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是理财能手
6272700000016

第16章 提高财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

1.给孩子鱼,不如教他钓鱼

10岁的鹏程随父母来到纽约,继续上小学。由于学习任务少,接触富家子弟多,他渐渐学会了大手大脚花钱。父母给他多少他很快就花光了,然后又找父母要。

父母感到这样不是办法,父亲的一个美国朋友比特建议道:“让你的孩子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擦地板、修剪草坪什么的。这样孩子可以体验到乐趣,还可以赚到客观的零花钱,他一定会开心。”

起初父母认为这样做不恰当,但是在比特的说服下还是打算试一试。正像比特预料的那样,鹏程听说干家务活能够赚到可观的零花钱,马上来了精神。于是父母把工钱列出了单子:洗一桶衣服可赚2美元,擦地板、修剪草坪、清洗汽车的报酬分别为2美元、3美元、4美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父母看到鹏程满脸汗珠仍一丝不苟劳动的情景,觉得儿子变得成熟多了。一个月下来,鹏程通过劳动赚到了66美元,他花20美元买了一双溜冰鞋,显得开心又自豪。他体验到赚钱不容易,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懂得了只知道赚钱不是够的,还必须知道怎样花钱,于是鹏程主动向爸爸学习理财知识。

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样的道理,直接给孩子钱,不如教孩子赚钱的方法;向孩子灌输理财知识,不如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理财知识的愿望。这样的家教理念不但减轻了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取得更好的教子效果。

只给孩子鱼,而不教孩子怎样钓鱼,孩子永远处于伸手向父母要鱼的境地。如此,即使父母“钓鱼”的本领再高超,也难以满足孩子对“鱼”的需要。要想孩子得到“鱼”之后,珍惜手中的“鱼”,家长必须让孩子体验“钓鱼”的乐趣与不易。否则,孩子很难改变铺张浪费的恶习。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富有的家长都感叹:“孩子花钱如流水,我有多少钱供他花呀!”不少孩子不会赚钱,却花钱不知心疼,正是因为没有学会“渔”。因此,家长们要想让孩子学会挣钱、花钱、管钱,就必须首先让孩子学会挣钱,这样孩子的理财意识很快就会增强。

首先,放假期间,让孩子打零工。当孩子通过辛苦劳动挣来零花钱时,就知道挣钱不容易了。他也会明白要想有钱,就应该诚实劳动。这样他赚来的辛苦钱就不会被轻易花掉,他会想着怎么花能花的时间更长,买的东西更多,自然而然产生了理财意识和学习理财知识的愿望。

其次,当孩子手头有钱需要管理时,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记账。让他明白记账是有计划花钱的有效方式,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记账慢慢改变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规划消费。

再次,家长再进一步引导孩子学会储蓄。让孩子把省下的钱存进银行,告诉他储蓄可以得到利息,这可以激发孩子储蓄的愿望。当他看到自己的存折上有一条条存钱记录时,会有一种成就感。

最后,和孩子探讨理财技巧。茶余饭后,检查一下孩子的账本,指出其中花的不合理的款项,指导孩子不断改进。多和孩子探讨理财知识,并询问孩子理财感想。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便于指导和教育。

家长们要停止只给孩子钱而不教孩子花钱的做法,要学会教孩子挣钱,激发孩子理财的愿望,然后在孩子对理财产生兴趣的时候将理财知识传授给孩子。

2.开设一个理财账户

吴浩说他的理想就是出国,爸爸妈妈见他有如此想法,在吴浩8岁的时候就给他办理了一个定期存折,如今他已经存了11万元,吴浩自豪地说:“将来出国就不用再让父母掏钱了。”

吴浩班里还有很多同学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理财,孙玉沁和韩玉婷都有了理财账户,她们准备拿出1万元委托妈妈投资基金。胡一凡则准备把钱给爸爸,让他帮自己炒股,因为爸爸是炒股的行家,平时上学的时候由爸爸帮忙打理,有空的时候会根据行情买进卖出。

