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6106600000023

第23章 婚恋痛苦解除术(3)

第三,亲子之间的暴力大多数都是父母虐待子女。有的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对子女的行为或者其他方面感到失望;有的是因为再婚,非生身父母把子女当成是夫妻交流的障碍,就对其进行折磨或殴打。

第四,严重酗酒容易引起家庭暴力,而且酗酒者的子女,往往因为幼年的遭遇产生仇恨心理,在成年以后往往具有人格缺陷或暴力倾向,并对父母实施报复,虐待或者殴打老人。

第五,心理障碍也容易造成家庭暴力。通常一个人在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情绪就会变得极不稳定,若再对其加以刺激,就很容易发生残酷的暴力行为。

只要加强精神健康知识的宣传,从正面引导处理家庭中的矛盾,避免家庭暴力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家庭暴力,是一个得到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家庭暴力极大地危害着家庭中弱者的身心健康,危害着家庭稳定以及社会安宁。

(1)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厌世的心理。直接对孩子施暴的,轻则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产生自卑、孤独感,重则会使他们厌世,离家出走,甚至犯罪。

(2)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健康和尊严。

家庭暴力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尤其是妇女。据调查显示,许多妇女由于家庭暴力受到残酷侵害,甚至致残和精神失常。

(3)破坏家庭和睦。

一个家庭假如经常发生家庭暴力,必然会影响夫妻感情。当一方无法忍受另一方的暴力行为时,就会选择离家出走、离婚甚至以暴抗暴的方式来摆脱困境,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4)极大危害了社会稳定。

假如不及时有效地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受害者在长期忍气吞声、遭受暴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严重的扭曲心理,酿成恶性犯罪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家庭暴力事件的产生呢?

(1)男权文化、夫权思想荼毒深远。

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思想,将妇孺老弱置于男性权威的统治之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的影响仍有一定市场。掌握家中经济大权的家长,自然对家属享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致使对配偶、子女人身进行侵害的行为合理化、合法化。直到今天,崇尚男性暴力、对子女惩诫的历史传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的某些中国家庭。

(2)文化水平低下。

文化对于一个人由野蛮过渡到文明状态起着巨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几乎很大一部分施暴者都是文盲,或者文化水平很低。这些人一般素质和修养不高,不懂得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头脑中用拳脚解决问题的思想根深蒂固,稍不顺心就对家人大打出手,并且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3)道德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水平的低下,会导致道德素质的低下。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精神实质上与法律是相通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法盲,甚至是道德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容易放纵自己,对家庭中的摩擦和矛盾喜欢采用暴力或其他过激的行为方式解决。

在家庭暴力行为发生后,受害方不懂得如何寻求法律的帮助,甚至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忍气吞声,令施暴方的气焰更加嚣张,以致完全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家庭暴力不断升级。

(4)心理压力大,角色负担沉重。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使人们在生活中对男女产生了区别对待的错误认识。在社会交往中,普遍宣扬男性要有担当、要勇敢,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由于平时工作、生活给男性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他们心中的抑郁又不能得到及时消解,因此,很小的摩擦也会成为暴力实施的导火索。

[案例1]湘湘是个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嫁给了一个军官。老公长得高大英俊,家里又帮他们买了复式楼房,大家都觉得她的生活无忧无虑。每年寒暑假,夫妻俩都会带着孩子出国旅游。湘湘不会做饭,老公也不埋怨,一家人三餐都在外面吃餐馆,很多人羡慕她找了个体贴的好老公。

有一阵子大家听说她得了抑郁症,要停薪留职一年,就都在想:这么舒服的日子还会得抑郁症?后来,听湘湘说,她是因为家庭暴力才休假的。结婚才三天,她就被打了,但是她为了孩子,就一再地原谅自己的丈夫,就这样一拖再拖。她不用做饭,并不是老公体贴她,而是丈夫有严重的洁癖,不能忍受家里有油烟味,因此,她家的厨房只能用来参观。

湘湘在人前要与他配合,装出一副恩爱夫妻的模样,背后却要忍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后来,她终于承受不住而精神崩溃了。请假在家休养的那一年,湘湘老公更变本加厉,说她只会在外面招蜂引蝶,不但24小时监视着她,不给一丝自由,还时不时地对她拳打脚踢。在一次湘湘又被打得缩在墙角时,初中二年级的儿子竟然跑出来,与爸爸对打,并扬言如果再打他妈妈,便杀了他。结果,这次湘湘和她儿子被打得更加惨不忍睹。

