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6201900000016

第16章 不争输赢,路在脚下(1)

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地球也只不过是一粒沙尘,一个人又能比别人高出多少呢?大鹏鸟纵然轻轻一展翅就能飞出几千几百里,但也和只能飞几丈远的小麻雀一样,飞不过生死大海。在一个真正的禅者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亲疏远近之别,所以也就无所谓输赢,只要踏踏实实走完自己脚下的路就可以了。

1.路在脚下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有一群虔诚的弟子。

一天,他告诉弟子们每人到北山砍一担柴回来。弟子们急急忙忙往北山走,突然洪水飞泻而下,阻住了上山的路。

弟子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但却只有一个小和尚敢与师傅坦然相对。老和尚询问原因,小和尚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给师傅,并说:

“过不了河,砍不了柴,我见路边有一棵苹果树,就顺手摘了一个野苹果回来。”

后来,小和尚成了老和尚的衣钵传人。

人生总得有所作为。即使无大作为,也要有小作为。否则,虚度一生,一无所为,何颜以对天地?并且,很多人的成功之路就是从“小作为”开始的。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谁都知道该怎样做,问题在于谁会真正去做,谁能坚持做下去。

2.生命不容消耗

钓鱼人看见一个老和尚在凛冽的寒风中过河。老和尚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

钓鱼人喊住老和尚说:“师傅,上游有桥。”

老和尚说:“知道。”

钓鱼人说:“师傅,下游有渡。”

老和尚还说:“知道。”

但老和尚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和尚之前和老和尚之后,有无数青年也要过河,但到河边他们就停下了。他们问钓鱼人附近有桥吗?钓鱼人说:“上游十里有桥,下游十里有渡。”

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一步走进水里。当冰冷的河水没过膝盖时,那人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回到岸上,穿好鞋离开河边绕道而去。

生命经不起消耗。那些年轻人,他们在绕道10次,20次,甚至100次,1000次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老了。绕道而行不如直击困难,因为一个人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绕来绕去中被消耗殆尽的。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只是个普通班,比起由尖子生组成的6个实验班来说,考上大学的机会不多,因此除了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很努力外,大多数人都等着混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

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非常敬业,每日催着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但是说归说,由于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成绩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试中屡屡落败。

直到高二的一次英语联考,我们班的成绩破天荒地超过了几个实验班的学生,这让我们接连兴奋了好几天。

发卷的时候到了,老师平静地把卷子发给我们。我们欣喜地看着自己几乎从没得过的高分,老师说:“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分数。”数着数着,我的分竟比实际分数高出20分,同学们也纷纷喊了起来,“老师怎么给我们多算了20分。”课堂上乱了起来。

老师摆了摆手,班上静了下来。他沉重地说:“是的,我给每位同学都多加了20分,这是我为自己的脸面也是为你们的脸面多加的20分。老师拼命地教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为老师争口气,让老师不要在别的老师面前始终低着头,也希望你们不要在别的班的同学面前总是低着头。”

老师接着说:“我来自山村,我的父母都去世很早,上中学时我连红薯土豆都吃不起;大学放暑假,我每天到建筑工地拉砖,曾因饥饿而晕倒。但我就是凭着一股要强的精神上完师院,生活教会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而你们只不过被分在普通班就丧失了信心,我很替你们难过。”

这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低下了头。老师继续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做要强的人,任何时候都不服输,现在还只是高二,离高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努力还来得及,愿你们不靠老师弄虚作假就挣回足够的分数,让老师能把头抬起来,继续要强下去。”

“同学们,拜托了!”说完,老师竟低下头,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老师,”班里的女生们都哭了起来,男生们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

那一节课,我们什么也没有学,但一年后的高考,我们以普通班的身份夺得了全校高考第一名。据校长讲,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我们每个学生都记住了老师的眼泪。

每个人遇到困难无非有两条路,一条是迎难而上,一条是知难而退。前者可能失败,但后者却永远不会成功。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类几十年的生命实在太短暂了,眨眼之间一个十年。所以,生命容不得浪费,只有在不断克服一个个困难之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以柔克刚

皇帝想斗鸡,就请来一位智者为他养鸡。智者刚刚养了10天,皇帝就不耐烦地来问:

“养好了没有?”

智者回答:“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的不得了。”

过了10天,皇帝又来问,智者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过了10天,皇帝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智者说:“不行,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皇帝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来看他的斗鸡,没想到大师这次却说:“可以了。鸡虽然有时会鸣叫,但是它不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鸡;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这就像有些人做事,看似低头让步,实则已经取得胜利于无形之中。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名血气方刚的上校军官。那时,他正率部队于亚历山大市驻防,应该算得上当地的军事首脑吧。

是年,弗吉尼亚州的议员选举战正打得硝烟弥漫,华盛顿也很狂热地投入了进去,为他所支持的候选人助威。有个叫威廉·佩恩的人,是华盛顿的坚决反对者,到处发表演讲,批评华盛顿支持的候选人,为此,华盛顿很生气。

某一日,华盛顿与佩恩两个冤家聚头了,并且发生了激烈的唇枪舌剑。情急之中,华盛顿说了一些过头话冒犯了佩恩。佩恩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不由得火冒三丈,冲过去一拳将华盛顿击倒在地。当然,华盛顿也不是好惹的,他的部下马上围了过来,要教训佩恩,为他们尊敬的上司雪耻。而佩恩的当胸一拳却把华盛顿打醒了。他忍痛站起来,命令摩拳擦掌的部下跟他返回营地。一场流血冲突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华盛顿写了一张便条,派一名部下送给佩恩,约他到一家酒馆见面,解决昨天两人结下的芥蒂。

