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人生不必计较的50件事
6035600000007

第7章

简单的一句话揭开了真相。原来他是一个年轻又健康的丈夫和父亲,可是现在从头部以下全部麻痹,完全形同废人。

虽然如此,约翰仍然决定活下去,虽然痛苦不曾减轻,可是他活得比谁都坚强。

他又说:“我之所以决心生存下来,是因为有三个老师作为我人生的指针,这三个老师是愿望、献身、决意我想活下去,想治好病,想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事,我有这些愿望,这三个老师经常在心中,我为此而奋斗,并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得到胜利,所以永不灰心。”

如今约翰坐在轮椅上已经11年了,从人生的观点上来看,他实在太伟大了。

他的心中没有仇恨,没有苦恼,也没有憎恨。他认为如果相信命运或憎恨别人,对自己并没有好处,相反的,应该爱护他人,即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但是自己的心理却很正常。

事实上,约翰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真正的残疾是那些身体毫无缺陷、心理上却充满障碍的人。

约翰一直这样告诉自己,受伤是无可避免的。

他又这么想,它是自己一生的转折点,自己应该下定决心努力,这种想法是既健康又正确的,所以约翰总是这么勉励自己,其实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受害者,自己只是很自然的接受这个安排而已。

当约翰骑电动轮椅进入超级市场,或通过马路时,轮椅不断发出声音,引起许多小朋友的注意,他们有的在笑,有的一脸迷惑,也有的说;“满不错嘛!”像是很羡慕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形,约翰会作各种鬼脸逗孩子们发笑,但是他并不是整天和小孩玩,他还经营公司,为附近社区作介绍婴儿保姆的工作。

另外,他还在一家教会里,做“新希望电话商谈中心”之类的服务,他对人生充满新希望,非常愿意帮助那些失意的人找到希望。

约翰胜利了,因为他能生存下去,他曾说过:“艰苦的日子总有结束的时候,心中充满希望,并能继续为生活而努力的人,才能享有新生命。”

他不但明白这个道理,也是努力把厄运视为命运重新开始的人。

心灵处方:

每个人都会遭遇厄运,但拿起勇气面对厄运比化解厄运更重要。因为厄运并不能致人于死地,相反是是另一种命运的起点。

23.朴素——心灵的荣耀才是真正的荣耀

花枝招展并不一定美丽,素面朝天更显真正内涵。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士”,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

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着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心灵处方:

真正寒酸的人是无知的人。

24.流泪——哭吧不是罪

只要不是大悲大喜的泪,都是有利于健康的,“华仔”(刘德华)唱得好:男人哭吧不是罪。流泪何必去计较呢?

去年夏天,我坐的那个小区里组织了个保健讲座,主讲的是一位中医研究院的老专家,我对那些食补药补的养生之道不感兴趣,惟独老专家提出的一个“亚健康”观点吸引了我,他说都市人有四个不会:一是不会出汗;二是不会打喷嚏;三是不会放屁;四是不会流泪。前三个不会,无非是说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的生理系统失衡,使人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但对第四个不会我百思不解,讲座结束后我向老专家请教,老专家只说了一句话:都市人不懂得释放感情,当时我却有被当头棒喝的感觉。

流泪,或由喜或由悲而产生,味道也不同。喜泪越流越甜,悲泪越流越涩,成功之时会进发喜悦的泪花,失意之际多是伤心流泪,生闷气时也可能流泪。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流泪,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为一些假模假样的戏剧掉下真诚的泪,为浪漫中的不浪漫而落泪伤感,有时是生理上的伤痛,比如胃痛得厉害,眼泪就自然而然地下来,这是对平常人而言。若是坚强的革命者,则流血流汗不流泪。一般来说,受伤的时候哭一哭,于伤处虽然无补,但是于心理上却舒服多了。

有一回,我问一个莫名奇妙大哭的孩子为什么哭,孩子回答,我哭了就舒服,所以我就哭。一语道破,人都知道哭过一场以后会很舒服。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堆的。女人似乎比男人更精于“流眼泪”之道。女人劝男人常这么说:“哭一哭,哭出来就好了。”男人不明白,眼泪真有这么大效用。

