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说话巧办事的好孩子
6277200000025

第25章 孩子学会拓展人脉是办事的桥梁(2)

老师组织班级全体同学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吃饭,男生在吃饭的时候个个狼吞虎咽、丑态百出;女生在吃饭的时候则是嬉笑吵闹,弄得杯盘狼藉。后来,老师又组织了一次野餐,让男生和女生坐在一起吃饭,于是男生变得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学着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的风韵。

可见,不管孩子的朋友是不是异性,只要对方性格开朗,都是值得交的朋友。活泼开朗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孩子大都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敞开心扉,给人信任感,也信任别人,这样对提升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活泼开朗的孩子思维活跃,勇于探索,适应能力强,对周围的事情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对人非常热情,乐于与别人交往和帮助别人,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孩子与这种同伴交朋友,不但能使孩子变得更加热情和积极向上,还能学到更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5、鼓励孩子和老师交朋友

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老师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他们既对老师表示尊敬,又对老师怀有几分畏惧。有些孩子害怕与老师说话,平时总是和老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例如见了老师远远地躲开,和老师相遇时假装没看见。其实,老师都希望和孩子们谈心、交心、做朋友。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与老师交朋友,对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和办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张元哲有一位亲密的“大朋友”,她叫王慧,是他的语文老师。

以前,张元哲是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是非常害羞,和别人说话经常会脸红,最怕上课发言,大家都说他太腼腆。上三年级的时候,王慧老师当了张元哲的班主任,发现了他的缺点后,经常有意识地上课提问他。

张元哲在第一次回答王老师的提问时,说话结结巴巴,使劲地低头,不敢正眼看老师,但王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听他回答完,还在全班表扬了他。渐渐地,张元哲的胆子大了起来,喜欢在课堂上发言。他以此很好地锻炼了当众讲话的能力,口才越来越好,后来还当了学校的小广播员。

在学习中,张元哲遇到难题,他就很大方地向王老师请教,因此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在生活中,张元哲遇到困难,王老师也很乐意帮助他。张元哲和王老师在一起时总是感到很温暖。

孩子和老师交朋友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和老师搞好了关系,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上课的时候更有勇气站起来发言,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老师的生活经验丰富,在学校中,孩子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且老师的学识和阅历都很丰富,随着孩子和老师交往的增多,孩子就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提高孩子说话办事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和老师交朋友其实不难,因为老师原本就希望和孩子交朋友,只要家长引导合理,让孩子学会尊敬老师、关心老师、了解老师,老师就会更加喜爱孩子,积极地和孩子交往,成为朋友。当孩子和老师打成一片时,孩子就会感到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有快乐可以和老师分享,有困难可以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上四年级的牛海燕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平时她和同班同学交往很多,经常和老师说话、请教问题。慢慢地,老师对牛海燕有比较深的印象。

后来,牛海燕得知班里有些同学很怕数学老师,他们说数学老师很严厉。于是牛海燕在一次收数学作业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数学老师。牛海燕说:“老师,我觉得你很和蔼可亲,但是班里有的同学说你太严厉了。”牛海燕的话让数学老师有所感触。

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老师经常面带微笑地授课,有时候还冷不丁地开个玩笑,从数学课堂上经常传出同学们的笑声。那些原先怕数学老师的同学也不再觉得数学老师令人畏惧,他们有不懂的数学题就大胆地问老师,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孩子和老师交朋友,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使孩子更容易地接受老师的授课内容,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和老师成为朋友的时候,学习就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

身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和老师交朋友,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在与老师的接触中方便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又可以锻炼孩子与年长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孩子将来进入职场,对领导就不再有距离感,更懂得怎样和领导说话,怎样找领导办事。

父母可以教孩子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和老师交朋友。

(1)尊敬老师。老师是孩子的长辈,要让孩子学会尊敬他们,学会礼貌地对待他们。

(2)理解老师。老师也是人,也会有错误。因此当孩子被老师误解,或批评过重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宽容老师;当孩子找老师帮个忙,而老师没有做到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理解老师。这样孩子就能赢得老师的好感,更容易地得到老师的帮助。

(3)接近老师。怕见老师,主要是因为孩子和老师接触得太少,不了解老师。如果鼓励孩子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多同他们聊天,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会发现老师也是很好相处的。

(4)体贴老师。对老师还应有一份“贴心”,学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当孩子能够这样对待老师的时候,老师也会喜欢孩子,愿意和他交流,愿意帮助他克服困难,孩子就变得更会说话办事了。

