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
6310400000010

第10章 妙法鉴古瓷(2)

在胎釉方面大体说来,元瓷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也通称为“火石釉”或“黄衣子”)。这种特征在明、清粗瓷中也偶然出现,然而不如元瓷之类普遍。较大器物如上述的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极不细致,用手摩抚多凹凸不平,并且坯体厚重,器里釉少而薄。釉色以白中闪青者居多数(俗称“青白釉”或“枢府釉”)。元代大体上是早期的釉色青白,而后期的则较白,两者均有垂釉如泪痕(呈淡青或灰绿色)。至于纯红、纯蓝釉则比较少见(红釉色如羊肝,蓝釉色近似嘉靖回青,比雍正、乾隆时期的霁蓝鲜艳,且无棕眼)。这两种色釉作为新的发明来看,也是比较难能可贵钓。明曹昭的《格古要论》中曾提到:“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但一直未见过实物,只见有传世的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红釉划花龙纹小壶、红釉印划花云龙纹把碗和新出土的蓝釉金花匜、蓝釉金花酒杯,以及传世的蓝釉白龙纹盘。上述的胎釉特征,主要是指景德镇窑瓷器。

元瓷的纹饰特征。

元代瓷器纹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绘花、提雕花等多种多样。刻、划、印花的方法多是继承宋代传统。例如以前发表过的“元‘太禧’铭白釉盘”和“红釉云龙纹盘”是印划花,“‘枢府’铭小碟”是印花,“红釉小壶”是划花,“青花加紫提雕花盖罐”是提雕加绘花。其他青花、釉里红瓷器多是使用绘花方法,这可以说是元瓷中的主流。

元青花、釉里红纹饰的特点是层次繁密,其中尤以青花纹饰最为复杂,有的达七八层之多,而每一层又各有其独特之点。构图不仅重视宾主谐调,还惯用连续的花边,如串枝灵芝、串枝牡丹、缠枝菊、缠枝莲、海水、射干、枣花、蕉叶、鱼鳞、龟背、金钱、斜方、正方、卷草、卷线、锁子、双连回纹以及连字等。其主题纹饰更是丰富多采,除人物画外,在植物方面有松、竹、梅、菊花、芭蕉、石榴、山茶、萱草、水藻、浮萍、莲花、牡丹、月季、葡萄、葫芦、灵芝、蔷薇、海棠、桃花、西瓜、万年青、牵牛花、鸡冠花等,在动物方面有鹤、鸭、龙、风、孔雀、麒麟、鹭鸶、鸳鸯、山鸡、海马、鲭鱼、白鱼、鲤鱼、鲇鱼、鲫鱼、鳜鱼、蟋蟀、螳螂、异兽等,此外还有所谓八大码(又名。“变形荷花瓣”)、八吉祥、海琛(又名。“琛宝”)等许多图案,可以说蔚为大观。

元代瓷器款式特征。

元代瓷器带款识的极为少见,除青白釉盘碗中有印着“枢府”或“太禧”款的以外,一般青花、釉里红器物均无正规年款。多年来只见过纯红釉葵瓣口洗,底上写有“宣和窑至正元年蒋祈仿第一”(有的写“第二”或“第一百○九”)。另有个别供器上也有写年月日及供奉人姓名。的。

四、明代瓷器鉴别

明代瓷器款式特征。

明代在瓷器上书写官款以永乐为最早,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洪武的年款。从传世的实物看,永乐时期的青花压手杯、甜白碗及红釉高足杯有“永乐年制”四字篆款;过去文献上提到的“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目前还没有发现过。

宣德年间的瓷器,书写官窜款的比较多,前人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评价。“宣德款多”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宣德款除了在盘、碗的底外,往往在圆器的里心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个别甚至还有双款(如合欢盖盒、文具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因此又有“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宣德款识有竖款也有横款,大多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很少见。宣德款的“德”字中间“心”上的一横划往往不见,即把“德”字写成“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带有“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很少发现有官款的器物。

