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6310300000027

第27章 雀巢:谱写温馨的史诗(2)

整合营销力争做到企业“一个声音说话,一个面孔示人”,给消费者以统一的形象。整合营销强调,从消费者沟通的本质意义展开促销与营销活动,主张将广告、公关、直销等各种推广宣传工具有机地组合,以促成消费者最大程度的认知。模块组合并没有否定整合营销,只不过它更进一层,强调对具体的模块市场要根据消费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准确把握并满足消费者,同时又坚持整合的原则,以期获得最大的整合效益。

当今企业已进入品牌国际化竞争的年代,进行品牌营销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模块组合是在企业统一的品牌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企业各模块(经营业务部门)灵活运作于各自的市场,努力满足各模块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但他们并非散兵游勇,而是企业总体的一部分,为推销企业产品、宣传统一品牌形象而努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世界掀起的一股新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浪潮,是企业集团化趋势的显着表现。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兼并或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是增强其实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此举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失为一条良策。模块组合不应被误解为把企业肢解为小的模块,从而得出与企业集团化相悖的结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可以进行模块组合,其与整合营销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殊途同归。

作为一家有着长远发展规划的跨国企业,雀巢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就是不断进入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从瑞士到挪威,从英国到澳大利亚再到中国。雀巢以无比的决心与耐心,在全球范围内努力进入任何一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

198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在徐徐推进,整个社会的商业环境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萌芽阶段。同时,由于相关的市场制度与商业秩序尚未完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面临着许多制度、法律、商业规则的不确定因素,企业的运作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雀巢同样深知这一点。

中国乳业市场的风云际会总是出人意料。随着竞争形势及外企发展策略的转变,本土企业通过并购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乳业得以迅速增长:北京三元并购卡夫、上海光明控股法国达能乳业。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几大品牌瓜分国内市场的趋势已经显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奶企的竞争焦点也由原料控制转向市场份额、生产能力、研究能力的控制。

在此情况下,雀巢加速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相继成立了广州雀巢牛奶有限公司、天津雀巢牛奶有限公司、青岛雀巢牛奶有限公司,并购了云南蝶泉牛奶、梅鹿牛奶等,还与上海梅林正广结盟,利用对方的网络优势进行市场扩张。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雀巢研发中心,以更好地研究中国消费者及开发新产品。

由于当时中国咖啡的消费很少,所以一开始雀巢就遇到了咖啡豆供应的问题。中国的咖啡豆种植既不得法又没销路,产量几近于零——与在双城运营奶企一样,雀巢开始帮助中国农民种植咖啡。雀巢不仅保证每年收购咖啡豆的总吨数,明文规定了咖啡豆收购的质量标准和基价,付款方式和将产品运往工厂的方法,还同意帮农民支付咖啡种植贷款的利息,并且派资深农艺师教授农民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使咖啡在当地的种植取得成功,有力保证了咖啡豆的供给。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雀巢在中国的发展既体验王者的优势,也深刻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在食品行业中,无论是来自其他跨国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将雀巢当作追赶、超越、打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雀巢所以应付的不仅仅是如何开拓新市场的问题,还更要考虑来自不同竞争对手的威胁。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稳倒性的优势地位,不断的并购与扩张是必经途径。从1985年~2000年的15年中,雀巢总共花了260亿美元购买其他的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竞争的压力让雀巢不敢小视:在跨国品牌方面,雀巢要面对联合利华、卡夫、可口可乐等老牌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在本土品牌方面,雀巢则要面对蒙牛、伊利、娃哈哈等本土品牌的追赶,而且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发展也很快,对消费者的需求有非常快的反应。为了应对不断激烈的竞争态势,雀巢在中国加大了并购的步伐,不断吃下本土竞争对手,进行快速地垄断市场。

随着天然、健康的概念深入人心,茶饮料在中国增长稳步提升,销售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康师傅、统一、娃哈哈都各自推出自己的茶饮料品牌,这三大品牌成为中国茶饮料的强势品牌。作为世界饮料巨头,雀巢自然不会放过中国茶饮料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但要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突破现有的市场垄断局面谈何容易。

雀巢想到了与可口可乐进行联手,而雀巢的合作提议也正中可口可乐下怀。在进行战略联盟和市场合作之前,尽管雀巢与可口可乐在中国急速增长的茶饮料市场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雀巢茶粉卖了一二十年,却在中国急剧增长的茶饮料市场无法占得一席之地;可口可乐的茶饮料推广了几代产品,最终没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茶饮料市场上,雀巢与可口可乐这两个饮料巨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台湾两大巨头将市场份额占尽,赢得盘满钵满。

