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6106600000011

第11章 职场痛苦解除术(5)

发展到后来,小南每次开会都坐在离老板最远的角落,从老板办公室门前过也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老板喊住谈话。在老板发现小南行为异常试图与她沟通时,她也躲躲闪闪的,令老板十分无奈。最终,小南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案例2]林建在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毕业之后签约于一家建筑公司。林建性格很内向,由于公司同事不多,他常常会与老板单独相处,因此他感到压力很大。一次,在搞设计的时候,他弄错了一个内容,导致公司损失惨重,为此,受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

从那以后,他只要看到老板就开始浑身紧张,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的老板恐惧症,一想到每天要跟老板面对面地工作,就会觉得头疼、肚子疼。林建在公司更加沉默,不和他人交流。每天到了下班时间,他就会长舒一口气,变得精神抖擞。再后来,他的情绪趋于崩溃的边缘,每天都想着怎样才能生一场大病,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班。

[案例3]汪丽从一毕业就加入了这家公司,至今已经五年了。五年中,她没主动和老板说过几句话,总是特别害怕与老板交流,神经整天紧绷绷的。

一次,老板让她做个文件,她一答应下来就立马开工,可是做了一会儿就发现有许多细节上的疑问,想去问老板,却又怕老板说自己领悟能力差,或者怪自己没有用心听,但是不问又怕老板不满意自己做的文件,否定自己,因而十分矛盾。直到下班,她才安慰自己:“老板走了,不是我不问,没办法,就这样做吧”。最终,她熬夜做了一份自认为十分完备的材料。岂料第二天,老板说这份材料太画蛇添足,抓不住重点。汪丽听着老板的批评,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公司年终聚餐,汪丽被安排与老板一桌。大家在推杯换盏之间,开始逐个给老板敬酒。看到这样,汪丽又开始紧张了,心想:一会我该怎么说呀?要是出丑了怎么办?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就轮到她了。汪丽只好站起来举杯,本来想简单说句“祝总经理身体健康,事业发达”的吉利话。然而大家等了半天她才结结巴巴地把这话说完,她喝酒坐下后,同事们就又谈笑风生了,汪丽的脸红到了耳根。她觉得自己刚才的表现异常拙劣,心里羞愧得不得了,整顿饭也吃得特别不是滋味。

渐渐地,汪丽觉得自己在老板眼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同事们也越来越疏远自己。她觉得非常压抑,认为是自己不善于和老板交流,只有逃离开这个环境才能让自己恢复正常。因此,她时常想着辞职,工作也大不如前了。

老板恐惧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给许多职场人士带来了无穷的烦恼。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下面的建议可以供有老板恐惧症的职场人士参考。

(1)用平常心看待领导。

深陷在惧上心理中的职场人士,往往在心中把上级神化,领导在他们眼中都是高深莫测的,而领导的言行在他们看来也都具有神秘色彩。事实上,领导只不过是因为机缘和需要而坐在那个位子上的普通人。假如有一天,自己也被推上那个位子,同样也会成为领导,但依然是个普通人。所以,只要在内心深处摆正心态,坚持平等观念,用平常心看待老板,惧上心理自然就会无影无踪。

(2)努力增加自身价值。

企业是以追求效益为目标的机构,因此,企业中存在上下级关系的核心是效益,而不是与老板的朋友关系。关系好、心情好只是效益带来的附加产品。老板信任你、喜欢你的基础,不是因为你多么可爱、多么善良,而是你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因此,摆正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自然会获得老板的青睐,惧上心理当然就不会存在了。

(3)专注交流,赏识老板。

如果一个人很忙,自然就没有时间想东想西。专注于对老板才干的赏识,以及和老板进行合理交流,会让职场人士从刻意追求人际关系,转向对事物的关注。这样,压力就不会总是来敲门了。专注于和领导的交流内容,可以使你掌握老板的观点,同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群体参与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忘却恐惧。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肯定有他的优点和能力。他的这些特点正是你需要学习的。而一旦对某个人存有钦佩、学习的心思,就会在自己的言行中不自觉地表露出来。这样不但会让老板产生价值感,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4)增强实力,提升信心。

职场人士,之所以产生恐惧上级的心理,主要还是不够自信,担心自己某个方面的能力太差。但是,与其担心自己能力不强,还不如增强自己的实力,强大自我,真正地做到自信。遇到挫折要迎头赶上,只有经过锻炼,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自信心增强了,能力提高了,对老板的感觉也自然不再是恐惧。

需要强调的是,轻微的惧上症状,虽然可以在工作中通过自我调节加以改善,但是症状一旦加重,调节无望,却仍满足于自我调试,就会陷入治疗误区,情况也会更加不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就应该去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心理训练或治疗。

13职业倦怠痛苦解除术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对工作缺乏兴趣,就会对工作感到厌烦,甚至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职业厌倦综合征”。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容易导致问题和影响婚姻质量一样,职业倦怠感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在工作压力下,很多人普遍早起晚睡,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研究表明,各种慢性疾病与工作压抑有着明显的关系。患有职业厌倦综合征的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疼痛等。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对工作或职业形式产生疲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由于工作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就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此外,人对工作的热爱其实比婚姻更缺乏维系的基础。婚姻都有“七年之痒”一说,何况是工作呢?出现职业倦怠症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包袱,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在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症的“患者”中进行探访,发现出现职业之“痒”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例如:

年年等提拔,可年年提拔都不见自己。

大材小用。我来干这个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工作单调,每天都一模一样,没有一点新鲜感。

能力有限,压力太大。就好比一个人老是往上跳着才能拿到东西,很容易劳累。

和同事关系不太好。

领导总没有好脸色,感觉压抑。

期望值太高,把自己的梦想放到现实中觉得反差太大,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只好失望。