过年时,孩子收到上千元压岁钱已相当普遍,可是如何让孩子合理利用手中的压岁钱,是家长们犯难的问题。专家建议明智的父母应该趁早为孩子设立一个银行账户,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理财意识。

为了让孩子建立“自己的钱”的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6到12岁是儿童理财观念培养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领孩子去银行开设独立账户,让孩子定期存钱,告诉他们利息的概念,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等知识逐渐教授给孩子,这种体验式的教育能让孩子对理财印象更深刻。给孩子开设一个理财账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这既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需要,也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投资之前,父母必须针对家庭、孩子的特点,量体裁衣。小学阶段之前的儿童,压岁钱的积累时间较长,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长期的理财产品,中学、高中阶段的孩子,压岁钱用于理财的时间较短,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相对激进的中短期理财产品。

据了解,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上,有许多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日常熟悉的各大银行一般的储蓄产品,如活期账户、零存整取、整存整取、定活两便等,这些理财方式都可以为孩子开设独立的账户。此外,一些银行推出的专门少儿账户,可以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管理。

专家建议,当你的孩子想买自己心仪已久的贵重物品时,你可以建议他把钱存起来,等存够了再买。这样,儿童为了实现自己的某项目标,就会学会合理保管钱,尽量让钱保值增值。给孩子开设的账户应该是存折,而不应该是银行卡,这样方便孩子看到自己存入的金额,让孩子体验到“积少成多”的乐趣,并养成好的储蓄、消费习惯。

3.了解利息的概念

大约在小林5岁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小牛存钱罐,这是小林的“小牛银行”。小林每次往“小牛”肚子里放5角钱,爸爸就会偷偷地往里放1角钱作为“利息”。其实,银行的利息根本没有这么高,但是爸爸的意图在于让小林感受一下获得利息的感觉,知道钱“生”钱的道理,促使他养成存钱的习惯。

小林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带他去银行开户,并给他建立了一个私人账户,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随着小林长大,爸爸开始引导他计算银行利息。爸爸举了一个例子,说:“假如你每天往银行里存1元钱,一年的利率是5%,那么每天的利率就是0.05÷365≈0.000137。那第一天存的1元钱,到年底得到的利息就是365×0.000137;第二天存入的1元钱,到年底得到的利息就是364×0.000137……那么一年得到的利息就是0.000137×(365+364+363+362+……1)≈385,这就表明赚了20元钱(385-365=20)。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向国家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对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很有帮助。

同时,也可以利用存钱罐来培养孩子攒钱的习惯,当孩子的存钱罐里有不少存款时,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开设他的个人存款账户,让孩子保管好自己的存折。

让孩子找到“有自己钱”的感觉。他用钱的时候也会有“用自己钱”的感觉。这对限制孩子乱花钱的行为很有效果,还能让孩子明白存钱是一种投资理财行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孩子学理财投资技巧。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长应该慢慢告诉孩子:“存钱是最基本的理财方式,也是获利最少的理财方式,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用该善于投资和理财。”向孩子介绍一些常用理财工具,让孩子知道存钱不是最终目的,存钱是为了更好地理财,为了更好服务于生活。

4.了解信用卡

邹涛马上就要上初三了,爸爸妈妈认为有必要让他了解一下更多的消费方式,于是给他办了一张信用卡,鼓励他实践一下,这样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信用卡。

爸爸认真地告诉邹涛:“信用卡是个人信用的凭证,正确合理地使用信用卡,可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这对今后充分利用信用卡很重要。

妈妈以自己的信用卡单为例,告诉邹涛透支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她说:“一旦在使用中透支,一定要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将钱存进去,否则要支付利息和罚息,这是很没必要的。

如今,信用卡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让孩子了解信用卡,使之合理有效的使用信用卡,是每个家长应该重视的。让孩子了解信用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家长多给孩子讲解,同时让孩子在实践中操作,才能把信用卡的使用知识了解得更透彻,让信用卡成为孩子消费的好工具。

若想充分利用信用卡的理财功能,还得注意这样几点:

(1)理性消费

告诉孩子,不要被银行或商家的奖励措施及促销手段冲昏了头脑,从而盲目消费。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适当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如果过度消费,到期不能还款,将要支付高额利息,从而导致财政恶化。

