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6068500000042

第42章 《春秋繁露》译读(11)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原文

难者曰:“阴阳之会,一岁再遇,遇于南方者以中夏,遇于北方者以中冬。冬,丧物之气也,则其会于是何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听主。故于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阴虽与水并气而合冬,其实不同。故水独有丧而阴不与焉,是以阳阴会于中冬者,非其丧也。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衰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喜怒之祸(疑当作“道”),哀乐之义,不独在人,亦在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人无春气,何以博爱而容众;人无秋气,何以立严而成功;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人无冬气,何以哀死而恤丧。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怒气,亦何以清而秋杀就;天无乐气、亦何以疏阳而夏养长;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冬闭藏。故曰: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匹夫虽贱,而可以见德刑之用矣。是故,阴阳之行,终各六月,远近同度,而所在异处。阴之行,春居东方,秋居西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后空上,此阴之常处也;阳之行,春居上,冬后下,此阳之常处也。阴终岁四移,而阳常居实,非亲阳而疏阴,任德而远刑与?天之志,常置阴空处,稍取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辅,阴省阳之助也,阳者岁之主也。

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天下之尊卑,随阳而序位。幼者,居阳之所少;老者,居阳之所老,贵者,居阳之所盛;贱者,居阳之所衰。藏者言其不得当阳,不当阳者,臣子是也;当阳者,君父是也。故君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礼之尚右,非尚阴也,敬老阳而尊成功也。”

[译文

诘难的人说:“阴阳交会,一年两次。相会在南方的时候是仲夏,相会在北方的时候是仲冬。冬天是万物丧亡的气候,那么它们在这个时候相会是为什么呢?”回答说:“金木水之各自奉行自己主管的职责,为了配合阴阳,齐心协力而共同完成生化万物的事功,其实不是阴阳两气单独完成的。然而阴阳随着金木水火一起运行,帮助它们完成各自所主管的职责。所以,少阳之气凭借木而兴起,帮助春天生育万物;太阳之气凭借火而兴起,帮助夏天养育万物;少阴之气凭借金兴起,帮助秋天成熟万物;太阴之气凭借水而兴起,帮助冬天埋藏万物。阴虽然和水合并为一气而组合成冬天,但它们二者的实质不一样。因为是水独自使万物丧亡,阴并不参与到里面去,所以阳和阴相会在中冬时节,并不使阴气使万物丧亡。春天,是慈爱的标志;夏天,是快乐的标志;秋天,是威严的标志;冬天,是悲哀标志。所以慈爱之中有威严,欢乐之中有悲哀,这是四季的法则。喜怒的道理,哀乐的意义,不仅仅人有,上天也有;而春夏两季的阳气,秋冬两季的阴气,不仅仅上天有,人也有。假若人没有春天的气息,怎么能够博爱天下而包容众人;假若人没有秋天的气息,怎么能够建立威严而成就功业;假若人没有夏天的气息,怎么能够丰盛地养育并使活着的快乐呢;假若人没有冬天的气息,怎么能够悲哀死去的、体恤丧亡的呢。假若天没有欢喜的情绪,又怎么能温暖而在春天生育万物;假如天没有愤怒的情绪,又怎么能够清凉而在秋天肃杀成熟的万物;假若天没有欢乐的情绪,又怎么能够通太阳气而在夏天养育生长万物;假若天没有悲哀的情绪,又怎么能够奋激阴气而在冬天闭藏万物。

所以说:天有喜怒哀乐的行为,人也有春秋冬夏的气息,这就是天人合类的意思。老百姓虽然地位低贱,但是却可以体现德政和刑罚实行的情况。所以阴阳的运行,最终是各占六个月时间,运行的远近度数相同,而所处的方位不同。阴气的运行,春季的时候处于东方,秋季的时候处于西方,夏季的时候,处于空虚的右位,冬季的时候,处于空虚的左位:夏季的时候,处于空虚的下位,冬季的时候,处于空虑的上位,这是阴气经常处的位置;阳气的运行,春季的时候处于上位,冬季的时候处于下位,这就是阳气经常处的位置。阴气一年移动四次,而阳气经常处于实际位置上,这不是天亲近阳疏远阴,任用德政轻视刑罚吗?天的意志,经常要把阴放在空虚的位置上,只是稍微采取一些作为阳的辅助。所以刑罚是德政的辅佐,阴是阳的助手,阳是一年收成的主导。天下的昆虫,随阳的出入而出入;天下的草木,随阳的升落而生芽落叶;夏商周三王,根据阳气的初动而改变历法上的正月;天下的尊卑等级,也是根据阳来排列位置的。幼小的,位于少阳的位置;年老的位于老阳的位置;地位高贵的,位于盛阳的位置;地位卑贱的,位于衰阳的位置;闭藏是说它不能够面对着阳,不能够面对阳,就是指的巨下和儿子;面对着阳面的人,是国君和做父亲的。所以君主背北面南,以阳而作为他的君位,阳尊贵而阴卑贱,这是天的制度。礼节崇尚右位,就不崇尚阴--左位,这是尊敬老旧而尊重成功。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原文

