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6025500000017

第17章 彬彬有礼受欢迎,教孩子掌握礼仪细节(3)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让孩子重视写字细节,让孩子懂得字写得不漂亮没关系,但是要清楚明白,让人看得懂,要保持纸面整洁,尽量不要涂改。在孩子写信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端正写信态度,不把字写得工整一些,那你还是不要写信好了。”让孩子意识到,写信是需要注重细节的,是需要表达诚意和尊重的。

让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捂住嘴巴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现象:当打喷嚏或咳嗽的人没有捂住嘴巴,唾沫星子横飞时,会让对方大为不快。因为那不仅是不卫生的,更是没有教养,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胡桃感冒了,接连几天总是鼻涕不断,时而咳嗽几声,时而打几个喷嚏,这让同桌以及前后排同学都很紧张。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同桌之间互相督促对方背诵,可是同桌却不敢面对胡桃。老师感到纳闷,便问胡桃同桌怎么回事。谁知那个同桌丝毫不遮掩什么,当着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面说:“胡桃打喷嚏、咳嗽的时候不捂住嘴巴,弄得唾沫星子飞到我的脸上。”这话一出口,让胡桃尴尬极了。

其实,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胡桃只需一个细小的动作,就能给别人留下另一种印象:把头偏向一边,用手捂住嘴巴(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用手纸捂住嘴巴),打完喷嚏或咳嗽之后,对别人说声“对不起”。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旁人一定会对他产生好的感觉。

用手或纸巾捂住嘴巴打喷嚏、咳嗽,不仅是孩子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关乎孩子在他人心中的印象,还关系到他人的健康。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大医院微生物学部门的顾问医生陈伟志说:“人们每咳嗽一次,就会制造多达3000颗飞沫。”如果不用手捂住嘴巴,那么就会给他人制造麻烦。

特别是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的时期,陈医生说:“根据这项研究,每咳嗽一次所制造的流感病毒,就介于195个至19500个。”他补充说,3000颗飞沫是指那些会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足以感染人的飞沫。

所以说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让孩子注重细节,注重礼仪,不但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因此,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细节和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打喷嚏、咳嗽时的礼仪。

当你的孩子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采用餐巾纸、手绢,或双手捂住口、鼻部;如果一时来不及取餐巾纸,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使用过的餐巾纸不能随地乱丢,应该丢入垃圾箱。这个细节性的礼仪,在狭小的密闭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打喷嚏、咳嗽后的细节。

打喷嚏、咳嗽时采取了“咳嗽礼仪”后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应及时去洗手。不然,手部的病菌可能通过互相握手、接触门把手、电脑键盘等方式,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在做好“咳嗽礼仪”的同时,父母也应让孩子注意另一个细节,即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

第三,感冒时的礼仪。

当你的孩子患感冒时,尤其是症状较轻,而他又必须上学或外出时,应让他自觉遵守前面两条,最好佩戴口罩,以防止病菌借咳嗽、打喷嚏而传播。

当你的孩子掌握了打喷嚏、咳嗽的细节后,相信他会因为懂得注重细节,而使自己更受他人的欢迎,他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

进出时,让孩子为客人扶住门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况,客人到主人家时,主人家的孩子把门打开后,然后马上走开,让客人跟在后面走进来。或许,有些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但那确实是不礼貌的。

一天,学堂一个人在家做作业。忽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他想:爸爸妈妈今天都上班,怎么可能这么早回来呢?于是走到门前问:“请问哪位呀?”“我是你爸爸的朋友。”门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开不开门呢?学堂心里拿不定主意。对了,还是先看看他吧。学堂搬来一个小凳子,站在凳子上从门的猫眼往外看,啊!是个身材高大的叔叔,手里拿着公文包,看上去挺和蔼的,不过学堂没见过他,可是对方又不像小偷。因为学堂在电视上见过的小偷都是慌慌张张,东张西望的……“咚咚”门又响了,学堂还是没拿定主意。咦,有了!学堂立刻朝门外喊:“爸爸,你的朋友来了,快出来开门呀。”喊完这些后,学堂再观察门外的叔叔,发现他还没走,于是学堂跳下小板凳,开了门。

在开门的时候,学堂面带微笑,为客人扶住门,待客人进门之后,再轻轻地把门关上。

那个叔叔进门之后,只见学堂一个人在家,就问:“你爸爸呢?刚才我听见你喊爸爸。”学堂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叔叔,刚才我是骗你的,因为我害怕你是骗子,所以考验一下你。”叔叔笑了,拍拍学堂的脑袋:“真是一个既聪明,又有礼貌的孩子!”

