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正确请示高效执行
6145100000009

第9章 调整状态,有活力才有动力(3)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太少,同事嫉贤妒能,上司固执不化等。其实,每一个抱怨都是在给自己的平庸做注脚。打破这些引发抱怨的困境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改变,如果不能改变事实,就改变看法吧。学会站在问题的另一面思考,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很多员工总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工作不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那份工作。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

与其去抱怨你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如用抱怨的时间来工作,换个角度看问题,让身体适应床,你将会发现其实工作带给你的不仅只有任务而已。

5.不畏难:工作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有问题存在。小公司有问题,大企业一样有问题。关键是你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是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存在的。如果你用放大镜去看这些问题,那你得到的永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也就不存在没有任何问题的公司。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选择了离开或者懈怠工作,于是永远平庸而得不到进步。

对于职场上的员工来说,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只是故步自封、按部就班地做领导吩咐的事情,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正在工作”或者“已经工作了”,但实际上,却把问题原封不动地留给了别人。你一定要明白的是:问题不可能因为你的回避而自动消失,推卸责任也只能使问题更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有心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地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身在职场,总要面临很多次机会。有的人把这些机会当成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自动放弃,从而失去了一次职业发展道路上自我成长的机会;而有的人则能发现这些机会背后隐藏的意义所在,勇敢地接受挑战,最终让自己受益良多。

我记得当年在一家公司工作时,有一次,我的老板交给我一份特别厚的英文合同,让我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并给我下了死命令,让我一个礼拜一定给弄出来。这个任务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之前我没做过合同,也不懂。我当时的心里有点抵触,心想:我是做秘书的,我哪知道这个啊?再说,有这个必要吗?(当然,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我老板在锻炼我。)我对英语不是特别熟,专业术语更是不懂。但是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告诉自己: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一定要做出来!

于是,我咬着牙,通过查字典、翻资料、问同事,终于在一个礼拜内把老板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合同交给老板,我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用,但是这个过程与结果对于我来说,却是一辈子都受用的。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的时候要解决说话、走路、穿衣的问题;上学的时候,要解决读书、写字的问题;参加工作后,要为企业解决问题。一样的道理,工作中有问题是很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

工作的问题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自动消失;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公司发展受阻,当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逃避,而是去面对、去学习、去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我一位现在是某公司董事长的朋友,跟我说起她当年如何通过严格的惠普入职培训考核的事情。

作为销售部的人员,惠普给了新员工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其中让我这位朋友印象最深的一项是:大家都去惠普专门定的高级酒店里听那些销售前辈的课。几个月后,每个人都要在台上,把同事和领导当成你的客户,介绍惠普的产品和公司的情况。台下,有专门的人给你打分。如果通过了,那么就等于取得了进入惠普的入场券。

如何进行产品介绍是惠普销售人员入门的必修课,也是最基础的技能,即公司派产品经理或者是销售经理进行产品的讲解。随着产品复杂程度,不同培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最后通过产品试讲或笔试来检验销售人员产品的掌握程度。

当时处于试用期的有三百多人,要想脱颖而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那些计算机的专业名词对我这位朋友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别说理解了,要记住它们都有难度。

我这位朋友当时采取的办法是:每次去听课,都会带上最原始的录音机,走到哪录到哪,尤其是有老同事在说话的场合,有了问题也及时请教他们,顺便把那些老同事传授的“经验”给录下来,然后回去一遍遍地听,有不懂的就找同事解答,直到弄明白为止。

最后,我这位朋友就是模仿着那些成功通过考核的同事的思路,也顺利地通过了惠普严格的考核,成为三百多个参加培训的人里第一次通过的十来个人之一,其中有两名是女性,而她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危机和良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要你改变观念,重新评估,趁机下手,危机就会变成良机。”

很多时候,优秀的员工都是在面对问题和面对机遇的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有时问题会成为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而有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让企业、员工抓住了一次改变自己和超越竞争对手的机遇。问题越多,机遇就越多;问题越大,机遇就越大。只要不害怕面对问题,就不害怕生活,不害怕工作,职业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地青睐你。

6.不务虚:用心做事让你领先于别人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可是有的人在一天天的做事中得到的只是与这份工作价值相当的薪水,有的人却能真正地用心做事,他们抽出了一点点时间去观察一下周围,思考有哪些工作还可以改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里,大家都在做相同的事情,使用着一样的设备,面临着一样的产品问题,大家的智商也基本持平,但就有人能想出改进设备、解决产品问题的点子。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是一个人用心思考和做事的程度。在越来越透明化的今天,优势的概念渐渐不复存在,如果你想领先于人,就必须比别人更加用心。

一位成功人士这样说:“整日空叹的人不会赢得上帝的恩宠,只有用心走好每一步,才会在命运的河流中乘风破浪,一直向前。”用心是一种精神,在悟性和经验相近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人的内在品质。其内在的动力是投入,是情感、精力和智慧的投入。

一天,索尼公司总经理井深太提着手提式录音机和一副耳机来到总裁办公室,一脸无奈地说:“我喜欢听音乐,可我不希望影响别人,我又不能整天坐着不动,总要提着录音机走。这种劳累哪是我这老头子吃得消的?”

井深太的一席话点燃了盛田昭夫的构想:研制一种随身携带的录音机,用以满足那些一刻也离不开录音机的人。

不久,精致小巧、音乐效果非常好的“随身听”被研制出来,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并带动了索尼的耳机市场,占据了日本市场的半壁江山,接着又很快畅销欧美,风靡全世界。

也许,你会说原来发明创造这么偶然,其实,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一个用心的人,只有用心才能发现问题背后隐藏的机会。

当今世界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改变,如果你总把自己的信念、意见和价值观牢牢刻在心上,而不去适应新环境,改变自己的思想,你就很难成功。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需要用心观察。没有用心,便感受不到世界的变化,何谈与时俱进?

有时候,一个小事情,一个小问题,你留心了,也许就有机会了。这不但能培养你的创业能力,还能提升你做事的能力。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初涉商海时,就是一个通过找对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

他先是在茶楼里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做推销员首先要能跑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一栋办公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成绩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那这一天就是白跑了。

尽管推销非常艰难,他还是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里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经他这样一洒,效果很好,原来脏兮兮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了许多。这一举动立刻就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员的注意,主管人员向他购买了洒水器。就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李嘉诚最后之所以能推销成功,就是因为他找对了推销的策略,巧妙地将洒水器的功用明明白白地展示给了自己的潜在客户,并赢得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用了错误的策略做了错误的事,最终只能收获一个错误的结果。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哪怕是突发事情,也有个起因和结果。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最关键、最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其实,你也一样可以做到。

在公司先有的条件下,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琢磨。因为许多事情,老板是看不见的。公司内部的许多问题,比如研发上的、营销上的、产品质量上的等,因为老板很忙,他没有精力注意到每一个细节。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就可以直接对老板说。有贡献的员工、有能力的员工、有意志的员工,一定能得到提升。因为他可能多支出100元作为奖励,但为此能省掉1000块元,为此能多赚几万块钱。

所以,你身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赶快找出来,报告给老板,保证老板会对你另眼相看。即使这家公司的老板没有发现你,没有重用你,可能别的老板就会发现你。

在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时,就要尽一切可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