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人生不必计较的50件事
6035600000003

第3章

什么是输?什么是赢?笑在最后的才叫赢。所以,问问你自己,你是想要干什么。难道几百块钱就能买下你的一生吗?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站得高、看得远了。而且,碰到这种蝇头小利的事情的时候也不会一时被蒙住了心窍,而耽误了一辈子的大事。

心灵处方:

当我们正处在成长阶段的时候,不妨多吃点亏,好处面前多往后退退,美好的前景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7.一错再错——一错再错,是“错”质的迁移变化

不要怕跌倒!一错再错,是没有经验的人生活的专利。

我的朋友广森闯了大半辈子江湖,终于做了一笔好生意。

一天,一位年轻的女顾客溜到他经营的一家商场闲逛。突然她的眼里迸发出兴奋的光芒,于是本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了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

售货小姐看了看价牌,竟然不敢卖。女顾客毫不相让。售货小姐请来了分销主管,分销主管了解了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谢不卖,值班经理出面斡旋亦无能为力。最后我的朋友广森惊动亲自出场,了解事情原委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原来那架价值数千美元的名牌钢琴,标价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价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消息传出,商店钢琴及其它货物被购买一空……

标价错了,然而我的朋友广森“一错再错”地以最低“价格’,做了一幅最好的广告。

我的朋友广森清醒而敏锐地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竭力去挽回眼前的错误,不只会失去眼前的顾客,而且也会失去商店的“卖方”信用。而不能怀揣“信用目光”,在这竞争激烈的商界中,就会自我扼杀兴隆的前景。而“一错再错”,使他尝到了以芝麻换西瓜的欣喜。

是的,错误是一种损失,但同时又是一种机遇,“一错再错”能够带来意外甚至超常的收获。

出错是一种损失,但有时比正确更具一份可爱,令狂放的心显得沉实。而能巧妙地“一错再错”,既是对世事的达观,又是对人情的洞察,它将心境和视界透过黑色的沉幕拉向瑰丽。使枯萎重现翠绿,平添一份新奇和生趣。

“一错再错”,不是错误的重叠,而是“错”质的迁移变化,正如“真理再跨出一步,便是谬误”一样,是一个逆向的格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些错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有的人惊慌失措,有的人寝食不安,我们究竟有几人能意识到这“错”中的辉煌与成就?又有哪个安“错”若素,竭心尽志,跨越“山穷水尽”的绝境,开辟出一片“柳暗花明”的天地来。

我的朋友广森经历过多次这样的错误,总结出这样的行事准则:不会水的你,不幸坐到漏船中,那就跳下水,也许你能学到更好的游水本领。当你出错时,千万不要慌,要首先定下心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对象,若有悖公理伤害于他人或社会,那么揠旗息鼓你的错误,并想方设法弥补和争取他人的宽恕;若错及自身,那么就仔细权衡一下你的“出错”成本与“错误”背后给你带来的潜在利益孰高孰低,不妨“一错再错”,让“错误”跨过与真理的交界点,走向正确。

心灵处方:

“一错再错”不是重蹈覆辙,而是另辟蹊径。错误地站在绝壁悬崖边,却能快速地登上峰巅,独领奇观与风骚。

8.死——死是“另有去处”

有朋友移民到国外去,虽然可能这一辈子再也没有见面的可能了,我们却还高高兴兴地为他们饯行送别,并预祝他们走好。死亡同样是再也不能见面了,为什么不把它想成是“另有去处”而坦然接受呢?别忘了生死自有天命啊。

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慧能把死当作换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远远胜过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只有华美装饰的躯壳,而无真我的风采。

禅的哲学注重真我,所谓真我就是人的精神,也是天地之正气。真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之所本。人类的文化宝藏,哲学科学、宗教、教育和任何思想情感等等,其实都是由无数真我的延续、不断地累积而成的。这些真我,数千年迄今,其实都是活生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造福于人类,这些真我并没有死去。

禅宗有关超越生死的看法,很值得今天还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或贪生怕死的人参考借鉴。

禅宗重来去自在,生死也有如来去。参透这一玄机,我们就不必天天再为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或对于家庭亲朋甚至世间的虚华富贵有所舍不得,至少可以活得开心一点,快乐一些。

心灵处方:

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经的旅程,不要把死看作是个终结,也可以同慧能一样,走向“另一个去处”。想通这些,还有什么可怕和不开心的呢?

