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缓解生活压力
6202700000018

第18章 缓解来自朋友的压力(3)

(2)别对自己太绝对。对“失”看得太重,进而在思想上走极端。一次小小的挫折,不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坚持不懈,迟早会有成功的一天。

(3)别胡乱下结论。人生在发展,千万别草率给自己下结论。别人说一句话,可能并不是冲你来的,你偏往他故意刺激你那里想,当然觉得处处不尽人意。

(4)改变自责的习惯。什么事做完以后都对自己挑剔一番、什么事都后悔,当然在做事时就会畏畏缩缩,顾虑重重。

2.针对一些恶劣心境来逐一调节和克服

案例中主人公害怕与人交往,与同事关系不融洽。这是因为她不清楚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有以下原则:

(1)互惠原则。如果交往的双方能够给对方带来收益、酬偿,就能增加相互间的吸引。追求奖赏、幸福,避免惩罚、痛苦是人的本性,已成为个性或团体潜意识或明确的社会行为动机。这种收益和报偿包括知识、生理、心理、政治等需要的满足。一般说来,如果人们预示出行为可能得到报偿的趋向,就显现出吸引力。估计得到报偿的概率越大,吸引力就越大;收益与付出的比值越大,吸引力就越大;越接近预期的报偿,吸引力就越大。这就告诉我们,要吸引朋友,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酬偿。如真诚地喜欢、尊重、信任他人;对于他人的长处和成绩由衷地给以赞扬和肯定;相互奉献真诚的微笑等。只有你以爱、以诚待人,才能使他人以爱、以诚而应。

(2)互容原则。就是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进行人际交往,要以将心比心的态度理解、体谅别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对人宽,对己严。要宽容他人的个性不足。每个人先天遗传素质不同和后天受到的影响不同,因而个性千差万别。同时,每个人的个性又都有长处和缺陷,不能苛求他人十全十美。要善于容纳不同的意见。人的眼界、耳界和认识能力都有限,自己的认识不可能就十分正确,要善于宽容他人的伤害和过错。再善良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也有失足失口而伤害他人的时候,因此善于容忍、谅解他人是一种美德。

(3)自我袒露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把自己向别人敞开,就会获得对方的好感。比如,自己有什么困难或犯过什么错误,如果能主动地告诉交往对象,就会使对方产生被信任、尊重之感,对方定会愿意帮助你摆脱困境。

(4)策略原则。尽量少表示有损于他人的意见或态度,尽量多表示使他人受益的意见或态度。

(5)慷慨原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扩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6)赞扬原则。尽量多称赞他人,切莫用语言来贬损他人。

(7)一致原则。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不一致,凡事应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增加一致性。

(8)同情原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3.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它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谈起嫉妒,人们都认为它会造成“人才内耗”,对社会有巨大的破坏力。但是,也有人认为,如能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它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事实上,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嫉妒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嫉妒是推动竞争的一种原动力。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正常人,都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但过分地争强好胜、排斥他人,就显得心胸狭窄了。嫉妒心理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三:个人强烈的欲望所致;攀比心理;品德低下的人会强化嫉妒心理。

在生活中,也确有少数道德品质恶劣的人,他们采取“我不行,你也休想”的处世态度,“枪打出头鸟”,自己无所为,也不让别人有所为,或看到别人的进步总有点不舒服,甚至制造谣言,有意中伤,极力破坏他人的名声。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被“嫉妒”困扰着,许多有进取心的人望而却步,畏缩不前。如何化嫉妒为竞争,是当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代人大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但你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从嫉妒圈里冲出来,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

学会从嫉妒中突围。从嫉妒中突围的战术有三种:其一开阔胸怀,以大雅的态度为人处事;其二充实生活,用知识丰富自己;其三自我反省,从痛苦中觉醒,从观念上转化。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实质就是把消极的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心态。而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你获得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它能帮助你走到竞争对手的前面,能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挫折或失败会使他们登上更大成功的阶梯,把中伤他人的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上,这是转化的关键所在。

小贴士

与人交往要消除自卑心理

嫉妒者多数自卑。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的消极心理。自卑者大多性格内向、懦弱、抑郁,对外界的评价极度敏感,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持一种反常的自我认识。其主要表现是:说话犹犹豫豫,办事缩手缩脚,缺乏应有的气魄和胆量,常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出现焦虑、压抑、凄凉、孤独、恐惧、失望乃至轻生的情感。自卑严重压抑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个性得不到显露,精神苦闷,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易动摇对事业的信念,终生庸碌,一事无成。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呢?

1.要正确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环境条件,理智地找出产生自卑的根源。不夸大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势,确定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加强弥补缺陷方面的锻炼,谋求自身的发展,变自卑的压力为发挥优势的动力。比如你的容貌不美或体型矮胖,就不和别人在长相上比高低,而把精力放在比才华、比成就、比贡献上。这样,扬长避短,相貌上的缺陷就不可能引起你的自卑了。

2.要树立信心

高度的自信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采取肯定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在集体活动中自我暗示:我并非弱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做好。认准了的事,要持之以恒,干不好不罢休,经常保持竞争勇气,变自卑为自信。

3.要热心交往,广交朋友

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对别人态度的反馈,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周围环境和人的关系,多参加集体学习、讨论、旅游、舞会等活动,使自己与别人协调一致。这样,既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可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

宽容才能赢得好朋友

行为表现

有些人与朋友发生分歧,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就怀恨在心。但怨恨只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还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

生活案例

李刚由于好友魏明在自己的公司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元,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魏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李刚还觉得不够。出狱后,魏明觉得对不起李刚,几次打电话向李刚道歉。李刚一听是魏明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李刚的妻子知道后,数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魏明是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李刚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他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元,又想起魏明曾偷盗过那些钱,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一个多月过去了,李刚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魏明,毕竟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难道你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吗?不行。两种想法让他心力交瘁。

最后,由于妻子的劝说,李刚终于鼓起勇气,给魏明打了一个电话,告诉魏明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李刚还决定再次聘请魏明到公司工作,他对魏明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后来,魏明对李刚的公司尽心尽责,使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他和李刚的友谊也越来越牢固,俩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心理诊治

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一个词。并不是每个人都功成名就,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朋友有很多种,有点头之交的朋友,有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有因共同利益捆绑而成的利益朋友。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驱赶精神上孤独的朋友。当我们遭遇不幸和痛苦时,他们可以和我们一起分担;当我们孤独无助时,他们可以星夜兼程,不远万里,向我们伸出一双坚实的手。他们在我们面前无拘无束、毫无戒备,大家可以常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家常、谈事业,说什么都会非常愉快。

朋友之间,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爱好,如打球、唱歌等。但是朋友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分歧,对这些分歧我们要区别对待。由信仰分歧、观点分歧、行为分歧而引起的友谊挫折,这种挫折比较复杂,因为有些分歧是带有原则性的,而有些则无原则性,有时这些分歧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而就使得朋友间的友谊时离时合,也可能会导致友谊的中止甚至反目为仇。所以对待分歧和挫折要认真区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际方式等行为分歧在现实生活中是较常见的,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喜欢读书,有的喜欢打球。这样的分歧只能求大同存小异,大可不必迁怒对方,如果发现对方行为的动机不纯,表现出低劣人品时,那就应该批评劝告,乃至中止友谊。如果能说服对方,则还可以保持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