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说话巧办事的好孩子
6277200000014

第14章 孩子了解说话的禁忌可以避开办事的雷区(2)

几年之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你身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非常生气地说:“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但是你那次侮辱我的话,在我内心永远是个痛。为什么你今天还要提起当初的伤心事呢?”这时樵夫才意识到自己的错。

的确,揭人短会给别人内心烙下伤痛,可能久久挥之不去。没有人希望和一个爱揭短的人成为朋友。如果孩子有爱揭短的毛病,不及时改正,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能彻底忘掉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即使那个施加侮辱的人曾经有恩于自己,即使两人是好朋友,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弥补揭短给自己造成的伤害。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事实上,正如洛克所言,如果父母经常当众揭孩子的短,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同时,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学会揭别人的短,这样孩子就无法与别人和谐地相处。

此外,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为善,在别人伤心的时候要安慰别人,而不是打击和嘲讽;当别人得意的时候祝贺别人,和他一起分享喜悦。如果父母长期给予孩子这种影响,孩子就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人为善,懂得尊重别人,不揭人短。

5、不要忽视吹牛的毛病

有的孩子说大话,“吹牛”,对此,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在说谎,必须坚决制止;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天真的表现,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没必要理会;而多数家长则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但又不知道怎样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

波波和黎黎在合看一本图画书,涛涛走过来说:“你们俩合看一本书啊!我们家有很多这样的图画书,我都看不完呢!”

见波波和黎黎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涛涛说得更起劲:“我们家还有笔记本电脑,可以玩很多游戏;有电动玩具,可以带到楼下玩;我一个人有好几个牙刷呢……”

涛涛还在不停地说着,可波波和黎黎越听觉得越不靠谱儿,便掉头走开了,他们不愿意和一个爱吹牛的小朋友玩!

吹牛是一种情感表达,从中也能看出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但是家长要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听懂孩子吹牛的弦外音。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好胜心强,而编出子虚乌有的“事实”。上文的涛涛吹牛,实际上就是说谎。对待这种现象,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实事求是,告诉孩子说谎的危害,比如会失信于人、为了圆谎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等,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一件很不好的事。

要鼓励孩子参加正当的比赛,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得胜利,满足孩子的好胜心理,进而赢得同伴的认同。当然,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擅长的比赛项目。

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必也不可能事事都争第一。同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抗挫教育,让孩子坦然地接受失败和挫折。

要让孩子懂得能够熟练地编出子虚乌有的“事实”虽然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个体现,但这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好口才。因为,好口才并不是用来吹牛的,只会吹牛也不能算作好口才。

另外,因为家长过分地表扬孩子,致使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也会导致孩子说大话。

“听过我弹琴的人都说我和钢琴家弹得一样好呢!”

“我的毛笔字是全校最棒的,没有人敢和我比。”

“我是我们学校身材最好、最漂亮的女孩子!”

“我长大一定会当上世界冠军的!”

……

说这些话的孩子名叫丽丽,她是班里最有名气的吹牛大王,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让老师感到纳闷儿,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这样爱吹牛呢?在进行家访之后才发现,丽丽的父母经常过分地夸赞她,这导致丽丽滋生了骄傲的情绪。

表扬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喜欢在同伴面前吹嘘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被父母过分表扬的孩子。虽然孩子大胆地吹嘘自己,是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表现,也是有利于锻炼口才,但是这种吹嘘不仅容易被戳穿,也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恰当,无须刻意地夸大,也不要替孩子谦虚,恰如其分就好。

表扬泛滥或流于形式,很容易使孩子翘起小尾巴,而表扬过少,孩子又容易患上“表扬饥渴症”。所以对孩子,家长该表扬就表扬,不该表扬就不表扬,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孩子养成爱吹牛的毛病呢?

第一、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喜欢仿效父母的言行,因此当孩子吹牛时,父母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吹牛的经历。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要贬低别人,吹捧自己,否则,孩子有可能学会了吹牛。

第二、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

孩子表现不错,家长适当地夸奖是应该的,但是,要着重赞赏他所做出的努力,而不是对他说“你拍球比其他人拍的都多”“你得到的小红花最多了”之类的话。恰当的表扬方式就是告诉他:“你确实非常努力,所以你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第三、教导孩子考虑他人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你做不到,但是我能。”那么,等他的朋友离开以后,你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告诉他:“你踢球踢得这么好,我真为你高兴。但是你不应该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那样别人会难受的。”然后,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当你下次取得成绩的时候,请先来告诉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和妈妈非常愿意听到这些好消息。”