成化时期的官窑器大多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官款。成化官款除了双圆圈线外,还有双方框线,但也有仅六字款而没有线框的,甚至只有一个“天”字的款。后世仿制成化的瓷器很多,但款字一般很难仿得逼真。有人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编的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这基本上概括了成化六字款的特征。近年来,从景德镇御器厂旧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中还发现成化霁蓝地白花碗有“大明成化年制”的阳文刻款。成化时期的瓷器亦有六字横款。

弘治时期的瓷器也以“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为多见,它的款字书写得比较秀丽。

正德年款除了“大明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外,也有“正德年制”的四字楷款,而且正德时期各种圆、琢器的造型很多,因此在器身上书写年款的例子又多起来了。嘉靖初年,可能由于年款的书手仍然是正德时的老人,款字的书体基本一致。嘉靖款的框线除双线圆框外,也有双线方框;款式排列也较前复杂,除单行横款、双行直款外,尚有环形款、上下左右写的十字款等等。

嘉靖以后,景德镇的民窑制瓷业进一步发展起来,民窑器的款识更是多种多样。“大明年造”四字楷款是比较多见的,只是我们还不能确定具有“大明年造”四字款的绝对年代。嘉靖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有“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程扌舍自造”等款。嘉靖以后的民窑器中,有一小部分精致的器物还带有堂名。款,特别以万历年间为盛。例如在青花器底有“青萝馆用”、“博物斋藏”、“郝府佳器”、“沈府佳器”、“桐溪冯宅”等等。上海博物馆还藏有“桐溪冯宅”款的绿地描金碗,就显然是嘉靖年间的制品了。嘉靖以后,大量民间日用青花瓷器,往往带有各种吉语款,如“万福攸同”、“富贵佳器”、“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天永佳器”、“食禄万钟”等等。

明代瓷器纹饰特征。

明代瓷器彩绘,以图案为主。图案的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回纹、八宝、八卦、钱文、璎珞、锦地和梵文、波斯文字等等。

明代瓷器的图案,往往用一种或几种植物、动物作为主题纹样,并以其它纹样辅助,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在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中,比较常见的是用牡丹、菊、莲(束莲)、灵芝、花果和宣德时期特别盛行的牵牛花等作为主题花纹,并配以蕉叶、如意云头、缠枝莲、仰莲或覆莲等辅助纹饰构成的图案。动物纹中的龙、凤、孔雀、麒麟、狮子、海马、鸳鸯、鹭鸶、鱼等也往往用作瓷器的主题纹饰。

“八宝”是我国的传统纹样。元代瓷器图案中以八宝为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元代的“八宝”有很多杂宝,并不象明代基本上都是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这八种器物是佛教庙宇中供在佛、菩萨“神桌”上的吉祥器,也称“八吉祥”。到了后来,“八吉祥”成为瓷器图案中极为普遍的题材,并不限于佛教供器上用了。明代后期也普遍出现杂宝,但它已不限于八宝,而内容多样,有钱文、祥云、灵芝、卷轴书画、鼎、元宝锭、犀角、磐、方胜、红叶、艾叶、蕉叶、珊瑚等等。

珞在北朝造像上已经出现。元代瓷器图案中运用璎珞纹饰已较多,明代嘉靖时期则特别盛行。

明代各朝帝王,除了普遍提倡佛教外,道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鼓吹。特别是嘉靖、万历两朝,皇帝本人也十分迷信道教。因此,嘉靖以后,像葫芦、八卦、八仙(相传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以及八仙的持物:汉——扇子、张——渔鼓、韩——花笼、铁——葫芦、曹——阴阳板、吕——宝剑、蓝——横笛、何——笊篱,称为“暗八仙”,和云鹤等图案,十分风行。