叔叔得知爸爸要很晚才回来,便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要走。学堂挽留他多坐了一会儿,并将其送到门口。叔叔高兴地向他招手说“再见”。

学堂的经历不仅告诉了我们的孩子,既要聪明地待客,又要礼貌地待客。礼貌地待客、注意细节问题,可以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

或许我们曾经也忽视过开门的细节,或许我们没有教育孩子为客人扶住门,那么就从这一刻起,让孩子学会这一待客细节,争取下一次给客人不同的感受吧!

听到客人敲门时,可以鼓励孩子去开门,如果门是向外开的,那么要告诉孩子:“向外开门时先敲门,打开门后把住门把手,站在门旁,对客人说‘你好,请进’并施礼。”当客人进门后,让孩子轻轻把门关上。然后让孩子请客人入座,给客人端茶、拿水果。

不要让孩子乱动他人东西

未经允许,乱翻、乱动、乱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还会被别人误认为是“抢”或“偷”。生活中,不少孩子经常乱动别人的东西,给人留下很坏的印象。

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去应聘,经过层层面试,终于可以面对最后一关:见董事长了。他们来到董事长办公室,和董事长打完招呼之后,董事长说要办点事,10分钟后就回来。

董事长走后,这几个大学生就开始在董事长的办公室乱翻,有的看书,有的看报,有的看资料……10分钟后,董事长回来了,见此情景,说:“你们的面试结束了,你们谁也没有被录取。”

不可否认,这些孩子以往有乱动别人东西的习惯,否则,他们未经允许,不可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足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就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物品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显然,这些学生并不是输在学历和能力上,而是输在坏习惯上,输在细节上。如果父母在他们小时候给他们播种了“不乱动别人东西”的思想,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他们或许会有另一种命运。

凡是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长期熏陶和训练的结果,在最初几次时,如果未能发现并改正不良行为,一旦坏习惯养成,之后就很难改正了。因此,在对孩子习惯的要求上,父母要尽量做到具体而细致,要注意孩子平时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教育孩子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都随便翻过别人的东西,甚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人的东西拿回家。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的。

从心理学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细节,要认识到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最终会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所以,要从小重视规范孩子的细小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让孩子记住别人的名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虽然那只是一个代号,没什么秘密可言,但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秘密。如果你想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就要告诉孩子记住别人名字有多么重要。

有位母亲教育女儿对别人表示友好与尊敬,首先就要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在恰当的时候称呼他们。

她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学校的一些学生被邀请参观白宫,得到了克林顿总统夫妇的款待,克林顿夫妇和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握了手。让人吃惊的是,虽然学生很多,但是克林顿夫人却能很好地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孩子们离开的时候,她和学生们一一道别,并随口叫出每个人的姓名。这给在场的家长很深的印象。

讲到这里,母亲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她又说道:“我知道克林顿夫人这么做,一方面是由于她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同时我也知道有一个细节,就是当她被介绍给某人的时候,她通常会先回答一些问题,在谈话要结束的时候再重复一遍他们的名字,这种重复有助于她记住别人的名字。”

女儿听了妈妈讲述的故事,意识到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细节,她表示要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关心别人更让人感动,而关心别人的前提,是先了解别人。这首先要记住别人的名字。据说,某个总理接见过一个人后,不管过多长时间总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使对方既惊讶又佩服。

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记住别人的名字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拿破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他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并跟他打招呼。他经常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他的做法让军官们感到吃惊:皇帝竟然对士兵的情况一清二楚。这种做法,让每个军官甘愿为他效劳。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孩子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并礼貌地喊出来,他常常会获得更多的赞美和关爱。

有一对高级知识分子夫妇,他们很早就教育孩子要记住亲朋好友的名字。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孩子外出做客,他们总是鼓励孩子和亲朋好友打招呼。

经过长期的教育和训练,孩子不仅很有礼貌,也对每一位来客都很熟悉,孩子不到10岁,可以随便去每个他认识的人家。有一次见到一位阿姨时,他老远就喊:“李金霞阿姨,您好!”当时那位阿姨很惊讶,看到孩子对自己印象这么深马上喜上眉梢。这使得孩子外出做客的时候总是受到主人的热情关照,很受亲友们欢迎。

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在人际交往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记住别人的名字不是什么难事,但难就难在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重要,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际细节。

当然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能记住别人,如果你希望孩子准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就要从小培养孩子这一习惯。而你的孩子一旦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孩子就能在与人交往和将来的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多优势,因为,对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和最重要的声音。它不但能使你的孩子获得友谊、达成合作,而且能立即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对方感到你的孩子在关心他,喜欢他,使他愉快和欣慰,从而为你的孩子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