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是理财能手
6272700000005

第5章 成由勤俭败由奢,理财从节约开始(2)

很多家长发现,生活富裕了,孩子的思想却贫穷了。这源于孩子过分享受安逸,享受唾手可得的财富。而巴特的父母将贫穷的环境当作教育孩子的沃土,故意让孩子体验“贫穷”,使孩子理解生活的不易之处,促进其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一位英国文学家曾经说过:“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们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贫穷和苦难,体验贫穷生活,以此培养孩子勤俭的生活作风。

让孩子体验贫穷,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观,让孩子早点懂事、成熟。俗话说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感觉不到一丝压力时,孩子就会不自觉地错误理解生活。而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在贫穷中感受生活,使他养成节俭的意识,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必然会对财富倍加珍惜,并对父母为其所创造的一切心怀感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和家境贫困的孩子交朋友,多帮助贫困的同学,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里串门;也可以在长假的时候带孩子去偏远山区旅游,顺便深入当地群众中去,感受一下当地的生活环境;如果你家有乡村的亲戚,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乡村参与农务劳动,让孩子体验一下“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些方式都能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

贫穷能让人发奋图强,激发摆脱困境的勇气。“贫穷”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还能够让孩子在磨难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练就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让孩子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我们有时候需要使用“苦肉计”,让孩子贫穷一回。让孩子懂得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学会珍惜和自立。

6.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10岁的唐兵要求爸爸给自己买几千块钱的笔记本电脑,爸爸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是,爸爸并没有断然拒绝唐兵,而是对他说:“孩子,一台笔记本电脑大概要花四五千元,如果你想买,总得有四五千块钱吧?”唐兵说:“我没有钱,但是你和妈妈有啊?”爸爸笑着说:“我们的钱是用来供全家人生活的,如果突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钱,那咱们全家人都要饿肚子了,爷爷奶奶年纪那么大,经不起饿的。”

唐兵挠挠头,说:“那该怎么办?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笔记本了,我也要。”爸爸说:“要不这样,从今天开始,如果你每天省下一元钱的零花钱,等过年了我就给你双倍的压岁钱,然后你把这些钱存起来,不出两年,你就可以买笔记本了。”

唐兵高兴地答应了,最初几天唐兵兴致勃勃的每天存一元钱,可是之后就觉得太不容易了,这样存下去何时是个头啊!于是他主动放弃了这个无理要求。而且这次存钱经历让唐兵知道了“花钱容易存钱难”,他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也改掉了。

生活中,很多孩子张口是买,闭口也是买。而家长也简单地认为,爱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哪怕孩子做得再出格,也“忍气吞声”,认为孩子长大就懂得了珍惜金钱,变得懂事。但是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10岁的李飞是个任性的“小购物狂”。他要爸爸妈妈给他买收音机,爸爸妈妈二话不说就给他买,但很快李飞就将收音机砸得稀烂。

接着,李飞又让爸爸妈妈买学习机,爸爸妈妈帮他买了,玩了不到两天,放在哪儿都不知道了。

看学校里无线话筒,李飞要爸爸妈妈买,由于不配套,买了一个有线的。买回来玩了两三天,就被李飞扔到垃圾桶。随后,又要求买无线的。

后来,同学们都有了MP3,李飞也要。他说可以听故事,听音乐,爸爸妈妈没有反对,就买了。没听两天,没兴趣。

李飞的遥控车有一堆,但是逛超市的时候他还要爸爸妈妈买。

还有那些垃圾玩具,什么飞行棋啊,水枪啊,挖土机啊,拖斗车啊,家里到处都是,但是都被李飞弄得支离破碎。

就这样,李飞要什么,父母就给他买什么,李飞的购物欲望无休止地膨胀,他变得不懂得珍惜金钱,不懂得珍惜买回来的东西,变得刁蛮任性,让爸爸妈妈上伤透了脑筋。

一位家长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买什么,后来孩子上中学了,贪婪的本性没有一点好转,反而越来越不像话了,所以我们就不再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了,可是他竟然到我们房间去投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后悔当初对孩子太放纵。”

如果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没有耐心、自控力变差。当父母不再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觉得难以接受,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例如偷、抢、离家出走等等。

