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是理财能手
6272700000012

第12章 零花钱不乱花,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3)

“怎么又要钱,我两天前不是给你50元钱了吗?”爸爸充满疑惑地问。

“嗯……嗯……”大宝眼神不自在地打转,说:“我买学习用品了。”

爸爸不相信地问:“买学习用品花了50元吗?那可是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啊。你的学习用品在哪?给我看看……”

虽然结果爸爸发现大宝的零花钱并不是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但是他还是边责怪大宝,边从口袋里掏钱给大宝买变形金刚。而大宝拿到钱之后,则兴奋地冲向了离家不远的小卖部。

这是很多父母都遇见过的现象,原本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孩子转眼就花光了,回头又找父母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孩子身上,你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钱呢?不给,孩子会和你哭闹个没完,你也不忍心孩子闹下去;给,又会纵容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又如何避免孩子向你要额外零花钱呢?

首先,家长应该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和孩子说清楚:“这是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零花钱,你自己安排使用,不允许乱花,如果在这个期限内你花完了这些钱,不许再向我要。向我要我也不给。”

这就是在提醒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这么多钱是你自己的,你应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否则,钱花光了,想买的东西没钱买,你自己应该承担后果。相信孩子在父母的警告下,会有所收敛,如果他还是没能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那么接下来你应该兑现诺言。

其次,区分孩子的合理要求。虽然你警告了孩子要省着花钱,但是几天后他又向你要零花钱时,你应该先区分他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不应该开口就责骂孩子乱花钱。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你为什么要零花钱,我不是给你了吗?我们不是说好了不能再要钱了吗?”

看孩子如何讲述他要钱的理由。

如果孩子要零花钱是为了买一些大件物品,而这些物品又是孩子学习或娱乐的必需品,孩子的零花钱不够支付,那么你可以答应给孩子钱,但是你可以和孩子谈条件。张先生是这样做的:他会给孩子需要的钱数,但是这些钱要相应地从以后几周的零花钱中扣除,即等于是把钱借给了孩子,孩子从以后的零花钱中省出钱来还给父母。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不会无偿随意给他钱,他也就不敢随意花钱,因为花光了就没了,就没法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如果你发现要钱的理由很荒谬,请不要纵容他,而应该果断地执行之前的承诺,坚决不给钱。或许,在你说出这个决定后,孩子会哭闹,但是你不能妥协。等孩子停止哭闹后,你可以试着给他做思想工作。但是要语气平和,不要怒气冲冲。

除了这些,父母更应该从源头上阻止孩子乱花钱,那就是多教孩子一些节俭的知识和技巧,给孩子的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购物意见,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10.选“对的”而不选“贵的”

“价格越贵的玩具越好玩。”这是10岁的魏强买玩具的标准,爸爸怎么劝说他都不听,认为爸爸是在说瞎话骗他,爸爸一气之下说:“走,不买了,家里那么多玩具够你玩的。”魏强的眼泪刷刷地掉下来了。

魏强的爸爸告诉记者:“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不光买玩具,平时买衣服,买学习用品,都讲究买贵的。同学要是买了什么新东西,他也要,而且要更好的,更贵的,而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

这是很多孩子对消费的误解,家长应该及时让孩子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让孩子在买东西的时候结合自己的需要和特点,以及口袋里的钱来选购物品,而不能什么都讲名牌、讲高价,否则,孩子很容易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容易染上攀比的不良思想。

虽然道理浅显,但偏偏有些父母害怕委屈了孩子,明明自己经济条件不允许给孩子买贵的东西,却瞒着孩子,狠下心来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例如,有一位下岗又离了婚的母亲,靠上门做钟点工挣钱供孩子上学,在孩子面前她从来不提困窘的家境。孩子要求买在同学们中流行的耐克T恤衫,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参考书和英语复读机,要求和同学一起参加“海南三日游”,她都咬牙答应下来,宁可不休息、超负荷地工作,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孩子,让孩子养成攀比、乱花钱等毛病。

就拿买玩具来说,很多男孩子讲究买贵的,他们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买贵的才有面子,而忽视了玩具的实用性。而有些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家长贾先生说:“玩具价格越贵越好,价钱高自然有高的道理,比如质量有保证、安全性能高。”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攀比思想在作怪,但最根本的还是家长和孩子理财观念的缺失所造成的。

事实上,价钱高与质量好并不不一定成正比。一些高价玩具大部分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很容易摔坏,有的厂家不负责修理,而且玩具也没有保修,更不能更换新的,要是喜欢,只能再买新的。而孩子玩玩具,经常会摔、拆,即使质量好的玩具也经不起孩子的折腾,而且孩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强烈,如果总是买价格高的玩具,这将是一笔数额不菲的花销。相反,如果家长注重玩具的实用性,结合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买适合孩子的玩具,即使孩子把玩玩具摔坏了,再买一个玩具,也不会花多少钱。

如今,以玩具、书籍、课外辅导班等方式,来投资教育、培养孩子已经成为时下越来越多父母的选择,这样做肯定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家长希望孩子玩得健康、用得舒心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越贵的东西就越好。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想要彻底改变孩子“买贵的”这种错误消费观念,必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家长要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孩子合理用钱,向孩子传递艰苦奋斗的理念。平时多给孩子将一些勤俭节约的理财观念,当孩子乱花钱时,要及时表态,引导孩子。

