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校园逍遥录:超级男人
638000001335

第1335章 逍遥 (10)

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没有触及到。到了老子,才开始推求天的根源,并提出道。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而关于道生万物的过程,老子更有相关的著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对于老子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末分的统一体,理由是老子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的则认为是超时空的精神性的虚无本体,因为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也有人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这些相关解说别的不论,但是陈峰放到现在,却是颇有体会,因为他在观看着徐福在石壁上留下的意时,他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处于一种‘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中。

“也是我之前有精研过道家所学,颇有心得,若我只是走马观花,现在却也不能有所感悟。”陈峰忍不住在心中叹道,面前石壁上甚是玄奥的意,对他来说,已然有若原本满是白雾的天出现了云开见日。

继续看下去,陈峰又看到了这里面蕴含的道家无之道。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也称实有。‘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在中国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体和本质究竟是‘有’还是‘无’,存在原则分歧。分歧的焦点是如何理解‘无’以及‘有’和‘无’的关系。

无是道家哲学的本质特征。老子最先提出无的范畴。在《老子》一书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是指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物质存在,是有。道生一,即有生于无。道与无都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体。但是,无是对道的本质界定。对于这个无,一般认为是精神、理念,也有人认为是物质。《老子》一书中又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认为有所能为利,是因为无的作用。有与无互相依存,无比有更为根本。老子论有无对后来崇尚虚无的思想有过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