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6137400000039

第39章 活动--教育过程的基础(1)

特别是近几年,活动问题正引起许多学者们的思考。这是因为活动现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深刻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现象。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是人的生命以及人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然而,在许多教育学着作中,常常只是宣布一下活动方式,它的用途则十分贫乏,活动的丰富内容和可能性也没有得到揭示,活动方式仅仅与程序型、问题型方式列为一类的情况也不少见。

新时代人的形成的社会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是一致公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产主义的教育目的也逐步复杂化:个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整个个性的和谐发展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深刻。在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条件下,苏维埃人,尤其是青年的需要和需求以矛盾的方式发展着,从而使个性的形成过程复杂化。在部分青年身上,精神的需要与需求的增长伴随着对资产阶级世界的摩登艺术与生活潮流的追求。包括对社会义务的忠实、工人的自豪感、劳动英雄主义、大公无私、忠诚等在内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道德基础,与不参加公益活动和劳动、不具备道德经验的这部分青年身上的利己主义和市侩习气同时存在着。为了克服这些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不仅要在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而且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耐心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吸引每一个苏维埃人,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参加作为真正的个性形成基础的公益活动。

人和人的活动问题正处在各门科学代表人物注意的中心。近十年来,许多有意义的书和文章都是专讲这些问题的,还曾开展过多次讨论,暴露出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新闻记者中间不同的见解、观点和看法。我们仅仅列举几部引起广大舆论界特殊注意和兴趣的着作:马尔卡良(Маркарян,Э·С·)的《人的活动的系统研究》(列宁格勒,1972),卡甘(Каган,М·С·)的《人的活动》(莫斯科,1974),列昂节夫(Леонтьев,А·Н·)的《活动、意识、个性》(莫斯科,1975、1977),杰明(Демин,М·В·)的《个性的理论问题》(莫斯科,1977),尤金(Юдин,Э·Г·)的《作为方法论问题的活动概念》(莫斯科,1976),布耶娃(Буева,Л·П·)的《人:活动与交往》(莫斯科,1978),伊利延科夫(Ильенков,Э·И·)的《什么是个性》(莫斯科,1979),阿布利哈诺娃-斯拉夫斯卡娅(Абульханова-Славск-ая,К·Г·)的《活动和个性心理学》(莫斯科,1980),安齐费罗娃(Анцыферова,Л·И·)主编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莫斯科,1981)等。

在这些学者和其他学者的着作中得到发展的活动问题,可以用极其多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既作为物质运动的社会形式,又作为人类存在的现象,也可作为人反映对象世界的途径,还可作为人积极改造现实的可能性。活动是处于多种发展水平上的人的精神力量和肉体力量的极其丰富的动力源泉。由于活动现象有着很多含义,当代学者们有关活动问题的着作对此也就具有多种解释,这在道理上是完全说得通的。既然活动的影响极其广泛,这一影响实际上控制着人的一生,那么,对活动进行研究的各个理论侧面也可能同样广泛和多样化。它们可以区分出活动的各个不同方面并加深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不去研究该问题的所有解释,而仅仅着眼于这样一些解释,它们构成了在教育学中分析和研究该问题的基础·这些解释之一为哲学家〔尤金,伊利延科夫,克里斯托斯图里扬(Кристостуръян,Н··Г·)什维列夫(Щвырев,В·С·)等〕、社会学家〔布耶娃(Буева,Л·П·),瑙莫娃(Наумова,Н·Ф·)〕所发展,并得到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津钦科(Зинченко,В·П·)等〕的赞同,这种解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类活动的发生论,区分出任何一种活动种类所固有的活动的本质属性。由于在活动的反映和活动的结果中既表现了客观世界,又表现了人的意识,所以活动的本质属性还表现出活动的客观和主观基础的统一。这些属性是:具体性--活动对于周围世界客观影响的依存性;决定着人类活动与动物的差异的目标的制定和理性;既表现为具体的物质环境的变化,又表现为活动者自身的改变的活动的改造性。

借助于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类活动所作的最基本的描述,开辟了通往人作为活动主体的形成以及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的道路,这些关系反过来既作用于活动过程,又作用于活动结果,还作用于活动者本身。活动产生人,人在活动中得到改造并逐步形成,这是因为活动的属性构成了这一现象的客观和主观方面牢不可破的统一。人根据客观情况提出活动的目的,而目的则决定着随后由主体完成的全过程。具体性和理性同样表现出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联结,这两种属性似乎是迎面相对而来的(津钦科)。活动的改造性则既影响客观状况的变化,又影响主体的变化,这后一条对于教育过程特别重要。

纳入这种解释之中的,还有把活动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组成成分〔马尔卡良,布耶娃,卡甘,列昂节夫)。布耶娃写道:“各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层次性,这是活动所特有的。活动中存在着系统,它受个别主体或社会主体的活动的控制并确保整个系统功能的统一。”把活动作为系统加以构成的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对活动的功能结构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一些作者认为,活动包括各种组织水平:活动-动作-操作-对象动作(列昂节夫)。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活动是由动机-目的-操作-对象动作组成的(津钦科)。民主德国的心理学家们以这样的形式描述活动的结构:目的-条件-产品或结果。他们把操作纳入动作的组成之中,动机则是取决于活动进行水平的组成成分〔科萨科夫斯基(Коссаковс-ки,А·)〕。虽然,在这一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是各不相同的,区分出结构成分的思想本身则是一般活动理论中对于教育过程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对于客观上相互联系的组成成分的分解可防止教育学作出唯心论的解答。

近几年来,个性发展方面进行的种种研究充实了心理学中的活动理论。看来,鲁宾斯坦(Рубинщтейна,С·Л·)以前未曾出版过的着作的发表在相当程度上为此作了准备。在已发表的遗作中,鲁宾斯坦在马克思着作的基础上揭示并深入地分析了很多十分重要的问题:人的活动(实践的和理论的)的社会性、作为实践的和理论的活动的主体的人与对象世界的相互关系、与对待他人的态度相联系的人对待存在的态度、意识和活动的统一、外部原因和内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人的活动与积极性的决定论。

80年代初,心理学家们有关活动和个性问题的出版物的基本思想是:“个性创造和塑造自己”,“个性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它经常处于对这样一些类型的对待世界的积极态度的探索与建立之中。

具体个人的独特的潜力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最完满的表现”。为此,“活动的本质派生于活动者的本质”,“只有当主体范畴成为分析中的主导范畴时,主体与活动的本质联系才能突出”。这里,对活动的人的隶属性、活动的社会本质作了理论分析。人们协同工作,他们进行着活动的交换,这时,他们不仅作用于自然,而且相互作用。正是在人的联合体内部要求着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因为人们的差异决定着他们不同的趋向。

交往具有特殊意义,正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能影响活动的进行和结果的多种意义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洛莫夫(Ломов,Б··Ф·),卡甘,库齐明(Кузьмин,Е·С·),帕雷金(Ларыгин,Б·Д·)〕。

在卡甘的活动理论中,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特别细致的分析,因为他的主张的基础正是由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构成的。该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同样是一种类型的活动与另一种类型活动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充实。

总之,活动理论研究中的科学精华对于教育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80年代初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心理学家们积极地着手研究教育过程,从而面向现实的活动过程。民主德国的心理学家们出版了一部集体着作,阐明了一系列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迫切意义的活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