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投资先投心
6145000000038

第38章 用出世的心入世投资(8)

船夫很敬重梦窗国师,见他发了话,就调转船头,回去将武士载了上来。谁知,这个家伙一跳上船,发现船上已经没有空余的座位,便走到梦窗禅师身边,毫无礼貌地呵斥道:“和尚,你的衣食都是我们供养的,赶快给我让座!”

梦窗国师并不争辩,微笑着,慢慢站起来。武士嫌他动作缓慢,挥动皮鞭,抽在他脸上。全船乘客都对这个无礼的家伙怒目相向,几个年轻小伙摩拳擦掌,想狠狠教训他一顿,却被梦窗国师微笑着制止了。

渡船到达彼岸后,梦窗国师若无其事地跟随大家下了船,默默用水清洗脸上的血迹。这时,武士已从其他乘客口中得知,正是这个和尚求情,自己才搭上了这一班渡船。他很为自己的鲁莽后悔,就跑过去,向梦窗国师道歉。梦窗国师心平气和地说:“没什么!出门在外,大家的心情都很焦躁。这时候,需要互相理解才是啊!”

说完,梦窗国师飘然而去。

【投资心法】

人们通常只会按自己习惯的、喜欢的方式做事。有什么样的修养、什么样的境界,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这点在投资者身上最为常见。

梦窗国师受辱而不惊,这等境界,真可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武士虽然修养甚差,能够诚恳道歉,又比那些死不认错的人强多了。这样的人去炒股,也可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一语一默】

心法一 求人不如求己

有一天,苏东坡跟佛印了元禅师一起去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和尚立即合掌礼拜观音石像。

苏东坡看到观音像的手上挂着念珠,合掌而立,与佛印礼拜的姿态很相似,就问:“你拜观音,不知观音拜谁?”

佛印说:“也拜观音。”

苏东坡大为不解:“为什么?”

佛印笑道:“求人不如求己。”

【投资心法】

“求人不如求己”,正是投资之道,在市场中您正是您自己的操盘手,只要“操盘”好了自己,便能在市场沉浮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喜悦。

当然,生活中也如此——求人不如求己。

心法二 书生的境界

一个书生读了几本禅宗祖师的语录,便自以为已经大彻大悟。

有一天,书生去拜访归宗禅师,闲谈间,他得意地说自己已到无修、无得、无证的境界。归宗禅师只是微微含笑,既不肯定也不反驳。

过了一会儿,书生告辞,归宗禅师起身相送。

送到大门口时,归宗禅师突然问:“阁下的锦袍后面何来一个大洞?”

书生一听,慌忙问道:“在哪里?在哪里?”

归宗禅师大喝一声:“好一个无修、无得、无证!”

书生顿时面红耳赤。

【投资心法】

书生只是知道“无修、无得、无证”等概念,或者知道有关这些概念的知识,但要说修到这种境界,未免差得太远。知道了概念,掌握了知识,不等于境界同时上去了,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比如,知道了可投资路线,不一定能搞投资,如果“境界”没上去,不是贪就是惧,如何投资好?不管做什么,知识只是辅助性工具,不能轻视,也不必看得太重,关键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