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想成为的人
6264000000035

第35章 强者共同的资本:反败为胜(1)

被失败打倒的人不是可笑而是可悲,与失败抗衡的人总是以加速度的形式更容易接近成功的目标。记住:任何失败都能重新启动你的人生方程。

胜利永远属于生活的强者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其实,挫折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反,我们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方能证实。挫折就是这样一种必须经受的考验,它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和发现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对它们进行弥补和改善。挫折使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机会: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是如何朝着失败的方向转变的,以使我们在将来能够避免因重蹈覆辙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最重要的是,挫折还使我们看清了自己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一个必须去加以征服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别人,他通常就是我们自己。人类最杰出的成就经常是在战胜自我的同时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最崇高的目标也经常是在彻底战胜自我的同时到达的。

艰难困苦对生活的强者来说,犹如通向成功之路的层层阶梯;而对生活的弱者来说却是万丈深渊。生活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在人类的历史上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宠儿,却反而是那些遭遇诸多不幸却能奋发图强的苦孩子。”

古往今来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困没能上大学,17岁时得了伤寒和天花,这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又接踵而至,26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他也屡屡不顺。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他的意志占了优势,在乐曲创作事业中,他的生命重新沸腾了。英国诗人勃朗宁夫人15岁就瘫痪在病床,后来靠着精神的力量同病魔顽强搏斗,39岁时终于从病床上站了起来。她写的《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一书驰名于世界各国。

一个人可能会由于家庭、身体等种种原因而感到失意,但只要他内心深处坚信自己是能够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的,这样,他就会产生战胜困难、向命运挑战的巨大勇气,而他的社会价值,也终会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实现。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用26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不朽名着《浮士德》。作品完成后,他的秘书请他用一两句话概括作品的主旨,他引用浮士德的话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

在不幸和失败中奋进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是个只在母腹中呆了7个月的早产儿。他一降生,就连遭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父母双亲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小生命,没有爱和温暖,不愿负责任。陪伴着他度过一生的,除了宇宙和星辰,剩下的就是贫困和疾病。

早在孩提时代,开普勒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极为旺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同学们中遥遥领先。正当瘦弱多病的开普勒尽情地遨游在知识海洋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又降临到他的头上:父亲因为负债,不能继续供他读书。失学之后,他只得到自家经营的小客栈里提酒桶、打杂。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

成家之后,开普勒更加发愤地从事他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他把自己写的书寄给远在布拉格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对他很注意,回信表示欢迎他去布拉格。去布拉格的路程是遥远的,妻子担心开普勒的身体受不了,劝他放弃此行,他坚毅果断地说:“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去!”

途中,开普勒病倒了。在一家乡村小客栈里,他们住了几星期。带的一点点路费早就花完了,病人要买药,妻儿要吃饭,而周围又没有一个亲人。绝望中,开普勒只好向第谷·布拉赫求救。多亏这位同行慷慨相助,雪中送炭,这才使他一家活着熬到了布拉格。

在布拉格,开普勒竭力研究火星,想得到它的秘密。这个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代。可惜,好景不长,他的益友布拉赫溘然长逝。这不仅在事业上使开普勒受到严重损失,而且他一家的生活也因此又陷入困境。

有人说:“开普勒的一生,大半是孤独地奋斗……布拉赫的后面有国王,伽利略的后面有公爵,牛顿的后面有政府,但是开普勒的后面只有疾病和贫困。”

然而,没有任何阻碍能止住开普勒。他倒了,又站起来。他失败了,失败了,失败了,但是他把这些失败收拾起来,建成一个高塔,终于抓着了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于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不达顶峰不罢休

由于胡里奥用世界上六国语言演唱的唱片已经销售了10亿多张,致使他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创办者颁发的《钻石唱片奖》。在欧洲,胡里奥已经5年都是流行歌曲的榜首明星,《法国晚报》曾赞扬他为80年代的一号歌星。歌剧名星普拉西多·多明戈这样评价这位40多岁富有激情的西班牙演唱浪漫民谣的歌手:“胡里奥达到了每个歌唱家梦寐以求的造诣,既会唱古曲的,又会唱通俗的,他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

胡里奥假如没有信心、勇气和铁一般的毅力,那么今天他可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残疾人。说来也奇怪,他的成功还是由于一起车祸事故引起的。

