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6136700000042

第42章 暗示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

看了索菲亚第一百二十二小学的介绍,必定得出这样的印象:暗示教学法在开发人的潜力上,功效卓着,它的确同样适用于儿童。但也必定产生疑问:它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知有何影响?因为我们都记得这教学法的一条原则:即使潜力大大地开发了,如果学生感到疲劳,那就不成其为暗示教学法!

这个问题在索菲亚第一百二十二小学开设实验班时,就注意到了。保加利亚暗示学研究所对这个学校的实验班以及索菲亚第一百三十九小学的对比班的学生,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测量。我们先看关于生理发展的测量记录。

身高变化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一年级学生在1972-1973学年的开初和结束各测量一次;至次年度,也在学年初和学年终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如下:

一年级实验班学生96名,长高者92名(95.8%),平均长高厘米;未长高者4名(4.2%)。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4名,长高者42名(95.4%),平均长高厘米;未长高者2名(4.6%)。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82名,长高者79名(96.3%),平均长高厘米;未长高者3名(3.7%)。

二年级对比班学生50名,长高者48名(96%),平均长高2.3厘米;未长高者2名(4%)。

记录证明,两类班级的学生的身高,都发展正常。

体重变化一年级实验班学生96名,体重增加者78名(81.2%),平均增重1.2公斤;体重减轻者4名(4.2%),无增减者14名(14.6%)。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4名,体重增加者37名(84.1%)平均增重1公斤;体重减轻者5名(11.4%),无增减者2名(4.5%)。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82名,体重增加者73名(89%),平均增重公斤;体重减轻者2名(2.4%),无增减者7名(7.6%)。

二年级对比班学生50名,体重增加者37名(74%),平均增重0.8公斤;体重减轻者8名(16%),无增减者5名(10%)。

这里,记录到了一点小小的差异:体重的发展,实验班略优于对比班。

肺活量变化一年级实验班学生89名,肺活量增大者72名(80.9%),平均增加221立方厘米;减小者6名(6.7%),无增减者11名(12.4%)。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3名,肺活量增大者39名(90.7%),平均增加249立方厘米;减小者3名(7%);无增减者1名(2.3%)。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81名,肺活量增大者61名(75.3%),平均增加169立方厘米;减小者7名(8.6%),无增减者13名(16%)。

二年级对比班学生50名,肺活量增大者34名(68%),平均增加138立方厘米;减小者8名(16%),无增减者8名(16%)。

肺活量的差异第二年颇显着,合体重的变化看身体的成长,或可认为实验班略优于对比班。至少,暗示教学法的无损于儿童生理发展,是可以肯定的。然而还须测定它对于生理功能有哪些影响?这就需看在两个学年的年初年末,就50公尺跑步,并脚跳跃和推铅球分别作的测量记录。

50公尺跑步一年级实验班学生53名,提高速度者47名(88.7%),平均速度提高0.7秒;降低者4名(7.6%),无高低变化者2名(3.7%)。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2名,速度提高者30名(71.4%),平均速度提高0.9秒;降低者9名(21.4%),无高低变化者3名(7.2%)。

这里要指出的是,对比班平均提高的速度大于实验班,但这是71.4%人的0.9秒;实验班只提高0.7秒,却是88.7%人的0.7秒。

50公尺跑步速度的变量从11.3秒到10.6秒和10.4秒。而降低速度者的对比尤其醒目:实验班只7.6%;对比班21.4%。

并脚跳跃一年级实验班学生77名,跳距增加者71名(92.2%),平均增加23.6厘米;减少跳距者6名(7.8%)。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2名,跳距增加者36名(85.7%),平均增加21.4厘米;减少跳距者6名(14.3%)。

一年级年初测得的平均跳距是93.3厘米到101.1厘米;年终是116.9厘米到122.7厘米。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77名,跳距增加者60名(77.9%),平均增加19厘米;减少跳距者14名,(18.2%),无增减者3名(3.9%)。

二年级对比班学生49名,跳距增加者49名(100%),平均增加22.6厘米。

二年级年初的平均跳距是115.1厘米到114.1厘米;年终是134.1厘米到136.7厘米。

记录表明:第一年实验班略胜于对比班,而第二年的成绩对比班远胜于实验班。

推铅球一年级实验班学生74名,推力增大者50名(67.6%),平均增大推距1.23公尺;减小者20名(27.6%),无增减者4名(5.4%)。

一年级对比班学生42名,推力增大者36名(85.7%),平均增大推距4公尺;减小者5名(11.9%),无增减者1名(2.4%)。

一年级年初的推距为9.06米和6.77米;年终为10.99米和10.77米。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78名,推力增大者60名(76.9%),平均增大推距3.63公尺;减小者14名(18%),无增减者4名(5.1%)。