在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就不会明白想要获得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这样孩子就变得懒惰,没有进取心。结果致使孩子欲壑难填,给他多少钱都不知足,给他买多少好东西都不懂得感恩。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先不对孩子的要求发表评论,而是直接讲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和条件,让孩子知难而退是最好的,但如果孩子依然固执地坚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逐步来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体验存钱的不易,他也就慢慢放弃了无理要求。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找来很多4岁左右的孩子,然后给他们每人发一块包装很漂亮的糖果,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等20分钟再吃这块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糖果。如果马上把糖果吃掉,就不会得到更多的糖果。

之后,研究人员留下这些孩子离开了。工作人员一离开,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了糖果;有的孩子看了看糖果,拿起来准备剥开,想了想又放下了,几次犹豫后他们还是忍不住吃掉了糖果;还有一些孩子最开始试图吃掉糖果,但是经过几次思想斗争后,还是忍住了,直到20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

通过对这些孩子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能够忍耐糖果的诱惑,坚持到研究人员回来的孩子,获得成功的几率明显高于那些不能坚持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性和自信心,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强,能够为了追求长远目标而抵制眼前的诱惑,能比较好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学会将获得满足的时间向后推。

而那些不能忍耐20分钟的孩子,相比较而言,缺乏克制力,经不起挫折,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冲动暴躁,不能静心地、有条理地处理问题,而这些,恰恰是成功的大敌。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众星捧月的宝贝。如果孩子想买什么,家长就给他买,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满足他,次数多了,会让孩子没有耐心、自控力变差。因此,父母不防偶尔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时常延迟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积蓄事先目标的条件,以培养他的耐心、毅力,以及自制力。

7.经常去旧货市场逛逛

“六一”儿童节前夕,爸爸带着光光到“红背心跳蚤市场”闲逛,这里有很多年龄和光光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卖东西,几百个摊位上,除了文具、玩具公仔、漫画、光盘,还摆着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纪念品。和琳琅满目的二手商品让光光兴奋极了。

一问商品价钱,光光发现那真是叫便宜。平时10元钱在商场里买不到一个像样的玩具,而在这个跳蚤市场,10元钱可以买一个七八成新的文具盒,一个玩具汽车,还有一张漫画。

爸爸给光光介绍:“二手市场又叫跳蚤市场,卖的都是别人用过的东西,但是大都是比较新的,它的最大优点是价钱便宜。平日在商场里买一件物品几十块钱,在二手市场买或许只花几块钱就搞定了。”

接着爸爸又说:“你平时买的玩具,如果玩腻了,可以拿到二手市场卖给别人,再用赚回来的钱买你想要的东西。知道吗?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钱了。”说着,爸爸指着摊位上的铁臂阿童木说:“看到了吗?这些二手商品都不错吧,都是好的。”

光光说:“爸爸,以后我要买玩具、文具可以来这里买了,可以省下不少零花钱呢!”“是啊,真是懂事的孩子。”爸爸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光光总闲不住,他经常往这个二手市场跑,有时候还把同学带过来,有时候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拿到这里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一段时间后,光光发现自己玩的玩具不少,花的钱却不多。

旧货市场虽说卖的是旧货,但是其实那些旧货并不“旧”,它们的实用价值仍然很高,况且价格非常便宜。如果你经常带孩子去旧货市场转转,你会发现这不光节省金钱,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孩子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当孩子想买某个玩具时,你可以首先带他去旧货市场看看,如果找到了孩子想要的玩具,你只需花上一点钱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即使孩子几天后不愿意玩了,那你也不会损失太多。相反,如果孩子要什么,你都去高档商场给孩子买,那么当孩子玩了几天不要了,这些东西所产生的实际价值与你付出的金钱远远不成比例。

经常带孩子逛旧货市场,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不用的物品并不是废品,而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可以卖钱的。这样就等于给孩子灌输了一些商业头脑。以后有不用的东西、不玩的玩具,他就不会轻易扔掉了,而是想办法卖出去。这样就等于是在节省资源,节约金钱。

去旧货市场不只是买东西,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卖东西。鼓励孩子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拿去卖,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培养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体验一下社会生活,让他知道家长挣钱的艰辛。而在卖东西的过程中,孩子赚到了钱,会让他觉得通过付出而收获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因而更乐意这样做。

所以说,让孩子常去旧货市场“淘宝”是一举多得的教育良策,家长应该好好利用起来。

8.短期攒钱计划更有效

自从买房后,林先生和妻子开始执行攒钱计划,还带着女儿苗苗一起来学着攒钱。林先生对苗苗说:“女儿,我不要求你执行长期的攒钱计划,只要求你每三个月赞一次钱,然后自行处理攒下来的钱。”