鱼藻纹在元和明初就已运用,在嘉靖时期的青花器上则特别普遍。它由前期的单画一条鲫鱼演变到画鲭、舶、鲤、鲫四种鱼,在瓶、罐或盘、碗的四面各画一鱼,互相对称,空间衬以浮萍、水草、莲花等纹,鱼体肥大。

瓷器上书写阿拉伯文在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中已有发现,到正德时期更为流行。宣德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的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更发展到用花朵环绕梵文构成一种特殊的“捧字”图案。

“福”、“寿”之类的字,直接写在瓷器上,在嘉靖、历万时期的官窑器中也有发现,但比较多的是民窑器。嘉靖以后,用锦地花作为瓷器图案的地纹特别风行。

明代瓷器的彩绘装饰,除了各种图案外,更有在瓷器上直接绘上整幅画面的。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器上,有完整的花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艺术博物馆都藏有宣德时期的青花枇杷绶带鸟盘。在画笔简练的枇杷树枝上,栩栩如生的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这完全是一幅精湛的花鸟画,它的艺术效果当然超过了一般的图案装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代青花瓷器中,有永乐时期的胡人舞乐图青花扁壶,婆娑起舞的胡人,伴以吹箫、拍鼓的乐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舞乐图。

宣德至正德一段时期,以仙山楼阁作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在瓷器上比较多见。画面大多以云头衬托,内容有元曲故事、神仙高士和闺阁妇女,它的画风受到元代以来木刻版画风格的影响很大。这类画面大多在民窑的大罐上出现。在宣德官窑器中,象“吹箫引凤”一类题材,于青花盘碗上也时有发现,只是没有民窑那么普遍罢了。

婴戏图这种题材早在唐代长沙窑、宋代磁州窑和景德镇青白瓷上就已应用了,确切些说,到明宣德特别是正德、嘉靖时期才最为风行。

反映元代汉族地主文人标榜“清高”气节的松、竹、梅“三友”图,在明初依然十分流行,宣德青花器和成化青花器的“三友图”基本上是相像的。

成化时期青花器上的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期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细语叮咛,亲密生动、成化斗彩瓷器的画面则有“芳草斗鸡”、“人物莲子”和各种草虫、花果。

嘉靖以后,瓷器彩绘的图案画面更加多样。从《江西大志·陶书》及传世的实物看,当时的官窑器,不仅有各种龙、凤、孔雀、云鹤、狮子、莲池、鱼藻、花鸟、花果、婴戏等图案画面,而且还由于当时道教的流行,像“八仙过海”、“八仙捧寿”、“三仙炼丹”、“乾坤六合”等题材都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以谐音、吉语作为装饰的内容也开始盛行,如“寿山福海”、“福寿康宁”等字样和象征着“三阳开泰”的“三羊”图案等等。

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不论青花或五彩,其彩绘装饰图案题材,都比以前的官窑器更丰富多彩。除了大量的花果图案外,小猫和河虾也出现在瓷器的画面上。草草几笔山水画,还加上题诗,这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

五、清代瓷器鉴别

清代瓷器装饰特征。

清代瓷器的彩绘图案装饰,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各种缠枝花纹;团龙、团凤、团鹤及各种团花;以及龙、凤、夔龙、云龙、饕餮、云雷、回纹、海涛纹等等;此外,还有康熙时期特别盛行的冰梅纹;乾隆、嘉庆时期粉彩瓷器上风行的凤尾花纹等。另一类,是以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官窑瓷器以各种图案纹样为主,尤以缠枝莲和龙凤纹为多,五彩龙、凤的盘碗,是帝王婚礼时的必备之物。山水、人物题材也都运用,但比民窑工致有余而活泼不足。花卉图案以康熙五彩和雍正、乾隆粉彩更为突出,常见的月季、蔷薇,都有秧纤繁艳的感觉,而梅花、绣球、玉兰、海棠、葡萄、竹石等,也都逼真动人。树木中多见的松树,往往是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浓翠欲滴。雍正粉彩中的“过枝”手法,更是运用得得心应手,不仅在碗的外壁和内墙之间过枝(即树干、花、叶一部分在外,一部分在内),而且发展到器身和器盖之间的过枝。