但儿子对她的护卫和反抗,让湘湘如梦猛醒。第二天,她就带着孩子去验伤,准备离婚,并决定一切财产都归她老公所有,她只要孩子的监护权。她老公自然没有那么容易放手,几经折腾,才最终放她自由。湘湘觉得内心伤痕累累,虽然还年轻,却再也不想有第二次婚姻了。

[案例2]石黛的丈夫,是北京一家私企老板,石黛和他结婚一年多了。前半年俩人感情还挺好的,可是半年后,石黛的丈夫就开始变了。一次情人节,有个女人打电话让他出去,石黛说了他几句,并要求他在家陪她,结果他就暴跳如雷,并说哪个男人在外面没有几个女人。石黛又说了他几句,他就拿起刀威胁她,说如果石黛再无理取闹,就杀了她。

自此,石黛与丈夫开始分居。半年后,石黛准备提出离婚,并决定追究丈夫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她还找了一位愿意为她作证的邻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邻居三天以后改变了主意,任石黛怎么说,他也不愿意出庭作证。

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官司很可能败诉,在律师的建议下,石黛决定放弃打官司,开始在离婚的旋涡中奔波。

[案例3]吴桐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结婚之前,老公对她温柔体贴,无微不至。然而,结婚没多久,丈夫就开始经常对吴桐进行毒打。有时候甚至用电话线勒着她的脖子往墙上撞,最严重的一次,他用脚踩吴桐的脸,还把她的头按到马桶里。给吴桐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整天神情恍惚,趋于崩溃。

后来,吴桐办理了离婚手续,结束了自己痛苦的婚姻。

吴桐的这个举动并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她丈夫的女领导竟然还说,两口子打架,没必要闹到离婚,说吴桐不值得同情,她的丈夫自从离婚后也没给过她任何说法。不得已,吴桐开始向法律机构求助。

[案例4]郭静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后生活很是甜蜜温馨。然而好景不长,郭静的丈夫在外面养了个女人,夫妻俩的矛盾越来越大。先是丈夫给的家用钱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向郭静伸手要钱。接着俩人开始不断争吵,甚至拳脚相向。面对破裂的婚姻,郭静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并向丈夫提出了离婚。然而,丈夫却坚决不同意,还扬言如果离婚,就杀了她。后来,郭静向法院提出了申诉。为了维护家庭稳定,法院只是进行了调解,于是夫妻俩的关系更加紧张。

慢慢地天气转凉了,郭静想回家拿过冬的衣服。为了安全起见,郭静还特地找了两名居委会干部陪同她一起回家。但就在进门的一刹那,郭静的丈夫就把她拖了进去,并把门锁死,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泼在了她的身上。直到丈夫逃离,郭静才得以呼救。尽管得到救治,但她的脸上、身体上仍然形成了严重的烧伤。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暴力则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给人们的身心带来痛苦,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抑,给社会安宁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动员起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家庭暴力进行预防和干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家庭暴力,实施不同的策略,加以化解。

(1)尝试向亲戚朋友等寻求帮助,取得他们的支持与保护。

受害者一般不愿意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施暴者正好利用了这种软弱的心理,使家庭暴力不断升级。由此可见,“不说”并不能保障以后不再遭受家庭暴力。所以,一旦有家庭暴力的情况发生,就需要赶快向“外人”请求帮助,寻求支援。

(2)促进沟通。

运用系统观念治疗法,对施暴者的暴虐心理进行治疗。以整个家庭为关键,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家庭的相处环境。在家庭暴力即将发生的时候,要设法将当事人的注意力转移,以促进双方关系良好和谐地发展。

(3)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

家庭成员的弱势群体,往往是暴力的受害者,因此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4)向外界求助。

向法律机构或是社会救助机构求助,联合他们制止暴力的再次发生。

假如通过各种努力,施暴方仍不改变其暴力恶习,离婚就是一种合理而又明智的选择。这也是目前摆脱家庭暴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28丧偶痛苦解除术

“侣”字,按字取意就是两个人彼此共同扶持,在人生旅途中相伴而行。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然而岁月无情,自然界也有自己的规律,总会让一些人先行离去。先走的那一半打破了伴侣的结构形式,留给另一半的无疑是牵挂和孤独。而留下来的那一半,就要在伴侣缺失的状态下,承担独居的沉重压力,一个人面对着改变、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挑战。

许多夫妻都是患难与共好多年的,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难忘的经历,共同的文化素养以及处事上的默契配合,使双方情深意笃。但是,毕竟衰老和死亡是人所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总有一方会早逝。尤其是人到老年以后,便会产生一种潜藏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身边的配偶也越来越成为自己生活和精神的支柱。因此,当有些人的伴侣逝去后,他们就会感觉痛不欲生,彷徨、孤独、悲哀的情绪错综交织,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

