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自然之旅
6202200000006

第6章 江湖神韵(3)

在沙漠中踯躅孤独的旅人,见到绿洲会多么地感动!海子多是咸水,湛蓝清澈,水中生长的小小卤虫,养活了无数野鸭水鸟。湖边芦花纷飞,柳枝轻垂。沙枣树下,山羊悠闲地吃草,骆驼安静地反刍。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泉水是淡水,从沙中汩汩涌出,甘洌清凉,可供人畜饮用。

这里绝不是黄沙漫漫、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这里充满了无限生机。

呼伦贝尔草原:跨越千年的田园牧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诱人的景色,是呼伦贝尔草原的真实写照。在中国“雄鸡”形地图的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这就是被誉为“北国碧玉”的呼伦贝尔草原——中国最美丽、最富饶的大草原之一。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总面积约10多万平方公里。蓝天白云下,草浪滚滚,鲜花处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一片宁静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碱草、针茅、苜蓿等10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欣欣向荣,为大地编织出一幅厚厚的绿色巨毯。这还是一块没有任何污染的纯洁圣土,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青睐。

关于“呼伦贝尔”的名称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出现了许多妖魔,他们破坏牧场、杀死牲畜。当地蒙古族部落的一对情侣——勇敢而美丽的姑娘呼伦、英俊而健壮的勇士贝尔,携手与妖魔搏斗,后来双双化作湖水,淹死了众妖,并变成世世代代滋润草原的呼伦、贝尔二湖。

除了呼伦和贝尔两大湖之外,草原上共有3000多条蜿蜒的河流,数百个大小湖泊,它们如星斗般镶嵌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为平坦雄浑的草原添上一股柔美动人的气质。因为大地平缓,河流不再受到束缚,它们恣意舞动起来。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弯弯曲曲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黄河的“九曲十八弯”,从高空看它的河道,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在碧绿的大地上绘出美丽的回环形图案。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蒙古族草原文明的发祥地,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曾是著名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如今的呼伦贝尔,依然如故地哺育着现代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牧民的毡房在草原上星星点点,冒出的缕缕炊烟给草原染上一层淡淡的柔光;牛羊悠闲地吃草,骏马奔跑如飞……持续了千年的呼伦贝尔田园牧歌,仍在继续回荡。

巴音布鲁克:雪山怀中的天鹅湖

巴音布鲁克,是被雪岭冰峰环绕的美丽湿地草原。这里有占全世界总数五分之三的天鹅,是名副其实的“天鹅之乡”。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之泉”。它地处新疆中部、天山山脉的腹地,海拔2300米到3100米,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其四周都是连绵的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滋润出10万公顷的丰美草场。巴音布鲁克就像一个雪山怀抱里的孩子,得到无限的恩宠。这里水量充沛,河流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是新疆水草最为肥美的地方之一。

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就坐落在草原上,位于巴音乡西南部。天鹅湖实际上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它是中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天鹅的家乡,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各类天鹅数万只。它们在水草丰茂的沼泽中筑巢,在湖泊里嬉戏觅食;闲暇时,或来回扭动优美的长颈,或以嘴梳理洁白的羽毛,或引吭高歌……最美的一景是天鹅们的“水上芭蕾”,翩翩的天鹅,洁白婀娜,美态迷人。当地居民视天鹅为“贞洁之鸟”、“吉祥的象征”,他们从不捕捉天鹅,使天鹅得以安然繁衍生息。

除了天鹅,这里还有黑鹳、金雕、白肩雕、雪鸡等近130种鸟类。巴音布鲁克永远是它们恬静的港湾——张开温柔的怀抱,迎接远游的候鸟,抚去它们长途跋涉的风霜……

若尔盖:高原碧玉

若尔盖是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湿地,它像一块碧玉,镶嵌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东部。

若尔盖地跨四川、甘肃两省,海拔3400米至3600米,总面积100多公顷,是青藏高原上人为破坏最少的高原沼泽湿地。如果乘飞机沿着四川与甘肃的省界由东向西飞,首先看到的是一层高过一层的山脉。越过最西边的山脉之后,便会看到大地豁然开朗,如地毯般平坦,这就是若尔盖。

