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人的五项修炼
6262400000041

第41章 修炼职场识人——戴好透视镜去上班(3)

同样都是干事积极,劲头十足,有些人只是在瞎胡闹,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什么成就也没有。而有些人则卓有成效,一件一件的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成绩斐然。同样都是能言善道,有些人只是在空口说白话,虽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若要真把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另一些人则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办起事情来相当的可靠。

有些人缺乏定性,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令人捉摸不透。对于这类人,最好不要信任他们,否则也只能是自吞苦果。作为领导,千万不要期待完美无缺的人,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领导用人,贵在知人长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

从品德探析下属人格

品德是一种内在的结果在外部的表现,也是了解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从生活的实践中检验一个人的品德,是看人的标志。

何谓品德,它是人类充实内心世界的精神结晶。人的品德和人的命运一样,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道德、诚信的总和,是修身养性的结果。人们对品格优秀的人,在思想中总有这样的印象:他们在任何场合中,都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约束力。

法国银行家莱菲斯特没有发迹前,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赋闲在家。有一天,他鼓足勇气来到一家大银行找董事长求职,可是一见面便被董事长拒绝了。

他的这种经历已经是第五十二次了。莱菲斯特沮丧地走出银行,不小心被地上的一根大头针扎伤了脚。“谁都跟我作对!”他愤愤地说道。转而他又想,不能再叫它扎伤别人了,就随手把大头针捡了起来。

谁想,莱菲斯特第二天竟收到了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他在激动之余又有些迷惑:不是已被拒绝了吗?

原来,就在他蹲下拾起大头针的那三秒钟,董事长看在了眼里,董事长根据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认为他是个谨慎细致而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于是便改变主意雇用了他。

莱菲斯特就在这家银行起步,后来成了法国银行大王。

莱菲斯特的机遇表面上只因拾起一根针,看似偶然,但他在自己落魄之时能保持良好的行为,说明他品德情操十分高尚。

那位从细微处见精神的董事长更是一位识人高手,是他发现了莱菲斯特这匹千里马。莱菲斯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位董事长看人的独到之处。日本一位着名的商店经理林江健雄曾经说:“有些人生来就有与人交往的天性,他们无论对人对己,处世待人,举手投足与言谈行为都很自然得体,毫不费力便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可有些人便没有这种天赋,他们必须加以努力,才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但不论是天生的还是努力的,他们的结果无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获得善意的种种途径和方法,便是‘人格’的发展。”

只有健全的人格魅力,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因此,世间凡是智者贤人,常把人格的特征竭力地表现出来。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也都要一分为二区别对待。但这绝不是说,人就没有差别,没有办法区分,因而也就没有办法区别对待使用了。恰恰相反,人的优点与缺点之大小多少实在有着极大的差别。有的人有大德有小过因而可谅可用;相反,有的人则是缺大德因而不可信、不可用而必须提防之压制之。看人就要从品德出发,认知他们优劣的所在。

识破下属的真面目

人世间有许多假象,人身上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看似优点,实则致命之缺点。知人识人者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认识和发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会鱼目混珠。

华而不实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初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并被当作一个知识丰富,又善于表达的人看待。

但是,需要分辨这类人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他们往往是善于言谈,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识辨力差、知识贫乏的人。

貌似博学的人

这一类的人多少有一些才华,也能泛泛谈及其他各门各类的知识,但是博而不精、驳杂不纯,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这类人大多是青少年时读了些书,兴趣爱好都很广泛,但是因为小聪明或者是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终未能更上一层楼,去学习更精专、更广博的东西。待学习的黄金年龄一过,虽有精专的意愿,但是已力不从心,最终学识停留在少年时代的水平上,不能再进一步。即便有这样那样的深造环境,由于意志力软弱,也只得到一些新知识的皮毛。

不懂装懂的人

不懂装懂的这类人,生活中着实不少,尤其以成年之后为甚,完全是因为爱面子、怕人嘲笑的缘故。公司中有这种不懂装懂者是可怕的,他们会因不懂装懂,给企业带来许多损失,尤其是技术上的;还有一类不懂装懂者,是为了迎合讨好某人。这种情况有的是违心而为,在那种特殊场合下不得不如此;有的则是拍马屁,一味奉承。

滥竽充数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如何明哲保身,维护个人形象。总是在别人身后发言,讲前面的人讲过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整合得巧妙,也是一种艺术,使人不能觉察他滥竽充数的本质。不过,这类人也有他们的难处,如南郭先生一样,想混一口好饭吃,如果无其他奸心,这也不碍大事。否则,趁早炒其鱿鱼,或疏远之为妙。

避实就虚的人

这一类的人多少有一点才干,但总嫌不足,用一些旁门左道的办法坐到了某个职位。当面对实质性的挑战时,比如现场提问,现场办公,则无力应付,就很圆滑地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这类人当副手也还无大碍,但以小心为前提,否则他们会悄悄地捅出个无法弥补的大娄子来。

鹦鹉学舌的人

这一类的人自己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思想,但善于吸收别人的精华,转过来就对其他人宣扬,也不讲明是听来的,不知情者自然会把他高看。这类人善于走小路,有时避开大路通衢。他们没什么实际才干,但模仿能力强,未尝不是其长项。

固执己见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不肯服输,不论有理无理都是一个样。这类理不直但气很壮的人,生活中处处可见,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不予争论。如果事关重大,必须说服他们,才能使正确的政策方针得以实施;如果本来贤明而一时糊涂的,以理说之,并据理力争,坚持到底;如果因私心太重而沉迷不醒的,则用迂回曲折之道,半推半就地讲到他们心坎上去;如果实在是个糊涂虫,不可理喻、顽固不化的,就须动用权力强迫之。