假如一个人突然间失去了自己最知心、最体己、风雨同舟的终身伴侣,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生活负担的挑战,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障碍。轻则表现为短时间内的心情抑郁和悲伤;严重的则表现为痛不欲生,神思恍惚。

当然,由于环境、条件以及个体的差异,丧偶所造成的心理打击程度也不尽相同。这里举出一些常见的表现。

(1)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平日里被爱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人,在另一半去世后就会强烈感到无所适从,备感凄凉,整天茫茫然,不知如何度日。

(2)空虚、失望。

由于意外事件,伴侣突然丧生,生者就会感到孤苦伶仃,失去了心理上的支持和依靠,心里空落落的,无助感明显增加,对生活失去希望。

(3)思念,抑郁。

很多人由于夫妻间恩爱和谐,在另一半逝去后就会不断回忆。强烈的恶性心理刺激超过了这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对健康极为不利。

(4)心理失衡。

夫妻长年相处,互相扶持,互敬互爱,心理活动都会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其中一方突然离世,另一方就会感觉失去了心理的依靠,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状态。

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曾经指出,丧偶永远都是生活压力事件指数排名第一位的。不管是离婚、生病、还是入狱等各种冲击,都远不及丧偶的打击来得猛烈。尤其是当伴侣的死亡很突然发生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感到无比的纷乱困惑,出现精神不集中以及健忘的现象,并在潜意识里强迫自己思念死去的配偶,而思念的内容通常是关于如何再找回失去的伴侣等。

失去伴侣,作为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最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些人在丧偶的一段时间内,会产生沮丧、孤独、无所适从的抑郁心理,难以适应失去亲人后的生活。假如这种情绪或心态持续不能改善,有些人就会产生一些精神疾病,或者使原来就患有某些疾病的身体更加虚弱,进而影响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虽然说,人生的生老病死是不能避免的,但当相依为命数十载的爱人突然离去,还是会让人感到痛不欲生、伤心欲绝的。

假如伴侣去世,不但本人要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同时周围亲友也要给予丧偶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其早日走出低谷,恢复正常生活。也可以请心理治疗专家帮助化解痛苦,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都是会死的,只是早晚而已。活在世上的人没有权利作践自己,要使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无愧于死者,只有继承了死者的遗愿,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担,迎接独处生活的挑战,活得快乐、自信,才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

孤独感、无助感、疲倦、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惊吓、思念、麻木感等,都是在失去配偶后的正常反应。

调查显示,不少丧偶者用正确、乐观的观点和方法度过了容易产生丧偶心理危机的阶段,并潜心经营事业和家庭,一样过得充实、幸福、有自信。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假如一个人丧偶之后,情绪和心理得不到良好的调适,可能会在经历几个月的情绪折磨之后,死于自杀、酗酒等反常行为或疾病,这是值得我们倍加警惕的。

[案例1]李叔和邓阿姨是一对老夫妻,两人一起在棋牌室搓麻将的时候,总是吵嘴,人家都以为老两口的感情一般。然而,就在他们刚庆祝完金婚的第二天,李叔就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由于子女都在外国定居,李叔的丧事还是亲友们帮着办的。

从那之后,邓阿姨的状态完全变了,以前那个整天笑眯眯的小老太太不见了。李叔走后她不太愿待在家里,整天在外面游荡,她说只要一回家,嗅到老伴的那股味,就难过。每天早上去茶楼吃早茶的时候,她仍要为李叔占一个座位,斟满一杯茶,然后要一碟李叔最喜欢吃的点心放在旁边,有时还用筷子敲敲杯子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语。服务员都是街坊,也不好干涉,每次只是多收一个位子的钱。再后来,邓阿姨就整天待在家里,不再外出,身体也日益消瘦。

子女们知道这种情况后,想要把她接到国外去住,被邓阿姨拒绝了。于是子女们只好将父亲生前的遗物全部收藏起来,并重新装修了房子,尽量消除父亲的一切痕迹。过了好久,邓阿姨的情绪才逐渐好了起来。

[案例2]曼姨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曾经因为历史原因,长时间分居两地。由于患难与共的缘故,夫妻间感情日益敦厚。后来,他们都退休了,孩子们也大了,该享福了,曼姨丈夫却走了。曼姨身体不好,她一直以为自己会先走。然而天意捉弄人,丈夫却先她一步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