眼泪有不同的内涵,流泪也有讲究,毛毛雨似的泪大概值不了几个钱,眼泪谁都有,会流不会流却人各迥异,许许多多的常言老话,都是人生经验之积累,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男人如果整天哭哭啼啼,人家八成会觉得他脑筋有问题,不正常,所以男人不哭,因为平日不轻易哭,到真哭的时候,那泪应该是很昂贵的,物以稀为贵么。反过来,在某些人眼里,女人眼泪好像可以随随便便抛来洒去,像雨季的雨,多得不值钱,多得成“灾”。相比之下,男人的泪反而是“春雨贵如油”,一个女人若强得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大家或者会对她敬而远之,以此推理,女人最好是经常哭一哭。

同样,男儿有泪也不妨哭出来,如果你留心会发现,酒场上多有男人在大醉之后痛哭,酒是催化剂,在那一刻,男人一生都在加固的堤坝终于冲开了一个缺口。可是酒醒之后,他依如平日,泪水干了剩下白花花的晶体去填充生活的缝隙。男儿有泪不轻弹,是男人的骨气,但是总往肚里流泪水,久了,即便结晶也会在肚里发霉,不如拿到外面来凉洒,让它从眼眶中进出,心里会少些苦涩和痛苦。

常听老辈子人讲,每逢人之大限之期,人多流“慈心泪”,那泪水横流可谓惊人之举。待泪流尽了,魂魄才安心地去了,此一则可称作“泪”不惊人死不休。

在我看来,泪流流得有没有水平,惊不惊人,要看它是否出于自然。无病呻吟,以泪洗面,生活会显得更加苦涩;或者本来感情没有达到至悲至喜的地步,却拼命挤下一两滴泪来,鳄鱼的眼泪似的,让人看了害怕,这恐怕难以引起怜爱和同情。小孩子的眼泪多半没有什么功利之目的,最多是向妈妈要喜欢的玩具或糖果。当然也不排除用眼泪作武器的事情,偏偏有人害“晕泪症”,见不得别人泪光莹莹的样子,当此之时忙求告:“我什么都答应,只要你不哭。”得!事情就算办成了。但是也未必次次“泪”到成功,这样的人和这样事毕竟不多眼泪是天生的东西,怕是难以改变或消灭的,人若能够经常哭一回,掉些眼泪出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自然的泪是在你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的,它最是恰到好处,也最动人。

心灵处方:

流泪也美,只要不装腔作势。流出所有的过失,流出所有的委屈,该去的就让它流去吧?该来的——希望、勇气和新策略——也让它流出来吧。

25.否认过失——过失不是你心中的阴影

苏格拉底说过:“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人生在世,做错事产生过失无可避免的,但能举起双脚从新走上另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才是当下该做的事。

着名散文大家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佗》的文章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足以让人的心灵震颤的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行医数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产生了错误,他误把一个孕妇子宫里的胎儿当成了肿瘤,并要求病人马上动手术,以防扩散。病人十分害怕,也十分感激这个名医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身上的这枚“炸弹”。手术很快就安排就绪了,手术室里所有的器材都是最新的,对于这位已经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只须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就取出病人腹中的瘤体,使病人永绝后患。但是故事并没有像我们事先预想的这样顺利。

当医生打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他有把握将肿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绝后患。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

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

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他矛盾了,陷入挣扎。

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佗再世”的金匾呢!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这不过几秒钟的挣扎,已经使他浑身湿透。他小心地缝合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

医生走到病人床前,他严肃的神情,使病人和四周的亲属,都手脚冰冷,等待癌症末期的宣判。

“对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医生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十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医生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我找你算账!”

