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314300000033

第33章 《杠杆》说课稿

松花江中学胡伟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杠杆》是初中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课。本节内容因教学需要调整在以斜面为基础学习机械功和功率之后,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又进一步学习了功和功率的基本涵义和斜面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解决人体上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样四个内容。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滑轮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杠杆,并认识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杠杆。

(2)了解杠杆的五要素,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

(3)用科学探究法研究杠杆平衡,并用来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杠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2)难点:理解杠杆杠力臂的概念,会画出力臂。

(四)教具准备

演示用:食品罐头、瓶盖起子、教学课件。

学生用: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细线。(共20组)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对科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实验室又具备做该实验的全部条件。根据上述特点,我选用“实验归纳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找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学法指导: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历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实验激趣,创设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几位力气大的男同学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否将瓶盖打开,结果许多男同学无功而返。而一女同学却轻易打开了瓶盖,她只不过多了手中的一个仪器――瓶盖起子。生活中的杠杆由此引出。

(二)利用教学课件,学习知识,突破难点。

1、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机械,如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剪刀等,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告知学生这些机械的名称叫杠杆。接着指导学生了解与杠杆有关的几个名词,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2、利用电脑模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教会学生作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的是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3、以两个有针对性的作图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古代杠杆及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图片,进一步认识杠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动手实验,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我们通常使用的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

2、学生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填入记录表中,并计算出F1?L1与F2?L2。

5、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

各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1?L1与F2?L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6、评估、交流与合作

回忆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有没有记录力臂时出现疏忽的现象。若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报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应用知识,深化巩固。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科学,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才是真正体现科学的价值所在。为了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a、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是怎样利用杠杆搬运大石块的?b、阿基米德曾提出,“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话有无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增强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1、结合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肯定成绩,提出努力方向。

2、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突出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六)布置作业:作业A本P.28~29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后做适当的练习与作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把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系统的、按顺序设计好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