是否对人真诚的人

若看待人接物,对于全面认知他人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待人态度与接物姿势对一个人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他们如果对别人不很积极,那对你们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积极,如果他们对别人忠厚,那么也会一样地对你。如果是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则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四、鉴别人才

识别企业人才的妙招

懂得识人才能用好人用对人。然而,识别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管理者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人才犹如冰山,浮出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所以,在企业当中,一些工作人员的巨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常有的事,而作为老板应善于识别他们,使之不被埋没。

怎样识别企业里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看他有没有雄心壮志

有才能的这类人必然有取得成就的强烈愿望。他们通常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远见卓识,而且他们通过努力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不断地去寻求发展的机会。

有无需要求助于他的人

如果你发现有许多人需要他的建议、意见和帮助,那他就是你要找的人才了,因为这说明了此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的思想方法为人们所尊重。

他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注意能迅速转变思想和说服别人的人。一个有才干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能在相关信息都已具备时立即做出决定。

他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从不会去向老板说:“我们有问题。”只有在问题解决了之后,他才会找到老板汇报说:“刚才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这样处理,结果是这样。”

他比别人进步更快吗

“人才”通常能把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因为他勤于做“家庭作业”,他随时准备去接受额外任务。他认为自己必须更深地去挖掘,而不能只满足于懂得皮毛。

他是否勇于负责

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勇于负责是选择企业人才的关键性条件。

要想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你就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的,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物,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面相识辨人才

有道是“有动于中,心形于外”,意即心理可以影响生理。从面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智慧、能力、为人以及心理状态,并可依此推断其未来的发展与成就。在泰国企业的员工招聘中,借助于中国古老的相面术来招聘员工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许多公司都雇佣了专门研究相面术的面相师来甄选员工,甚至一位此类专家指出:即使求职者拥有某个学科的博士学位,如果面相显示他们聪明而缺乏耐性,企业也不会录用他们。

因此,了解面相可以应用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能够达到知人善用。

公司的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额头广宽,纹清晰发际顺,颧骨饱满,地阁方圆。

管理是包括由物管理到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一个成功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纵横市场的灵魂人物,他们必须具备有清晰的概念,以及企业管理的知识,才能稳坐其位。

思想、理智表现在额头。额头广阔,额纹清晰有序,发际不乱的人,一般知识与理论都较清晰;耳朵轮廓分明,硬中带软,则说明此人善纳谏言;颧骨是权力的对应,两颧饱满而不畸形的人,颇具威严与权势,能慑服人心;从额头通过鼻梁到地阁,整个区域是观察这类人有无人情味,五官不开或比例太小的人,气度也较小,少有同情心或保守而不善表达善意与心里的感觉。地阁可以反映行动、冲劲,地阁呈弧线且肉丰而不露骨的人,脚踏实地,也少发动人身攻击。

公司上层决策的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天仓饱满,地阁肉厚要方圆。

负责公司决策方面的工作,不仅要掌握企业一切资料,而且要能有效而正确传达整个公司的意见和沟通,评估及创造一套有效且制度化的结构,这必须具有灵活的头脑。

天仓(额头)是头脑思想汇集的地方,下腮骨是行动的轴心。天仓与下腮骨上下对称而丰厚的人,思考比较缜密,行动果决,脚踏实地,不求侥幸。

如果天仓凹陷,或地阁两侧肌肉松弛臃肿,都可能是思想、行动有缺陷的特征。

企业研究开发的人才

这种人才必须要双颧丰圆,山根至准头之鼻梁骨隆起。

适合公司研究开发创新路线的人,颧骨有由外向内拢的倾向,鼻梁上出现细密整齐的直线纹,这种人能专心钻研。

企业创新的人才

企业创新人才必须额头圆大,少纹理,色泽清亮。

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不断自我创新和提升,要使企业不断有崭新的面貌,必须每个部门都有创新的意识,而每个人都必须有创新的热切渴望。

面相由额头至鼻头,色泽越来越光滑,额部最为圆大的人,很适合从事使用脑力的工作。而额头越圆满、鼻梁挺直有肉的人,更适合开展新的工作,否则,不是精神消沉就是智能不开,很难发挥创新潜力。

透过假象识别人才

通过相貌、表情、表象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看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在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高兴。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鲁肃见孙权看不中庞统,于是便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此说服孙权。而孙权却顽固不化,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旷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次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能得到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晋代学者葛洪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如果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可见,相貌美丑与人的思想善恶和能力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虽貌丑却有德有才,则不失为君子;人虽貌美而无德无才,却只能是小人。

不能以相貌论英雄的道理,主要是告诫领导者识才要注意透过表象看本质。下面的例子从另外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

西汉时期,汉文帝曾问田叔:“天下之士,谁是贤良忠臣?”田叔回答是云中郡守孟舒。文帝说:“边敌入侵,孟舒没有坚守住城池,还战死了好几百士卒,我已经罢免了他的官职,他怎么能算是贤良忠臣呢?”田叔说:“当时,孟舒率军已奋战几昼夜,疲惫不堪,故在敌军发起进攻时,孟舒不忍再令将士迎战。士兵见其如此宽厚仁爱,无不感动,争先恐后登城杀敌,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所以,阵亡的人很多呀!”文帝听到这儿,不禁慨叹道:“孟舒真乃贤臣!”于是重新委任孟舒为云中郡守。

春秋时代,孔子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没有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是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觉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也未必都实啊!”

古今中外有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善于知人用人者,都是从人才的本质特征中去考察,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凡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误,都是只注意人才的一些表面,对于其人的德才却没有深加考察,造成“草萤为火,荷露为珠”,而埋没甚至遗弃和伤害了真正的贤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