1963年9月,胡里奥20岁生日前,他和三个朋友沿着郊区的大路驱车向马德里家中驶去,当时已过午夜,纯粹出于年轻人的胡闹,他把车速开到每小时100公里,驶到一个急转弯处,汽车陡然滑向一侧,一个跟头翻到了田里。不大可信的是,当时没有人受重伤。过了一段时间,胡里奥感到胸部和腰部急剧的刺痛,伴随着呼吸困难和浑身发抖。神经外科专家诊断是脊椎出了问题,胡里奥瘫痪了,他被送到一个治截瘫病人的医院,脊柱检查发现:他背上在第七根脊椎骨上长有一个良性瘤,随后做了外科手术把瘤摘除。但是胡里奥回家后腰部下面仍不能动弹,这种情形实在让人沮丧:胡里奥在几年后可能会恢复一点活动能力,但是进展缓慢,锻炼使得他筋疲力尽。胡里奥有时也很绝望,有位护士得知这情形,给了他一把价钱不贵的吉他,他开始无目的地拨弄起来,他发现这种乱弹乱奏给他消除了忧虑和无聊。这种乱奏引发他跟着哼起来,后来试着唱出几句,使他高兴的是,自己的嗓音还不错。

手术后的4个月,胡里奥站在地板上,手抓着他家里楼梯的扶手,费力地试着举步上楼,这样的练习使他气喘吁吁。但他总算抬起了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他每日的目标就是比头天多迈出一步,为了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锻炼,他沿着门厅不停地爬行四五个小时。在他家的消暑住地,他能拄着拐杖沿着海滩缓慢费力地行走,而且每天早上,他在地中海里疲倦不堪地游上三四个小时,到那一年的秋天,他换成拄一根手杖行走。几个月后,他把手杖也扔到了一边,每天慢行10公里。

1968年,他于法学院毕业,他曾打算进外交使团。在那时,音乐仅是一种消遣,长期而孤独的恢复期使胡里奥产生了灵感,他总算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生活像往常一样继续》。

尽管他迟疑过,最后还是同意在西班牙一年一度为流行音乐举行的最重要的比赛——《本尼多姆歌节》上演唱那首歌。在那次比赛中,胡里奥获得了一等奖。这首歌一时在全国流行起来,并成了一部西班牙电影的片名,这部影片是根据他和瘫痪做斗争的经历而写的,他主演了这部电影,这样又成了一位电影明星。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音乐家,公众对他的接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他用歌声征服拉丁美洲听众的过程中,他首先得征服村民们,使他们知道胡里奥是谁。1971年他在巴拿马时,身无分文,露宿在公园的长凳上。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怀疑过美好的明天在向他招手。他身体上的复原让他决心不放弃任何梦想。

1972年,《献给佳丽西娅的歌》结束了黑暗的日子,这首歌那跳动的民间节奏,使得它流行于整个欧洲和南美。很快,他又推出了其他流行曲目。1974年,他的唱片《Manuela》使他在法国成为第一个获得金唱片奖的西班牙歌手。

有一次,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特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后,一对夫妇送给胡里奥一颗钻石戒指表达他们感激的心意,因为在他们即将分手之际,是他音乐里的温柔和渴望使得他们夫妇重归于好。

1981年,胡里奥写的自传《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一书中,他描述了自己婚姻的破裂,其痛苦的程度不亚于那次瘫痪。他体会到了失败,陷进了深深的绝望之谷。他得做出超人的努力来面对观众。那时他觉得他的双腿又瘫了,可一位精神病医生对他说是他的思想出了问题:“你应该像从前那样,把自己投入到事业中去。”有位医生建议:“继续你已开展的事业——不达顶峰不罢休。”

有了这些鼓励,胡里奥感觉好多了。从那以后,他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时刻不忘20年前的自我疗法:每天要比昨天多迈出一步。

1978年,胡里奥和哥伦比亚广播唱片公司签了一项长期合同,他细心而不知疲倦地工作,花了6个月的时间录一张唱片,他先用西班牙语演唱,后来用了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德语唱。他同时还得花些时间录制用英语首次演唱的唱片。

虽然他是个语言天才,但是用多种语言进行7小时的录音过程也够折腾人的。他对“我爱你”这几个字的发音特别小题大做。即使用西班牙语演唱,在录音时他也能花上一个多小时反复练习,直到达到了他认为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停止。

胡里奥回顾瘫痪时的黑暗之日,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感激。他说:“我在音乐方面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那次痛苦。”现在健康、愉快和出名的胡里奥·依格莱西斯,他的生活本身证明了他写进第一首歌《生活像往常一样继续》中的箴言:人总有理由生存,总有理由奋斗!

