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白杨风骨
6131100000006

第6章 三秦先锋(6)

村里谁家分家断官司,他随叫随到: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总是捧钱场人场;贫困户刘连才无力缴清税费,他干脆年年代缴,累计达500多元:镇上奖给他200元奖金,他却把奖金分给村干部,村干部又把奖金让给小组长……

1999年麦黄时节,6组农民邱德平在河南打工造成下肢瘫痪,其妻跑来求陈分新,眼看要搭镰割麦,陈分新二话没说,收拾东西就带着邱德平的妻子奔赴河南。那位私企老板应付着想打发山里人,没想到陈分新根据有关政策、法律条文据理力争,终于赢得医疗费和赔偿费7万元。事故处理完,陈分新又一路背着邱德平上火车、挤汽车回到王院。待回到家,他家地里的麦子已长了芽。

为了感谢陈分新,邱德平让妻子给陈分新送去200元钱,就当这8天的误工费。陈分新怎么说都不要。无奈,邱德平妻子又给陈分新和妻子缝了一件衬衣和长裤,硬是留下山里人的四色礼。

感激不尽的邱德平,逢人就说:“陈书记是我的再生父母。”

邱德平视陈分新为父母,村主任李光明说:“陈书记就像我的长兄。”山里人有感谢的行动,一年四季,有人帮书记家锄草,有人帮书记家砍柴……细心的陈分新不愿负载这太多的情,他总是把乡亲们的帮忙一一记在小本上,年终他要加倍偿还。

杏河镇党委书记刘刚

乡官楷模

他是刘志丹的堂侄;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他在乡镇一干就是二十四年,长年坚守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向贫穷挑战……

今年7月,记者在志丹县采访杏河镇党委书记刘刚,现场看到了一幕好似影视剧中的镜头:

路的一边是被河水冲刷拉出30米深的石槽河沟,路的另一边是新建的三间水泥板房。当刘刚握着院中老人任宏德的手时,老人激动地喃喃:“刘书记,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我背靠共产党,面向共产党,我今辈子托共产党的大福了!”说着老人激动地用衣袖抹泪。

河对岸石土山腰疮孔似的原始土窑洞群,就是现已搬进移民新村的牛咀沟22户118口人原来的住地。无水时,村民出村要走近30米深的石河道,上游一响雷,下游路人、家人娃娃全呼叫着上山逃命。这被围困在偏僻山野,低质量生活的村子牛咀沟被媒体喻为“寂寞的村庄”。如今一河之隔居住生活两重天。

当年刘刚一句话掷地有声:“我们不能把最穷的户留在原地,那样的话,就不是我们的初衷,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杏河镇最穷的村、最穷的户一个不落地搬进新居,过上几辈人梦都没梦过的好日子。朴实的农民褒贬简单明了,心底里涌出的是对党和刘刚的感恩。

可刘刚说:“我其实没多大本事,我只是把党的好政策,原原本本、不走样地执行好、落实好而已。”

叫板贫困“贪婪”干事

40多岁的刘刚整日风风火火,在杏河大地跑不停,说不停。人们见他总像刚从桑拿室蒸过一般,脸上粗糙黑红,永远是一副激情工作状。

刘刚土生土长,是革命先烈刘志丹的堂侄。也许是刘家血性遗传、童年生活窘困的记忆,加上对堂叔的崇拜,成年后,渐渐内化升华成刘刚一种自觉的职业本能和人生动力。刘刚当兵3年,六次受到部队嘉奖;复员后在乡镇工作,一干就是24年,用刘刚的话说,除了妇女主任没干过,其他岗位干遍了。