吉祥纹样,清代瓷器,不论官窑或民窑,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使用得比明代更广泛。例如: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鸳鸯——成双。鹊——喜庆。鹿——禄位。蝙蝠——福。游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罄、瓶——吉庆平安。此外,像荷花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松竹梅“三友图”是清高的含意。

花朵纹样乾隆时期,多有在中央绘牡丹,周围绘菊花、喇叭花、牵牛花等各种花朵的万花图,寓百花呈瑞的意思。这类称为“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的图案,几乎是乾隆朝粉彩花卉的主要题材,它歌颂升平而趋于繁缛。

飞禽走兽作为图案的主题,几乎各朝都盛行,但康熙时用一种凶猛的怪兽作为装饰,往往画得毛细于发,有竦然直立之感,却是比较独特的。

山水画以康熙民窑青花和五彩瓷器,以及雍正的青花、粉彩瓷器为多。在画风上,康熙和雍正两朝却有明显的不同。康熙青花、五彩山水画中的山石,习惯于用“斧劈皴”的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这是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而雍正时期,则逐渐改用“披麻皴”,这是绘画界追随元代四王画派对制瓷装饰工艺的影响。乾隆时期山水画的题材大为减少。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当时也有将西湖十景及私人园林之类的题材,用写实的手法画在瓷器上的。

人物故事画以康熙民窑青花、五彩瓷器和雍正青花、粉彩瓷器为多,但两者间也有区别。康熙时期的人物画内容,除了习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外,戏曲故事画特别盛行,例如,《西厢记》、《水浒》、《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以及《岳飞传》、《萧何月下追韩信》、《钱塘梦》等等。

清代各朝款识特征。

清代,景德镇官窑器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器有干支纪年款,吉语赞颂款、私家人名。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形式。官窑器中,康熙早期款识较少,中期以后至清末,官窑多数落款,书体楷、篆并存。各时期的款识特点为:康熙时主要为楷书款,篆书款不及百分之一;雍正时楷、篆款并存;乾隆之后篆款多,楷款少;至清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楷书款又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款识都书“XX年制,而不书“XX年造”。乾隆前主要为青花款,之后主要为红彩写款。款字排列方式,通常以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式为主,少数为一行横款。款识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常有半边字,字体模糊不清。落款部位一般都在器底足。室名。款、吉语款、人名。款等都比明代为多。我国瓷器的款识,到了此时,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下面简要谈一下各朝款识的特征。

顺治款识顺治瓷器流传于世的,大部分都是民窑产品,官窑瓷器很少。官窑款识有“大清顺治年制”“和“顺治年制”两种,皆为楷款,前者为两行加双圈,圈栏较大,后者无圈栏。款色均为青花,色泽深沉,字体书法有明代遗风。常见的民窑器,多数署干支纪年款,个别书写顺治年号款。此时颇多“玉堂佳器”款,有楷、隶、篆等体式。

康熙款识康熙朝历时60多年,其早、中、晚各期,瓷器款识变化较大,各有不同的特点。早期作品多无款,款识中少数为皇帝年号款,多数为干支款、室名。款和花样款,青花色泽浓重,字体较大,最常见的款识为“中和堂”款。中期款识以楷书为主,多为六字双行竖写,少数为六字三行、四字双行,有写、刻、雕等方式。此外大量流行物形、花形、秋叶、团龙、团鹤等花样款。款识外或加单圈、双圈,或饰单方框、双长方框等,除青花款外,还有釉里红书款。字体秀逸,笔道有力。晚期除楷款外,出现了少量的篆书款。三行横写的格式较流行,也有一行、两行竖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