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刚毕业那年,她被分到了英国大使馆当接线员。在很多人看来,接线员是一个很没有前途的工作,但是任小萍却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期间,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她就会尽量多问,帮助他们最终找到自己要找的人。渐渐地,使馆人员有时外出并不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任小萍打电话,告诉她什么时候会有人来电话,请转告些什么等。久而久之,很多人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开始委托任小萍通知,使她成了一个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任小萍极其负责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大使的注意,有时他还亲自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后来,因工作表现出色,没过多久任小萍就被破格调到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这家报社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脾气很大,她的前任翻译就是被她赶走的。刚开始的时候,她十分反感任小萍,觉得任小萍的资历太浅,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只是勉强同意聘用。没想到一年之后,这位强悍的老太太逢人就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强10倍。”不久,因工作出色,任小萍又被破格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并获得外交部嘉奖。
任小萍女士回顾当年的经历,感慨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成功,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往往容易产生浮躁心态和“速成”的心理,他们眼高手低,朝三暮四,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白白“折腾”了大好的青春和工作机会,到头来一事无成。事实上,工作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努力,任何工作都可以帮助我们通向成功。
曾经有人对幸福做了解释:“有事做就是最大的幸福。”有事做,证明你正值可以做事的年龄;有事做,证明你的身体还比较健康;有事做,证明你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价值;有事做,证明你至少可以不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发愁……有事做就是幸福的,可是,我们很少人能想到这一点,我们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为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事情喋喋不休地抱怨。
可是,如果某一天你被告知没有工作时,你是怎样的反应?请记住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你离开了,工作可以再找适合它的人去做,可是,你没了工作,很可能连自己的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更别提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曾说过,对于自己当前的状态应该抱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几年前的一天,她的姐姐下岗了。
当晚,王小丫失眠了。“有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应该感到很快乐。如果工作还是自己所喜欢的,那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幸福了。”不让自己在赞美声中飘飘然,才能拥有一颗感受生活的平常心态。
工作是一种价值的创造,不能产生价值的工作不能称之为工作。人们常说,对待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当你把工作当做是人生的一种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时,当你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时,你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责任感,也会感到一种满足。因为工作本身是重要的,它不仅产生价值,还能给你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和快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下岗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时,人们应该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一个人无论能力高低,岗位大小,只要能够以“不折腾”的态度投入工作中,就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敬。相反,如果只是恣意“折腾”,再拿手的事情他也会做得一团糟。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努力工作,“不折腾”,时刻鞭策、激励、监督自己,把自己全部精力融进自己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能干出名堂。“不折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工作,不折腾!
4.不抱怨:学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抱怨是最普遍的一种情绪,但同时也是寻找借口的人最善于利用的。那些喜欢终日抱怨的人,即使才华横溢,都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因为在职场活动中,最没有价值的行动就是抱怨。抱怨的人很难获得成功,而成功者从来不抱怨。一个聪明的员工,从不抱怨现状,而是潜心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一步步向上攀登,从而走向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觉得这件事不公平,那件事不顺心,当你的这些想法增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抱怨。只要稍加注意,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抱怨:
一位新员工说:“工作太累了,但是工资才这么点……”
一位资深职员说:“我那么拼命地工作,但上司还是不赏识我,我越干越没信心了。”
一位部门主管说:“客户太难缠了,而且其他部门的人一点都不配合我,我的工作没法开展……”
……看起来,好像每个人抱怨的似乎都有道理。可是,这样有意义吗?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或者陷于困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困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呢?与其牢骚抱怨,不如问问自己:在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里,我能做些什么?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少抱怨,多行动,才是应对困境的正确方法。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抱怨者永不成功,成功者永不抱怨。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索尼公司一直非常受欢迎。有个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材生,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在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后曾与盛田昭夫争论,盛田昭夫喜欢这个直言无忌的年轻人,非常器重他。
后来出人意料的是,盛田昭夫居然把大贺典雄下放到了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做学徒。这让很多员工迷惑不解,甚至怀疑他得罪了盛田昭夫。有人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大贺典雄只是淡淡一笑。
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员工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为大家揭开了谜团:“要担任产品总经理的重担,必须要对产品有绝对清楚地了解,这就是我要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让我高兴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干得不错。然而让我坚定提拔的念头的是——整整一年,他在累脏卑微的工作环境下居然没有任何牢骚和抱怨,而且甘之若饴。”
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由报以热烈的掌声。五年后,也就是在34岁那年,大贺典雄成为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简直是前所未闻的奇迹。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环境、超越环境。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过:“机会看见抱怨者就会远远避开。”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要想在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就,就需要向大贺典雄学习他的不抱怨精神。
投身职场,请记住这样一句话:不要首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而是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工作。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担任现代建设集团首席执行官时,每当有新职员就职,李明博都会对他们说:“不要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而是要改变性格去适应工作。”
在一次演讲中,有个年轻人递上纸条,质疑说:“这不是要改变身体去适应床吗?”李明博说:“你说得很对,这是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但对成功来说,却是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贴出这样的招聘广告:这里给你准备了与你性格完全相符的工作,请到这里来吧!上班族的压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来自因工作而发生摩擦的人。如果一个职员无法得到顶头上司的认可,他就成不了最后的胜者。希望遇上一个总是肯定自己、引导自己的上司,这种想法简直是不现实的,是愚蠢的。世界上与你合不来的上司永远多于让你如愿的上司。跟现在的上司不和,觉得‘这个样子没法再干下去了’就提出辞职,再去别的公司,你能保证那里就没有更糟糕的上司吗?性格不适应就要改变性格,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适用。希望并等待更换对方,或想说服对方,是达不到好的预期效果的。”
李明博还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将对方看成固定不变的物体,这时能动的就只有自己,结果是你自己成了主人。”
李明博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遭受歧视,这使他的性格内向、害羞,有着强烈的自闭倾向。从上中学开始,他就尝试改变自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投身企业后更是敢于提出问题。他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这些经历使李明博坚信,性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连性格都可以改变,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李明博在他的自传《绝非神话》中写道:“许多事情是在行与不行的想法之间徘徊的。认为不行的人,脑海里只充满了不行的可能和理由,而认为行的人,即使只存在1%的可能性,也会抓住这个希望不放。即使没有这1%的可能性,哪怕是99%要失败的,但面对它的人也会从中获得经验。没有努力过的人,什么也留不下,用50比0的比率来计算这种差异,对任何事,要以积极的挑战意识去对待,其理由就在于此。”
正是具有这种积极的挑战意识,李明博从没有休过公休日,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别人的两倍,这使他在36岁就成为现代集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人,他也成为韩国少有的仅凭拿薪水成为亿万富翁的人,被誉为“工薪族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