“土匪”的吼声,八路的作风——这是杏河干部群众对刘刚极具个性的评价。

2002年,刘刚调任杏河镇镇长,他半个月跑遍了杏河18个村90多个村小组,240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镇处于陕北生态最为脆弱的白于山区腹地,道路差、电不稳、吃水难,住窑洞占相当大的比例。这让刘刚心痛:“牛咀沟、米老庄、狼岔咀等村,封闭落后得没办法,牺惶得无指望,让人有一种恐怖感。”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强烈愿望,固化成为刘刚身上沉沉的职业责任。

干部评价说,刘刚的军人作风与长官意志结合,工作起来不要命,训斥部下不留情,干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并要求标准高、速度高、效率高。

修金盆湾农田点两个多月,推土机推的虚土难行走,刘刚干脆脱鞋赤脚指挥。部下说他常穿运动鞋不穿袜子,就是免得脱。

建苹果示范园,按一个标准干,刘刚与包村干部、村干部及农民吃方便面,喝矿泉水不下山。

建枣湾移民新村,刘刚天天早出晚归,一次商量工程,没灯,他让把车灯打开,照着说到十二点。

牛寨建新村碰上连阴雨,水满地,泥一尺,刘刚同村组干部挽着裤腿,脱了鞋在泥地里清理。

推土机给背台村修梯田不够尺寸,刘刚对驻村干部张口就训:“司机说多少就多少,你不长眼睛?”转身又对推土司机吼:“你挣着农民的钱却做下糊弄农民的事,这不是昧着良心发财吗?”硬是逼着司机返工。

镇干部领教了刘刚干事的贪劲儿,狠劲儿,蛮劲儿。

2006年搞移民村、新农村建设,他大张胃口同时开始了四个村;次年县上只安排了牛寨村,他找到主管副县长,硬是请求增加中山村的大庄科组,理由是这样的话一道岭就整完了。最后如愿以偿。

短短几年,杏河18个村,已建了14个新村。新村配套的山、水、田、林、路等“十配套”、“十进村”一步到位。所有新村都是当年建设,当年入住。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年度工程,没有抛下一家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

退耕还林,他一块地一块地跑,相当一部分小班林地他了如指掌。短短几年,全镇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8.6万亩,人均近10亩;新建标准苹果园5548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农田1.8万亩,人均拥有由过去不足2亩达到3.1亩。如今杏河,有近一半的村已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打深、浅机井183口,加上集雨水窖,户户通自来水,成为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饮水困难的乡镇。

沿路、沿线搞便于参观的“政绩工程”成为流行。可刘刚急贫困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在杏河开始新农村建设时,他从最需要解决的狼岔咀、米老庄、牛咀沟村开始。

米老庄村民住在地质灾害垮塌区,长期封闭的村民不会握手,见人不知所措地伸出左手,这成为苦涩的笑谈;狼岔咀过去距镇20余公里,被喻为“悬崖上的村庄”,村民散居在土石崖坡上,下面是四五十丈深的崖沟,“出门就跳崖”,村民记事以来有7人不慎摔下,仅一人生还。

还有最穷的牛咀沟村,镇上光为改变交通,投资300万元修了一条路,搬了3个山头,建3座大桥,修7个涵洞。路人问:“你村有大官呢?”“没有。”“没有官,谁会给你修路?”“硬要说有,大官就是我们刘书记!“

镇干部似埋怨也是自豪地说:“刘书记干事,铺摊子很大,都快收不拢了。我们感觉杏河的工作永远干不完,干部住镇还要加班加点拼命干。”

牛沟村支书杨世刚说:“这届镇班子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给每个村干下了有目共睹的实事、好事。”

刘刚以前从吴堡乡离开时,村民说:“走了一位好乡长。”在杏河干了7年,农民察觉到了说:“刘书记走呀,这是个好书记!”农民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先后给他送来10多面锦旗、牌匾、工艺品等。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一心为民,情系百姓”、“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干工作用心、用脑

农民说:刘书记是农业专家;建筑方说:刘书记设计在行;税务所长说:刘书记对税源底子比我清:省林业专家说:刘书记能称上是林业专家……

一切关于刘刚的说法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刘是个能干事、会干事、下功夫干事、能把事干好的人。