王者与臣无礼,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

风者,木之气也,其音角也,故应之以暴风。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历。霹历者,金气也,其音商也,故应之以霹历。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秋多电。电者,火气也,其音徵也,故应之以电。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雨者,水气也,其音羽也,故应之以暴雨。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秋多雷。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

[译文

君王对待臣于没有礼貌,态度不严肃,树木就不能长成可用的材料,并且夏天多刮暴风。风,是木气,它相对应的音是角音,所以暴风和它相呼应。君王说的话不能使人民服从,那么金属就不能任凭人的意思去改变形状,并且秋季多发生霹历雷电,霹历是金气,它相对应的音是商音,所以霹历和它相呼应。君王眼光不敏锐,火就不向上焚烧,并且秋天多闪电。电是火气,它相对应的音是徵音,所以闪电和它相呼应。君王听觉不敏锐,水就不往下润泽,并且,春天夏天多下暴雨。雨是水气,它相对应的声音是羽音,所以暴雨和它相呼应。

君王的心胸不宽容,农作物就长不成熟,并且秋天多打雷。雷是土气,它相对应的声音是宫音,所以雷跟它相呼应。

[原文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何谓也?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于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

故王者为民,治则不可以不明,准绳不可以不正。王者貌曰恭,恭者,敬也;言曰从,从者,可从;视曰明,明者,知贤不肖,分明黑白也;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思曰容,容者,言无不容。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容作圣。何谓也?恭作肃,言王者诚能内有恭敬之姿;而天下莫不肃矣;从作谸,言王者言可从,明正(疑当从俞越作“则臣”)从行,而天下治矣;明作哲,哲者,知也,王者明,则贤者进,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劝之,知恶而耻之矣;聪作谋,谋者,谋事也。王者聪,则闻事与臣下谋之,故事无失,谋矣;容作圣,圣者,设也。王者心宽大无不容,则圣能施设,事各得其宜也。

[译文

五件事:一是态度,二是言论,三是眼光,四是听觉,五是心胸,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五件事,是人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而且是君王通过修养而用来治理人民的。所以君王统治人民统治的规则不可以不明显,准则不可以不端正。君主的态度称作“恭”,恭的意思就是敬;君王的言论称作“从”,从的意思是可以听从,君王的眼光称作“明”,明的意思是可以分辨贤人和不肖之辈,判断是非黑白;君王的听觉称为“聪”,聪的意思是,只要听一听事情,就会知道它的实质;君王的心胸称作“容”,容的意思是说没有东西不能包容。态度恭敬,就能严肃;言论能让人遵从,就能把国家治理好;眼光敏锐就能明哲;听觉聪敏,就能计谋;包容一切就能通达。这是什么意思呢?恭敬就能严肃,说的是君王如果能够做到内心恭敬,那么天下人没有不严肃起来的;遵从就能办好事情,说的是君王的言论可让天下人民遵从,大臣依照执行,那么就会走向天下大治;眼光敏锐就能明哲,明哲的意思是有理智,君王眼光敏锐,就能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没有才能的人降级处分,天下人就能够知道什么是善的,并相互勉励做善事,也会知道什么是恶的,并把恶的事看作是耻辱的;听觉聪敏,就有计谋,计谋就是计划筹谋事情的意思。君王听觉聪敏,就能在听到什么事情以后和臣下共同商量计划,所以要做的事情不会有失误,这就是计谋的作用。包容一切就能通达,通达是能够设施的意思。君王心胸宽大;包容万物万事,他的圣明设施能使事情各有各的合适位置。

[原文

王者能敬则肃,肃则春气得,故肃者主春。春,阳气微,万物柔易移,弱可化。于时阴气为贼,故王者钦钦,不以议阴事,然后万物遂生,而木可曲直也。春行秋政,则草木凋;行冬政,则雪;行夏政,则杀。春失政则(下有阙文[译文君王能够恭敬就严肃,严肃就能够使春气正常,所以严肃的人主持春天。春天阳气微弱,万物柔嫩,容易移植,幼弱容易改变。

这个时候阴气伤害万物,所以君王对这一点忧思难忘,不在这个时候商议与后妃性交的事情,然后万物充分地生长,并且树木可长成能曲能直的材料。春天实行秋天的政事,就会使草木凋零;施行冬天的政事,就会下雪;施行夏天的政事,就会杀伤万物。春天施政有错误就[原文王者能治,则义立。义立则秋气得,故谸者主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于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秋,草木不荣华,金从革也。秋行春政,则华;行夏政,则乔;行冬政,则落。秋失政,则春大风不解,雷不发声。

