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说话巧办事的好孩子
6277200000006

第6章 孩子的良好形象是办事能力的载体(3)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把“拜年”这件事做好,在拜年时表现得有礼貌与教养,就应该教孩子学会以下拜年的礼仪:

(1)教孩子学会礼貌地称呼亲友。有的孩子到别人家拜年,不知道怎么称呼人家,而有的长辈故意逗孩子玩,硬是让孩子称呼自己,弄得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哭哭啼啼,场面非常尴尬。因此,在拜年之前,父母要告诉孩子可能遇到的亲戚以及怎么称呼他们,这样孩子有了心理准备,就能礼貌地对待别人。

(2)教孩子学说“吉利话”。拜年时,让孩子送出祝福是必不可少的。对不同的人,应该让孩子说不同的祝福语,要选择愉快的话题,要让交谈氛围轻松愉快。

(3)拜年时遇到亲戚朋友给孩子东西吃,即使孩子不喜欢吃,也应该接住,然后道谢。要告诉孩子:即使你遇到自己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更不能连吃带拿,要学会礼让,要适可而止。

(4)拜年时亲戚朋友长辈给孩子礼物、压岁钱,要让孩子起身双手去接,并真诚地道谢;千万不要让孩子当面打开红包,更不能说钱太少了。不管亲戚朋友给孩子多少压岁钱,都要让孩子明白那是他们的一份心意;即使亲戚朋友没给孩子红包,也不能让孩子向亲戚朋友讨要红包。

(5)到了亲戚朋友家,告诉孩子不能随便走动或乱翻东西,不要打扰大人们的谈话。拜年时的欢乐嬉闹要适可而止。因为拜年常常会遇到长时间没见面的表兄弟姐妹,于是一些孩子在一起大声地喧闹,这会影响邻舍,妨碍他人。

(6)拜年结束时,要让孩子准备几句“甜言蜜语”赞美主人的盛情款待,表达对主人的谢意,并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去做客。

(7)有客人到家来拜年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搬凳子给他们坐,并端上糕点、倒茶。一般倒茶的时候倒七分满即可,如果倒满了,那就意味着送客了。

总之,春节拜年是一件大事,要让孩子办得漂漂亮亮、做得彬彬有礼,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地过年。而要保证拜年顺利地进行,父母就要事先教会孩子拜年的礼仪,让孩子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小绅士、小淑女。

9、教纠正孩子不雅的小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有一些不雅的小动作,比如抠鼻孔、咬指甲、吮手指、吃笔套、咬拉链或衣服上的绳结,等等。这些小动作大多是孩子无意识的行为,但如果孩子经常地重复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地养成不良的习惯。这很容易损害孩子的个人形象,使别人不愿意和他接近,如此一来,孩子说话办事就会遇到麻烦。

胡晨有一个不雅的小动作——咬红领巾。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大家时常向老师打报告:“老师,您看,胡晨又在咬红领巾了!”“老师,您看,胡晨的红领巾就像霉干菜一样,好难看啊!”“老师,胡晨好脏哦!”

当胡晨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身边的孩子不愿意帮他解答,因为大家总觉得他很脏,不愿意靠近他。胡晨说话的时候,有些孩子有意地转过头去,生怕胡晨的唾沫飞到自己脸上。

为了帮助胡晨改掉这个坏毛病,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送给胡晨一条崭新的红领巾,对他说:“爸爸送你一条红领巾,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你不准咬,否则就是不尊重爸爸。”胡晨答应了,还和爸爸手指拉钩保证了。从此之后,胡晨再也不咬红领巾了。

很多不雅的小动作既不卫生,也不礼貌,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以挖鼻孔为例,任何人当众挖鼻孔都是很不雅观的。当孩子感觉鼻子不舒服的时候,你教他用手指轻轻捏几下鼻翼,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地清理一下鼻孔,但是一定先要把手洗干净。另外,孩子挖鼻孔时不能太用力,否则可能弄伤鼻子,容易感染。

孩子身上那些令家长头疼的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毛病,往往让大人措手不及。有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对挖鼻孔乐此不疲,觉得很开心,但妈妈的脸色却很难看。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是大发雷霆呢?还是听之任之?