11.别大量减少甚至停止零花钱

最近,陶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很烦恼,因为她发现一向单纯天真的儿子接二连三地偷家里的钱。让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有一次竟然偷了200元现金。

陶女士认为,根源在于学校经营的小超市。而当她和孩子沟通后,才发现孩子偷钱的原因是不久前父母减少了自己的零花钱,让他成为班里零花钱最少的一个。

当记者问孩子:“是不是父母对你管得太严了?”孩子的回答时肯定的,他还表示希望自己管自己的压岁钱。今年过年,他有两千多元压岁钱,可是妈妈却不让他用。他说,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有零花钱买零食吃,他也想买,但是他没有钱。

事实上,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开设有小超市,这是为了方便学生,并不是导致孩子偷钱的原因。而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零花钱管得太严,并且突然减少了自己的零花钱所导致的。虽然学校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不能乱花钱,也教育家长不能给孩子太多零花钱。但是,家长不能突然减少孩子的零花钱。

试想,伴随着孩子的成长,零花钱不增加反而突然减少了甚至没有零花钱,这难免让孩子感到难以接受,继而产生不满的情绪,使孩子在冲动中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据报道,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父母不再大把地给自己零花钱之后,她接受不了,索性离家出走卖花。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问题就出在孩子的零花钱上。

因此,家长在决定减少孩子的零花钱时,应该和孩子好好商量,而不能自作主张,说减就减,说不给就不给。否则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父母尊重,继而产生怨恨,甚至会以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以示抗议。

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进入了中学阶段,这时候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比较强烈,叛逆心理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听父母的。作为父母,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再把孩子当作附属品,安排他们的一切。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有一定的零花钱支配自由度。同时监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只要孩子没有把钱用在不正当的行为上,家长都应该宽容对待,而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根据家长的喜好花钱,更不可私自决定减少孩子的零花钱或不给孩子零花钱。

12.给孩子一些支配零花钱的指导意见

2009年,段锐和段娟兄妹二人各收获2000元压岁钱,段锐对妹妹段娟说:“这些钱我们怎么花呀?”妹妹说:“买点吃的,买点玩的,很快就会花掉的。”“不行,那样太浪费。”妈妈正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于是建议道“你们应该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等到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用。”段锐说:“行,我听妈妈的。”妹妹段娟显然不同意,问:“为什么要把钱存起来呢?”

这时,妈妈给段锐和段娟兄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不懂得用钱,把父亲留下的遗产花光了,只留下一件大衣。一天,年轻人看到不按时节而来的燕子,以为春天已经到了,于是把大衣拿去卖了。不料,天气骤然转寒,冻得年轻人在路上瑟瑟发抖,这时他看到一只燕子被冻死了,于是感慨地说:“燕子啊!你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我啊!”

讲完故事,妈妈说道:“不是燕子害了那个年轻人,而是因为它不懂能支配金钱,而使自己落得悲惨下场。所以,你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胡乱花钱,否则有再多的钱也会被挥霍掉的。”

兄妹俩听后点点头,都同意了妈妈的存钱计划。

如今的孩子不愁没有零花钱,愁的是不会支配零花钱。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钱用在正确的地方,就应该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使用零花钱。

第一,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既然是给孩子提意见,就应该首先尊重孩子的意愿。否则,那就不叫提建议,而是自作主张。因此,在孩子支配零花钱的过程中,原则上应由孩子自己决定零花钱的用途,不要硬性规定这不该买,那不能买。应该提高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判断力,让孩子会用适当的标准来决定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否则,一旦孩子丧失了主观性,只是一味地接受大人的价值观,只敢买父母点头认可的东西,长大后很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

这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花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了,如果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都要听家长的,那么孩子只是一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支配零花钱来培养其精明消费和理财能力的意义。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在使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因为这是孩子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例如孩子被“喝饮料,赢大奖”的宣传所吸引,一口气买了很多饮料,花了很多钱,最后并没有中将,他会反思刚才的冲动;再如孩子被“吃干脆面,集水浒传108将画片,赢海南游”所吸引,家长不妨让他试一试,当他发现买一箱干脆面,也集不到108将的画片时,自然会醒悟过来。

第二,倡导孩子学会“安全消费”。

孩子特别喜欢一些俗称“垃圾食品”的零食,当他们有了零花钱,就迫不及待地过把“嘴瘾”。食品是否安全健康,孩子根本不懂、不去考虑。这就有可能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倡导孩子学会“安全消费”是很有必要的。

当孩子在小摊上购买散发出怪异香气和荧光的新奇文具时,当孩子买了来历不明的色彩俗艳的颜料,当孩子买了会在舌头上“爆破”或把舌头染绿染蓝的糖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父母可以教孩子寻找和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QS”质量安全标志、像“一轮绿太阳从草原上升起”的绿色食品标志,教他多去大型超市买东西,告诉他不要随便买特别鲜艳的饮料和冷饮。

第三,别让孩子变成“小财奴”。

父母要避免孩子的零花钱只用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孩子得到零花钱后变得非常小气和自私,买东西后独自享用,还对父母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你可别想尝!”这时父母不应一笑置之,而要告诉孩子爱是相互的,懂得分享的孩子才会收到欢迎。

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孩子利用自己的零花钱来表达爱心,例如给爷爷奶奶买礼物,将部分零花钱捐赠给希望工程,或者用攒下来的钱买一个新书包送给报纸上报道的“贫困学童”。相信这些爱心教育将在孩子的心灵剥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