……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人际关系疏远、强烈地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职业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很多人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这种病症的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时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抑郁症中。

职业倦怠不再是个人情绪上的小毛病,它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美国某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倦怠给所在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调查还显示,从公司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有682%的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其中有595%的人正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职业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面对工作压力,很多人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多样化需求的提高,以及未来职场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另外,个人奋斗目标遇到发展瓶颈时也会产生心理疲劳。而且调查显示,由于女性白领的压力不比男性小,而她们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由于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导致女性白领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身心更加疲劳,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工作压力加大,直接导致白领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从心理层面上讲,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放松和调节,必然会导致焦虑、烦躁不安、麻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1)厌倦的表现。

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大致有:

①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害怕工作,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多。

②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等。

③感到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发热,无精打采、哈欠连天,作息时间紊乱等,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④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情绪低落或烦躁,出现莫名发火等心理问题。

(2)厌倦的原因。

①单调、重复、封闭式的工作生活。如果是长期这样工作,厌倦感是来自人体的敏感递减效应,属于人体的本能反应;如果处在较大压力下工作,比如时间紧、任务重等,厌烦感是人体应对压力时的情绪反应;如果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与本人的性格特质有较大不同,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厌烦感。

②心理状况。最常见的情况是在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下从事工作或其他活动,厌烦都是比较主要的情绪感受;与第一种情况之间的排查办法,是看仅仅工作时厌烦,还是什么时候都厌烦。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与抑郁化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性。

③身体状况。一些生理疾病会直接导致厌烦感出现,如器质性头痛、颈椎问题、血压不正常等。

④环境原因。诸如办公场地的物理环境,同事之间的人际环境,以及家庭、情感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促使厌烦感出现。

人们常说“工作中的女人是最美丽的”,汤唯曾经就是一个具有这种美丽的女职工。汤唯的职业是自己选择的,她喜欢IT行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汤唯坚信:“只要你够努力,永远有空间让你做得更好。”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工作已经过去了8年。一个女人在迅猛发展的IT行业做系统集成,8年“抗战”实属不易。

可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汤唯早上不再是兴冲冲地去上班,而是天天盼着双休日。即使在办公室,也懒洋洋地什么也不愿想,不愿干,看见标书就想扔进垃圾筒。电话铃声如同咒语——生怕它响起,因为那意味着又一轮的“火警”。汤唯渐渐地感觉到内心深处的厌倦情绪在蔓延——不是业务不顺利,也不是老板不赏识。至今,自己的业绩也没有大幅下滑,面对客户,汤唯依然可以谈笑风生。只有在汤唯内心深处有种说不出的“厌烦”,她已经烦透了工作。她真的不想干了,她宁愿待在家里操持家务,也不愿去上班了。

朋友劝她换个环境,到其他部门去干,或者换个行业,要么自己开个咖啡屋。但汤唯却什么也不想干,她再也不想工作了。

要想摆脱职业厌倦,就要学会职业保鲜,所谓职业保鲜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长久的兴趣,能够长期地投入工作而不厌倦。这种保鲜的核心就是对个人生涯的规划,也就是建立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

首先,是平衡问题。

职业的初期热情不能掩盖自己的生活需要,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舒伯的“生涯彩虹”中就明确指出,人在整个生涯中的角色不仅是工作者,还有父母、儿女、休闲者等。忽略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生涯发展的不平衡。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前沿的变化才不会动摇根基。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理想中的工作都不止一个要求,但却很难找到一份完全满足要求的工作。譬如,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很多人觉得教师的薪酬不高,并且重复太多,缺乏挑战。可是,做文秘,很无聊;做销售,太辛苦;想创业,有风险;学心理,过程又太漫长……

所以,不要期望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众多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中,挑选出好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目前工作的优点,譬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会说“居然还有半杯”。

其次,长远发展问题。

为自己建立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将目光放得更远时,才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一时的认可,甚至一时的奖励都是暂时的,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才是要达到的终点。

比如,自己想拥有怎样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应确认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不断通过行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制定了合理的目标后,还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到目标。不能盲目行动,所有的行动都要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制定行动时,首要的是明确职业目标的要求,然后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

再次,细水长流地规划热情问题。

人和工作的相遇就像谈恋爱一样,都会有个热恋期,这个时候我们对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疯狂地投入。但是,当我们彼此了解、发现自己的很多期待不可能满足之后,懊恼和抱怨就随之而来。

所以,在最初投入工作时,我们要多提醒自己尽量客观地去看待新工作,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细水长流地发挥热情,也许会让我们更加冷静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既避免了后期过多付出之后的不平衡,也保护了我们的热情,可以让我们有心情去不断发现新契机,不断地积累对这份工作的兴趣。

最后,维护人际环境的问题。

调查表明,在企业员工离职的众多原因中,人际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好的人际环境会给人归属感、认同感,让人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也更有能力去克服困难。相反,一个糟糕的人际环境则会使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时,在联络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良好的人脉也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因此,在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人际环境,将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多赞美、多鼓励、多表扬,不抱怨、不批评、不指责,多倾听、多沟通,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14“星期一综合征”痛苦解除术

有些人,星期一上班时,总会感到有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出现,工作和学习效率会随之降低。一周开始,本来应该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如今却变成了精力不集中、疲惫不堪、情绪烦躁的一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星期一综合征”。

星期一,办公室的气氛格外低迷,你拖着脚步走进公司,周围的人看起来都没精打采。10点30分开会,1个小时下来,也不知道经理究竟说了些什么,只看到坐在对面的几个同事对着会议记录发呆……在国外,有人把星期一称为“黑色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