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说话巧办事的好孩子
6277200000028

第28章 孩子掌握与人融洽相处的技巧是成功处事的保障(2)

晚上,妈妈把儿子从好朋友家里接回来。儿子一路叽叽咕咕,反反复复地说:“我再也不要跟他们在一起玩了!”借着门口的路灯发出的微弱灯光,妈妈看见儿子的胸脯剧烈地起伏着,看得出他真的很生气。

妈妈仔细地询问,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儿子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一起在玖哲家玩,吃完午饭,玖哲的爸爸带孩子们去游泳。儿子不会游泳,不敢下水,于是其几个小朋友就嘲笑他,说他是胆小鬼。后来,儿子也下了水,但是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游泳、潜水,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打水仗也打不过他们,又被他们嘲笑。

儿子认为其他小朋友联合起来欺负他,所以不想跟他们玩了。妈妈说:“大家一起玩怎么能生气呢?我听说你还把玖哲和贝贝推下水呢!”儿子却振振有词地说:“谁叫他们长得那么瘦小呢?轻轻一推就下水了。”

听儿子这么说,妈妈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认真地对他说:“你愿不愿意和他们玩,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过你要考虑,如果你不和他们玩,他们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你一下子少了四个朋友,那样你不觉得可惜吗?还有啊,以后和小朋友玩的时候,要爱护别人,不然的话别人就会欺负你的。”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跟妈妈说:“我决定跟他们玩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孩子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最忌讳父母“拔刀相助”,比如孩子在交往中被欺负了,父母气愤地找对方家长说理,这样做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父母应该给孩子独立面对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矛盾,这样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矛盾的能力才会增强。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允许孩子参加“没有成人组织”的游戏。孩子们在一起玩,需要他们自己建立游戏的规则,需要互相妥协、协调、让步、服从大局。

(2)在群体活动过程中发生了小摩擦,要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能做到理解他人,才能消除摩擦。

(3)当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时,父母不能护着、宠着自己的孩子,而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和同伴协商解决,让孩子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纠缠问题本身。

(4)当孩子在游戏中和同伴发生冲突时,鼓励孩子主动地与他人协商。在协商的时候,让孩子注意语气,注意技巧,比如让孩子给别人一些赞美,或许就能很好地缓和矛盾,消除隔阂。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了,孩子办事也就顺利了,想玩什么、想做什么,都容易得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5、教孩子学会用幽默的

方式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幽默是解决难题的好办法。有时候用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比面对面地相互攻击要有效得多。幽默很容易驱散别人的怒火和怨气,甚至会引发一阵爆笑,笑完之后,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因此,教会孩子用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让孩子避免人际矛盾的重要方法。

在公交车上,由于人多拥挤,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发生了碰撞。

时髦女郎张口就说:“你有病啊?”

中年男子觉得莫名其妙,回敬道:“你有药吗?”

车上其他乘客在一旁窃笑。

女子更生气了,骂道:“你是神经病啊!”

男子冷面回答:“你能帮我治啊?”

全车人立刻爆笑!就连公交车司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骂人的女子羞得脸通红,她不再说什么了。男子借助幽默的语言摆脱了女子的语言攻击,他在这场小摩擦中赢得非常光彩。

同样是在公交车上,有一中年妇女站在门口,从车后面挤过来一个男青年,男青年说了一句:“让一下,下车。”但是中年妇女没有动,男青年只好挤过去,但不小心踩到中年妇女。

结果那女人喋喋不休地骂道:“神经病啊你!神经病啊你……”声音很大,惹来所有乘客观望。

男青年一句话都没有说,任凭那个女的骂。下车时,男青年回头对那个女的说:“你是复读机啊!”全车人立刻大笑起来。

随后有位女青年要下车,她挤过去怯怯地说:“我要下去,麻烦你让一下。我不是神经病。”全车人再次大笑起来。

那个中年妇女这时不说话了。可是车上有位乘客冒出一句:“是不是没电了?”全车人爆笑不止。

在公共汽车等场所,人多拥挤,互相挤碰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张口就骂,不但会伤害别人,还会引来众人的不满。上述的事例就是极好的证明,幸好当事者懂得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摩擦,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父母不妨经常地给孩子讲讲类似的故事,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学会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不必要的纠纷,这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增强孩子的说话能力,更能提高孩子的素质,提升孩子的办事能力。

一天,几个年轻人在马路边清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忽然一位过路的年轻女士与一位清理广告的小伙子争吵起来,因为在清理一张较高的一张小广告的时候,喷水时不小心水溅到她身上。年轻女士气汹汹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水,弄到我的身上,现在怎么办?”小伙子说:“小姐,这是干净的自来水,没事。”