二年级对比班学生49名,推力增大者41名(82%),平均增大推距3.21公尺;减小者3名(6%),无增减者6名(12%)。

二年级年初的推距为11.13米和10.01米;年终为14.76米和13.22米。

这里,又是对比班的成绩高。综合生理功能的三项成绩,对比班似乎略优。

关于生理发展的测量对比到此为止,下面我们看心理发展的测量和对比。这是对认知发展水平和大脑活动耐劳水平的测量和对比。测量认知发展水平,用的是根据皮亚杰研究成果编制的分类测验;测量大脑活动的耐力,用的是两种划点测验。

分类测验,在学年初和学年终各测一次一年级实验班在学年初参加测验的学生100名,答题的正确率27%;学年终91名,答题正确率32.7%;正确率增加5.7%。

一年级对比班在学年初参加测验的学生50名,答题的正确率28.4%;学年终47名,答题正确率31.4%;正确率增加3%。

二年级实验班在学年初参加测验的学生83名,答题的正确率32.3%;学年终80名,答题正确率36.4%;正确率增加4%。

二年级对比班在学年初参加测验的学生55名,答题的正确率36.4%;学年终54名,答题正确率40%;正确率增加3.6%。

这个测验答题的正确率同学生的年龄有关:在学年初波动于27%~36.4%之间,学年终则在32.7%~40%间。测验结果实验班与对比班并无显着的高下之差。

划点测验(Ⅰ在学年中任选一日,于学生到校时和离校时各测一次,结果如下:

年级学生人数平均划去的字母数划点的平均失误率到校时离校时到校时离校时一年级实验班344257.7271.43.25%4.24%对比班166275.3304.23.05%4.48%二年级实验班213319.5319.63.04%4.61%对比班154333.4313.03.32%4.26%这里要指出:在一年级,离校时和到校时相比,划点的字母量略有增加,失误率也略有增加,两类班级都如此;二年级则不同,实验班划点的字母量稳定,但失误率增加较多,对比班划点的字母量下降,而失误率也增加较少。但是上表没有反映的一个情况是:离校时增加划点字母量的学生,在实验班为51%,而对比班42.1%;增加失误率的学生在实验班为55.8%,对比班54.2%。增加工作量的学生人数,实验班高得多;增加失误率的人数,实验班并不很多。相形之下,实验班的耐劳边略高于对比班。

划点测验(Ⅱ方法与前一测验同,不过改在算术课和母语课的课前课后各测一次。结果如下:

班级学生人数平均划去的字母数划点的平均失误率课前课后课前课后a)在算术课的课前课后实验班178241.1292.05.4%2.8%对比班98255.0261.04.5%4.0%b)在母语课的课前课后实验班242272.2272.03.8%4.1%对比班150295.4285.04.4%4.6%上表显示,算术课并无疲劳,两类班级在课后的工作速度和准确度都有增加;相反,母语课是累人的,在对比班更显得累,课后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度都有所下降。

出勤率是最后一个可以说明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下表是两个学年的统计数:

班级实验班对比班人数%人数无缺勤11672.04136.6缺勤10天以下95.61917缺勤20天以下1811.21210.7缺勤20天以上1811.24035.7实验班的全勤率高出对比班几近一倍;十天以下的缺勤率只及对比班的三分之一;缺勤二十天以上的,还不及对比班的三分之一;高于对比班的缺勤率只二十天以下一项,也只高了0.5%。这是逐项对比,若考虑到这两个学年度这两校的人数,对比班的缺勤率要高于实验班二十倍!

综合各项测验的结果,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总的结论:尽管在实验班上,一学年所教的知识量和学生的工作量要比对比班大得多,但是实验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并不落后于对比班的学生。

那么现在,如有学生跑来说:“老师请把您的知识统统教给我,快!”老师何必再犹豫呢?这就是所以暗示教学法,仅十年,就传播欧亚美三洲的缘故。但是接受这方法的态度和受益的程度,各国不都一样。倘我国的老师,也觉得须尽快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应也不再犹豫。那看一看这接受态度和受益的不一样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