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6273500000006

第6章 首先管好你自己(2)

原来,学生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而且他们非常厌恶痛恨那种虚伪的老师。所以当老师勇敢地承认自己不认识这个字的时候,学生们都为他的真诚所打动,因而给了他那么多的掌声。而张海昶的老师在不久之后的一节公开课上却遭遇了戏剧性的一幕。“张海永同学,请你起来说说。”他提问了,但张海昶却一动不动,于是他走过去,把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张海永(昶)同学,请你起来回答。”不料,那个张海昶突然嘶哑着嗓门说:“老师,你是叫我吗?我的名字不是张海永,我的名字叫张海昶(chang),地球人都知道。”全班哄堂大笑。原来,张海昶已经几次碰到“漏掉”名字的做法,这次是故意治治老师的。

上面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在道德上合格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人格上的敬佩,建立威信。

教师在孩子面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行动的指南,甚至还有可能会决定孩子的信仰。教师不是完人,知识的欠缺是难免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欠缺的不仅仅是知识。在学生面前,我们不必虚伪。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但是如果为了维护这种“权威”而虚伪说谎,只会失去自己的“权威”。

案例四:

马老师是某班的班主任,他班上有一个学生,成绩一般,没什么引人注意的。原来这个学生的家境很差,生活在离异后又组成的一个新家里,而且父母都是以收破烂为生。有一天,他家失火了,在城市边缘棚区里的两间自己搭建的窝棚被烧得一干二净。马老师知道后,悄悄地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共捐款900多元,马老师自己捐了100元。马老师到他家里去探望,那里的穷、脏、乱让他非常震惊。他没想到在城市里还有这样贫穷的家庭。看到马老师,同学的家长急忙端出一个粗瓷大碗,给他倒了一碗水。当时马老师觉得太烫,就放在一边。没想到孩子立刻向他父亲要了钱要去买瓶水。马老师急忙阻止,但学生还是买来了,并且打开了盖子。

马老师也没说什么,立即把先前的那碗水端起来,一饮而尽,那瓶矿泉水--他动都没动。后来学生毕业了,报考了师范。他给马老师写了一封信,他说:“我之所以想当老师,就是因为那一碗水。谢谢!”

上面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心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和敬佩的最终落脚点。一个老师如果不爱学生,那他的技艺再高,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更不可能在教育上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班主任威信的树立与下列因素有关。

1、权力因素

班主任是出现在班级管理特定位置上的领导人物,具有制订班级计划,组织班委会和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进行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权力,它是一种控制力。学生对处在这一位置上的班主任,有一种特殊的“敬畏感”,班主任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圣旨”。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威信首先来自于上级授予的权力。但班主任如果仅仅仗着法定的权威,以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高学生一等,发号施令,惟我独尊,甚至于动辄以威胁或强制的口吻要求学生,以个人的好恶牵制学生的看法,滥用了权力,则必然导致学生的反感与抗拒。即使学生表面服从了你,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压服的威信是一种虚假的威信。”班主任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制定出符合班级具体情况的各项管理措施,审慎处事,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各项权力,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2、情感因素

权力因素为班主任威信的树立奠定了基础,而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位教育家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班主任如果能以一颗慈母般的心,从各方面关心体贴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公平地处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矛盾纠纷,举止言谈都给学生以亲近之感,那么必将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权力所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3、才能因素

有学者认为:“教师既要有理论家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想像、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观察、试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家凝练、形象表达之才。”班主任必须努力使自己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修养。首先要具有上好自己所任专业课的才能,其次要具有管理好班级的组织才能,计划总结才能。再其次要具有透彻分析、准确判断、合理解决一切问题的才能。除此之外还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有益东西再献给学生。用出众的才能去征服学生的心灵,只有具备多方面才能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多才能的学生。一个才学浅薄的班主任是绝对不可能在学生中产生崇高威信的。

