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实用皮肤美容学
6273300000034

第34章 中医皮肤美容(2)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的理论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辩证施治为诊疗手段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界的依存性和协调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依托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的经络系统,把大肠、小肠、肝、胆、胃、三焦等六腑以及四肢、五官、九窍、百骸、爪甲、皮毛联系在一起,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和协调,以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同时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和关联而造成一系列病变。比如:中医腑象学说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则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反之,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脉道不利,则见面色苍白无华,甚至灰暗、青紫。肺主气,输精于皮毛,肺的功能正常,则可将卫气、津液及水谷精微敷布于皮肤和毛发,使皮肤滋润、致密,具有抗御外邪的力量,使毛发光亮、润泽,给人增添活力;若肺气虚弱,则可造成皮毛憔悴、枯槁,既易感受邪气的侵袭,又使人显得萎靡不振。脾主运化,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人的营养状况良好,一红光满面,肌肉丰满,行动矫健,口唇红润;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面色萎黄,肌肉萎缩,行走吃力,口唇苍白。肝主疏泄,其华在爪,肝的疏泻正常,全身气机流畅,气血和调,则人的精神清爽,情感舒畅,肤色正常,指甲光泽红润、坚韧;若肝气不舒或肝郁气滞,可导致烦躁易怒,郁闷不舒,面色发青或生黑色、褐色斑片,指甲色枯无华,软薄甚至变形、脆裂。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其华在发,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的整个生命进程,都与“肾”息息相关。肾气旺盛,肾精充沛,人则精力旺盛,朝气蓬勃,须发乌黑,容颜不老,青春常驻;若肾虚精亏,则人精神不足,萎靡不振,须发早白,面衰早老,年少而有老相。可见,人的健康完善而令人愉悦的外表形象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正常和气血充盈是一个紧密的统一体。

(二)中医美容皮肤科学整体观念的主要特点

1.具有悠久历史和广博精深的内容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脏腑、经络、气血与颜面、五官、体态、气质和生理自然衰老的过程及外部特征的论述和治疗原则,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医美容的实践。成书于秦汉时期的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则更详细地论述了20余种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其中指出白芷可作面脂,可见,药物护肤品在我国由来已久。此后,在许多著名的医学典籍中,如晋代的《刘涓子鬼遗方》、明代的《普济方》和《本草纲目》、清代的《医宗金鉴》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大量的关于美容保健和美容治疗方面的理论和药物记载,其中包括了对损容性皮肤病的认识、病因分析、药物作用、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其疾病的范围涉及色素性疾病,皮肤附属器官疾病,如肺风粉刺、赤鼻及面体疣目、体臭、须发坠落、须发早白、齿疏、齿缺等。其疗面疱酒皶、治黧黑斑片、去痣疣息肉、消瘢痕疱疾、除体臭口臭、生发、乌发、染发、固齿、润肤、增白、除皱、润唇、养颜美手、香身、轻身延年、抗老葆春等许多药方至今仍在使用,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经久不衰,足以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它更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多种的治疗手段、确切的治疗效果而著称于世界医学美容领域。

2.标本同治,手段多样,整体调整,疗效持久

在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这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美容皮肤科在实施保健皮肤和治疗损美性皮肤病的过程中,既要外用中药制剂进行擦、洗、敷、浸、浴,或使用针灸、按摩等手段,作用于体表以治标,又要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方法以治本,并且除了使用药物外,也十分强调整体调理,重视对精神进行调摄,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健康,以利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在中医病因学说中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之说,许多损容的皮肤表现,如色素沉着、皱纹、肤色晦暗、眼圈发黑、脱发、痤疮等都与人的精神情绪有关。所以,《内经》中就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乐其浴,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则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就是告诉人们,保持心情宁静,摒弃一切杂念,防止和消除一切精神情绪波动,保持情绪稳定和精神愉快,才能使身体健康,青春永驻。中医美容皮肤科学就是采取这种外治以直接祛除致病因素对皮肤的损伤,内治以改善和恢复机体自身的机能状态,注重精神情绪的调理,这种从整体调理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机体生理作用的方法,具有独特的效果和稳定持久的疗效。

