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6263500000045

第45章 公司企业(8)

对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对企业生产力有直接和显着影响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品质特性的分析被称为人员素质分析。其重点包括:个人的思想觉悟和企业的群体文化,可以通过社会心理调查及员工的绩效数据加以分析;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可用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大中专毕业生占全员的比重、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等指标来表示;群体的知识及技能结构,一般从年龄结构、专业技能结构、知识技能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评价,通常用适职率(素质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数与企业的全部员工数之比)来衡量。加强人员素质分析,可以为其他人力资源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对待企业的冗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全部员工-实际需要-合理储备冗员分析,一方面要确定企业冗员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分析冗员的具体构成和具体情况,以便于制订切实可行的冗员利用与处理方案。企业冗员主要指:素质与工作不相适应的人员,包括老弱病残人员、知识技能不足的人员、思想觉悟不合格的人员等;素质与工作适应但超过实际需要的人员,包括只愿做本职工作和希望调换工作的人员。在与整体人力资源规划相配套的前提下,对于第一类人员,可采取提前退休、自动离职、辞退、培训再上岗等措施,对于第二类情况可采取部门内升迁、岗位轮换等方法。

柔性结构体系有何优缺点

柔性结构亦称有机结构、扁平结构,指适应并支持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浪潮的一种结构体系。其特点是:结构本身比较松散,劳动分工、专业化和程序化程度均较低,利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缺陷是:权力较分散,不易实施严密控制,且加重了对下属组织及人员进行协调的负担。组织在采用柔性结构体系时往往结合机械结构一起使用。

人力损耗指数具体指什么

人力损耗指数亦称离职率,是衡量由于解雇、自动离职、退休等原因造成的人力损耗指标之一。人力损耗指数指在同一年内离职的人数,包括由于解雇、自动离职、退休等原因流失的员工数量,而在某一年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即年初和年末的平均值。该指数越大,则组织留住人力的能力越低,人力资源的未来供应就越低。一般而言,当经济繁荣、劳动力短缺、工作机会增加时,该指数会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供需预测时,必须考虑该指标的实际情况,以保证人力供应有充分的余地。

何谓劳动定额

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工具,合理组织劳动和运用先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或完成一定量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被称为劳动定额。实行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企业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基础之一,也是制定经济指标、合理确定劳动定员、组织劳动竞赛、考核劳动成果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应确立在先进合理的水平上,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组织的改善、劳动者操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定额应作定期修订。企业制定劳动定额时,应注意其科学依据和测定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劳动定额工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国的工时制度是怎样的

工时制度是规定劳动者工作时间标准的一项劳动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执行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8小时的工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客观需要,改变传统的工时制度、缩短工作时间已成必然趋势。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174号令,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新工时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新工时制度的执行,对于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落实劳动者休息休假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时消耗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工时消耗即工作时间的消耗,指为了完成某项生产(或工作)的各种作业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总和。工时消耗的分类有两种基本形式:工人工时消耗,以劳动者的工时消耗为分析对象;机器设备的工时消耗,以机器设备的工时消耗为分析对象。不论哪种形式的分类,其全部生产时间的消耗,都可以分为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定额时间可分为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四个组成部分;非定额时间可分为非生产工作时间、非工人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工人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三个组成部分。研究工时消耗以及工时消耗分类,是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可以确定哪些工时消耗是必需的,哪些工时消耗不是必需的,从而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工时损失,降低产品的工时消耗,提高劳动定额水平。

什么是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即在标准状态条件下,为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所谓标准状态条件,即一名合格工人,在标准的生产条件、组织条件和作业环境下,以标准的工作程序方法及正常作业速度完成工作量所需要的总的时间。标准时间是由正常作业时间加上一定的宽放时间构成的,即: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式中,正常作业时间通过修正观测时间求得。实际上工人不可能完全按正常作业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因此,必须按正常作业时间的一定比例宽放出一定的时间,即宽放时间。标准时间常用来计划一日的工作量,计算生产能力及生产周期,编制企业计划,平衡生产作业线,核算人员、设备的需要量等。

定额时间有哪些规定

定额时间是由劳动定额明确规定的劳动者在正常情况下为完成某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包括:作业时间,指工人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完成其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前者指员工在上班时间内,为适当恢复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暂时脱离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命令,且能够自由利用的时间,后者指在上班时间里,员工为上厕所、喝水、吃饭等生理需要而占用的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指为完成某项工作或加工一批零件之前与之后进行准备工作与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指为保证生产能正常进行对工作地进行合理布置,使工作地保持良好状态以及对工作地进行供应和照管所消耗的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可分为技术性的和组织性的两类。