6、鼓励孩子和年长者交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交一些年长的朋友,这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让孩子和邻居家的老爷爷、老奶奶多交往,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倾听老人讲述不一样的童年以及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值得注意的是,年长者的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也是值得孩子学习的。

吕贤是一个爱下象棋的男孩,他不但爱下棋,还爱看棋,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驻足于路边的棋局旁。为此爸爸妈妈没少说过他,但是吕贤还是痴迷象棋。

有一次,吕贤在看棋的时候和一位老大爷聊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老大爷就是自己楼下的邻居。从那以后,吕贤有事没事就爱去老大爷家串门。起初,爸爸妈妈以为吕贤是去找邻居家的小伙伴玩,谁知道他是去和老大爷谈棋、下棋,更重要的是跟老大爷学棋。

吕贤和老大爷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思想就变了。因为老大爷是一所大学的退休教授,吕贤从他身上汲取了很多有用的思想,比如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对待学习,为什么要多看书,为什么要搞好人际关系,等等。吕贤感觉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洗礼,他变得非常尊敬老人,非常懂礼貌。

有时候,吕贤在学习中遇到了困惑,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很失落,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帮助,他就会主动地去找楼下的老大爷。每次听了老大爷的一席话,他都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感觉获益匪浅。

让孩子和年长者交朋友,既可以把对方当做好朋友,也可以把对方当做好老师。毕竟年长者的生活经验丰富,人生阅历丰富,经历得多,懂得的道理就多,让孩子向他们学习,怎能不受益呢?

如果孩子有幸交到了年长的朋友,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珍惜这种友情。当孩子与之交往时,他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与年长者交往是不同于和同龄孩子交往的,他必须时刻对对方表示礼貌和尊重,说话的时候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而且不可做出无礼的举动,比如勾肩搭背、嬉皮笑脸等。当孩子学会了与年长者交往,那么他和同龄人交往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就会更好地待人接物。

妈妈经常带儿子到敬老院做义工,儿子有幸与一位老奶奶成为好朋友。每次他们见面的时候,老人都会亲切地和儿子交谈,儿子有礼貌地对待老奶奶,还经常给她带好吃的。有一次,眼尖的儿子看到老奶奶的指甲很长,而且指甲里有污垢。他马上打来热水,给老奶奶洗手洗脚,并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指甲剪,耐心细致地给老人剪指甲。妈妈看到了这一幕非常感动,他觉得儿子小小年纪,对老人如此尊敬和孝顺,实在难得。

事后,妈妈问儿子:“这个老奶奶的手那么脏,难道你不嫌脏吗?”没想到才7岁的儿子说出了让妈妈更加感动的话:“妈妈,只要我把她当做亲奶奶,当做我的好朋友,就不觉得脏了。”儿子还补充道,“上一次老奶奶看见我的鞋带散了,她主动地帮我系鞋带,让我很感动。我觉得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儿子的话让妈妈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儿子和年长者交朋友后变得这么懂事。

和年长者交朋友,孩子能学到什么呢?一是学会感恩。当孩子和年长的朋友相处时,他会懂得自己的父母也有一天会变老,这样他就懂得去体贴父母,去孝顺父母,不惹父母生气。二是学会善解人意。年长者的思想与年幼的孩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孩子与年长者相处的时候,必须学会站在年长者的立场上看问题,去理解年长者的想法,这样孩子就学会了善解人意。

当孩子学到这些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提高一个档次,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他说出的观点和想法不容易被别人驳斥;他做事的时候,别人就会去关注、支持、帮助。这样,孩子说话就会更有影响力,办事就会更顺利。

7、鼓励孩子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

在生活中,没有哪个孩子会受到所有的人的喜爱。你的孩子也一样,总有一些不喜欢他的人。在与这些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抱着“你不喜欢我,我也不会笑着看你”的心态,那么就很容易闹出矛盾,最后不但影响孩子的形象,甚至还会在办事的时候遭遇对方的恶意阻挠。因此,要教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甚至学会和他们交朋友,这对孩子说话办事都是有帮助的。

这是发生在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事情。小镇的街边有一家咖啡店,主要销售咖啡等饮料。身手麻利的露丝是这家咖啡店里的招待员。

一天,在咖啡店客流高峰的时候,一个叫彼得的男孩走了进来,他找了一个座位,坐在那里耐心地等待露丝来招呼他。片刻之后,露丝匆忙地过来了,她问彼得:“你需要什么?”

彼得问:“一杯带冰淇淋帽的甜饮料要多少钱?”

露丝说:“75美分。”

于是,彼得把手上所有的硬币数了一次,数过来,数过去,数了好几遍。露丝没有耐心地等待,生气地转身离开了,去照顾别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