4、品格因素

品格因素包含着道德、品行、作风等方面的内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班主任的品格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品德和举动奉为塑造自己灵魂的“本”。“其身不正焉能正人”,班主任应该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做出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并通过对一些事情的评议来表达自己的爱憎,向学生展示自己美好的心灵,让他们从心底产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这不仅有利于树立威信,还有利于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人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班主任的威信在班集体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班主任,只有当他有了较高的威信时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才会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形成一种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最终化为激励和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们说,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用尊重赢得尊敬。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即许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把贬低学生的自尊视为一种教育学生、使其头脑清醒的有效方式,经常用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存在或出现某些问题的学生。其结果,不仅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而且也经常使这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遭受到意想不到,甚至极为尴尬的“反作用”。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某学校出了两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第一件事。王×在数学书上写了“数学老师不是人”几个字,被数学老师发现了。数学老师气急败坏,在班里就对王×用不堪入耳的语言劈头盖脸一盆盆泼过去,而且停了课,还把王×扯到办公室继续进行无情的谩骂。王×不服气,蔑视的眼神让数学老师更加恼怒,于是就给了王×几个清脆的巴掌。下课后,这种谩骂仍然在进行,不知是谁,竟然打110报了警,弄得校长老师都很紧张。王×是一个比较聪明而且很老实的孩子。后来从学生那里知道,有好几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王×进行讽刺,并且说:“老师把你当成人看待,你自己却不往人群里站。”数学老师嫌他学习不认真。结果,王×对数学更加讨厌,几乎不听数学课,成绩每况愈下。

第二件事。班主任刘老师把董×带进了办公室,手里拿着一本书,好像是一本漫画书。刘老师问董×看了没有,董×说看了。刘老师又问是不是在班里宣布过这种漫画书不准看,董×回答说是。刘老师的声音高起来了,知道不叫看为什么还要看?董×沉默了。刘老师又问了几句,不叫看为什么看?董×还是不说话。于是,刘老师手上的书就击打在董×的脸上。董×抗议起来:“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刘老师冷笑一声:“谁叫你上课看漫画书!”随即书本又在董×脸上发出击打的声音。董×突然感情冲动,挥拳打向老师的面部,老师猝不及防,眉棱上挨了一拳,一会儿就肿了起来。旁边的几个老师赶紧走过去,把董×围住,痛斥他。董×的声音渐渐变弱:“老师不准体罚学生!”正好德育主任推门进来,就把董×带进了德育处。后来刘老师住进医院,董×呢,无法继续在这里求学,只好转学了。

我们先说第一件事。从表面看,学生骂老师,这肯定不对;但是从深层想,学生是跟谁学的呢?恰恰是老师本人。同样是骂人的话,老师骂在前,学生骂在后;老师骂了“好几次”,学生只骂了一次;老师是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骂的,学生只是写在数学书上。再看第二件事。学生看老师明确禁看的书,老师让他解释为什么明知故犯,他说不出,老师失控,打了学生;学生跟着失控,回击了老师。结果是老师住院,学生转学。其中的是非曲直,不言自明。

学生明知故犯和说不清楚,老师当然生气。但是,老师明明知道打学生违反师德,甚至违法,为什么还要打学生?这不是更严重的明知故犯吗?老师对此能说清楚吗?其实,学生和老师都是人,都有明知故犯和说不清楚的时候,因此,师生之间切不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教育界一再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同时又特别强调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是为什么?因为从教育乃至德育的意义上讲,“你怎样呼唤森林,森林就怎样回答你”。

何为尊重,又为何尊重?尊重是一种平视、平等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修养,也是实现和谐、共进的人际学问。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维护他人的尊严。就学校教育乃至班级德育而言,尊重学生是老师应具备的一种最起码的修养。

就上述案例来说,当事人老师的问题也反映了现在不少老师常犯的毛病,即往往滥用自己的“强势”地位,逮到机会就对某些学生的缺点大肆批评,且话语尖刻,毫不顾忌学生的内心感受。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不仅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有违教育的本质,有违做人的起码道德,而且是自私、无能的表现。其结果,只会恶化事端,使学生丧失对老师的尊重。建立在互不尊重“沙滩”上的教育肯定是要倒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