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任何一棵树下,他都能成佛。在投资的道路上,我们过于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但却忘了一份投资源于一份“投资”,要想在投资之路有所成就,必须像良马一样“奋蹄前行”,为投资做好“投资”。
心法十一 此心无住,禅股者之茶
茶乃禅者之必需。
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
到今天,“禅茶”已经达到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了高品位文化人的一种高雅气质的体现。
现在的僧人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配得上这“禅茶”之名呢?有人说是龙井,有人云是毛尖,有人猜是碧螺春,有人则断言是铁观音……其实,禅者无分别,其所饮之茶,我称之为清净无染之“心茶”!真正的禅者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禅的境界中,都在品味心中之清茗。
黄檗希运禅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未曾踏得一片地。”
禅者只观自心,不问外境,古德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不破一法,而又不为境所缚。
禅者饮茶亦复如是,其意不在茶,而在乎自性清净之心也!
高者如《五灯会元》卷四记载的赵州老僧,可以以茶为剑,斩断学人之妄想。
世间之茶,可凭色、味分辨其优劣,“禅茶”看的却是禅者的境界。
【投资心法】
后世的禅师,虽少有赵州之境界,但亦重心不重茶,此心无所住,无来亦无去,随处都是“和、敬、清、寂”,非是以茶清心,而是以心清茶。二者冥契,顿入禅境。而凡俗之人,但求茶之外相,观其色、嗅其香、品其味,一念心起,早堕凡尘,去禅远矣。禅者之“茶”,只可用心品,不可以相求。禅者之股,亦如此!
心法十二 经验的颜色
中国禅宗传到日本后,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着名的茶道、花道,就是从禅功中派生出来的,分别源自禅僧、普茶与插花供佛。有几位座主来礼拜慧忠国师。寒暄过后,慧忠信口问:“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座主答道:“作黄色。”
慧忠又问身边的小沙弥:“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小沙弥不知老师用意,如实答道:“作黄色。”
慧忠回头又问:“座主的见解,和这小子相比,有异同吗?”
几位座主无话可答,但心里很不服气,便反问道:
“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慧忠不慌不忙地答道:“看见天上的鸟儿了吗?”
“请不要转移话题!”座主提醒道。
慧忠叫道:“座主,向前来!”
座主们都向前来。慧忠见他们没有领会,笑道:“诸座主请回,别日再来。”
座主们见禅师下了逐客令,只好默然告辞。第二天,他们又来请教昨日的话题:“愿禅师慈悲开示。”
慧忠说:“见就是见,若不见,纵然说得出,亦不得见。”
诸座主叹服道:“我们跟随国师参禅,未见这般的机辩。”
【投资心法】
座主们可能并未留意城外的景色,突然被问到草作何色,根据过去的经验、知识判断,应该是“作黄色”。小沙弥大概也是如此,所以两者见解差不多。
在此,慧忠国师告诉我们的炒股真谛是:过去的经验、知识未必没有用,但也未必完全靠得住,要重视实践中的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