一些人认为所谓成功,无非就是那套ABC理论——才智、闯劲和勇气。但我们要想成功光有这三条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以顽强的耐力对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坎坷、障碍。布克·特·华盛顿曾说过:“我以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完全是以他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地位为标准的,而是由他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过的障碍多少作为尺度的。”

我们每个人都得对付那些令人头痛的、失意的事情。我们暂且把地位问题放在一边,为了成功,你必须具有耐力。一位有名的拳击家在他的《再战一回合!》中充分表现了这种顽强耐力,他写道:“再战一回合!当你双脚站立不稳,马上就要跌倒的时候,再战一回合!当你筋疲力尽,无法抬起双臂防御对手的进攻时,再战一回合!有时,你被打得鼻青脸肿,无力招架,甚至你希望对手干脆猛击一拳将你打昏过去时,此时此刻——再战一回合:记住,一个常常‘再战一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如何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或大或小的“不幸”。然而更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做才能帮助我们度过这些个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悲痛常常被人们误解,一些人不知道克服痛苦需要时间,具体时间的长短决定于所受损失的具体情况。

爱人因病而慢慢死去或婚姻逐渐恶化,这些所引起的悲痛都是在预料中的。遭此不幸者的悲痛历程在爱人实际离去以前很久便开始了,而爱人离去后情绪的骚乱却只有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如果死亡突然降临,或者人们被迫面对一些不可预料的悲剧,诸如可怕的车祸之类,那么,悲痛会持续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需要清楚的是:悲痛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很少的时候才是这样。失眠、焦虑、恐惧、愤怒,身心被自我和悲哀的思想所占据,这些都会使你有“近于疯狂”的感觉。实际上,其中的每一种情绪都是悲痛过程中很正常的一部分,懂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悲痛的最初阶段,人们常常徘徊于镇静或哀伤之间,人们不相信所发生的事情并感到迷惑。渐渐地,抑郁、悲痛占据了心胸,而这将影响一个人今后几个月的生活。一切都会成为悲剧的提醒物,丧失了配偶的人会注意每一对手拉着手的夫妇。幸福的人仿佛到处都是,被孤立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假如你不幸流产了,那么街上的每个小孩都像是在和你说话。

悲伤的人们考虑自己超过考虑任何别的事情。他们会躲避一些熟悉的朋友和地方,直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那些痛苦的提醒物变得不再那么敏感。

人们需要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度过不幸时期。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从事一些能够排解悲痛的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同自己的知心朋友谈话是排解和医治悲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实证明,自我封闭只会加剧你的痛苦。友情可以医治心灵创伤,信仰和信念也是使你摆脱哀伤的一种强大力量。先前喜爱的工作或别的活动也会帮助你战胜痛苦,而工作有着巨大的治疗价值。明确自己对他人应承担的义务,你便会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因而增强信心和勇气。切记,你不可过分怜惜自己,不可让哀伤永远迷漫你的心胸,这样,你的生活就会渐渐抹去悲哀的阴影,一切都会明朗、正常起来。

2强迫自己有规律地做些事如果你一定要留在家里,那么就为自己列个时间表,按时间表有规律地生活,尽管开始时你只能做些小事情。如洗洗衣服、买点水果,或作一次长途散步。在心情抑郁时进行体力活动是困难的,但这对你心灵恢复到愉悦状态却是非常有益的。甚至你也可以在玩纸牌、音乐会、电影或一本有趣的书中找到慰藉。你应该逼迫自己做些事,直到正常的生活秩序重新建立起来。

在不幸时期,一些自我照顾行为同样是很有帮助的。临睡前洗个热水澡;把餐桌布置得漂亮些,即使一个人吃饭时也这样;天气好时在外边晒晒太阳;买一束鲜花;这些小事都会使你觉得轻松愉快些。

3把目光放在未来

有些时候,能够使我们生活下去的只是这样一种知识,即,人类能够将一些有害或丑陋的东西转化为一种积极而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囚犯,维克多·福兰克的经历是十分令人激动和鼓舞的,福兰克全家都在一次大屠杀中被杀害了,然而,他仍然找到了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