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血色迷情
6256900000002

第2章 跳动的心脏

郑大志老师手腕上新买的西铁城手表的时针刚好指向八点。

早晨的第一缕晨光抹在了手术刀的刀刃上。室内的光线还是有些混沌。紧闭了一个寒假的标本制作间里,浓烈的福尔马林气味令人窒息。

元霄节刚过,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兴奋与慵懒中。但医科大学的开学日期已悄然临近。今天是教职工上班的第一天。解剖技师开始准备新学期学生要使用的标本。

医科大学里,系统解剖课程上所用的标本,大多数是已经制作好的。心归心,肺归肺,骨骼归骨骼。绝非外人想象的那样,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挥舞手术刀去乱切乱割。

因为即使按价格出售的话,每一具标本也都是异常昂贵的。

学生所要做的,只是辨认与观看。解剖的工作,都由资历不等、职称不等的解剖技师来完成。

解剖技师会根据教学需要,取出所用的人体材料,加以分离、剔除、整理、染色、标记,最后才呈现为标本。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好几个月之久。

如果读过疱丁解牛的故事,你就可以大致明白解剖是怎么一回事。这完全是一门辛苦的技术活儿。必竟,那是生命的躯壳,是我们的同类。

今天面对这具陈年老尸的是郑大志。解剖教研室里仅有的两个高级技师之一。他已近知天命之年,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就留校做了解剖技师。

其实,郑老师本可以去生化教研室,但他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化反应,枯燥理论毫无兴趣。碰巧解剖教研室的一位年青教师对福尔马林有皮肤过敏的毛病,他就顺势跳槽做了这行。

郑大志不信神也不怕鬼,却有一个老习惯——每次干活儿前,先要在家里对着菩萨上三柱香。

郑大志私下对人讲,必竟这是在人的身上舞刀弄钳的。保留一份对死者的尊重,也许可以少点晦气。

今天也不例外。三柱香还未燃尽,他就早早上班打开了标本制作间的门。

郑大志老师需要为这学期循环系统的授课制作一个心脏标本。

而他选择这具陈年老尸也是偶然。

因为开门时,他就发现这具尸体已经放在了解剖台上。

并且,除了福尔马林的味道,他还闻到了空气有别样的味道。有些味道,和自己今早上的三柱香的味道相似。不过,他也说不清楚这味道意味着什么。

应该说,放假时解剖教研室所有的门都是贴上了封条的。当他打开标本制作室的门时,却忽略了看看封条是否打开过。

郑老师的助手是一个姓孟的年青教师,有一个很艺术的名字——孟秋。戴黑框的小圆眼镜,人很老实。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分来这儿工作只有两年。胆儿还有些小,又因为技术生疏,目前只能给郑老师当个助手。

和郑大志一起进了标本制作间的门后,孟秋迅即拉开了窗帘,使屋内不至于显得太阴森,但因为解剖教研室在基础医学部大楼的一楼,紧挨窗外的园圃里种满了木槿、冬青等各种灌木,又有一排枝叶肥硕遒劲的梧桐树把光线挡着,即使在白天,这里一般都是阴暗湿冷的。

孟秋首先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更不会知道这具尸体什么时候已经放到了解剖台上。想到这里,他脖子后凉嗖嗖地像刮过了一阵风。

“郑老师,他……”,孟秋用手指了指尸体,望着郑大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郑大志对这事也深感蹊跷,但又不便说什么,挥了挥手说,就这具吧。

手起刀落。郑大志老师的技术是一流的。

和外科手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解剖刀是真的杀人不见血的刀。因为,根本不会有血液从尸体身上流出来。

这样便省去了很多麻烦。止血钳和纱布在这里是见不到的。技师的头顶上,也没有无影灯。

但标本制作室总是比手术室要狰狞得多。你可以随时在这里发现丢弃不用的头颅,手掌,甚至整条大腿。

虽然没有鲜血淋漓,但没有见识过这场面的人,第一次还是会深感惊心动魄,并在回去后恶梦连连。

手术刀从下颌正中向下,沿前正中线切开皮肤。郑大志老师娴熟地将胸壁的皮肤连皮下组织和胸大肌一块儿剥离了出来。灰白色的肋骨这时已经清晰可见了。

“软骨刀,快!”

“牵引器再拉开点,对!别挡着光。”

郑大志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严厉的外科手术专家。在这种严厉的氛围下,容不得你去胡思乱想。

因为,这是科学,严谨的医学科学;而这个房间里盛放的不是所谓的死人,而是医学标本。是的,仅仅是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