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6136400000005

第5章 阿莫纳什维利“激起求知欲”的教学法(2)

在课的结构中也没有在传统的课上具有主导意义的检查知识这一结构成分,主要是改变了作为课的结构部分的检查知识的动机作用。他把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水平看作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一方面,完善学习掌握的知识的技能、技巧本身,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疏漏和缺点,并弥补疏漏和克服缺点。在这样的动机作用的条件下,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水平的过程就具有了师生之间实事求是关系的形式,分析和自我分析、批评和自我批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形式。检查是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在做各种练习和习题、完成书面作业中,在各种不同场合实际应用知识中,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的日常观察中进行的。

(四)教学方法

阿莫纳什维利非常重视教学方法问题,要求教师技艺精湛,掌握某些象演员演戏一样的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语言艺术、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幽默等,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教育感染力。他认为,教学的表情手段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深深印入儿童的脑海里和心灵里,激起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渴望和激情。只有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感知的东西才掌握得深刻和持久,才能成为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他非常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力,认为这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标志之一。

这里介绍阿莫纳什维利在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他的教学艺术。

1.齐声回答这种方法在没有进行个别提问必要时采用,可吸引全体儿童参加到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来,节约时间,把孩子们联合起来,创造乐观,愉快的情绪,看上去像游戏一样。

例1.语文课教师站到黑板左侧,面向全班,铿锵有力地以一定的速度和有吸引力地说:

“我说出几个语音,你们要立即齐声念出它们是哪一个单词(几秒钟停顿)。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孩子们:“准备好了”!

教师清楚、响亮地念一个语音、停顿一下,似乎在思考下一个语音该是哪一个,需要停顿是为了使儿童们记住该语音,并默默地念它,在桌子上放一块拼字板。

教师:“第一个音S”

教师在念的同时,用右手把语音S丢给(假动作)孩子们。停顿一下。

孩子们用手在空中“抓住”语音S,默默地念,在课桌上放出一块拼字板。

教师:“第二个音(“思考”的样子),我想起了(突然是u!”

教师把第二个语音u“丢给”孩子们。停顿。

孩子们在空中“抓住”u,默念,在课桌上放第二块拼字板。

教师:“第三个音(“沉思”的样子,低声地自言自语)第一个音是S,接下去是uSu(坚定地)噢,对啦,第三个音是n”

教师把第三个音“丢给”孩子们。

孩子们“抓住”它,默念,在课桌上放第三块拼字板,看看拼字板“读”单词(或回忆)。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中止学生“读”单词老师竖起右手食指,表示“别急于说”。停顿一会后突然向前伸出右手掌,表示“一起说!”马上又用右手做一个有力的动用,好象在空中“抓住”孩子们齐声读出的单词。

孩子们(齐声)“Sun!”(太阳教师表示惊叹地说:“好样的!(引起奇心地说)要不要我给你们说一个更难的单词?”

孩子们:“要”!

(用同样的方法,教师说第二个单词“People”(人民)的语音在孩子们齐声说出后,教师十分惊讶地说:“真没有想到,这个单词比上一个单词要难上一倍,你们也说对了,我简直不知道,怎样的单词才能难倒你们!”

例2.数学课教师:“你们已学会了解越来越难的数学题的方法,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考验考验自己,你们同意吗?”

孩子们(齐声):“同意”!

教师(预告)“请大家注意!5+4”(停顿。这是为了使学生有计算的时间学生们计算,轻声地自言自语进行思考,在课桌上摆拼字板。

教师:“从答数中减去3”(教师自己出“思考”,轻声地自言自语学生们计算。

教师:“再减去5(停顿),再加上9(停顿)。”

接着教师竖起右手食指(表示“别叫喊!”)伸出左手手掌(表示“准备好!”)右手一挥(表示”一起说!)。

孩子们(齐声说):“等于10”!

