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识人三经——人物志
6312600000003

第3章 九征第一(1)

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原文】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①。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质也。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知无形状,故常人不能睹,惟圣人目击而照之。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②,质不至则不能涉寒暑,历四时。禀阴阳以立性③,性资于阴阳,故刚柔之意别矣。体五行而着形④。骨劲筋柔,皆禀精于金木。苟有形质⑤,犹可即而求之。由气色外着,故相者得其情素也。

【注释】

①本:事物的基础或主体。

②元一:万物的本源。

③阴阳:古人用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基本元素的一对范畴。

④体:包含,容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⑤形质:形,即外形;质,即本质。

【译文】

人物身上最根本的特性是从情性中生发出来的。情性的道理玄妙而深奥,除非具有特殊洞察力的圣人,有谁能搞得清楚呢?凡是有血性的东西,身体中莫不包含着混沌元气作为自己的本质,禀承阴阳二气以确立自己的刚柔二性,容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筑自己的形体。只要他具备了形貌气质,人们就可以据此了解他内在的情性。

【原文】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①。质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则不能甘矣,若酸也则不能咸矣。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②。平淡无偏,群材必御,致用有宜,通变无滞。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譬之骥,虽超逸绝群,若气性不和,必有毁衡碎首决胸之祸也。聪明者,阴阳之精。离目、坎耳、视听之所由也。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③,能兼二美。知微知章④,耳目监察,通幽达微,官材授方,举无遗失。自非圣人莫能两遂。虽得之于目,或失之于耳。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达于进趋而暗于止静,以之进趋,则欲速而成疾,以之深虑,则抗夺而不入也。玄虑之人,识静之原⑤,而困于速捷。性安沉默,而智乏应机。以之闲静,则玄微之道构,以之济世,则劲捷而无成。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人各有能,物各有性,是以圣人明白以进趋委守成于玄虑,然后动止得节,出处应宜矣。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阳动阴静,乃天地之定性,况人物乎。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⑥。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⑦。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

【注释】

①质量:素质。中和:折中平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也位焉,万物育焉。”

②五材:即仁、信、忠、智、勇五种品质。

③淳耀:内在淳朴,外在光彩照人。

④章:通“彰”,大,明显。

⑤原:根本;道理。

⑥稽:考查;五物:即五行。

⑦厥:其。

【译文】

在人的素质中,折中平和的素质最为可贵。折中平和的素质一定是平淡无味的,所以能够调和成仁、信、忠、智、勇五种品质,并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应变。因此说,观察人及其素质,一定要先看他是否具有平淡的品质,然后再看他是否具有聪明的品质。聪明是天地阴阳的精华。一个人身上如果阴阳二气纯净调和,其表现就是,内心充满了睿智,遇事明了达观。圣人内具淳朴之质,外具聪明之形,所以具备了平淡与聪明两种优秀的品质。既能看到事物的隐微之处,又能看到事物的明显之处,若不是圣人,就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那种说干就干、令人一览无余的人,懂得眼前行动的关键,却不善于深谋远虑;善于深谋远虑的人,懂得宁静致远的道理,却不能付诸迅捷的行动。这就好比火焰和太阳的光辉可以照见物体的外部,却不能照见物体的内部,金属和水可以把物体映照在自身内部,却不能向外发射自己的光辉。以上二者的区别,就是阴阳二气的不同功用所造成的。如果衡量一个人的材质时,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性质为标准,五种元素各自的特征就会从他的身上表现出来。

【原文】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五物之实,各有所济①。五性不同,各有所禀,禀性多者则偏性生也。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②。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荫,为仁之质。质不弘毅,不能成仁。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③。文理也者,礼之本也。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④。贞固也者,信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也。基不贞固,不能成信。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物,天地之常气。五德,人物之常行。

【注释】

①济:成就。

②骨植:形容骨骼硬朗挺拔。弘毅:弘大刚毅。

③文理:文雅有礼节。

④贞固:坚贞稳固。

【译文】

五行在人身体中的表现是:骨是木的特征的表现,筋是金的特征的表现,气是火的特征的表现,肌肤是土的特征的表现,血是水的特征的表现。也就是说,木、金、火、土、水各自的特性对应成就了骨、筋、气、肌、血的特征。因此说,骨骼挺直而柔韧,叫做弘毅,弘毅是仁的本质。神气清高而爽朗,叫做文理,文理是礼仪的根本。体态端庄而结实的,叫做贞固,贞固是诚信的基础。筋肌强劲而精练的,叫做勇敢,勇敢是成就义气的方式和途径。神色平和而舒展的,叫做通微,通微是智慧的本源。仁、礼、信、义、智这五种品质对应五种体质,具有恒定的规律性,所以叫做五常。

【原文】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①,木之德也。温而不直则懦,扰而不毅则。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刚而不塞则决,弘而不毅则缺。愿恭而理敬②,水之德也。愿而不恭则悖,理而不敬则乱。宽栗而柔立③,土之德也。宽而不栗则慢,柔而不立则散。简畅而明砭④,火之德也。简而不畅则滞,明而不砭则翳。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人情万化,不可胜极,寻常竟源,常在于五。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⑤。自然之理,神动形色,诚发于中,德辉外耀。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⑥,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⑦。休容之动,业业跄跄⑧。德容之动,颙颙卬卬⑨。

【注释】

①扰毅:扰,驯服。毅,刚毅、果决。

②愿恭:内心恭敬。

③宽栗:宽厚严肃。

④明砭:明,明智、明白。砭,用石针刺穴治病。明砭意谓头脑清醒,果断除去恶习和毛病。

⑤象:形象,表征。

⑥休决:简单果断。

⑦矫矫行行:矫矫,强健的样子。行行,刚健的样子。

⑧业业跄跄:业业,谨慎的样子。跄跄,步伐有节奏的样子。

⑨颙颙卬卬:颙颙,仰慕的样子。卬卬,气宇不凡的样子。

【译文】

五常之间的区别,可以用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品德来表示。温和而直率、驯顺而刚毅是木的品德。刚强而诚实、弘大而坚毅是金的品德。内心恭敬、文雅理智是水的品德。宽厚而严肃、柔和而坚实是土的品德。简明畅快、针砭弊病是火的品德。虽然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各种品性变化无穷,但归根到底,还跳不出以上五种品质的范围。

所以,一个人的刚柔、明畅、贞固的特征,必定表现在他的形体容貌上,流露于他的话语表情中,体现在他的情感品味上。总之,一个人内在的品性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品质磊落耿直的人,其仪容必定有强劲稳固之态;品质果决的人,其仪容必定有奋进勇猛之气;品质平和理智的人,其仪容必定安详闲适。人的仪态外表在活动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容色和神态。仪态率直的人,其行为举止的特征为矫健有力;仪态美善的人,其行为举止的特征为谨慎有节;仪态高尚的人,其行为举止的特征为气宇不凡、令人仰慕。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