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人的五项修炼
6262400000036

第36章 修炼识破小人——揭穿披着羊皮的狼(5)

从此,汪俊一蹶不振,元气大伤,经营状况惨淡连连亏损,终于,汪俊的工厂倒闭了。昔日腰缠万贯的汪俊背上了巨额债务。

要记住,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和你交往,并不是出于真诚的友谊,很可能因为你手中有金钱才同你结交。

看透打“小报告”的人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爱打“小报告”的小人,我们要勇于揭穿这些人的谎言谗言。如果我们对那些打“小报告”的人不闻不问,任其诽谤,那么最后的结局肯定不妙。

打“小报告”的这类人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向上级提供某些所谓的“材料”或“报告”,他们打“小报告”时总是在暗地里偷偷摸摸地进行。因为当这类人偷偷摸摸地行事时,没有人与他们进行对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随便乱说。

针对这种人偷偷摸摸的特征,我们可以运用“当众对质”的方法,把事情的原委公之于众,而且当面辩论,“小报告”成了公开材料,并且有事实与之对比,“小报告”的影响便被大大限制了。

打“小报告”的这类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话是真是假,他们比谁都害怕与人当面对质辩论,因此我们在平日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小报告”这种伤人的“暗箭”,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应沉着应对,予以恰当的反击,以防范对自身乃至他人造成伤害。

当面驳斥“小报告”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信誉,让打“小报告”的这类人无处可藏。

“摸清底细”是应对打“小报告”这类人的另一种有效方法,详细了解“小报告”的内容,确切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

客观真实的事实材料是回击那些凭空捏造、捕风捉影的“小报告”的有力武器。我们每个人在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只要能确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不为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就能彻底揭穿“小报告”的荒谬言辞,从而对问题做出较为公正的判断和处理。

如果不深入实际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去掌握真实情况,对于他人所讲的一切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够完善且存在纰漏的,甚至哪些是出于个人想法捕风捉影、添油加醋而故意编造的,就无法做到区分清楚。所以,我们说,深入细致地进行摸底调查,既是客观地判断问题是非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反击“小报告”的要旨。

运用摸清底细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打“小报告”的这类人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掌握大量确凿的事实,这样在最适宜的时机,我们就可以对那打“小报告”的人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我们在为人办事时都做到实事求是,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即使有一些爱打“小报告”的人想诬陷我们,也难以抓住把柄,因此,我们也就避免了祸患的发生。

不给打“小报告”的这类人留下把柄,是应对这类人的根本途径,是防止这类人在上司面前攻击陷害我们的根本方法。要想让众人相信自己的清白,要想让上司信赖、重用我们,我们就必须做到襟怀坦荡、正直无私,不留任何把柄给任何人。

提防伪君子的暗算

有些人不一定是非跟我们过不去,但却有意无意地排挤我们,在这种“暗算”之下,我们的心理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如何应对就成了当务之急,特别是当它来自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时。

小红是小翠大学的校友,比小翠早两年进公司,因为部里就她们两个年轻人,又是校友,她一直很照顾小翠。平常有项目她经常带小翠一起做,让小翠积累经验并教了她许多应付各种难题的技巧。仅仅三年,小翠就做到了经理助理的职位,成了部里升职最快的新人。就在小翠庆幸自己运气好,遇到这样一个肯提携新人的师姐时,小翠却收到了小红送来的意外之“礼”。

那次小翠和小红负责共同筹办一个美国客户在北京的产品发布会。因为事前对客户提供的新产品资料做了详尽了解,小翠提出的方案得到美方客户的赞赏并被采纳。小翠虽然隐隐感觉到小红的尴尬与不悦,仍安慰自己:“师姐是个好人,她应该能够理解。”

当晚,就发布会的细节问题她们又和客户谈了很久。因时间紧迫,客户要求小翠连夜随他们去酒店布置会场。当听到自己不在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之列,小红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不过到底是多年的“好姐妹”,在发现小翠手机没电,四处找电话通知男友时,她又恢复了当初大姐姐的姿态,主动说:“快去吧,你男朋友那里,我帮你通知吧。”甚至在小翠临走前,她还满脸堆笑、关心体贴地让小翠多加件衣服出去。天真的小翠着实为有这样一个情深意重的“好姐姐”感动了一番,直到看见男朋友红着脸、气急败坏地冲进酒店将小翠大骂一通时,小翠才明白那笑容背后的含义。

原来在小翠走后,小红打电话到她家,紧张兮兮地问:“小翠在吗?我们都很担心她啊!听同事说她晚上跟个美国客户进了酒店,怎么直到现在她还没回来呀?”于是乎,就出现了先前上演的那出“闹剧”。而那则小翠跟客户去酒店彻夜不归,引得男朋友与客户争风吃醋,两人在酒店大打出手的谣言在办公室盛传了一个多月后才渐渐平息。虽然事后大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这则故事还是被当作花边新闻成为同事们无聊时的谈资。

