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渴望人生成功和事业辉煌的人很多,但最终能够梦想成真的人却很少。虽然其中失败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很多都只是单枪匹马地自我奋斗,而没有注意建设好团队和寻找到与培养好自己的黄金搭档。只要我们寻找好自己的黄金组合,养好自己的“钙中钙”,业绩自然容易突飞猛进,事业当然容易兴旺发达。
翻开《影响IT业的100个人》,发现很多重要的公司包括惠普、英特尔、微软、Adobe、网景、雅虎、Google等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搭档创业,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说起李嘉与霍振祥,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统一石化”,几乎无人不知:统一润滑油夺取过央视广告“第一标”。
李嘉与霍振祥年龄相差超过20岁。根据媒体报道,当1991年霍振祥开始尝试调配油,在丰台开始土作坊式的生产时,李嘉还是一家制桶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可以说两人都刚刚起步。到了1993年底,当李嘉加盟统一后,霍振祥不但自己放心,而且暗示两个小舅子要交出权力。最终,李嘉成为统一的总经理,霍振祥成为董事长。资本方与职业经理人“双剑合璧”,因为两个人超人的能力和互相的信任,他们如今已经打造出一个年销售额21.5亿元的民营润滑油王国。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好的职业搭档是成功的基础之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49%的成功人士认为,他们曾经在事业中依靠或者曾经依靠过固定搭档的帮助;而超过61%的商界人士认为,在企业内部有一个合适、得力、脾气相投的助手、搭档以及老上司。
比尔·盖茨是微软集团的创始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比尔·盖茨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其中,现任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对比尔·盖茨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微软在成立初期,曾经一度陷入重重危机。比尔·盖茨虽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天才,但在管理方面却有些欠缺。比尔·盖茨也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学校期间,他就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参加的绝大多数交际活动都是好友鲍尔默极力鼓励的。
史蒂夫·鲍尔默也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反应敏捷、判断准确、知识面广、善于把握商机,是一个天生的管家,很早就开始了商业实践。
鲍尔默在高中时,就担任了小篮球队的经理人。当时的教练给了鲍尔默很高的评价,并且称赞鲍尔默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好的经理人。球队需要用的球和毛巾从不会乱放,总是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在那时候他就是团队精神的典范,因而,整个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于是,比尔·盖茨决定去找鲍尔默。1980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说服了当时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鲍尔默加入微软,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好友通力合作,书写了一个创造财富的神话。
我们在工作中要有“黄金搭档”。搭档好了效率才可以迅速提高,搭档不好只能事倍功半。可以说,搭档是一种不同个体之间联合的锦上添花,是一种1+1>2的神奇组合。
当然,在职场中我们更熟悉的情景还是两个能力都很强的人,因为性格不合,在需要配合工作时却无法提升效率,有时甚至完不成任务;或者有一方勉强隐忍,但在背后大肆抱怨,甚至形成部门积怨。
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不妨尝试以下的搭档哲学。
一、明确一致的彼岸
其实那些赛场上的黄金搭档们也是这样做的。两个人都可以有主见,但思想必须统一。统一的目标是搭档们联手的最根本动力,也是大原则所赖以产生的核心,必须最先搞清楚。如果连这个都无法融合,那根本就没有搭档的必要。
二、尊重,还是尊重
搭档们需要明确,如果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领导一定不会安排两个人来共同做。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搭档一定不是多余的。因此,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并赢取他的尊重,是双方合作的至关重要的基础。
三、退一步海阔天空
搭档平分秋色是不现实也不理性的。两个人也是团队,总需要一个人占据主导,才能最有效地推进工作的开展。二人相当容易互相推诿。因此,各自在对方较强的方面做出适当让步,扬己所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从大局出发,方是智者。
四、变变花样来沟通
因为性格的不同,你和搭档也许无法像朋友那样通过友好的交谈进行沟通。没关系,沟通方式也不止一种,可以变换方式来尝试。温柔一点的,可以偷偷地观察对方的习惯,向熟悉他的“第三者”打听;直白些的,干脆就吵架,其实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当然,吵一会儿等双方冷静了再处理,还是直到吵出一个相互满意的结果为止,任你选择。
6.别说你没本事,身上闪点靠发光
不要说上帝没有关注你,是因为你不够资格进入上帝的睿眼。
因为你的“稚嫩”,因为你没有承受过多的磨难的历练,因此,上帝延迟了对你的恩赐。请记住,上帝的延迟,并不等于上帝的拒绝,他只是在等待你更加成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假使我们自比于泥土,那我们就将真的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土了。”
不要随便否定自己,不要说自己没有本事。放眼芸芸众生,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如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可是,渺小并不意味着可怜,即使渺小也不可以随便否定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随便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承认我们呢?肯定自己,才能让自己这滴水汇入河海;否定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蒸发掉。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同时,父亲建议他可以去看看。于是,这位年轻人就来了。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他的助理会计检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规划的人,他说自己来应聘的目的就是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
正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被录用了。录用这位年轻人的面试官这样对秘书说:“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这位年轻人就是罗杰·史密斯。1981年1月,他成为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我是不会帮助那些缺乏成为企业领袖的盛装的年轻人的。”虽然我们还年轻,但不能认为自己“没本事”,你必须拥有极大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胜任“那个职位”。不管你目前职位有多低,都要敢于树立这样的目标:我要成为主管、经理和老总。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颗流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一粒糖能品出丝丝甘甜。
请把“不可能”装在鞋盒里,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埋葬掉,永远别说“不可能”。
素有“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在27岁进入明治保险公司应聘时,曾一连几次被面试官拒绝,并被告知:“推销保险非常困难,老实对你说吧,你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在一番努力后,原一平勉强成了一名见习推销员。当时所谓的“见习推销员”,不仅没有底薪,而且没有一张专属的办公桌。如果员工拉不到客户,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在开始的7个月中,由于没有拉到任何客户,原一平一直没有领到薪水。为了省钱,他去哪里都尽量步行,每天中午都不吃饭,晚上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对此,原一平没有抱怨,更没有选择退却,他将应聘那天的屈辱看成一条鞭子,将生活的艰辛当作一种动力,坚定地告诉自己: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原一平,有超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所有的落魄都是暂时的,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于是他开始整日拼命工作、四处奔波,以求得现状的改变。
原一平每天早早就“起床”,然后徒步赶往公司,并一路保持微笑,和路上的每个人都打招呼。后来,他的乐观感染了一位绅士,并被邀请共进晚餐,但是原一平委婉地回绝了。交谈之间得知原一平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这位绅士便说:“既然你不赏脸和我吃顿饭,我就投你的保好啦!”于是,原一平拿到了他工作以来的第一张成交单。
从此,原一平的工作业绩直线上升。在后来的9个月里,他的总业绩达到16.8万日元。3年内他创下了全日本第一的推销纪录,到43岁后连续保持15年的全国推销冠军,连续17年推销额达百万美元。
1962年,58岁的原一平获得日本政府的嘉奖。
完成任务、做好事情的确很辛苦,但觉醒与思考让我们成竹在胸!一次次思想的崛起、意志的淬火,是向光明职业生涯迈进的助推器。即使自己现在还不是钻石、不是珍珠,也要成为一盏灯,照亮一路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