他曾多次不谦虚地要求部下:“乡镇工作没有啥科技含量,我就是腿勤、手勤、口勤。在学习上,你们要向我学习。”

刘刚近几年记的工作、民情笔记24本,大大小小本子密密麻麻。有一两本厚厚的专供学习培训记的笔记本,他在扉页上工整写着:“学习型领导必备的理论依据。”他对学习是真学、实学,从不应付。

“过去的干部是收粮、催款,行使职能,现在的干部就是服务,这服务要专业、高质量的服务,对政策不走样的服务。”刘刚认为。

刘刚介绍说,米老庄建新村,削平了一个山梁,因春天推地基地面沉降不够,怕新房扯裂,镇政府便给村民打地基梁加固。在填回土井时,一些村民使用油田上废弃的白灰,刘刚一下与俩刘姓婆姨吵上了。

“百古千年的建房不容易,你自己还哄自己呢?”

“我们住呢,关你啥事?”

“人吃不饱,下回还能吃,这盖房一次喂不好,下回可就弥补不了!”

“没钱,没钱么!”

“过梁这地方不敢捣鬼,你现在掏钱少,将来塌了花的钱更多。既然一次修要讲耐用性、永久性、安全性。”

后来,刘刚干脆想办法,镇政府掏钱买白灰、钢筋。

为了给农民建房省钱,他组织镇干部不辞劳苦,带农民三上银川、四下西安,团购价廉质优的建材,给每户节省数千元。

在刘刚办公室,一卷卷的设计图纸摞得好高。他识图、设计图,常常在干部大会上,挂图现场培训。

在牛寨村,志丹县农工部只提供了两套建房方案,村民没选中。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一定要站在农民角度考虑,要最大限度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他重新设计一套。为这事,他与身为农工部部长的亲叔闹僵了,可村民买账。一街两排融门面商用房、居住、养殖为一体的两层住宅楼落成后,村民极满意。

刘刚干啥都追求细节、追求完美。为新村搞文化墙,他自拟标语、广告:“日子越过越红火,牛寨明天更牛气!”开心广告:“玉猫垂钓:蹲在池中,杆在手中,盯在水中,乐在其中。”

“建果园,作为劳动人,给自己建都没有刘书记那么细,那么在行。”牛寨村主任刘世龙佩服地说。

镇上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刘刚像一个真正的老农把式一样,手把手地教干部、村民用勾股定理定株距、行距,弄得苹果园像阅兵方阵;还教农民把树根处搞成外高内低、锅底状以保水分;退耕还林地补植时,当地瞎狯咬死了果树苗,他把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动物粪便带回来当标本,对比研究死因,并且还形象总结出农民听得懂的语言:“下面结扎了,上面平茬了。”他提出的“生态攻击”一词,竟被省林业厅专家采用。

刘刚对修农田质量标准很在行,镇干部个个耳熟能详:沿等高线水平开挖,里低外高,左右水平,小弯赶直,大弯顺势,立地条件差的条幅不低于8米,地形好的能推多宽就多宽。

处理村民事公开透明。抓退耕还林时,他提出了七人签字法:即每户退耕还林面积、质量要由户主、组长、村民代表、村主任、镇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方可领钱、粮。这不但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镇上退耕还林闯出了新路,还解决了“活人栽死树”问题。杏河镇退耕还林工作连续几年在县上排名第一。

建设新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折腾。镇上搞了一套流程方案:村民讨论定时、选址、调地,抓阄分宅基地,选择方案,自找施工队等,政府帮着搞“三通一平”,设计户型、检查监理等。在中庄村。为建新村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一事一议,按手印认可。新建村,几乎都成村民满意、低投入高标准的示范点。