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善待自己身边的朋友,但不要轻信他人。因为最亲近的人给予的伤害才是最深也是最难防的。

防范身边的阴险小人

你周围的朋友里会有妖魔鬼怪吗?听起来会有些耸人听闻,其实大部分人是好的,只是有那么一些“伪君子”而已。这些伪君子们大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俊男靓女,并不是什么青面獠牙的牛头马面,正因为这样,才更危险、更可怕。

小黄刚毕业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恨不得一下子就获得成功,所以干起活来格外卖劲。试用期过后,小黄与林泉一起分到了一家大型国企的销售部,因为他们同岁又同时进公司,所以很快成了好朋友。在工作上更是无话不谈。可是没想到,后来小黄竟成为林泉加官晋爵的垫脚石。

原来,经过一年多的友好相处,林泉处心积虑地搜集各种“有利证据”,比如小黄某月某日说老总的发型太老土,林泉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向老总“不经意”地说漏了嘴。

后来当小黄得知老总为什么对自己的印象这么差的时候,小黄发现自己被出卖了。虽然小黄很愤怒,但经过仔细考虑,发现要和林泉翻脸争斗下去实在太累了,而且在这样一位爱听小人谗言的老总手下干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辞了职。

这一次,初生牛犊的小黄对“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可谓大彻大悟。以后再碰到这类人,小黄都会敬而远之,而且小黄也不轻易在办公室里谈论自己或其他人的闲事了,祸从口出嘛。

经过多次的面试、笔试,小黄进了一家私营企业。这里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大家凭本事吃饭,同事间和睦相处,小黄工作得很开心也很用心。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很快就从一个普通职员升为组长。

而原来的组长由于工作能力极差,被调到另一部门做了一名普通职员。小黄升职了,按说是件高兴的事情,可小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原来的组长不愿意放弃这个职位,并且认为小黄这个新来的不应该接替他的工作。他想通过拖延时间或其他方式给小黄设置重重障碍,让小黄主动放弃这个职位。原来的组长将所有的文件档案顺序全都打乱,也不肯让出组长办公室,交接报告写了三周还没有写完。

小黄连续加班好几天,才将工作整理出头绪。小黄想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据实向上司做了汇报,上司为他们的交接工作重新做了硬性安排,这样,原来的组长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职位,勉强配合小黄做完了交接工作。

故事中林泉这样的“伪君子”多数都是欺软怕硬型的,如果他们做得不是太过火,我们大可不必去理他们,但是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甚至必须反击一下。

对待阴险型的“伪君子”,要以预防为主,处处留心,别让这类人钻了空子。这种人对其他人经常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有点像披着羊皮的狼,所以不要轻信他们的赞美,因为这类人在赞美你的同时,也在筹划如何利用你,笑里藏刀呀!如果对方势力强大又小人得志,最好敬而远之。

五、远离势利小人

认清小人攀权附贵的势利嘴脸

小人们大都善于攀权附贵,非常势利。我们要认清这种见利忘义的势利小人,决不和他们做朋友。

例如某家企业,李某当总经理时,一位高层职员经常到李某家里坐坐,对李某奉承一番,外带一些上好礼物,而当李某下台,王某当上总经理时,这位高级职员马上到王某家里送礼,并数落李某的不是,将王某捧为最英明的领导。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某听了群众的反映,果断地将这位高级职员冷落在一边。

这是势利小人的一个通病:当你得势时,这类人锦上添花,当你失势时,这类人落井下石。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他们只知道什么是权势。因此,这类人不能亲近。

宋代的王安石和吕惠卿是一对朋友,但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纯粹是靠着权势和利益联合起来的势利之交。吕惠卿为人阴险,与王安石的气质本来就相差很远,他开始攀附王安石是因为王安石有权势,吕惠卿从中得到好处后,又开始陷害王安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彻底背叛了王安石。

古往今来,迫害恩人、出卖朋友为自己邀功请赏的人屡屡皆是。

如果某人为官在任,聚集在他周围的人很多,可谓门庭若市,有些人为认识结交做官之人,而想尽用尽了所有高招。倘若为官之人一旦落魄倒霉,周围的人一下子没有了,真可谓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了权势,便没有了利用价值。而在为官之人失意时,经常到家问寒问暖的人是最可交的。哪怕是起初你认为这人很愚笨,不会说话,但是日久见人心。此时,你会为当初的想法而后悔,本来这人就是可塑之才,当初怎么就没发现呢?

