢说话了。因为在客厅里,爸爸一脸严肃地坐着,盯着众人一言不发。

小姜看到大家唯唯诺诺的样子,于是对爸爸说:“爸爸,你怎么了啊?今天我的同学们来家里玩……”

小姜原本还想说,让爸爸出去走走,这样他们就不会太拘谨,谁知道这时候,爸爸却一声大喝:“年纪小小的就交这么多狐朋狗友,今后有什么出息!叫他们都滚蛋!”

同学们听到小姜爸爸这么说,一个个都吓坏了,赶紧拿着东西落荒而逃。当小朋友们都走了后,小姜大哭着向爸爸抗议:“凭什么这么对待我的朋友!”

爸爸说:“你一个小孩子,会有什么朋友!”

小姜愤愤地回到屋子,用被子把头蒙住。他在心里不满地抗议爸爸:“平常你的朋友来家里时,瞧你那样,递茶倒水的,好像他们都是我爷爷。可是等我朋友来了,你就摆个架子,不仅训我,对我的朋友也要大喝。爸爸你知道么,你不仅不尊敬我,就连我的小伙伴也不尊敬,我鄙视你!”

小姜的不满,是现在很多孩子的共同心声。在大人眼中,孩子的年龄还那么小,怎么可能会有朋友?所以,对于他们的小伙伴,有必要招待么?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使小姜的爸爸对待小姜的朋友异常不尊重,从而导致孩子产生了不满。在这件事上,父亲的行为大错特错,使得孩子心理出现了严重的波动。

所以说,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这也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作为父母,应该把他们当做“客人”,尊重他们,这不但会体现出自身的素质,还会为孩子做出榜样。

英国的著名作家培根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我国的古语中也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非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都说明一个人是否能交到几个益友、诤友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这样,做父母的应当重视孩子的交友问题,而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父母能否礼貌地对待,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当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时,父母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的朋友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并尊重他们的友谊。当孩子有同学或朋友来家时,如果父母方便,也应该出来欢迎,热情招呼并帮助孩子进行接待。若居住条件较好,可以让孩子和同学或朋友进屋里小聚。

如果家里的居住条件较差,又不能回避的话,至少父母应尽量不干扰,不影响孩子们说话和娱乐。

2.做出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该成为子女的榜样。父母本身的言行必须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如发现自己的邻居或朋友当着孩子们的面说粗俗话,开低级趣味的玩笑,应要求他们停止,并请他们暂时回避。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和孩子的“小客人”,而且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或朋友面前感到难堪。

3.一同欢乐

若孩子和来访的同学、朋友欢迎父母与他们一起聊天和娱乐,父母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若上门的同学、朋友是难得来的,有条件的话,父母应主动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吃饭。

4.指导孩子

当然,父母对孩子和朋友们之间的交谈、娱乐不干扰,并不意味着不加关心、不加引导或不加指导,如果发觉他们是在说不正当的话或搞不正当的活动,父母必须及时以平等的姿态去给予帮助和指点,以使他们的友谊健康发展,这样做,与礼仪的要求并无矛盾。

5.进行引导

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娱乐活动,最好开展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如郊游、集邮、下棋、打球,也可以组织唱歌跳舞,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得到积极的放松。

6.给予帮助

如果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不小心碰到了困难,那么,父母只要确有可能,也应从旁给予帮助。

7.欢送对方

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告辞时,父母如果方便的话,也应热情相送,并欢迎他们下次再来。

本来我今天的心情不太好,所以,就对孩子发了脾气,赶走了他的小伙伴。现在想想,我的行为多么幼稚,甚至连孩子也比不上!孩子现在已经伤心了,我应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的原谅。我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