6、不要带不雅的口头禅

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嘴边挂着“傻瓜”、“笨蛋”、“神经”、“恶心”、“白痴”、“真烦”、“不要你管”等让人觉得没礼貌、不妥当的口头禅呢?如今的网络语言、电视语言充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年幼的孩子深受影响。一旦孩子习惯了说一些不雅的口头禅,就会影响他们的语言魅力,还将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气死了!气死了!”3岁的儿子大声地嚷着,气冲冲地跑到黄女士面前说:“妈妈,姐姐把我的玩具弄坏了!”黄女士听到“气死了”这几个字简直吓坏了,自己的口头禅怎么成为孩子的话语了?

有一天,黄女士和同事的4岁小女儿玩游戏,她们玩得很起劲,小女孩也很快活。突然,小女孩脱口而出:“阿姨,你这个猪头!”当时黄女士很生气,真的很想骂她,但看到她一副不知讲错话、还挺高兴的样子,就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小女孩说:“我妈妈经常这样说爸爸呀!所以我也学会了。”

这时候黄女士意识到家长给孩子造成的不好影响,那句“气死了”就是儿子从她那里学会的,小女孩把“你这个猪”挂在口头,就是从她妈妈那里学的。

别以为孩子小,好像什么都不懂,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与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当有一天听到孩子粗暴甚至不堪入耳的口头禅时,可别觉得意外,因为在家庭中除了父母、孩子与电视之外,孩子没有其他的学习对象。所以,切莫忽略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家长,见到孩子做了不如意的事,一些“你这个浑球儿!”“数你不懂事!”“你就不知道干好事”之类的话便随口而出。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有的家长马上火冒三丈,“笨蛋!就数你考得差!”“没出息的东西”等难听的话连珠炮似地说出来,没轻没重,却不知道这样伤人的话会被孩子记住,孩子会将其变为自己的口头禅。

除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外,还有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孩子有影响。有位家长说,他偶然听孩子们闲谈,发现他们现在的口头禅和过去相比大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看到谁很有本领,会随口说:“他真牛!”玩游戏的时候会随口说出:“杀死你,八嘎。”

其实,理解口头禅不能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例如,说“滚蛋”并非真得叫别人滚,只是表达一种情感而已。但是即使这样,听者也会觉得不舒服,导致误解和不快,影响人际关系。不雅的口头禅都显得对他人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例如,有的孩子经常说“白痴”,甚至对父母也说“白痴”。因此,父母应多花些时间与孩子正面沟通,教孩子纠正不雅的口头禅,谨言慎行,把孩子培养成温和有礼貌的人。

口头禅是清晰表达、明明白白说话的大忌。如果孩子有不雅的口头禅,那么就会使他的口才大打折扣。孩子的不雅口头禅通常有以下几类,父母要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

(1)脏话口头禅。有的孩子经常说“他妈的”“丫挺的”等脏话,给人粗野鄙俗、低级下流之感,给人留下极为恶劣的印象,不仅降低了孩子的身份和品位,还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厌恶。

(2)傲气口头禅。有些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反复说“你知道吗?”“我跟你说。”“是不是啊!”“我告诉你。”“你明白吗”等充满傲气的口头禅。这是一种不良的语言习惯,因为它显示说话人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轻视对方的语气和态度,使听话的人感觉不舒服。

(3)废话口头禅。有的孩子讲话满口都是“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口头禅、纯属画蛇添足,往往把一句完整的话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言显得拖沓紊乱不流畅,令人不耐其烦。

孩子的一些不雅口头禅大多是在无意之中不自觉地形成的,它是缺乏礼貌和修养的表现。由于孩子将来要参与社会竞争,要经常与人打交道,要训练出干练流畅的口才,给人留下彬彬有礼、谦逊的外在形象,所以必须想办法去掉孩子的不雅口头禅。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说干净、文雅、利落的话,要学会经常使用一些好的习惯用语,如,“你(您)好!”“真不好意思!”“打扰了!”“请!”“谢谢!”“对不起!”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运用这些礼貌性习惯用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谈话效果。

7、不要说脏话

所谓“脏话”,就是低级下流的话,孩子不应当说,大人更不要说。但是有的孩子在生长环境中接触到脏话,不自觉地学着说脏话,家长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不能让孩子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有时候嘴里会突然冒出一句脏话“我靠”。见此情况,很多家长会感到震惊,性子急的家长还会呵斥孩子。然而,光生气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引导孩子远离脏话。