教师(惊讶地):“好样的!我差点搞错了,而你们却非常出色地做对了这样难的习题,让我再给你们做一道更难的习题”

这种方法以延续两三分钟为宜,每一次都应连续给几个新的、越来越难的作业,并加快进行的速度。应该使孩子们养成与教师的手势、表情表示的暗示相配合习惯。“别出声!”、“准备好了吗?”、“一起说”等用语都用手势暗示,教师自言自语地思考,这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特殊形式。这种方法在儿童懂得运算规则,需要进行操练,借以巩固技能、技巧的情况下采用。如果有的孩子耐不住而叫喊着说出了答案,教师表示惋惜,不追究谁这样做了,立即布置第二道题。

2.悄悄话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喜欢回答教师的提问,要求回答的愿望非常强烈,往往未听完教师的提问内容,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他们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想与教师交际,每一个儿童都希望教师提问他,与他交谈些什么。悄悄话可以满足儿童的这种愿望。采用这种方法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举例来说,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确定图形共有几个正方表。

如果教师指明一名学生回答,这名学生答对了,这个有趣的、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的作业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就不再去思考、探索了。教学要求需要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找到正确的答案,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回答?用悄悄话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立即对孩子们说:“每一个人都把答案用悄悄话告诉我。”接着走向第一个举手的儿童。学生用悄悄话把答案告诉教师。如果他说对了,教师大声说:“对啦!”好样的!谢谢!”如果他说错了,教师也用悄悄话在他耳边说:“错了。你再仔细看一看黑板上的图形,再想一想,我过一会再来听你的回答。”

对答错的学生可以给以必要的提示,如:“仔细看一看,在大正方形里是否有两个中等大小的正方形,除了你数出的外,还有没有别的正方形”?必要时也可揭示学生共有6个正方形。提示的内容视作业的特点而定。

如果大多数学生都答错了,教师可以说:“看来,这道作业非常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教师教给学生完成类似作业的方法。如果大多数学生都答对了,教师可请一名学生向全班大声论证自己的答案的正确性。

低年级学生喜欢与教师交际,回答问题,悄悄话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也有助于完成纯教学的任务,促进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和观察力,帮助所有的儿童独力思考和探索。教师对儿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节奏(教学速度)是这种方法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3.闭着眼睛做作业这种方法象说悄悄话一样,也可促进儿童独立思维,有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与每一个儿童交往。这种方法往往与上述方法配合运用。例:

教师:“请大家低下头,闭上眼睛!(略一停顿,接着降低嗓音,低声地、慢慢地说)我想出一个数,给它加上6,等于9,请问,我想出的是哪个数?请伸出手指头告诉我!”

孩子们低着头,闭着眼睛进行心算,伸出手指头作出回答。

教师迅速地在坐位间来回走动,碰一碰孩子们的伸出的手指头。

对答对的学生说:“对!好样的,一点不错!”对答错的学生,用悄悄话在他耳边说:“我想出一个数,给它加上6,等于9。我想的是哪个数?再想一想!”在检查完毕后,教师对全班说:“请把手放下”,接着又降低嗓音,布置另一道题。

这种方法延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

在语文上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太阳”一词有几个语音?

几个声母,几个韵母,在“妈妈上班去了”。这个句子中有几个单词?

最后一个单词有几个语音?

4.教师“犯错误”

这里所说的“错误”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的“错误”,是另一回事。这是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的体现。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发展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分析、论证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论断正确与否的能力,在与教师辩论(阿莫纳什维利称做“智力搏斗”)、共同探索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儿童会感到自己是课的积极参加者,这促进了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促进他们掌握知识的自觉性、牢固性和深广度,教会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自己的活动。在集体共同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错误”给学生指出了探索的方向,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智力始终处于“战斗准备”状态。采用这种方法的要求是:

第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错误”的对象:“犯”哪一种“错误”,利用哪一部分教材,发展儿童的什么能力。明确设计“错误”情景的目的:强化儿童的认识活动,使他们深入领会学习对象的原理,巩固技能、技巧,掌握学习对象的真谛。

第二,要把“错误”设计成一种真正的学习情景,而不是开玩笑。

在这时,教师应显得严肃、认真、操心的样子:“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这不可能,无论如何不可能!让我们一起再来检查一遍!”孩子们相信,教师不是在跟他们开玩笑。这样他们就能真诚地愿意“帮助”教师,热烈地、活跃地参加讨论,揭示真理。此外,学生也知道,教师并非真的不懂,激于游戏的情景,他们乐意顺应这种虚假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充当探索正确答案的积极参加者。

第三,在学生纠正“错误”后,教师应向儿童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细心,帮助纠正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