(2)按时还款

让孩子记住,每次刷卡后要及时还款,对账单寄到之后一定要详细查看还款日期,不要选择还款日当天在自动存款机还款,而要在柜台确定已还清透支款项。如果没有按期还清款项,银行会收取每日万分之五(年息18%)的高额利息和滞纳金,那就得不偿失了。

(3)不鼓励存取款

告诉孩子,在信用卡中存款是没有利息的。所以,不要把信用卡当作储蓄卡往里存钱。

(4)信用卡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人一打开钱包,各种各样的信用卡非常多。但是卡多了容易记混,以致不知道哪个卡需要还钱,还款期是什么时候。如果不能做好还款规划,很容易产生还款不及时,给信用记录带来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办信用卡不能求多,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保留一两张常用的信用卡即可。

(5)别让信用卡“睡大觉”

王先生的信用卡只用过几次,就被放在抽屉里。因为他觉得每次刷卡后都要记着去还款,不如直接使用现金来得方便。然而,之后他发现卡里还有一笔钱过期还。王先生后悔不已。

有的人办理信用卡之后长期不使用,久而久之,持卡人很容易将卡片遗忘,甚至记不清是否还清了所有欠款,容易造成逾期还款记录。告诉孩子,既然办理信用卡,就要充分利用。如果确实没有使用信用卡的需要,可还清欠款后注销,不要任凭信用卡躺在角落里“睡大觉”。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用卡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还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牢记信用卡的正确使用事项。

5.认识常见的投资理财工具

李晨的爸爸是个银行工作者,对投资理财方面很有研究。李晨9岁时,爸爸开始逐渐将一些常见的投资理财工具告诉给她。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晨对理财工具有了了解,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理财习惯。

过年的压岁钱,平时的零花钱,都被她存进了储蓄罐,当有了一定的数额后,让爸爸陪她去存进自己的账户里。看着自己的存折上有许多存钱的记录,李晨显得特别高兴,她说以后要用这笔钱供自己上大学。

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怎样理财,而前提是让孩子了解理财工具。比较常见的投资理财工具有这样一些:

(1)储蓄

储蓄是一种传统的理财方式,它凭借安全性早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有调查显示,储蓄是大多数居民理财的首选。与储蓄紧密相关的是利息,利息高有利于吸引人们存款,利息低储蓄的收益就低。

(2)保险

买保险既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保障,也似一种受人追捧的投资行为。近年来,收益类险种一经推出,便备受人们欢迎。与孩子相关的保险有教育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等,家长应该将各种保险的特点告诉孩子。

(3)炒股

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获得收益。买了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所有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在心的。一直以来,炒股被人们视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方式,股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对炒股保持谨慎的态度。

(4)基金

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例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通过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实现收益的目的。通俗地说,基金就是你把钱交给基金经理,然后他替你赚钱。这对工作很忙的人或没有投资经历的人来说,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基金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等优势和特点,比较适合长期投资。

(5)债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

(6)炒金

炒金实际上是指投资黄金,即通过买卖黄金赚取差额获得收益。

(7)国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8)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通常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6.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储备教育基金

陶建的爸爸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陶建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就很多。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爸爸把教育储蓄基金的用处告诉他,希望他把压岁钱通过定投的方式存起来,为将来上高中、上大学储备教育基金。

爸爸建议他把当年收到3300元压岁钱存起来,而且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起先陶建并不了解这类金融产品,在爸爸的讲解下,陶建明明白了自己的储蓄可以为将来上高中、上大学准备的教育基金,于是高兴地接受了爸爸的建议。

面对孩子高额的教育费用,父母该如何做好教育资金的筹划?来自基金公司的理财专家提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通过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这样既不会给家庭日常支出带来过大的压力,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把他的钱当作定投资金存起来,最终享受复利的优势,通过理财观念的进步,让钱生钱。

教育储备基金是一种零存整取性的储蓄,利息比同期相应商业储蓄略高一点。有储蓄上限,需要有就读学校或户口之类的证明,具体可到银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