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6023400000012

第12章 榜样三:世界第一股神:沃伦·巴菲特(4)

巴菲特计算出威尔法斯哥银行每年在支付平均3亿美元的贷款损失费用之后,仍赚进10亿美元的税前盈余,如果480亿美元的贷款里,不只包括商业性的不动产放款,也包含了其他所有银行放款,其中10%是1991年的问题放款,并因此产生损失,包括利息损失,平均为放款本金的30%,则威尔法斯哥会达到损益平衡点。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威尔法斯哥一年没有赚钱,这想法也不会令人沮丧。而波克夏收购或投资方案,是立足在该年未赚取分文,但预期未来它的股东权益可能成长20%的企业。

巴菲特收购威尔法斯哥的股权,还有另一条理由是,他打赌理查德不是愚蠢的银行家。巴菲特认为对于银行业来说,“有许多愚蠢的事是银行业者可以避免掉的,但它们却常常干下这些蠢事。”例如高风险放贷,所以,巴菲特又一次把赌注下在了经营者的品质上。查理·门杰也认为:“我们认为他们将会比别人更快、更好地解决定位问题。”

巴菲特的眼光没有错,1992年波克夏继续买进该银行股票,使持股增至630万股,占威尔法斯哥总股本的11.5%,然后又利用自联邦准备局拿到的清算超额准备金,再买进该银行股票,使持股增加到22%,1993年11月,波克夏以每股介于106美元和110美元之间的价格继续买进该股票。至当年年底收盘,威尔法斯哥的股票已涨到每股137美元。

这场争议巴菲特以投资不断赢利的事实为之画上句号,也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他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是经得起考验的。即便是大多数人反对和风险降临且几乎动摇人们信心的时候也是如此。

巴菲特赞赏卡尔·理查德,表明他挑选银行投资,是挑选经营者最好的银行。他说:“我不想要开始吹嘘威尔法斯哥的股票或任何事,我只是认为它是真正的好企业,有最好的经营者,价格也合理,通常就是这种情况,投资人可以赚得更多的钱。”

从1994年开始,波克夏公司利用全美股票市场报酬率走低的时候,开始了又一轮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巴菲特的观点是,只有当优良的公司被不寻常的信息包围,导致股价被错误地评价的时候,才是真正大好的投资机会。

在巴菲特的投资事业中,值得一提还有美国运通,他是巴菲特在60年代中期起就进行投资的目标,与波克夏公司保持的关系也是除可口可乐之外最长的一家公司。

60年代中期,美国运通曾爆发过著名的沙拉油丑闻案,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运通公司曾出证明说它库存了大批沙拉油,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沙拉油的存在,它很快就负债数百万美元,股价猛跌了一半多,善于瞄准问题股的巴菲特即乘虚而入,以1300万美元购入该公司5%的股票。至90年代,波克夏已拥有该公司10%的股份,总成本在14亿美元左右。

美国运通的业务共有三大部门:一是旅游及相关服务,从事美国运通卡和美国运通旅行支票,此业务占运通营业额的72%;二是运通财务咨询,包括则‘务规划、保险和投资产品,占销售量的22%,美国运通的财务咨询专家超过3600位,负责的资产达到1060亿美元,这个子公司因此成为美国最大的基金经理人之一;三是“美国运通银行”,它只占该公司营业额的5%,却是分布在全世界37个国家共78个营业场所的服务网的中心枢纽。美国运通旅游相关服务部门持续生产固定的利润,此部门一直都有巨额的股东盈余,用来资助它的不断成长。

巴菲特一贯的观点,也是鉴别公司经营管理层是否负责的表现是,当一个公司所产生的多余现金大于营运所需时将如何处置。为此,巴菲特把经营管理者分为两类,一是对股东权益负责的,他将用资本余额增加股利分配或回购股本;二是盲从法人机构,花掉现金用来扩展其企业领地。巴菲特欣赏前者,而认为后者是很不幸的。美国运通1992年前的前任总经理詹姆斯·罗宾逊就是盲从于法人机构,用多余现金收购同行业,结果在收购希尔逊—李曼公司时遇到了很大挫折。希尔逊—李曼公司不但没给美国运通以回报,还要靠运通不断注入资金才能维持营运,整体算下来,美国运通已投入希尔逊之中达40亿美元。罗宾逊为此求助巴菲特,波克夏购买了3亿美元的特别股,但直到运道公司变得理性时,巴菲特才成为普通股的股东。

1992年,哈维·戈勒继任总经理,戈勒与巴菲特志向一致,强调美国专利权和品牌价值。他上任的当务之急是强化旅游相关服务部门的晶牌意识,重整希尔逊—李曼的资金结构,以便抛售。前后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戈勒清算了美国运通的不良资产,恢复了公司的获利能力和股东权益报酬率。1992年戈勒出售美国第一数据企业,使美国运通净赚了10亿美元以上;1993年又将其资金管理部门——波士顿公司以15亿美元出售给美伦银行。不久,希尔逊—李曼公司也分割成两部分,卖掉了希尔逊公司另售业务帐户,而李曼兄弟公司,在戈勒投入10亿美元以后,免税分配给了美国运通的股东。

1994年,旅游相关服务部门成为公司最有利润的部门,公司也誓志将美国运通卡建立为“世界上最有威信的服务品牌”,重视“美国运通”的无形资产,连IDS也改名为美国运通财务咨询。戈勒定下了美国运通公司的财务目标,每股盈余要求每年成长12%—15%,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18%—20%。1994年9月美国运通发布一项声明:宣布董事会授权管理阶层买回2000万股普通股。

巴菲特密切关注着美国运通的变化,早在夏天,他先将波克夏持有的特别股转换成普通股,并开始收购更多的普通股。到年底,波克夏已拥有了2700万股美国运通,平均价为每股25美元。1995年春,美国运通又宣布另外回购流通在外的股票4000万股,此举高达总流通在外股数的8%。而巴菲特也采取相应的行动,于1995年2月又另外增持了该股2000万股,使波克夏取得了近10%的美国运通的股权。

按保守的方法估计一下美国运通的成长率,大致可以这样看,1993年通过出售子公司,该公司至1994年底的盈余为14亿美元。戈勒确定的公司成长目标为12%-15%,假设未来10年能持续成长10%,第11年以后只剩5%的成长率,这肯定低于管理阶层自己的预估,再以10%来折现盈余,那么美国运通的实质价值为434亿美元,每股为78美元,按此计算,巴菲特是以美国运通实质价值的70%买入该公司,具有较大安全边际。说明他投资并长期持有美国运通是正确的。

六、巴菲特十二大非常投资理念

1.找出杰出的公司。

2.少就是多。

3.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

4.要有耐心。

5.不要担心短期价稻波动。

6.稳中求胜。

7.简单、传统、容易。

8.永远不许失败。

9.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10.不迷信华尔街,不听信谣言。

11.当股市猛涨的时候要保持距离。

12.投资看上去容易的时候最危险。

1.找出杰出的公司

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找出杰出的公司”。

这个原则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常识:

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一定会显现在股价上。

所以投资者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

用这条原则于企业,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像大部分人买股票一样——抓着一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是耐心、细致地寻找出自己“最杰出的市场机会”,然后苦心经营,每一个机会都有代价,就像买了一种股票之后你就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其它股票一样。只有一些大机会才是值得你投资的。

2.少就是多

巴菲特的第二个原则是“少就是多”。

以一个普通人来说。他认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够了。他的理由同样是基于一个常识:买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购入一些你对之一无所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