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本多情
古有三姑六婆,“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则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一说到媒婆,就会让人忍不住想起包子头、罗圈腿、大红嘴、唇边还有一颗瘊子的老太婆,身着花花衣服,到处去给人说媒。瘸的说成能飞的,哑的说成能吹的,全靠一张嘴,对他们有好印象的都是父母之辈,想追求自由恋爱的年轻人看到他们就会敬而远之。
电视剧里把媒婆的形象画了一个永恒的框框,让人们大多讨厌至极,但是对于红娘这个角色,却很少有人望而却步。俗话说,做一次媒添一次寿,很多人都愿意做一次红娘,给别人牵红线,搭鹊桥,最后享受谢媒酒外加谢媒金。红娘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不得不归功于王实甫。
王实甫的《西厢记》并未让后人局限于张生、崔莺莺等角色,却把最佳女配角红娘推上历史舞台,实在是他的不经意之举。《西厢记》原本是由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的。主要讲张生和莺莺恋爱的波折,红娘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丫鬟,但在王实甫笔下却加了她的戏份,将其作为张生和莺莺爱情的催化剂。不料这一增戏份,却把红娘捧红了。
不必细述《西厢记》的种种情节,只简单讲讲张生与莺莺的邂逅与续缘。崔相国身故,夫人郑氏为丈夫送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身边带着女儿崔莺莺。在行至河北的途中因故受阻,郑氏等人只好暂居河中府普救寺。
寺中的住客当中还有一书生张生,他本是前礼部尚书之子,父母死后家境败落,赴京赶考也经过此地,在普救寺中停歇数日,碰巧遇到在寺中游览的崔莺莺和红娘。张生见莺莺美貌如花,立刻一见钟情,唐突地送了莺莺一首赞美诗。他原以为会遭到莺莺的拒绝,没想到莺莺竟然回了一首诗。从此二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以情诗为媒介开始恋爱。几日下来,崔夫人发现女儿的行为反常,暗中叫红娘监视莺莺,却不料红娘阵前倒戈,反而帮助两人私下幽会。
当朝叛将孙飞虎听闻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便率领五千人马,围困普救寺索求美人。崔夫人一心解围,声称谁能解“普救寺”之难,就将崔莺莺许配给他。张生立刻书信一封给他的八拜之交、征西大元帅杜确,铲除了孙飞虎这个大害虫。但之后崔夫人却突然出尔反尔,声称莺莺已经许配给公子郑恒。张生和莺莺只有隔墙以琴表心意,通过红娘进行书信来往。
红娘之所以极力撮合张生和莺莺的情事,一开始是热心,后来则带几分私心。在她帮助张生穿针引线时,张生表示过要好好酬谢她,她却说:“不图你甚白璧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满头花”和“拖地锦”其实是古代婚嫁的礼服,她的意思是希望张生能娶她。
女作家侯虹斌对这点曾有过一段解读:红娘是崔莺莺的丫鬟,以她的身份只能终身为婢,嫁人也只能嫁给下等人,生子生女都是奴婢。但古有“陪嫁丫鬟”一说,小姐嫁出去之后,富家有权纳小姐的丫鬟为妾。红娘极力撮合张、崔两人,也是她相中了张生的人品,希望张生能顺带娶她。而且她不止一次暗示过张生,明里暗里都在问张生如何“报答”她。她的想法并没有原则性错误,利己考虑是因为身份卑微而引发的权宜之计,倘若张生断然不娶她,她也没办法。何况她并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在红娘的协助下,张生与崔莺莺虽然能隔墙幽会,但无法见面依然让两人活得很苦。几天之后,张生就因相思而病倒,莺莺也因日思夜想魂不守舍。崔夫人便叫来红娘严刑逼问,才知张、崔二人一直有来往。红娘料定夫人听闻之后会怒不可遏,不但不怕,倒干脆为张、崔辩驳起来,指责夫人不通人情。【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下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友,斩飞虎叛贼草寇。
【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索穷究。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这五段唱腔出于《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是红娘最出彩的段子。 “ 圣药王”、“ 麻郎儿”、“幺篇”三段曲子是红娘赞崔、张是才子佳人、情投意合,而张生的义兄还是大将军,与崔家门当户对;而“秃厮儿”、“络丝娘”两段里,确实红娘直接损老夫人不守信用,坏人家因缘,连心头肉的好女儿都不管不顾。五曲铿锵有力,完全展露了红娘伶牙俐齿的一面。
老夫人被红娘一连串的抢白,弄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思来想去,考虑到张生义兄杜确的身份,只有同意二人交往,但要求张生必须考取功名才允许他和崔莺莺结婚。不久,张生果然考得状元,立刻赶往家中报喜。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郑恒突然横插一脚,欺骗莺莺说张生已经成了卫尚书的东床快婿,意图染指莺莺。好在张生和杜确及时赶到,惩治了小人郑恒。而张生终于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此时的张生早把答应红娘的事情忘在脑后,小小的红线人只能黯然退出了舞台。
红娘的可爱、大胆、泼辣赢得众多人喜爱,然而人们总是看不到一个角色背后的悲剧。据说当代学者吴晓铃曾在他的书中说红娘想要张生娶她为妾才肯那般全力帮忙的,这个言论在当时遭到很多读者的痛骂。其实,是由于人们对戏剧形象要求过于完美的惯性在作祟,让人们不愿承认红娘的私心,然而这却是王实甫要在《西厢记》里真正突出红娘的原因。红娘的个性再坚强泼辣,她一样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女人,她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神,而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女人,仅仅想要为自己寻找出路。她撮合莺莺与张生,既不损人又可利己,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王实甫正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进行着艺术的探索。
贾仲名在追忆王实甫时曾言:“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辞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每日混迹在妓馆市井的王实甫,见“卑贱者”无数,了解到他们每个人活着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生活际遇也大相径庭。他如此写红娘,一是对此类女性心存同情,二是真的想在戏曲中为普通世人争得永世流芳的机遇。
如今再听人们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深感他们其实也是在为自身祝福,红娘不过是把这一切付诸行动,至于成功与否,能否为自己也争得一片天地,则全看天意是否成全。但是,红娘依然活得有血有肉,这才是王实甫欲为世人呈现的大雅和大俗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