9.受辱——超越耻辱,则大丈夫万事可为

“知耻近乎勇”,耻辱不必去计较,只要把耻辱当梯子,你就是英雄。

有这样一个外地青年,学历不高,家底呢,也就吃饱了不饿,在北京跑推销几年,眼看到了再不找媳妇就难找的年龄,可手中没钱,经人介绍,入赘到北京西郊的一户人家,说实话,媳妇是寒碜了点,要不也不会找他,但老丈人有钱。这种现象在北京并不鲜闻,你要说本地的小伙子,他就是自己条件不怎么地,他也不会选择一个“影响市容”的媳妇:我有北京市户口,怎么的也能挑个外地的靓妹吧。所以只有“难为”一些外地的小伙子了。但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嫁”到女方家本来就是一种“传统耻辱”,而且有钱的岳父母还尽是白眼相向,极尽嘲讽之能事,比如早上进城上班,老丈人有车也不带女婿,偏偏让女婿打月票;晚上吃完饭,闰女要收拾碗筷还不让,偏要女婿收拾,洗碗。外地青年进退两难,好在妻子贤慧,鼓励丈夫勇创事业,几年后自己购车买房才胜利“大逃亡”。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总会有“宠”有“辱”。“辱”便是侮辱、耻辱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落魄的时候,对待“辱”,君子、小人的处境虽然相类似,但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君子坦荡,泰然处之;小人气馁,恹然沉沦,一个人如有君子的胸怀——受辱心不惊,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正直的品行,遇到挫折、受到打击也会心境开阔,沉着冷静。

人世多磨难,并不可怕。有志之士决不会在困恶忍辱中忧心忡忡、动摇信心。他们深深懂得,环境愈艰苦、条件越恶劣,越能磨练人的忍耐心,造就战胜困难的强者、正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都知道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忍辱发愤的动人事迹:司马迁触怒帝王,受宫刑下狱,这对一个男人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他几次想死,但三思之后,想到那些逆境中成就伟业的先贤圣哲,他决心思辱发愤,终于经过十八年的奋发进取,完成了巨着《史记》。由此可见,受辱之时不改志,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会创造辉煌,要做到这样,首先要有一种“眼底无穷世界宽”的博大胸怀,只要看清了,想通了,才实现了主观上的自我解放,自我超脱,才能显示出人生的真正意义。

受辱心不惊,是一种“知耻”后的行事原则,然而有“知耻”,便有“不知耻”者。这样就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知耻、忍耻到雪耻,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也有人受辱却不知耻,即是人们常说的厚颜无耻或恬不知耻“乐不思蜀”的故事就给我们展示了蜀后主刘禅这个“无耻之徒”,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这就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无廉耻之心,不知道耻辱的耻辱,才是真正的耻辱。

耻辱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别。小而轻的耻辱,如与人争吵,白白换骂、遭人批评、受人议论,对于这些应吸取教训,决心改正,努力做出成绩,但是如果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穷得讨饭,靠漂母施舍饭吃;有力不敢使,从少年的胯下钻过去,一般人是经受不起这种奇耻大辱的,特别是青年人又有何面目见人?但是《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经受住了这严峻的考验,并且为他后来建功立业奠定了忍辱负重的思想基础,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

“知耻近乎勇”,把自己所受的耻辱变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韩信正是能知耻而后勇,同样,卧薪尝胆对后世之人所以能具有教育和鼓舞作用,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知耻后勇”,一般说来,一个人或一个国家从知耻到雪耻,必然有一段历史距离。大多数受辱者,皆因当时的力量或境遇处于劣势,在与人斗争中,或力量悬殊、寡有敌众,或天时地利不和,致使自己被人打败或欺凌,不能立即雪耻,只要能做到“受辱心不惊”,将耻辱强忍吞下,铭记在心;经过养精蓄锐、日渐强大,洗雪旧耻,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仇”或“耻”都非“报”不可。

我只想说,身受耻辱,意志坚强。胸怀宽广、志向高远者,必得胜利。

在林肯尚未发迹时,曾是一个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有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当地的几个着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他跑去拜见,也到处受人白眼。因为那些律师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资格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

那么,林肯怎样看待他们的侮辱呢?他把眼睛抬得更高,也用鄙视的态度来答复他们吗?不!如果他这样做,恐怕后来也不会享有那么大的名望了。

当他回到斯普林非尔时,他对别人说:“我从他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实在还远不够用。我发现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哩!”