有的家长可能会禁不住喊道:“挖鼻孔多脏啊!不讲卫生!”而家庭教育咨询专家皮莱特表示:孩子本不该做的,与其家长强硬地阻止,不如允许他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做。因为长时间地做同一件事情,孩子就会对那件事情感到厌烦,最终失去兴趣,不再去做。

皮莱特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火。母亲想了一个办法,把家里一切点火的事情都交给他干。无论皮莱特是在津津有味地看书,或是在院子里自得其乐地散步,还是在街上和小朋友玩,母亲都要把他叫来,要么点炉子,要么点烤箱,要么点蜡烛。当然,母亲总是在一旁看着并指导他。不出两个星期,皮莱特对点火感到厌倦。

皮莱特长大以后,成为家庭教育咨询专家。有一次,一位母亲向他请教如何戒掉孩子吮手指的毛病。皮莱特受母亲的方法的影响,他让这位母亲在每天傍晚给孩子设定20分钟时间,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吮手指,其他时间则不允许。

最初几天,每当做完作业,孩子就在客厅里吮他的手指头。有一天,他吮着吮着,看看父母,忽然脸一红,“扑哧”一声笑了,父母也笑了。之后,这个孩子对吮手指失去了兴趣。

皮莱特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父母没必要强硬地阻止孩子的某些不雅动作,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耐心地引导孩子纠正不雅小动作。有些事情家长越是禁止孩子做,孩子越有兴趣,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去做,过一段时间孩子可能就会失去兴趣。可见,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对教育孩子纠正不雅的小动作是有帮助的。

养成任何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父母要时常提醒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做出不雅的动作,要让孩子知道那样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不利于交朋友,无法与他人融洽地相处,也无法顺利地办事。

10、教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人们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其实说的就是个人的仪表仪态。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人际交往中的实际效果,只有约20%的部分由语言所决定,而另外约80%的部分则是由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坐相和站相,对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办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吴海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每次和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他总会让父母面对尴尬。比如,主人让他们随便坐,吴海涛真的随便起来。宽宽的沙发,他一个人斜躺在上面,把别人挤在沙发角上;坐在椅子上时,把腿跷起来斜靠在椅背上;碰到没有椅背的椅子,他就弓着腰,双手撑在椅子的前方,好像上身要塌下去了一样……

每到这时,父母就会提醒他:“孩子,坐好点,这像什么样子!”而主人总是强颜欢笑地说:“没关系的,孩子嘛,随他吧!”这时,吴海会说:“就是嘛!这样坐舒服,怎么舒服怎么坐呗!”长期不良的坐姿使吴海变得弯腰驼背,才上初中一年级的他就像老头一样,给人委靡不振的感觉。

生活中,人们常说“坐没坐相”,说的就是不良的坐姿,它不但给人缺乏礼貌和教养的印象,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教孩子从小保持优雅的坐姿,能塑造端正、文雅、得体、大方的个人形象,让孩子成为更受欢迎、善于说话办事的人。

一位训练有素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不知不觉地以自己优雅的仪态展示自己良好的教养和风度。所谓的风度,指的就是人们优美的仪态。孔子曾说“君子不威不重”才算是正人君子,强调优美仪态的价值。

谢梦婷上初二了,个子高挑,脸蛋漂亮,只是“站相”不好,站立的时候不是缩着左腿就是歪着右腿,或者将两腿交叉,没有一点“女孩的样子”。

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老师忙着选舞蹈演员,谢梦婷特意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被选中。全班的女生按身高站成一排,等着老师来选。老师心里本来打算选谢梦婷,因为她身体条件很好,但是一看她站在队列里,肩膀像塌了似的,腿还不停地抖动,便想她连站都站不好,怎么能跳舞呢?于是把她“踢出”了舞蹈表演队。

当老师宣布挑选的结果时,谢梦婷不解地向老师询问原因。得知原因是自己的站相不好,她顿时后悔莫及。

优雅的站姿也是办事成功的一大要素,谢梦婷由于站姿难看,才没有被选入舞蹈表演队。父母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举止动作、姿态不雅而误事。站姿是生活中静立造型的动作,是优雅举止的基础,不仅要舒展挺拔,而且要优美和典雅。

坐相就是坐姿,正确的坐姿有以下要求:

(1)落座时,应以礼让为先,不可抢在客人、长辈、女士之前入座。坐下来的时候不要“大起大落”,不要让沙发、椅子等发出令人心烦的声音。家长要告诉女孩:“穿着裙子,在落座时,需要先大方地用手将裙子的后片向前拉一下,但不宜将裙子下摆东撩西扇,也不允许当众整理服饰。”

(2)坐定后,让孩子慢慢地调整好自己的姿势,让孩子不要将椅面坐满,也不要仰在椅背上。要让孩子知道,在他人面前,不“满座”是谦恭的表示;而不靠椅背,是不要给人以“正在休息”的感觉。坐定之后,要让孩子别四处乱伸脚,不要抖动双腿,更不要跷起二郎腿。

(3)坐的时候,上身应当挺直,并目视交往对象;腰板和双肩不要佝偻“塌方”,眼睛不要四处游移;双手可十指交叉,平放在腿上或桌子上,也可以用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然后再将它们放在腿上或桌子上。

(4)离座时,如果身边有人,应让孩子礼貌地向对方示意,随后再站起身来;如果与他人同时离座,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要让长辈、客人、女性先行。离座的动作要轻缓,不要“拖泥带水”,弄响坐椅,或将椅垫弄得掉在地上。

站相就是站姿,正确的站姿有以下要求:

(1)正式场合的站姿应是身体直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形。不可双手插在裤袋里,不要显得过于随意;不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不要给人傲慢的感觉;不可歪倚斜靠,不要给人站不直,十分慵懒的感觉;不可身体抖动或晃动,不要给人不正经的感觉。

(2)一般场合,要保持直立,双臂下垂置于腹部。必要时可以右手握住左手腕,贴在腹部,两脚可分开平行站立;双肩平齐、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放在身体两侧,面带笑容。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既要恭谨,又要潇洒;既要规范,又要自如。

(3)握手式站立。在基本站姿的基础上,双手搭握,稍向上提,放于小腹前。双脚也可以前后略分开:一只脚略向前,一只脚略向后,前脚的脚跟稍稍向后脚的脚背处靠拢。

总之,要教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优美的坐姿和站姿,给人以挺拔向上、舒展俊美、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精力充沛的印象,传递出自信、友好和热情,是很受人欢迎的肢体语言,对说话办事都很有好处。

11、教孩子在家庭聚会上大胆地表现

聚会是每个家庭都少不了的活动,尤其在过节的时候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在家庭聚会上羞答答的,放不开自己;有的孩子在家庭聚会上则表现活跃,能说能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让孩子在家庭聚会上注意礼节,大胆地表现,是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好机会。

父母带着菁菁参加了舅舅家组织的家庭聚会,一共19人。这样大型的家庭聚会,菁菁还是头一回参加,所以一到现场就非常兴奋。

“哇,好大的桌子啊!”一进门,菁菁就大发感慨。

人来齐后,菁菁在父母的鼓励下当众唱了一曲《我的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让她激动得手舞足蹈。

宴会开始了,外公是这个家庭中年龄最大的,他说:“金虎闹新春,是个丰收年,祝大家事事都丰收!”

几个舅舅都纷纷举杯给外公敬酒。就连8岁的菁菁以及其他的表兄妹也举起可乐一起碰杯。

宴席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爸爸鼓励菁菁跟外公、舅舅们敬酒,当然,她用的是可乐。菁菁没有丝毫羞涩,站起来举起可乐杯对外公说:“外公,我祝您健康长寿,祝我们每年都能有这样的家庭聚会。来,干杯!”那甜甜的声音感染了在场的全体大人。

菁菁在宴会上礼貌大方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许,菁菁为此感到非常的高兴。

随着人们生活和居住条件不断地改善,家庭组织小型的社交聚会活动越来越多。类似的活动组织得好,既可娱乐身心,也可增进亲友感情。当然,这类家庭聚会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才能办得皆大欢喜。

虽然举办家庭聚会时所考虑的问题都是由大人来解决,但是孩子也必须做文明礼貌的参与人员,家庭聚会才会圆满。当客人们都到场了,孩子的表现是家庭聚会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孩子大方地展现才艺的时候,父母还应教孩子注意一些礼貌,争取让孩子给大家留下更加好的印象,有助于孩子赢得美誉,交更多的朋友。

(1)教孩子学会礼貌地对待每位客人。鼓励孩子用响亮的声音向各位长辈礼貌地问候,得到别人的礼物时要真诚地致谢。让孩子称呼自己的哥哥姐姐、堂(表)兄弟、堂(表)姐妹,不应直呼姓名或小名,更不能起外号。如果在场的堂(表)兄弟姐妹较多,可以让孩子在称谓前加上他(她)的名字,如:东生哥哥,英子姐姐等。

(2)鼓励孩子和在场的小朋友交往。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和在场的每个小朋友聊天谈笑,做游戏。最好不要让孩子一声不吭地坐在一旁,看着别人尽兴地玩,而自己却闷闷不乐,那样他很容易被人忽视,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大家打成一片,和大家一起玩游戏,这样可以使家庭聚会有更多的欢快气氛。当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要注意礼貌和谦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搞得不愉快、不团结。

(3)教孩子有礼貌地享用各种水果。不管是吃水果还是享用正式的宴席,都可以让孩子放开胃口吃。要教孩子懂礼貌,当别人给孩子递水果或夹菜时,孩子要表示感谢;吃东西要谦让,不能和别人争抢;孩子要有礼貌地给长辈递水果,请长辈先品尝水果。

(4)让孩子在餐后歇息。用餐完毕,应该让孩子和大家一同歇息,不要和小伙伴们追闹。因为吃饱了要休息一会儿,才能更好地消化。

(5)如果聚会是你举办的,那么散会的时候,要让孩子礼貌地为客人送别,请他们下次再来。如果你和孩子参加的是亲友的家庭聚会,那么聚会结束时要让孩子对主人表示感谢,并向他们道别说“再见”。

不可否认,家庭聚会是现代人交往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如果父母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在家庭聚会上的表现,对孩子今后参加同学聚会、朋友聚会都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肯定地说,在人多的家庭聚会上,孩子若能表现得大方得体,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他将更好地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