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8小时工作制吗

标准工作日亦称“标准工作时间”,指由法律或者依据法律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了工作日长度后的工作日,即“制度工作时间”或“正常工作日”。在英国19世纪中叶的工作日长达18甚至20小时。工作的延长,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条件。当时的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缩短工作日而同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迫使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先后多次颁布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工作日的长度从过去极端的20小时逐渐缩短为15小时、12小时、10小时和8小时。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8小时工作制。中国实行的标准工作日也为每日8小时。

就业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哪些

就业经费是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及按国家有关规定筹集的用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工作开展的专项资金。就业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开支范围包括:城镇就业补助费和再就业补助费。

城镇就是补助费包括劳动力市场建设费、就业训练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费主要用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和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技术指导培训等正常运行维护支出,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开支。就业训练费主要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城镇青年培训补助支出。业务费主要用于开展就业工作所需的业务费用。其他费用主要用于就业服务机构的补助和开展就业工作确需支付的其他费用。再就业补助费主要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开展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的补助支出以及为开展再就业工作所需的其他支出。此项经费,只能用于为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而兴办企业、事业单位,以增加就业岗位,或者对待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等。设置就业经费是解决城镇待业人员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就业吸纳能力

就业吸纳能力是指经济的发展、行业规模的扩张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受吸纳就业能力系数影响。如果这一比率提高,即工资水平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而言增长更快,则说明工资增长过快,就业吸纳能力下降;如果这一比率降低,则就业吸纳能力上升。经济增长的效果是使得这一比率在工资水平与就业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从而表明就业吸纳能力上升,从而能够容纳更多人就业。

何谓核心就业

核心就业是与企业创新活动相联系(即产生、促进和扩展企业创新)的就业,与之相对的是非核心就业或虚拟就业。核心就业构成一国总体有效就业量的核心或基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创造力量,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和总体就业的扩展。核心就业的兴衰决定了市场经济中总体就业的兴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内在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扩大核心就业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同时削减在过去大量形成的虚拟就业的相对规模。完备的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应该是核心就业构成总体就业的绝大部分。为了达到80%左右的市场一般核心就业水平,需要采取改变现行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式,建立政府权力均衡机制以利于良性发挥政府功能,以及变革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道路等项政策措施。

何谓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是以促进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以减少劳动关系的冲突、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为目标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和手段。劳动关系管理受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劳动力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关系的合作和劳动关系的冲突两个方面。劳动关系的合作有三种表现形式:员工参与管理、双方协议(共同协商)制度和集体谈判制度。劳动关系的冲突主要包括劳动者的罢工、怠工和抵制以及管理方的闭厂、黑名单等方面。劳动关系的管理必须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管理开展的前提条件。集体谈判主要会产生两种后果: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劳动争议的出现。劳动争议与劳动关系的冲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集体合同对劳动合同起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劳动合同的有关条款要符合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或以集体合同的有关内容为标准。工会在劳动关系的合作与冲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实现劳动力合理配置

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状况被称为劳动力配置。劳动力配置从宏观上看,突出地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配置和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从微观来看,主要表现为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和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工作岗位的配置。劳动力配置既受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影响,又与收入分配有密切关系。社会经济形式和经济体制不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也会不同。行政计划体制依赖劳动力调配计划和统包统配的行政方式配置劳动力;市场经济则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即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价格(市场工资率)的作用实现劳动力合理配置。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有何规定

劳动力资源指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之内的人口总和。它偏重于劳动者的数量,是人口资源中拥有劳动能力且进入法定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劳动力资源也可划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不包括下列人员:在押犯人;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16周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企业技术联盟的优势何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联合、致力于技术开发的行为被称为企业技术联盟。企业技术联盟强调技术开发资源的互补与加强,构建新的技术创新开发系统,使联盟的整体开发系统在外部环境中能进行自身行为调节,自主地适应外部激烈的竞争。企业技术联盟要具有灵活性,联盟成员要自主选择。此外,企业技术联盟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和技术贸易形式,通过交换取得技术,确立竞争优势。

什么是企业动态联盟

企业动态联盟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制造商、供应商、客户等)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的联盟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分别为该联盟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资源整合利用,凡参与这种暂时联盟的企业均为成员企业。联盟的设计重点要考虑国有企业资源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动态联盟系统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各成员企业应重点处理好彼此之间的资源组合、价值转移、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组织管理接口和企业间物流均衡化、信息沟通等关系。

民营企业经营包括哪些活动

一般说来,民营企业经营包括经营思想、方针策略和经营方式方法,包括技术、营销、财务、会计、安全、管理等活动。经营与管理两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管理从广义上讲,指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企业等的管理;从狭义上讲,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而经营仅限于经济实体。但对于一个具体的民营企业而言,经营的范围又广于管理,经营也是一个“潜在生产力”,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把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作为出发点,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流通中尽快实现其价值,使民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保持后劲。

民营企业经营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