侮辱的结果,促使林肯更加努力上进,后来果然爬到了很高的地位,当了总统。而那些从前侮辱过他的人,却还在做个平凡的律师。林肯抓住了他们送给他的“轻视”,拿来当做一架梯子,一步步地青云直上。

心灵处方:

从别人的轻蔑中,可以看出自己的微不足道,上进的人会拿别人的“白眼”做梯子,一步步青云直上。

10.戏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戏吧

遭人戏弄是一件可恨的事,但是如果能静心地想一想,被戏弄的同时得到的是更大的收获。

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总经理梅克洛先生,幼年时,是一个愚蠢无知的孩子,常易受人哄骗而不自知。他只知事事都顺从别人,毫无自己的主张。

那时他在火车站里打杂,工人们看他年轻愚昧,常常用种种恶作剧和他开玩笑。

有一次正值烈日当空,车站四周晒得好像一只大火炉,有一个名叫贝格伦斯的工头,闲着无事,就想和梅克洛开一个大玩笑。他把梅克洛唤到面前,对他说:“今天红灯里的油用完了,趁现在没事,在离此一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圆屋子,你去拿些红油来。”梅克洛听了,立刻信以为真,唯唯允喏遵照去做。

他顶着火热的太阳,奔了一里多路,走到那座圆屋子里,与里面的人打过招呼后,就说出他来这里的目的是向他们讨些红油。

“什么?红油?”屋子里的人很惊奇地说:“那是做什么用的?”“是工头命我拿去点灯的呀!”梅克洛说。

那人想一想,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便对这呆头呆脑的孩子说:“噢,我知道了。你走错了!你要的红油不是在这个圆屋子里,而是在离这里很远的另一座圆屋子里。”

梅克洛一点也没有怀疑,当即转身向另一圆屋走去。他经过被太阳晒得火热的一个很长的煤屑路,总算到了那里,但是里面的人仍旧没有给他所要的红油,只回答他说:“我们这里哪儿来的红油呢?一定是你搞错了,你最好还是去向站长问问看。”

这一来,可又苦坏了他的两条腿,他当然不敢去向站长求教,便只好东奔西跑地再向同事们打听。那些同事们看了他那傻头傻脑的样子,便把这个玩笑开得更大了。他受尽所有同事们的捉弄,还是得不到一个要领。最后,他大胆去向一位老工程师请教,那位工程师比较厚道,看了他那副可怜相,才拍拍他的肩膀说:“傻小子!红灯发光时能够发出红色,完全是靠了那几块红色的玻璃呀!哪里有什么红油呢?”

听了老工程师的解说,梅克洛才恍然大悟。但已奔波得两腿酸软了。从此他得到一个秘诀:对于任何人的话,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他应用这个秘诀在待人接物方面,便很少再上当了。同时他仍努力奉公,后来不断取得成功,一跃成为纽约电话公司的总经理,手下员工达六万余人。当初那些跟他开玩笑的铁路工人们,知道他后来会升到这个地位,也许当初会对他尊重一些,不敢那样放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脑袋并不是只用来戴帽子的,人家的话进入我们的耳朵里,便应好好地思索一下,他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但是你也不可固执地以为“任何人的话都是假的”,即使怀疑也必须隐藏在心里,不要表现在脸上,否则你将给人一个“目中无人”、“吹毛求疵”的印象,所有和你接触的人,都将远离你,因为你的怀疑无异是敌视了他们。这样一来,你将陷入更危险的深渊中了。

一个人的名望愈大,对他做不公平批评的人、无理取闹的人、恶意诋毁戏弄他的人一定也愈多。美国大政治家、民主主义的首倡者杰克逊,曾经当场被人投掷泥团和臭蛋,但他不把这当做一件了不得的事,因为一个人在成功道上,若是没有这些“点缀”便不能成名。

每个人都有敌人,伟人的敌人往往比凡人的敌人更多。但是他们并不怕这么多的敌人,反而常常利用这些敌人使自己飞黄腾达起来。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常常要去和敌人一争高下,他们所利用的,只是从敌人的攻击中看出自己的弱点所在,并加以努力改善罢了。

唯有傻瓜才会在被人戏弄时,不管对不对一味自圆其说。因为有时连良朋好友的忠言,也不如敌人所指责的明晰正确。

每一个人,无论是凡夫走卒还是英雄豪杰,总有遭人批评与戏弄的时刻。事实上,愈是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与戏弄就愈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这些恼人的批评。

但只要你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遭人批评与不满其实就不是大不了的问题了。邱吉尔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林肯隽永的箴言:“我当竭尽所能勇往直前。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邱吉尔一生不知遭遇过多少批评与戏弄,林肯更不用说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对他的声音几乎无日不有。其实,现在的知名人物哪个不是如此?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虽千万人吾往矣”。

心灵处方:

记住一件事,只要确信你是对的,就坚持你的信念,无怨无悔,让戏弄增加你的勇气。

11.嘲笑——把嘲笑当动力

把别人的嘲笑当作帮你改正缺点的善举。

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态毕露,无地自容,正因为嘲笑中往往存有真实的成分,事实越真确,剌激越厉害,如果立马反戈难免见你狭隘。不妨把它当作是别人帮你认识缺点、改正缺点的善举。

美国伊诺州的康农,在他初任众议院的议员,当众讲演时,言词流利的新泽西代表斐普士说:“这位从伊里诺斯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雀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