刘国钧小时候在家,经常和周围的孩子玩,父母总是限制他,害怕他学坏了。刘国钧有一个干妈,对他很好,但是出口成“脏”,因此父母不让他跟干妈接触。虽然父母用心戒备,但是9岁时刘国钧还是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几句脏话,让父母大伤脑筋。

那次在家门口打羽毛球的时候,一个球打飞了,刘国钧很气愤,就狂吼一声,一句脏话冒了出来。虽然他当时是无意识地说脏话,但母亲马上把他叫到屋里,严厉地问他:“你刚才说了句什么?”刘国钧惶恐地看着母亲,不知所措。“你真有出息,居然会骂脏话了!平时我和你爸是怎么教你来着?”这时刘国钧才想起那句“我靠”。在母亲的责骂中,刘国钧始终默不作声,苦苦地回忆着自己从哪里学来的那句脏话,又如何随随便便地挂在嘴边。

母亲说:“如果我下次再听见你骂脏话,你走着瞧吧!”说完后,母亲喘口气,宽大为怀地放刘国钧出去继续打羽毛球。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很快他又忘掉了教训。没过几分钟,他又打飞了一个好球,他不知不觉地又冒出了一句脏话。

话刚离口,他的脸色立刻白了。果然,母亲冲出来把他叫到屋里,罚他站在门后面。刘国钧感到委屈极了,心里觉得冤枉,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跟谁学会了说脏话。“把腰挺直!头抬起来!眼睛看着我!”母亲不停地纠正他的站姿。

经过这次教训后,刘国钧说话的时候都会认真地考虑半天,生怕说出脏话。虽然母亲没有在一旁监督,但父母的教育让他明白说脏话是可耻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说过脏话。孩子说脏话的情形大约有以下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说点脏话并不要紧,因此疏忽了教育和管理;而有些家长把孩子说脏话视为洪水猛兽,就像上文中的那位母亲那样严厉地惩罚孩子。

教育孩子是应该讲求艺术的,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的脏话泛滥成灾,到头来更难纠正过来。开口脏话、闭口脏话的孩子,纵使口才再好,说话也不会有感染力。管教过于严厉也是行不通的,一些孩子因为说脏话被父母打怕了,一开口说话就感到心里有疙瘩,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导致了语言障碍。那么,怎样纠正孩子说脏话呢?可以分步骤慢慢地来。

第一、保持冷静。

事实上,孩子的脏话并不“脏”,不过是有几个脏字罢了,并不包含“脏”的内容。因此父母不必过分大惊小怪,只要积极地预防,及时地引导,就能很好地纠正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当孩子说脏话时,父母无须反应过度,冷静地面对才是最为重要的。不妨先问问孩子是否真的懂得他所说的脏话的含义?问孩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弄明白了这些,再教育孩子,要坚决避免用恶言威吓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愿意和他讨论“怎样说话更好”,包括脏话和好话。

第二、告诉孩子什么是“脏”话。

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跟他讲道理,只要能耐心地给他说明道理,他就会信服你。家长要解释、说明什么是脏话,引导孩子一起思索。在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理解,脏话为何不被大家接受?脏话传达着什么样侮辱的意义?要让孩子懂得别人听到脏话时的痛苦感受。

第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

不管是因为好玩、习惯,或为了表达负面情绪,父母都应理解孩子说脏话的动机,然后教孩子换个说话的方式试一试。还可以和孩子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能克制自己不说脏话,把话说得有理又合宜,这样才是好孩子”。

第四、事后父母要检查自身的言语。

孩子说脏话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是不是父母不经意间说了脏话被孩子听见了、学会了呢?父母要适时地检查自己的言行,避免父母使用不恰当的言语,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8、不要说谎话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如果说是父母“教”的,你会相信吗?可能很多父母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事实上,父母确实间接地教孩子说谎。

有个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本来应该紧张地复习,但是她却大胆地对妈妈说:“我看书看得太累了,同学叫我出去吃顿烧烤,想去松弛一下,行吗?”妈妈欣然同意了她的请求。这位女同学高兴而去,满意而归,十分自豪地告诉妈妈:“今天我和好几个同学在外面吃烧烤,但是只有你知道我们去吃烧烤了,别的家长都以为是去同学家复习功课呢!”

看看,其他同学不约而同地对家长撒谎了,就是为了让父母答应自己外出。可见,如果他们实话实说,父母很可能不答应,会让他们在家里复习功课,以便在即将进行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