后来,孩子果然安产,而且发育正常。

但是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最大的伤害,是名誉的损失。

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医生只是淡淡一笑。

我特别敬佩这名医生的勇气,在名誉与良心道德的天秤上,他倾向了后者。而在通往众人景仰的圣殿与万人唾弃甚至是牢狱之灭的路上,它也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刘墉接下来评析说:“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我再替他补上一句:也只有选择维护真理,抚慰良心的人,才会有内心无愧、开心快乐的人生。

做错事时,最怕的便是否认自己做过。

做错事并不可耻,因为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心灵处方:

如果我们让自我的生命,只是在为重复的过错否认,那么,生命不但无法前进,反而会退步。

26.压力——别让压力欺诈了你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压力是否对心理健康有害呢?答案是:“不一定!”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适当的压力,不但不会对人有害,反而是一种动力。试想,若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生活的压力,例如经济压力,我们还会不会工作,会不会加班呢?若不是因为有要和别人一较高低的心理压力,我们会不会有上进心,会不会激励自己去发奋图强呢。

所以,适量的压力,是励志的,是有鼓舞作用的。那么,我们怎样知道我们的压力是适量的呢?健康有益的压力程度,是压力越增加,表现越好,一种充满原动力和挑战的感觉。在这阶段中,你会感到越战越勇,没有丝毫疲倦的感觉。当压力加重的时候,你会开始感到一点疲倦,需要小憩片刻。通常在小憩一会,舒展筋骨之后,你会感到精神为之一振,疲倦的感觉消失了。这个阶段的压力也是被视为健康正常的压力程度。

但当一个人的压力再增加时,这个人便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休息睡眠之后,仍然有疲乏的感觉。有些人甚至开始出现各种与压力有关的病症,例如心跳不安、经常头痛、失眠、没有胃口、没精打采、肌肉疼痛,有些疾病也可能出现,例如易受感染、胃痛、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心脏出现问题等。

这时候,应该快快放一个大假,让身心舒展一下,并应该及早到医院治疗身体的毛病。这个阶段你自己的身体发出了警告信号,所以万万不能疏忽。因为,如果你不理会这些信号,你的身体便会越来越差,精神委靡,继续会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散漫、神不守舍等现象,工作表现开始变差,生活感到紧张慌忙。若你仍然不愿意休息的话,精神健康便会大受损伤。这时,休息和学习减压的方法,是不能缺少的了。

压力其实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一个主观感受。相同的事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事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可以随着环境、时间转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例如你第一次参加面试时,你会紧张得气也喘不过来,但当你第十次、第二十次时,你就仿佛如履平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安然度过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不是事情本身令你烦躁不安,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令你不快乐。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当你第一次去面试时,你的心会忐忑不安,你会对整个程序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你会惧怕失败,担心被人羞辱,也可能缺乏自信,看轻自己。这些恐惧不安的感受,往往令你情绪紧张,压力重重。

压力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作,据一份心理答卷调查显示,广州的白领阶层认为工作是首个导致精神紧张的原因。报告指出办公室的压力主要源于工作过量,被访者表示问题在于太忙碌或太少职员分担工作。

事实上,不少人患有工作狂,整天不停工作,一秒也不肯停下来。问题是人不是一部永不歇息的机器,长期接受重重的心理压力的结果就是身心健康受损,并出现各种症状,包括心跳、出汗、紧张、脾气急躁、头痛、肠胃出现问题、肌肉疼痛等等。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动自觉地休息一下,舒缓身心的压力。但是患上工作狂的人反而会因此而自夸,觉得这些是都市人必然的经历,相信这些就是成功人士的代价,于是,他们不单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相反地,他们会更拼命地去追求成功、去发奋上进。

但是,工作狂同时会抱怨工作太多、太忙,没有人可以协助分担,为什么呢?我看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自信自负,觉得别人无论怎样勤奋,也是能力不行,所以不能放心地把权力或工作下放给下属。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有强烈的控制欲,觉得若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下,他们才感到安全,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有任何未知之数、任何预算之外或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也可以令他们不安,因此他们要先天下之知而知,要掌握所有资料和洞悉下属、对手的一切,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要下属执行他们的指示,要下属详尽报告,而不愿意把工作放于放心地交付下属。

于是有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了,就是下属们只求无过不求有功,不假思索地执行指示,依循惯例去进行工作,绝口不提建议,不会带点创意去上班。日子一长,这群下属就变成一个个生产机器,没有建议,不能发挥潜质,成为真正的庸碌之辈。

心灵处方:

中年人能够承受多大压力检验的是他的韧性;年轻人能承受多大压力,焕发的是他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