佩恩看了便条大吃一惊。华盛顿作为军人,约他解决矛盾的方法肯定是进行生死决斗。佩恩虽然紧张,但决不想让别人说他是胆小鬼,在家做好了决斗准备,便去酒馆赴约。

佩恩赶到酒馆时,一见华盛顿就傻眼了。华盛顿没带一兵一卒,也没佩带决斗的长剑或手枪,而是西装革履,一副绅士派头。见佩恩进来,他端着酒杯微笑着站了起来,伸手握住佩恩的手,很真诚地说:“佩恩先生,人不是上帝,不可能不犯错。昨天的事是我对不起你,不该说那些伤害你的话。不过,你已经采取了挽回自己面子的行动,也可以说是我已为我的错误受到了惩罚。如果你认为可以的话,我们把昨天的不愉快统统忘掉,在此碰杯握手,做个朋友好吧?我相信你不会反对的。”

佩恩感动了,紧紧地握住了华盛顿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华盛顿先生,你是个高尚的人。如果你将来成了伟人,那么,佩恩将会是你永久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一对完全有可能成为仇敌的人做了朋友。同时,也被佩恩说对了,后来华盛顿果然成了美国人民世代崇敬的伟人。佩恩更没食言,他至死都是华盛顿的忠实追随者和狂热崇拜者。

战胜对手最好的方式不是将其打败,而是把他变成朋友。对于那些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家伙来说,成功只是一时的,只有懂得以柔克刚的人才会获得永久的成功。

4.富楼那弘法

富楼那热心弘扬佛法,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辩论时,常常令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得到“说法第一”的美名。输卢那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富楼那却请求佛陀允许他去那里布教。

佛陀说:“富楼那,我很称赞你的志愿,但是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风,外国去的人,很容易丧失生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布教,难道不怕危险吗?”

“佛陀!您的慈悲爱护,我的感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正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我才觉得非到那边传教不可。到那边去,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我个人的安危,实在没有顾虑的必要。恳求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辟人间的净土吧!”

“富楼那!你说得不错!做佛陀的比丘弟子,布教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说教,反而破口大骂,你该怎么办呢?”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毕竟他们不完全是野蛮人,只是骂,不曾用棍棒打我!”富楼那没有考虑,恭敬地回答。

“假如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问。

“我宽恕他们,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还没有用刀剑刺伤我。”

“假如他们用刀剑刺伤你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地把我打死。”

“假如把你打死呢?”

“那就更要感激他们了,他们杀害我的色身,帮助我的道业,帮助我进入涅盘,帮助我以身体生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是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赞美他,说道:“富楼那,你修道、传教、容忍的精神,可做佛教徒的模范。”

富楼那在输卢那国弘法,十分成功,许多人皈依佛教。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困难,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忍的精神,总会把它解决掉。富楼那之所以被佛陀称为佛教徒的典范,就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这两种优秀的品质。

5.乐在其中

有一次,佛陀在阿罗非的土地上住留。他在林中一个用树枝搭成的床上休息,那地方正好是牛群通过的地方。

阿罗非穿过树林看到佛陀正沉浸在冥思苦想中,于是他走过去恭敬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到佛陀身边,说道:“法师,您生活得愉快吗?”

佛陀回答说:“是这样的,年轻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们中,我也过着愉快的生活。”

“法师,冬夜寒冷,严霜之时就要到来,树枝搭成的床十分简陋,和尚的袈裟单薄而难以御寒,冬天的风又这么刺骨。您为什么要呆在这儿?”他可怜这个上了年纪的佛陀。

但佛陀还是微笑着说:“是这么的,年轻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们中,我也在愉快地生活着。”

正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恼一样,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快乐,有时候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凄凉、痛苦的,殊不知人家正乐在其中呢。

小张有一次到美国观光,导游说底特律有个很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同行的朋友听了,都觉得好奇。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鱼腥味刺鼻,迎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往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小张问当地的鱼贩:“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他们说,事实上,几年前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他们说,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工作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询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鱼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们竟然还这么快乐?”他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疑解难。

有时候,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无论你抱怨与否,生活总是照着它应该的样子去发展,与其在愁苦中唉声叹气,不如在欢乐里喜笑颜开,当你真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乐在其中了。

6.只管今世逍遥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小国王,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他信仰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权重,是他前世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非常喜欢造福于人。

有一天,他启开珍宝库藏,以7天的时间为限,发出通告说:“人不分远近,不分种族,只要来此,一定有求必应。”他把珍宝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约60个枣子堆起来那么大,来求助的人,每人给一堆。这些财物尽管有不少人来拿,但还是剩下很多。

佛陀知道这位国王发如是心,并不是真正地寻求解脱,因为他还有所求——求来生福。

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婆罗门教的乞士来到国王面前。国王说:“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不用客气,我一定满足你的需求。”

这位乞士说:“我知道国王喜欢布施财物,所以我来求取财物。”

国王说:“好,那你就拿一堆吧!”

乞士拿了一堆珍宝就走,可是只走了7步,他又回过头来把珍宝放回原处。

国王问:“咦?为什么又拿回来呢?”

乞士说:“本来我想三餐温饱就可满足,但现在有这些珍宝,却还要过如此流浪的生活,觉得欠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盖一栋房子。”

国王听了觉得有理,就说:“你可再拿一堆!”

他真的又拿了一堆,走了几步又回头放回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