在陕北地广人稀的山旮旯里,一片片新农村建设点成为白于山区一道美丽风景。几辈人穷苦的村民一下享受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现代文明新生活,家里有了电视、洗衣机、手机,还有太阳能洗浴,村头有休闲健身广场。米老庄过去有几十个“光棍”,现在一个个都娶上了媳妇。村民高兴地说:“过去是一盆饭、一盆菜、一摞碗,现在碟子、盘子碗一桌子,一年四季吃上大棚新鲜蔬菜。过去一生只洗三次澡,现在天天洗澡不费事。实实是党和政府帮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

刘刚十个指头弹钢琴,他在全县镇一级搞的许多创新、第一,被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建成了陕北最大的生态养殖场——星强综合养殖场;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家在镇街道划停车位、装红绿灯、安减速带;第一家在镇街、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第一家在镇街安健身器材供群众活动;第一家给全镇干部搞驾驶培训……

“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饭碗就要千好,维护好党和群众的利益是我的工作职责。”刘刚说。为了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黄土地上落地、开花、结果,刘刚制定的工作措施一套一套的。他为各项工作拟写的数十条宣传标语、工作要求等被县领导评价为“通俗易懂、抓住实质、有个性特点”。

刘刚常说:“既抓就要抓出精品,抓出亮点。”镇干部说:“有一年,省、市、县在杏河召开了党建、教育、环保、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苹果产业、计划生育、城镇建设等近10个现场会。”一位县部局级领导竖大拇指说:“刘刚是全能‘把式’。”

“一把手”的责任与情感

“睡到办公室的床上,心里才是踏实的。”刘刚如是说。

村民说:“刘书记把公家事当自家事干,把穷人当亲人待呢!”

刘刚长年脸上风吹日晒与农民一样黑、一样粗。白天下村,晚上开会;与农民同劳动,同吵架。早先交通不便,还与农民同吃住,劳累一天在农民窑里一躺呼呼大睡。

他真的像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农民一样。一个农民可能只操心自家的生计,可刘刚满脑子装的是全镇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移民搬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主政治、城乡统筹以及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的吃、穿、住、行等。

甚至连做梦、醉酒,他也把包村片长叫来训斥:“站起来,工作没干好,有啥资格坐着……”

可刘刚对残疾人、弱势群体,像亲人一样待承。他说:“咱是农民的儿子,看到弱势群体,就同情,就负有一种责任感。我手中有权力帮扶他们,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把最穷的人留在原地。”

中庄、枣湾建新村,刘刚跑县级部门,给残疾、弱智户争取资金帮着建房。他给其他村民语重心长道:“你们家人都浑全着呢,他们一辈子可怜得没有婆姨、娃娃,咱帮着也让他们享受上新房。”此情至真至诚,成为职业本能。

牛咀沟的任宏德一家四口三个光棍汉,又是残疾、弱智。刘刚帮着四处筹钱、帮助平地基,拉来学校拆的旧楼板,硬是帮这家人搬出了穷窝。“唉,仨光棍日子是个啥滋味!”刘刚几次忍泪离开这家。

学校和学生也是他操心的重点。镇学校老师说:“刘书记发现学校有几十孔窑裂缝,立马组织工队给加固。墙垒得质量不行,他一脚踹倒让返工:“这人命关天的,你又糊弄!”结账时他与包工头吵了一架,节省了一笔钱,谁也哄不了他。

刘刚手里建的镇敬老院,他一去,那些孤寡老人围着他一个劲儿傻傻地拍手。

作为镇“一把手”,刘刚感到重任在肩:对党的大政方针,我们要深刻领会,带头宣讲,学用结合。要把党的执政理念向上拓展,把党和政府的民本思想向下延伸,把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焦距拉长,把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的目标缩短,使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基层得到体现,落地有声。

在刘刚连宿带办的办公室,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用的农被,他以镇为家。在他和镇长的带动下,所有干部也把家安在了办公室,在杏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刘刚认定说:“高压下出人才,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