相传,有一位楚国人,家中有两名妻妾,长得非常美丽。有个年轻人,看中这两名妻妾,便考虑从年龄大的那位入手。没想到那位年长的张口就斥骂他:

“你这个禽兽不如的小人,快滚远点。”

年轻人只好识趣地走开了。求欢不得,他便转移目标,向另一位小妾频送秋波,表示爱意,两人很快便勾搭上了。

过了没多久,这个楚人死了。有位客人对那位年轻人说:“人家的丈夫死了,你打算娶哪个为妻呢?”

年轻人说:“我要娶那个年龄大的。”

客人说:“年龄大的骂过你,年轻的顺从你,你为什么还要娶那个年龄大的呢?”

年轻人说:“当她还是别人妻妾时,就想让她顺从我一人。现在要做我的妻子,就希望她替我去骂别人。”

忠诚的人,才会对人有信用。这位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娶那个年轻的女人,正因为她是不忠、不讲信用的女人。

信任忠诚的人,信任那些经过长期考验、值得信赖的人,而不轻信那些势利的小人,这才能避免祸害、万事亨通。

谨防两面三刀的“墙头草”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一类人应慎而又慎,更谈不上与他们结交为朋友。

“墙头草”们往往在你面前说得优美动听,夸得你不禁飘飘然。当面说的都是一些忠贞不二的话,表现出的是忠诚老实相,但背后说不定有更险恶的用心。我们如果没有先见之明,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分辨出这类小人的。

说得轻一点,具有“墙头草”性质的这类人善于搬弄是非。在你面前说他的坏话,在他面前说你的坏话,不闹出矛盾,决不罢休。

“墙头草”最惯用的伎俩是伪装,这种伪装的工具就是能把活人说成死人,能把死人说成活人的语言。纵观中国历史,有许多盛极一时的大奸臣却得到皇上的宠信,究其原因除了皇上昏庸无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会谄媚、巴结皇上,能把忠良之臣置于死地。而真正可靠的还是那些敢于谏言的忠臣,唐朝魏征经常向皇上谏言,可能这些谏言不太好听,但绝对有好处,忠言逆耳。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把她置于死地。与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映,与这样的人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他们的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久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这种“墙头草”是我们千万不能结交的人,不然他会令我们大吃苦头。

我国古代的名相王安石就曾为我们做出过表率。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屡受非议,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乘机写了篇长长的《巷议》,说街头巷尾都在说新法好,宰相好,为王安石变法提供雪中送炭般的舆论支持。但王安石一眼就看出了《巷议》中的伪诈成分,于是开始提防这个姓李的小人。

生活中也往往有两面三刀的人,他们通常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对方落入陷阱,达成自己的企图。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在交友时需要时刻提防这类人。

远离重利轻义的“白眼狼”

“如果你想失去一个朋友,你就借钱给他。”有人如此说。

即使是有感情基础的朋友,也会在利益面前经受一定的考验。利益,使人际的天平容易失衡。

小王最近几年做建材生意发迹了。在同学聚会中,他出手阔绰、出尽风头,并拍着胸脯说:“大家同学一场,有什么事情只要说一声,包在我身上。”

小李刚买了一块地皮,打算盖房子。想起小王的“郑重承诺”,也就打电话过去打听打听。小王很热情地说:“老同学嘛,这点忙非帮不可!非帮不可!”

小李对于建材原本就很外行,他也懒得去了解,想必同学之间应该不会欺骗吧。

事实上,施工人员及别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他所采购的建材价格高于市场价,且质量也是二流的。小李非常气愤地去找小王,小王却赔着笑脸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

交朋友讲的是“义”,但有一部分人把“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识别这类人,谨防受伤害。

势利小人往往“过河拆桥”

有很多过河拆桥的势利小人,有的甚至还没过河就开始为他们的恩人设置陷阱。当他们发现某人对自己有利时,脸色特别好看;一旦利益到手之后,立即如同陌路之人;而一旦得不到这些利益,这类人随时都可能翻脸无情,威胁、恫吓,使尽千般手段,逼迫别人把某种利益拱手送给他们。

从前,有位商人来找他的邻居说:“外村有个小农场要出售,卖主是你的朋友,如果你买,我相信他一定会出最低价的。你拿我的这些钱去把它买下来,我保证,如果成功的话,我一定会给你一笔酬金的。”

这个邻居拿着钱去找到他的朋友,由于他的缘故,朋友心甘情愿地只卖底价的一半。

真正的买主听到了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再三地感谢邻人,并拿走了剩下的钱,只字不提酬金的事就要告辞了。

邻人早就料到这个巧言令色的家伙会给他来这么一手的。于是,他笑眯眯地对那商人说:“别忙走,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

那个奸商以为还有什么好处呢,急忙回身洗耳恭听。邻人说:“那合同可是署的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