3.药物天然,疗法自然,相得益彰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在药物上完全使用的是天然的,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并将药物用自然的加工方法,煎成汤液或制成膏、丹、丸、散、粉、酒、糊及茶、膳等内服或外用。在治疗手段上采取的按摩、针灸、气功等自然疗法手段,不良反应极小,具有较大的安全性。而当今的激光美容术、化学剂脱美容术以及各种化妆品美容术等,除了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先进性外,不可忽视的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皮肤也要造成一些直接的损伤,一些化学合成物质、香料、染料及其中所含的铅、汞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可以导致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美化皮肤的作用,而且有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毁容性恶果。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准也不断增强和提高,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越来越强,中医美容的选择就像当代人们选择矿泉水和绿色食物一样,处于时尚潮流之中,这样中医美容就能为达到这一目标而提供更广泛的应用空间,成为当今世界美容的一大潮流。

五、中医美容皮肤科治疗方法的分类

一般地说,中医美容皮肤科疗法大致可分为:养颜、驻颜术,消斑术,美容皮肤创伤,损容性皮肤病治疗和皮肤附属器疾病治疗等五大类。

1.养颜、驻颜术:以悦泽、悦颜、白嫩皮肤、去皱纹、保持皮肤弹性、丰满皮肤而达到“老者复少,少者益美”之目的。

2.消斑术:以去除面部或显露部位的色素障碍,消除、净化诸如雀斑、褐斑、蝴蝶斑、黑色斑痕之目的。

3.美容皮肤创伤:以消除在面部或显露部位的外伤、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引起隆起性皮损,凹凸不平的瘢痕,使皮损部分恢复细腻和弹性之目的。

4.损容性皮肤病治疗:对损容性皮肤病,如干癣、白癜风、带状疱疹、风毒肿、阴毒、阳毒、痤疮等的治疗为目的。

5.皮肤附属器疾病治疗:医治对直接影响人体美容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如酒渣鼻、脱发、秃疮之目的。

六、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的美学分析

中医美学认为,人体形式美的直观形态是形体赋予人们感观的形、神、气,亦即美好的形式、表现生命活力的神韵、良好的气质,通过比例、线条、丰满度、立体感、质地、色彩、色相、姿态、动作、神韵(味)给以人们展现的容貌信息,在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中阐述的对称、均衡及调和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显示出来。皮肤是人体形、神、气形式美感信息传递器官。健美的皮肤能传递人体形、神、气形式美感信息,使人产生美感,从而展示出人体的美感。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思想等基础理论阐述了人体皮肤形、神、气的对称、均衡、端正形式的中和之美、调和式多样统一的全美思想,指导着中医皮肤美学的实施与发展。

中医所采用的药物,以天然药物为主,刺激性小,不易发生皮肤过敏与中毒,且疗效持久。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点,与自然界万物息息相通,有相生相济、相克相侮多元一体之美妙。体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的自然全美。

(一)养颜、驻颜术的美学分析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的魅力是永恒的美。“青春永驻”是千百年人们共同追求的美容皮肤的最高境界。养颜、驻颜就是研究和实施延缓人体皮肤老化,去皱纹,丰满皮肤,增加皮肤弹性,嫩洁皮肤,以达到悦泽、悦颜、丰姿的目的,而使“老者复少,少者益美”。

(二)消斑术的美学分析

雀斑、褐斑、蝴蝶斑等色素障碍是影响皮肤形、神、气等美学表征的重要因素,由于色素障碍影响了皮肤色彩、色相、明亮度的均衡,影响了人体整体肤色的美感。消斑术的实施目的是纠正由于色素障碍引起的美感偏差,恢复整体肤色统一、和谐的形式美感。