苗苗疑惑地问:“那我每三个月攒下的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林先生说:“当然可以了,因为那是你的钱,是你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听了爸爸的话,苗苗一口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苗苗上学不坐公交车,而是步行上学(因为家里学校就两站地),每天就可省下两元钱,一周省下10元;苗苗喜欢吃薯片,买的时候批量购买,而不是在商店里零买,这样每批量购买一次薯片,实际上省下了两元;苗苗不再买饮料喝,而是喝矿泉水,每瓶又可省下1.5元,一周省下7.5元。就这三项,一周她大概能省下20元钱。

另外,她喝的矿泉水瓶子不会像以前那样扔掉,而是收集起来;她用完的作业本也不会再当垃圾丢掉了。苗苗坚决执行了攒钱计划,三个月下来,她攒下来将近300元。用这笔钱,苗苗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个三月,苗苗又攒了300元钱,但是这次她没有全部花掉,而是继续攒起来。她告诉爸爸妈妈:“这些钱是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就不能轻易花掉。”

让孩子学会攒钱,并不是让他省掉该吃的、该用的花费,而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坚持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但是省着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的原则,使孩子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孩子控制自己购买欲望的能力,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

之所以给孩子制定短期的攒钱计划,而不是长期的攒钱计划,是因为孩子毕竟没有那么持久的忍耐力,适时让孩子支配攒下来的钱,算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回报,让孩子尝到攒钱的甜头,他才会继续执行攒钱计划。如果父母让孩子长期攒钱,孩子的购买欲望得不到适时的满足,就很容易失去攒钱的耐心,这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当攒钱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时,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些攒钱建议,让孩子知道怎么攒钱才最有效果,怎么攒钱才攒得快乐。

(1)减少买衣服的次数。

假如以前你每一个月就给孩子买一次衣服,现在你可以告诉孩子不这样做了,而是把买衣服该花的这笔钱交给孩子,让孩子攒下来,攒到一定时候自行支配这笔钱。这可以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作风,让孩子知道少买几件衣服,多穿穿旧衣服也没什么不妥。

(2)更改交通工具。

如果你家离学校近,可以让孩子步行上学;稍远一点可以让孩子骑自行车上学,但要督促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如果孩子以前坐的是空调公交车,可以让他改坐普通公交车。而把省下来的交通费留给孩子攒起来,即假如以前孩子每天花两元的交通费,如今只花一元,那么省下的一元交由孩子攒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体制,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也让孩子学会了省钱。

(3)批发零食、学习用品。

十多岁的孩子喜欢吃零食,学习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铅笔、圆珠笔、橡皮等等,既然零买也是买,还不如批发回来,这样能省下部分钱,让孩子将其攒起来。当然了,批量购买回来的零食对孩子很有诱惑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省着吃,每天所吃的不能超量。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在国外,让孩子学会攒钱是很多家长都做的事情。墨西哥“理财伙伴”机构负责人阿尔瓦罗·洛佩斯认为,当前的少年儿童在金钱问题上,似乎已习惯了任何要求都能立刻得到满足,这就导致他们今后一旦无法实现自己的购买愿望,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所以,让孩子在想买东西时推迟一下愿望,把钱积攒下来,以后购买更有意义的东西,是非常有必要的。

做父母的让孩子学会攒钱,无论是对孩子理财观念的建立,还是对孩子生活习惯、性格品质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可以使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活得更丰盈。

9.利用业余时间去打工

某一天,女儿放学回来时带回了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到:“冰箱清洁:你想要一个干净的冰箱吗?请给库珀打电话吧!”乍一看,你会以为那是一家清洁公司的名片,但再仔细看,发现上面写着“库珀:8岁,工作勤奋,清洗冰箱起价5美元。”名片上还有他的家庭地址和电话。

再问女儿,才知道库珀是她的同班同学,他是一个学习很棒的男孩子,起初是给父母清理冰箱,干完后获得了5美元的报酬,父母还鼓励他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而尝到甜头的库珀也有这个意思,于是开始帮邻居清理冰箱。一段时间后,他赚了不少钱,于是制作了名片,打算扩张自己的生意。

另一个男孩子叫查理,也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孩子。看到库珀的做法后立即效仿,于是两人开始联合经营。库珀从小就学习大提琴,他和查理去人家里清理冰箱时,查理负责清理,库珀负责拉提琴,收费是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