小姐听了之后气就消了,正打算离开时,她闻了闻手腕,觉得气味不对,又回头来讲理。于是另一位清理广告的年轻人站出来说:“小姐,这水是自来水,没有放药。如果你不相信,我喷给你看。”他一边说一边往自己的脖子上喷,那位小姐愣了一下,但还是不相信水是干净的。他又笑着用幽默的口气和举动说:“您看。”他张大嘴巴把水喷进去。这下那位年轻女士大笑起来,马上离开了。

类似的小事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越闹越大。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止,大伤和气。如果教孩子学会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轻而易举。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幽默不仅是一种快乐的语言方式,还是一种高效的办事技巧。”因为幽默首先给人带来快乐,让别人忍俊不禁,很容易让人消除怒气怨气,气消了,办事就更顺利了。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中,当一个人带着怨气说话办事时,就显得很感性。当一个人非常理性的时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顺利地化解难题。

当孩子学会了用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别人即使恼怒也不会发火,即使想说“不”也不会无情地拒绝,即使再生气也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可以说,幽默不但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桥梁,还是解决人际摩擦的润滑剂,会让孩子的人生更加顺利。

6、教孩子学会一些得体的道歉技巧

道歉是获得别人原谅、取得别人信任的重要方式。孩子如果做错了事,或麻烦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该马上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这是最起码的礼貌。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际矛盾,使孩子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这也为孩子办好事情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天下午,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游戏。突然传来了一个女孩的哭声,爸爸放下报纸,来到院子里,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儿子松松不小心把梅梅绊倒在地,她的头碰到了水泥地上,痛得直哭。

几个孩子都在安慰梅梅,而松松却在一旁不说话。爸爸关切地问梅梅的伤势,发现并无大碍,于是替儿子向梅梅道歉,并把她送回家。

晚上,爸爸批评儿子松松说:“你将梅梅绊倒了,她受伤了,你不会道歉吗?”松松撅着嘴说:“我对她说了‘对不起’。”爸爸说:“就一句‘对不起’吗?你不会把她扶起来吗?”松松显然认为自己道歉了就可以了。

爸爸对儿子说:“你看到被你绊倒的梅梅疼得直哭,你就没有想到要关心她,问一句要不要帮她上药,送她去检查,或是把梅梅扶起来吗?说了一句‘对不起’就不管了,这算什么道歉?别人会原谅你吗?”

最终,爸爸让松松认识到了错误,而且陪松松到梅梅家看望梅梅,表示真诚的歉意。

犯错了、伤害了别人需要道歉,几乎每个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怎么道歉,需要注意什么,有些孩子却不知道;有的孩子认为说声“对不起”就完事了,殊不知这样的道歉根本无法得到别人的原谅。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掌握一些道歉的技巧,让孩子通过真诚得体的道歉取得别人的谅解,不至于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为孩子办好事扫清障碍。道歉的好处在于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孩子的厌恶感,可以防患于未然,为孩子留住朋友,赢得好感。

那么,父母该怎样教会孩子道歉的技巧呢?

(1)道歉内容要具体。告诉孩子:“不要对自己的过失泛泛而谈。要勇敢地承认错误,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不要找借口或将责任转嫁给他人。”让孩子在道歉的时候把具体的过错说出来,比如说:“我在背地里谈论你了,这是我的不对,真感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把你的秘密说出去了,对不起,请你原谅我。”

(2)让孩子对别人说“真的很对不起”。即使孩子不是有意地伤害别人的,但是事实上已经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要让孩子承认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说:“我知道我伤害了你,非常对不起。”

(3)让孩子解释犯错误的原因。让孩子简要地说出犯错的原因,还要表明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说:“我不会为自己犯的错误找任何借口的。这件事我做得太糟糕了,不过我真的不是这么糟糕的人,我保证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让孩子向别人说明自己心理是多么的内疚。如果孩子不表达自己的后悔、内疚、担心和羞愧,那他的悔恨程度是值得怀疑的。

(5)让孩子作出一些弥补的措施,向别人保证自己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并不是故意想伤害你的。如果现在能做什么弥补,我愿意努力去做。”

父母要告诉孩子:道歉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相反,勇敢地道歉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就连伟人也有道歉的时候,而且懂得道歉常常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要让孩子在道歉的时候表现得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彻底,不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但是也不要让孩子过分地贬低自己,说什么“我真笨,”“我真不是个东西”,这可能让别人看不起他,对方也可能得寸进尺、欺软怕硬。

孩子实在说不出口道歉的话,父母可以建议他借助于“物语”,把有些当面难以启齿的道歉的话写在信上寄去,比如让孩子写一封道歉信,送对方一个小礼物。对西方女士而言,令其转怒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无过于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会得到极好的反馈。