(三)中医美容皮肤创伤的美学分析

由于面部或显露部分皮肤的外伤、丘疹、结节、脓肿而引起隆出皮肤凹凸不平的瘢痕皮损,形成的病理性雕刻度,使皮肤弹性降低,质感粗糙,损坏了皮肤的光滑、细腻、滋润、柔和感,而皮肤弹性又是皮肤动态美感的主要表征。中医美容皮肤创伤治疗目的是使皮肤瘢痕消除,皮肤恢复细腻动人的美感。

(四)损容性皮肤疾病的美学分析

对于各种损容性皮肤疾病,如干癣、白癜风等往往导致人们视觉上的恶感和心理上的厌恶。中医认为“有病于内,必有表于外”。它传递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病理信息,所导致的美容心理创伤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呈正相关系。

(五)皮肤附属器疾病的美学分析

在面部的皮肤附器疾病,如酒渣鼻、秃发、秃疮等,能直接影响人体面部皮肤的肤色、光泽、弹性、柔嫩、光滑及比例、匀称、均衡等形式美感,以及面部皮肤的卫生功能美。

(第二节)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的理论基础

皮肤在人之体表,它通过经络与全身各部及脏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构成有机的整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循经反映于皮肤,皮肤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影响体内相应的脏腑。因此,在损容性皮肤疾病的中医诊疗实施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皮肤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全面地观察。

一、皮肤与脏腑的关系

脏腑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活动基础。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则皮肤红润光泽,细腻如脂,呈现健康之美态。由于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使皮肤与各脏腑发生不同程度的关系。

(一)皮肤与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心有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血脉。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各处,发挥其濡养的作用。《素问·痿论》所说“心主身之血脉”就是针对心脏这一重要生理功能而言。心脏的正常搏动有赖于心气。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反映于皮肤可见面色红润,皮肤光泽,毛发黑亮。如有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皮肤得不到濡养而见面色无华,或者面色灰暗,或面部淤斑等症。心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汽化后,从皮肤之玄府(汗孔)排出体外的。腠理开,则汗液排池;腠理闭,则无汗。腠理在皮肤之间,如果腠理开合失司,汗液闭阻不出,郁于皮肤则可见皮肤生疮生疖,或包块等;汗液外泄过甚,则造成津亏液脱,反映于皮肤则见干燥失润,脱屑,弹性差,毛发干枯等损容性症状。心,其华在面。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心脏功能正常与否,都可反映于面部皮肤。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给人美的享受;心气不足,可见面色晃白,晦滞,或面色无华,或面色青紫等症,有损美容。故《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可见,心脏与皮肤美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皮肤与肝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与胆,不仅是足厥肝经与足少阴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而且肝与胆本身也直接相连而为表里。

肝主疏泄,则能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各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皮肤也能发挥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郁血淤,皮肤可见皮损色黯,青紫,或出现淤点、淤斑、肥厚、结节等损容性症状。肝藏血,则肝能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平衡,特别对皮肤等组织的外周血量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肝气冲和,贮存于肝内的血液向外周布散,使皮肤等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可见,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指甲增厚。

(三)皮肤与脾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与四肢。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故脾和胃相为表里。

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样,皮肤的健康与美容也需要靠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来维持。脾主运化,即是把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则化生气、血、津液的来源充足,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皮肤得到气、血、津液的充分濡养才能呈现健康滋润之态;脾失健运则机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皮肤作为机体的一部分也必然受到影响,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皱纹增多,皮肤弹性差,毛发干枯等损容性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损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方面亦有指导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使皮肤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并延缓其衰老。另外,当患有损容性的皮肤疾病时,用药要顾及脾胃,不能过多应用寒凉或苦寒败脾胃之品,并适当忌口,少吃辛辣厚味食物。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也是脾胃运化功能状态的反映。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综上所述,由于脾为“后天之本”的功能特点,使之与皮肤美容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四)皮肤与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为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