在国际市场上,可口可乐与雀巢在纯净水以及其他一些产品上一直处于竞争地位,但在进军中国茶饮料市场上,双方的利益却是一致的:可口可乐希望借力雀巢这个世界第一食品企业的强大产品开发功能,而雀巢却希望利用可口可乐这个世界第一品牌公司的卓越市场操作能力。双方的优势互补将有利于发展各自的资料优势,迅速打开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垄断局面——在利益驱动下,雀巢迅速与老对手可口可乐结合合作伙伴,并迅速推出第一款产品“雀巢冰爽茶”,目标定位于20-29岁的白领一族。

市场销售的情况很快证明雀巢联手可口可乐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激烈竞争的茶饮料市场中,雀巢冰爽茶依靠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出色的市场运作,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三名的骄人业绩。正是依靠着成功的联盟合作策略,雀巢在强手林立的中国茶饮料市场奠定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为了彻底执行本土化的商业策略,雀巢在产品生产上只是提供重要技术,而原料的采集、各种添加剂的配置都是在当地完成。不仅如此,像瓶、包装袋及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工作服务等全部都在当地制造、购买。从最高领导层到员工都是当地人。现在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中国制造的,覆盖了一系列按照国际上最高质量标准制造的产品。

雀巢这种本土化策略既解决了原材料供应问题,也有助于其降低成本,同时又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每一家跨国企业都在尽力本土化:从伊莱克斯提出“把洋品牌做土”、宝洁提出“做中国公民”到安利改变其销售模式以使自己更适应中国市场,但似乎没有一家跨国企业像雀巢一样,以如此的耐心与决心去将本土化策略执行到底——正是这种共赢的本土化策略,为雀巢成功占领中国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挥雀巢的品牌优势,增加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雀巢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是以国际品牌为主,以本地品牌为辅。在中国市场上使用“雀巢”品牌的就有奶粉、婴儿谷类食品、咖啡、速溶饮料、冰琪淋和矿泉水等。除了鸡精产品中的太太乐和豪极等少数几个品牌外,雀巢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使用的其它品牌也绝大多数是国际性的。事实证明,这种利用国际品牌制造本土产品的方法是非常成功的,雀巢高度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为其拓展市场扫平了道路,而本土化口味的产品又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为了教育中国消费者接受咖啡饮料,雀巢早在80年代就推出了以“味道好极了!”的广告片,宣扬一种悠闲西方式的文化及品味,这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雀巢“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运动持续了很多年,许多中国消费者对此广告语几乎是耳熟悉能详,雀巢咖啡的品牌一下子深入人心。

到了九十年代,雀巢意识到当时的年轻人在价值观与生活观念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许多人渴望突破生活现状,但又保留传统的价值观;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但经常在工作压力之下深感无助;他们渴望独立,但在情感上又不想疏远父母。

雀巢针对中国年轻一代在生活形态上的变化,以“雀巢咖啡:好的开始”为主题开始新一轮的市场推广。雀巢主要诉求于以长辈对小辈的关怀与支持为情感纽带,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主角等,表达雀巢咖啡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压力,增强接受挑战的信心。雀巢这种情感诉求在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雀巢咖啡也因此迅速被年轻人所授受。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形象更容易被接受,雀巢在宣传促销中很注重宣传自己和中国民众亲和的形象,雀巢在食品包装设计上既保留了雀巢的特点,又能体现中国的文化。雀巢非常重视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促销活动,并且在食品礼盒上都印上体现中国传统的喜庆、祥和的图案来吸引消费者。

在公关运作上,雀巢积极打造良好的本土化形象与美誉度,赞助和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在北京申奥期间,雀巢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合作,共同举办了“新北京、新奥运,大家一起来描绘”百万少年盼奥运长卷绘画创作活动,并赞助6名来自不同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组团赴国际奥委会所在地也是雀巢总部所在地的瑞士,表达中国少年儿童支持北京申奥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本土化的商业策略被雀巢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正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一样,即使是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雀巢也必然是在深刻洞察中国社会的变化、了解中国消费者心理需求、价值观、生活形态之后才定出相应的策略,所以,无论是广告诉求、情感诉求还是产品诉求都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在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上,雀巢更胜一筹,雀巢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外资品牌,成功的市场推广为雀巢在中国树立知名度、打造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雀巢公司很注意宣传上的细节,为了保证世界各地分公司在宣传上的一致性,公司通过一些文件来约束各分公司。例如,标签化标准明确规定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所采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之间的比例,就连取名,雀巢也费了一番心机。雀巢咖啡(Nescafe)这个名字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都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在中文中,雀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强化了雀巢咖啡可以在你紧张、疲劳之后,让你放松片刻的感觉。

纵观雀巢的整体广告策略,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标准化与本土化的合理以及灵活的运用。广告的本土化和标准化各有优势和不足,将本土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是许多跨国公司所追求的目标。雀巢在遵循全球化经营理念的同时,尊重和考虑本土顾客的需求、习惯和文化诸因素,在广告中反映出各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使品牌真正地满足本地市场。正是这种出色的广告策略,雀巢才有了今天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