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是元曲销魂
638600000040

第40章 孤儿复仇记

孤儿复仇记

复仇似乎是小说家永远也写不完的话题,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哈姆雷特、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埃德蒙,他们复仇的过程是如此惊心动魄,以至于影响世界各地复仇小说的情节演绎。在中国历史上一样上演过许多复仇的故事,因为有杀戮就会有仇恨,但有些是虚幻的纸上谈兵,有些则是真实的存在。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复仇记之一,不但司马迁特别为此著文,就连法国思想家伏尔泰都忍不住将其改编送上舞台,在欧洲一度引起轰动。当时的欧洲正流行一股“中国风”,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思想上。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的想象力和行动力既奇特又令人震惊。诸如大丈夫“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这是中国儒家信义所讲的核心,做人最重要的是一个“义”字,为此被千刀万剐亦万死不辞。伏尔泰可能就是看中了这种忠义哲学观,才将《赵氏孤儿》的故事引进,而且他认为,《赵氏孤儿》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的复仇式悲剧。

一幕历史剧既然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不应该让它的剧作者纪君祥无人问津。有人考证说,纪君祥又作纪天翔,大概生活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虽然被称为戏曲家,留下来的作品却少得可怜、但一个成名之作就足矣令他著作等身。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令纪君祥去改编这段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故事呢?就必须了解它发生的背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有多么相似。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详细地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纪君祥为了使其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在某些细节上投注了自己的臆想。是他的巧妙编剧,使得西方人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关注起来。

晋景公年间,大奸臣屠岸贾欲称霸皇廷,密谋陷害忠烈名门赵氏,并将其一家老小全部杀害。唯一漏网的是当家的赵朔之妻,她是晋成公的妹妹,腹中怀有赵朔之子,由于她当时身在皇宫,才躲过此劫,并在不久后产下一名男婴。赵朔的好朋友程婴和门客公孙杵臼发誓要为赵朔报仇,将这名男婴秘密保护起来,但此事还是被屠岸贾发现,后者立刻下令追杀赵氏遗孤。

程婴一路逃亡,仍是被屠岸贾的部将韩厥拦住去路。程婴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韩厥竟然放了他们。望着程婴离去的背影,韩厥心道: “我若是献出去图荣进,却不道利自己损别人。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着谁来雪这终天恨?怕不就连皮带筋、捻成齑粉,我可也没来由,立这样没眼的功勋!”(《赵氏孤儿大报仇》第一折)

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婴孩,对韩厥来说是不仁;想到赵氏一家若因自己的阻拦而不能报仇雪恨,他韩厥就是不义。不仁不义之事,韩厥自认绝对做不出来,思来想去,干脆自尽算了,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屠岸贾大概做鬼也想不到为赵家遗孤第一个献出忠魂的竟是自己的手下。

为了找到程婴和赵氏孤儿的下落,屠岸贾扬言要屠杀晋国所有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未免连累无辜,程婴带着自己的儿子与公孙杵臼逃往一个方向,引敌人来找,另一方面让他的妻子带着赵氏遗子逃往另一个方向。屠岸贾果然率师追杀程婴和公孙二人。程婴假意投降屠岸贾,“出卖”公孙杵臼和婴儿。公孙杵臼心中明白他的苦衷,咬牙陪他演了这场“血泪秀”。【南吕?一枝花】兀的不屈沉杀大丈夫,损坏了真梁栋。被那些腌臜屠狗辈,欺负俺慷慨钓鳌翁。正遇着不道的灵公,偏贼子加恩宠,着贤人受困穷。若不是急流中将脚步抽回,险些儿闹市里把头皮断送。

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第二折

【双调新水令】我则见荡征尘飞过小溪桥,多管是损忠良贼徒来到。齐臻臻摆着士卒,明晃晃列着枪刀。眼见的我死在今朝,更避甚痛笞掠。

【驻马听】想着我罢职辞朝,曾与赵盾名为刎颈交。是那个昧情出告?元来这程婴舌是斩身刀!你正是狂风偏纵扑天雕,严霜故打枯根草。不争把孤儿又杀坏了。可着他三百口冤仇甚人来报?

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第三折这三段唱腔,内容是公孙杵臼大骂朝廷败坏,昏君无道,竟让屠岸贾这等卑鄙小人位列三公。他直言皇帝老子简直有眼无珠,又假意骂程婴“狗贼”,“出卖”自己和赵氏。

屠岸贾怕程婴作假,边让程婴鞭打公孙,程婴只好忍着心痛抽打公孙,而心中却在淌血,几乎把银牙咬断。他暗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到最后,他只能眼见着亲生儿子死于乱刀之下,而好朋友公孙杵臼也一通撞倒在地上,头破血流而亡。

背着“忘恩负义”的骂名,程婴将赵氏遗子带在身边,躲在深山老林里隐居。在与世隔绝、青山绿水的桃源中,程婴将报仇的念头不断灌输给赵家遗子。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程婴一直在挣扎,但是想到赵家满门三百口皆死于屠岸贾之手,如果不除掉此人,恐怕连天都不容。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不知不觉,赵氏遗子赵武立世成人,联合屠岸贾的“亲信”,里应外合将屠岸贾诛杀,还了赵氏和程婴等人的清白。然而,程婴想到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皆不能复生,痛不欲生。他被接入了豪华的赵府,却并没有享受的心情,而是每日呆在屋中,沉默地坐在案席之上,到了夜晚,对月无语。

隐约间,他好像看到了点点青鸦,几株桑树,闹闹吵吵,一簇耕夫。这些是他在深山里的最常见到的情景。过了一会儿,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些死去好友的魂魄在面前晃来晃去,好似在召唤他一般。

忘不了山中的生活,因为隐居能消除他心中的罪孽,然而青山也治愈不了他痛失亲友的悲苦。除了一死,程婴想不出还能用什么来祭奠那些死去的人。

在真正的历史当中,程婴自刎了,以死来祭奠朋友的魂灵。不过在《赵氏孤儿大报仇》这部剧中,纪君祥让程婴免于一死。因为如果他的结局也以死收场,就真是大悲特悲的惨剧了。即便不是个纯正的悲剧,近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仍认为,《赵氏孤儿》与《窦娥冤》至少情节不相上下,“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更有甚者说《赵氏孤儿大报仇》跟《哈姆雷特》的戏剧地位持平,毕竟它取胜在既有真实历史支撑,又富有传奇色彩,而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不过是虚构的故事。

其实赵氏孤儿传达的无非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义”。在孟子那里,“义”有个有趣的诠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对贪心的人来说两全其美当然更好,可是“生命”和“道义”不是东西,如果两个不可以同时要,按照中国人的观念,自然是“道义”重过“生命”。所以韩厥、公孙和程婴都制造了令人极端费解的“自杀事件”。

中国古代的“自杀事件”之所以被外国人相中,并被他们拿去改编成符合外国人观赏角度的剧目,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忠义观”很感兴趣。而对朋友忠诚、对事业忠诚的人,在全世界人那里都可以引起共鸣。《赵氏孤儿》动人的一面,就是凭借“忠义“二字,在意识形态上融入了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