[译文

君王能使天下大治,就会使道义建立。道义建立,秋气就会正常,所以才德过人的人主持秋天。秋天,阳气开始减弱,君王施行较轻的刑罚,人民不犯法,礼义就成功了。这个时候,阳气伤害万物,所以君王把治理人民的事作为辅助,然后万物开始成熟。秋天草木不开花,金属随凭人的心意改变形状。秋天施行春天的政事,草木就会开花;施行夏天的政事,树木就长得高大弯曲,不成材料;施行冬天的政事,草木就提前凋零。秋天的政事有失政,到来年春天,大风就不停地刮,雷不发出响声。

[原文

王者能知,则知善恶。知善恶则夏气得,故哲者主夏。

夏,阳气始盛,万物兆长。王者不掩明,则道不退塞。而夏至之后,大暑隆,万物(原作“顺”,据聚珍本改为“物”。)茂育怀任(同“妊”),王者恐明不知贤不肖,分明白黑。于时寒为贼,故王者辅以赏赐之事,然后夏草木不霜,火炎上也。

夏行春政,则风;行秋政,则水;行冬政,则落。夏失政,则冬不冻冰,五谷不藏,大寒不解。

[译文

君王明智,就能分辨善恶。能分辨善恶,夏气就会正常,所以明智的人主持夏天。夏天,阳气开始旺盛,万物茂盛地生长。君王不遮蔽眼睛,正道就不会被堵塞。到了夏至这后,暑热旺盛,万物繁殖怀孕,君王最可怕的是眼睛分辨不出贤人和不肖之辈,且不能分清是非黑白。在这个时候,寒冷伤害万物,所以君王辅加一些赏赐功臣的事务,然后夏天草木就不会经受霜害,火焰向上燃烧。夏天实行春天的政事,将会刮风;施行秋天的政事,就会涨大水;施行冬天的政事,就会使草木凋零。夏天的政事有失误,到冬天就不结冰,五谷不能储藏,严寒不能解除。

[原文

王者无失谋,然后冬气得,故谋者主冬。冬,阴气始盛,草木必死。王者能闻事审谋虑之,则不侵伐。不侵伐且杀,则死者不恨,生者不怨。冬日至之后,太寒降,万物藏于下。

于时暑为贼,故王者辅之以急断之事,以水润下也。冬行春政,则蒸;行夏政,则雷;行秋政,则旱。冬失政,则夏草木不实,霜,五谷疾枯。(五事无“思曰容”一节,似有脱文。

[译文

君王的政事没有失策,然后冬气就能正常,所以有计谋的人主持冬天。冬天,阴气开始举旺,草木一定要枯死。君王能够听到什么事情,都慎重地计划它思索它,就不会轻易出兵讨伐别的国家。不侵略讨伐并且杀人,那么被杀的人不会含恨,活着的人不会埋怨。冬至之后,严寒到来,万物都蛰伏到地下。在这个时候,暑热为害,所以君王辅加一些需变紧急决断的事务,用水来润泽万物。冬天施行春天的政事,就会使地气向上蒸发;施行夏天的政事,就会在冬天打雷;施行秋天的政事,就会发生干旱。冬天的政事有失误,那么来年的夏季草木就不结果,下霜,五谷迅速枯萎。

郊语第六十五

[原文

人之言:酝(当从孙诒让校作“醯”)去烟,鸱羽去眯,慈(即“磁”)石取铁,颈(当从刘师培校作“谚”)金取火。蚕珥丝于室,而弦绝于堂,禾实于野,而粟缺于仓,芜荑生于燕,桔枳死于荆。此十物者,皆奇而可怪,非人所意也。夫非人所意而然,既已有之矣,或者吉凶祸福、利不利之所从生,无有奇怪。非人所意如是者乎?此等可畏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原文无“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八字,因文意断裂,据《论语·季氏篇》补。

[译文

人们常说,醋可以除去烟,猫头鹰的羽毛可以拨去钻入眼中的东西,磁石可以吸铁,铜镜可以取火。蚕在室内吐丝,而琴弦断绝在演奏的庭堂上,禾苗在田野里结籽,而粟米却在粮仓内被虫蛀成缺口,芜荑生长在燕地,桔树和枳树移到荆楚就会死亡。这十件事的原因都很神奇,叫人觉得怪异,不是人所能揣度出来的,虽然这样是出乎人的意料,但是既然已经发生有这些事,或许是预示吉凶祸福、有利或不利的事情发生的根由,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出乎人的意料到这种程度了?这么可怕!孔子说:“君子有三项敬畏的事:敬畏天所赋予的命运,敬畏有德有位的大人,敬畏圣人听说的话。”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原文

天地之行美也(原注:此处或尚有脱字),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漯(原注:“漯”疑是“湿”),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而无长佚居多也。

凡天地之物,乘以其泰而生,厌(通“压”)于其胜而死,四时之变是也。故冬之水气东加于春而木生,乘其泰也,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厌于胜也。生于木者,至金而死;生于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过秋;秋之所生,不得过夏,天之数也。饮食臭味,每至一时,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荠以冬美,而芥以夏成,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