总的来说,让孩子学会得体地道歉,可以使他减少很多麻烦,少留下一些遗憾,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友谊之树长青。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也许还会使他将来多一个走向成功的机会。

7、教孩子纠正暴力倾向

如今有些孩子的暴力倾向很严重,动不动就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在学校里动手打同学、搞破坏,既让老师伤脑筋,也让家长很苦恼,更让其他孩子感到害怕。毋庸置疑,喜欢打架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形成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处事方式是没办法把事情做好的。

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教室里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

许老师正站在门口忙于孩子的接送,忽然听到姜林正对着窗户肩膀一耸一耸地哭,好像很伤心。刚才他还在高兴地玩悠悠球,怎么一会儿就哭了呢?许老师跑过去问他:“怎么呢?摔着了?”姜林用小手不停地抹着眼泪,抽泣地说:“李浩……抢我的……悠悠球……还挖……挖我的脸……”许老师明白了。

李浩是刚转来的一个孩子,经常动手打小朋友,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许老师一边安慰姜林,一边给他擦泪,然后叫李浩:“李浩,李浩,你过来一下。”李浩知道自己犯了错,提着书包躲着许老师就是不过来。正好李浩的父亲来接他,便拎着李浩过来了。

许老师蹲下身子问他:“你为什么打小朋友?”李浩的父亲听到儿子打人,立马拧李浩的耳朵。李浩好像很生气姜林告他的状,趁许老师不注意,一脚踢向姜林。许老师马上制止:“不能打小朋友。”说时迟那时快,李浩又把怨气撒到许老师的身上,他提起手中的书包甩向许老师,书包重重地砸在许老师的脸上。

有些家长实在看不过去,就说:“不能打人!”“打人不对,别小朋友都不和你玩了。”李浩的父亲又要打他。许老师连忙拦住,她说:“不能打,你越打他,他越动手。要和他好好地说,他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于是许老师耐心地对李浩说:“老师知道你想和小朋友玩,但你打小朋友,小朋友就不敢和你玩了。要对小朋友好一点,他们才会喜欢你,是吗?”李浩见许老师没有批评他,就轻轻地点头。许老师摸着他的头:“如果小朋友打你,你会很不高兴的,是不是呢?”李浩看着许老师,点了点头。“那你和姜林说声‘对不起’,好吗?”李浩的父亲摁了一下他的头,说:“还不赶紧和人家道歉。”“对不起。”李浩的声音很小。“没关系。”姜林答道。

许老师高兴地拉住他俩的手,说:“拉拉手,以后还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开心地拉了拉手。许老师又对李浩说:“你还没跟老师说对不起呢。”“老师,对不起。”李浩的声音非常响亮。

在幼儿园里、学校里,小孩子打架的事儿并不少见。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有暴力倾向呢?身为父母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原因,不然就很难帮助孩子改正打架斗殴的习惯。要知道,这种不良习惯可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大忌,它妨碍孩子的办事能力。

孩子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暴力倾向严重,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

孩子往往被溺爱,一受到限制就冲动;父母喜欢对孩子实施暴力,孩子心理压抑,一旦和同学遇到矛盾,就容易选择激烈的行为去发泄。有的家长还错误地教育孩子:“别人打了你,你就狠狠地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这样的教育使孩子更加崇尚武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还认为好玩。

10岁的图强拎着玩具枪,嘴里喊着“杀、杀、杀”,冲进客厅,对着爸爸大声地喝道:“不许动!再动,毙了你!”他一扣扳机,一粒塑料子弹射在他父亲的手腕上。父亲痛得咧咧嘴,笑着骂了图强一句:“你这臭小子!”图强以为得了表扬,高高兴兴地跑了出来,端着枪对着院子里的花草一阵乱扫……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这些语言行为很幼稚、很可爱,常将此看成是孩子调皮、聪明勇敢的表现,大不了轻描淡写地说孩子两句,很少有人将此与“暴力”一词联系起来。殊不知,孩子的攻击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可能演变成暴力行为,动辄和别人打架斗殴。

第二、偶像的影响。

有些男孩特别喜欢奥特曼、变形金刚、蝙蝠侠、超人等,家里有很多这类的光碟、贴画、漫画书,连衣服鞋帽都要这种图案,经常模仿他们的动作蹦跳踢打,是个不折不扣的超人迷。偶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言行,使孩子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第三、游戏软件的影响。

在电脑暴力游戏里,孩子以杀人为乐,杀戮越凶越多,则成绩越佳。从心理学角度讲,电子游戏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强化作用,可使成瘾的行为不断地强化。操作电脑游戏,可使孩子认为自己在斗智斗勇中战胜了对手,使他们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