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法理学作业集
6267100000025

第25章 模拟考试题六(4)

2.法律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否则,就不具有溯及力。

3.法的规范性:指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4.法的制度: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5.法制:泛指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指由一定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并由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加以实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

六、简答题(要点)

1.答: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它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来加以划分的类别,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同一阶级意志的法,属于同一历史类型。法系是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也即根据共性或历史传统来划分法的类别。

2.答: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实施的强制措施,而刑事制裁是指国家对于违反刑事法规的犯罪者依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所实施的刑罚,它是法律制裁中的一种。

3.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七、论述题(要点)

1.答:特征有三:(1)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2)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3)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

2.答: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要的思想和心理条件。首先,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加强立法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不断完善的思想基础,不论是法律要求还是法律科学都有助于立法的发展和完善;其次,它是正确的司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执法人员具有法律意识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法的本质,从而做到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再次,它是推动公民和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自觉守法、加强法治的关键因素。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是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也只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觉守法的观念。

模拟考试题三

一、填空题

1.全国人大,2.完全社会主义,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4.正当权益,合法权益,5.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6.法律,7.扩大的,8.准确、合法,9.理论法学,应用法学,10.公法,私法。

二、判断题

1.×2.√3.×4.×5.√6.×7.×。

三、单项选择题1.D2.A3.D4.D5.B6.B7.C,8.C9.D10.D11.B12.B13.C14.D。

四、多项选择题

1.AD2.ABCD3.AC4.ACD5.ABCD。

五、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依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3.扩充解释:是指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义为窄时,将其含义扩充到较字面含义为广的范围的解释方法。

4.法系:是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5.法的概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六、简答题(要点)

1.答:(1)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阶级意志内容根本上相同,都是反映剥削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3)历史使命相同,都是维护和巩固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社会制度。

2.答:(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际达到的全民族道德素养的水准,对社会主义法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2)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有利于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对司法工作人员来说尤其重要;(3)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道德对法制建设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3.答:区别有二:(1)两种解释的主体和解释的内容不同;(2)在我国,立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常设机关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它包括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七、论述题(要点)

1.答:(1)在某项改革开始时,对应兴应革的事要尽可能运用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下来,使之形成新的制度和规范,从而为改革提供依据;(2)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法制必须保障建设和改革的秩序,为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3)法制要巩固改革的成果,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2.答:(1)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滥用权利;(3)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自觉地履行义务。

模拟考试题四

一、填空题

1.认可,2.共产党宣言,3.经济基础相同,阶级意志相同,基本原则相同,目的使命相同,4.社会主义民主,5.准备阶段,确定阶段,6.民主。

二、单项选择题

1.B2.B3.C4.A5.A6.C7.D,8.C9.D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C3.CD4.ABC5.ABC,6.ABCD7.BCD8.ABC9.ABD10.BCD。

四、判断题1.×2.√3.×4.×5.×。

五、名词解释

1.技术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技术性规范。

2.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3.程序法:指从程序上保证实体法实施的法律。

4.法的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否则,就不具有溯及力。

5.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六、简答题(要点)

1.答:(1)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制定的依据;(2)在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中,党的政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答:(1)制定的主体不同;(2)实施的范围和效力不同;(3)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七、论述题(要点)

1.答:(1)法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制定的;(2)法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3)法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的主要工具。

2.答:(1)社会主义法与旧法是在本质上根本对立的,建立社会主义法必须废除旧法体系;(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吸收、借鉴旧法中有用的因素。在旧法中也包含有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内容,这是应该继承的。

模拟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

1.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反,基本,生产力,生产关系,2.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特权,极端残酷性,3.古代罗马法,拿破仑法典,4.重大作用,局限性,法律无用论,法律万能论,5.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前提,工具,6.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7.国家,集体,个人,制约,促进,真实性,平等性,8.宪法,社会主义法制,实施法律,权利和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D2.A3.C4.B5.C6.A7.D,8.C9.C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2.CD3.BCD4.ACD5.AB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名词解释

1.法系:是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2.法的实施:指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3.法律关系: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结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

4.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它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加以划分的类别,即只要建立在同一种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同一阶级意志的法,便属于同一个历史类型。

六、简答题(要点)

1.答:(1)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2)判断法律的性质是进步或反动,主要看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是最根本的标准。

2.答:(1)法是维护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2)法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工具;(3)法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锐利武器。

3.答:(1)新中国法律是在长期同国民党反动法制做斗争中逐步建立的,废除旧法是新中国法律产生的重要条件;(2)新中国法律的产生是革命根据地法律的继续和发展。

4.答:见第七题第2小题。

七、论述题(要点)…

1.答:(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即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2)法所体现的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意志,而是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意志;(3)法所体现的意志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内容主要由经济所决定,但也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答:(1)这种统一的基础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上已经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47《法理学》作业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都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全体人民形成了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我国法律正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在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虽然还有差别和矛盾,但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可以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调解并加以解决。

模拟考试题六

一、填空题

1.法学阶梯,2.费尔巴哈与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3.古兰经,4.德国民法典,5.个人,6.国家制度,7.法律编纂,8.权利能力,9.法律后果,10.权利与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B2.C3.B4.C5.C6.A7.C,8.B9.C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C3.BCD4.BCD5.BD。

四、判断题

1.×2.×3.×4.√5.×6.√7.×,8.√。

五、名词解释

1.法的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由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简称为司法;从广义上来说,它不仅是指司法机关的活动,还包括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时依法所做出裁决的活动。

2.法的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否则,就不具有溯及力。

3.法律事件: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而又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称为法律事件。

4.判例法:是指由法院通过判决所创制的法律。

5.法律制裁:指国家有权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一种惩罚性措施。

六、简答题(要点)

1.答:(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且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答:有以下几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的解释。

3.答:(1)两种规范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不同;(2)两种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3)两种规范实施的方式不同;(4)两种规范调整的对象、范围不同。

七、论述题(要点)

1.答:(1)社会主义法是改造旧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社会主义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武器;(3)社会主义法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4)社会主义法是维护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促进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

2.答:(1)社会主义法的意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法律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思想和心理条件;(2)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有助于人们及时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的要求,促进立法工作的开展;(3)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有助于执法、司法人员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目的、内容和意义,自觉地去准确、及时、合法地执行和适用法律规范,特别是在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善于凭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来正确执行和适用法律;(4)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有助于群众和干部认识到法律就是体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提高法制观念,从而推动群众和干部自觉地遵纪守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