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面前,若尔盖展示出它柔美的一面:放眼望去,百花盛开,无尽的葱绿中点缀着姹紫嫣红的野花。其中一种黄色的小花数量最多,它们连成大片竞相开放,风儿吹过,花朵摇摆,好似一片淡黄色的烟波在绿草上轻轻飘荡。宁静的湖泊倒映着天的蔚蓝,河流蜿蜒曲折,为平坦的草原勾勒出灵性的曲线。说起“高原”二字,人们可能最先联想到“苦寒”、“苍凉”等词语,但若尔盖却完全打破了这种印象。

夏季是若尔盖水草最丰盛的季节,藏族牧民赶着牛羊来到这里,扎起黑色的毡房,煮奶茶的缕缕炊烟飘荡在空中。赏草原风光,听牧歌悠扬,品奶酪饼,喝酥油茶,吃烤全羊……是前往若尔盖的游客们的福气。

对野生动物来说,若尔盖还是不可多得的高原庇护所。水滋养了若尔盖这块高原碧玉,这块碧玉养育了无数生灵。每年夏天,世界唯一一种在高原生长繁殖的鹤类——黑颈鹤都到这里栖息繁衍。与黑颈鹤在一起的,还有成群的野驴和黄羊。若尔盖作为中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成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最典型的代表。

若尔盖湿地恩惠的不仅是这一方水土,它还是黄河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由黄河孕育出的灿烂文化中,少不了若尔盖在其上游默默滋养的功绩。现在这里已经被评选为世界重要湿地之一,若尔盖当之无愧——因为它“地球之肾”的重要作用,更因为它无可取代的美丽。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年轻的土地

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但在黄河三角洲,仅仅在几个月时间里就能实现。坐看海陆变迁,这种气概,只有在黄河三角洲才有。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携带着大量泥沙滚滚而来,一路奔腾咆哮,冲入渤海湾内,染黄了大片海面。黄河水每年把10多亿吨的泥沙从内地搬运到它的入海口处,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公里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生成世界上最“新鲜”的陆地,也为中国创造出几十平方公里的“年轻”土地。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土地,离海越远的地方形成时间越早。从内陆沿河道往海边走,便能浏览海陆变迁的全部过程:

最先看到的地方大多已经变成绿油油的农田,村落的红砖瓦房点缀其中,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越往前走,土地越年轻,人类活动的痕迹越少。开阔的原野上长满了芦苇,秋天到时,金黄色的芦苇随风舞动,洁白的芦花波浪般翻涌。望不到边的芦苇荡里,有无数的河湾和水塘,这里是鸟类最理想的栖息地。

黄河三角洲正好处于北亚地区的候鸟迁徙通道上,良好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到候鸟迁徙季节,三角洲的芦苇荡变得热闹非凡——丹顶鹤在浅水湾里翩翩起舞;大天鹅在水面上优雅地梳理羽毛;各种野鸭在芦苇丛中时隐时现;水岸交接处,娇小的水鸟奔忙觅食。天空中更是喧闹——左一队洁白的鹭鸟,右一列黑色的鸬鹚,有时几千只海鸥齐飞,遮天蔽日。每年几百万只候鸟把这里作为迁徙的“中继站”,黄河三角洲给它们的长途旅行提供了一个安全而舒适的避风港。

离海更近的地方是淤泥滩涂。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大海的地盘,如今却被黄河“攻占”下来,成为陆地的一部分。海水并不甘心退却,在滩涂上留下一条条、一片片的蓝色水湾。海水的盐度让大多数植物难以生长,几种耐盐碱的蒿草成为新土地的拓荒者。

再往前就到了真正的“水陆交汇的战场”——黄河码头。站在码头上,举目远望,茫茫的黄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分不清哪里是河水、哪里是海水。码头长长的栈桥有好几百米,一直延伸到水面很远的地方。桥下的水涌动着黄色波浪,水中翻滚的泥沙,似乎正表达着扩展疆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