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6416400000017

第17章 演讲口才培训(4)

那一次演讲,这个学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要知道他以前是连三分钟的演讲都找不到材料的人。由此我们知道哪怕是一般的演说家,如果他讲述的是内容丰富的人生故事,那也一定是可以动人的。演讲的人,应该提出不多的几条大纲,在讲完之后,就引用实例来详加解释。要是可能的话,最好还要讲述人们的奋斗史,讲他们怎样在斗争中获得胜利的故事,因为人们,对于“奋斗”和“竞争”都是特别感兴趣的。西洋有一句成语,说是全世界只爱一位情人。其实,全世界所爱的只是一场恶斗而已,大家都想看那两位情敌不顾生命而去争夺一位美女。当每部电影放映到那位英雄克服了一切的障碍,而且把爱人拥抱在怀里的时候,一般的观众,都戴帽穿衣而预备散场了。这一个公式,差不多每部在杂志上的小说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而写作的,使读者喜爱的那位英雄或昔日女英雄有一番热烈的奋斗而获得了成功。

一个人在事业上努力挣扎而获得了成功的故事,一定是永远动人的。有一位杂志的主编,他告诉人们,世上最好的故事的题材,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真实经历。这句话很有意义,谁不曾有过奋斗和挣扎呢?如果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讲出来一定很动人,这是毫无疑义的。

4.具体的和确实的联系

在李燕杰教授的演讲班上,同时有两位知识程度相差很远的学员,一位是哲学博士,一位是20年前当过兵的粗汉。博士是一位大学教授,那位过去当水兵的粗汉现在当着一家运货车行的经理。说起来真是奇怪,粗汉的学问比博士浅得多,但在演说班上讲话的时候,却比那位哲学博士的演讲动听而受人欢迎。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那位大学教授演说的时候,讲着一口漂亮的英语,清楚而又合逻辑,举止十分的文雅。但他的演说,缺乏了一种最主要的东西——具体,他是说得太空泛而太笼统了。留给听众一个模糊的印象。而那位车行的经理,虽然他不能很逻辑地把许多事实归纳成一条普通的道理,他说话的时候,马上讲到他的生意方面;然而,这是具体而确实的。在这种特质上再加上他那勇气和有力的字句,所以他的讲话反显得区区动听了。

所以举上述的这一个例子,意思是表明凡是惯于讲具体而又确实的话的人,不管他所受的教育的深浅,他总是有极大的吸人兴趣的力量。

因为这一条原理十分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举出几个实例来解释,使其在你的脑中永久的留着印象。我希望你永不忘记而且也永不忽略这些宝贵的教训。

让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比方,你说在那尼加拉瀑布每天所耗的马力数量很惊人,你说这一句话后,你再加上一句;如果把这种消耗的动力来加以利用,用所得的金钱来购买生活的必需品,那么,许多民众,大家都得到衣食了。这种说法,不是十分有趣的吗?所以任何时候你都要记着具体和确实的联系,只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5.运用像画一般的句子

在许多足以引人入胜的方法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技巧,常常是被人忽略了;即使是一个演说者,往往也对之不大感觉到,或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思索过。这种技巧是指什么呢?那便是这里所要讲的“像画一般的字句”。一个会讲话的演说家,他会使他的话像一种影像浮映在听众的眼前;不会讲话的演说家,只是笨拙地利用模糊平淡而无声五色的一些东西而把你催眠入睡。

图画,像你呼吸的空气一般,可以任意的取用,你应该把你的图画用人你的演讲中,用人你日常的谈话中。这样,你就更能使人家感到兴趣,而有更动人的力量了。

英国大哲学家史宾塞在他的名着《文体哲学家》中告诉我们能够像图画般鲜明的文字,是有一种超越的能力的。而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他说:“我们思想的时候所想到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某一件特殊的事,我们要避免着说:‘这和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态度的残暴性是成正比例的,哪个国家的刑法,也应该要特别严厉的。’我们应该换一种说法:‘这和该国人民的爱打仗斗牛搏狮等风俗成正比例,他们犯了罪,应该受火烧、烤打的死刑。’”

在圣经中,以及莎士比亚的名着里,构成像图画一般的名词,正像蜜蜂围绕着苹果酒制造厂一样的众多。一个平常的作家,他以为叙述某一件事是多余的,可是莎士比亚怎样表达他同样的意思呢?他用了像画一般的不朽的字句,说:“把真金再镀一层,把百合再染色,把紫罗兰再洒上香水。”这真合了中国的成语“画龙点睛”了。

你曾否细心留意过流传了几千年东方和西方的成语吗?它们都是带有视觉色彩的。比方像西方的“在手里有一只鸟,胜过了在树林中有两只鸟,”“你只能够把马拉到水里,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还有许多的比喻,都是带有图画的成分的,偈“猛如狼”、“脸如重枣”、“静寂得像死一样”,这些现成的例子,是随处可以见到的。

林肯是惯于用视觉名词的,当他在白宫被长而繁的各种报告窘迫的时候,他说:“如果我派一个人去代我买一匹马,我并不希望他来报告我那匹马的尾毛共有几根。”这是一句生动得像画一般的字句,你能忘掉吗?

6.不妨制造一些传染菌

使听众感觉到趣味的材料,我们已经讨论过不少,然而,有人机械的仿效着去演讲;可是,结果还是呆板乏味。能够给予人家趣味的手段,这是十分微妙的一种感觉和精神上的问题。这是和应用一架机器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也没有一本书能够给予你一个确切的定律。

趣味是具有一种感染性的,如果你必里有一件趣味的事情,而且你对于这一件事情有着不吐不快的感觉,那么,你讲了出来,听众一定会感到有趣味的。在不久之前,在天津举行的演讲讨论会上,忽然有一位先生站了起来,警告听众说:“如果渤海湾那里照目前所用的捕捉石鱼的方法继续捉捕,那么,这种鱼类无疑是要绝种的,而且很快的就要绝种了,就在这几年内……”只是因为他感觉他的题材十分重要,而且发生一种急切的感觉,所以他就这样爽直的报告了。当他在立起来说话的时候,我还不曾知道渤海湾有这么的一种鱼。我想听众当然和我一样地缺乏这种常识,但他说完之后,我们都有一些关心这种鱼的感觉。我们大概都感到有立刻向国会请求通过保护石鱼的法令的必要。

有人曾问李燕杰使他成为一位令人感觉趣味的演讲家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感觉到极度的兴奋,一时竟不能平静下来,只想把他告诉人家而已。”

英国大政治家马可来,他怎样去评定英王查理第一的功罪。马可来不但用着像画一般的字句,而且还用着对比的句法,差不多永远能把我们的趣味抓住了。请你且看下面的一段文章:

“我们向他责备,说他不能遵守即位的宣誓,可是我们却听到了一种传说,说他对于结婚的誓约是十分遵守的。我们向他攻击,说他把民众交给了那残暴的主教;然而,有人曾幽默的为他辩护,说他把幼子抱在膝上热吻着。我们向他非难,说他破坏了他所允许的民权请愿书;但我们又却听到人家说他每晨的6点钟必定做祷告。我们可以相信,完全是在这一些,加上他的维戴克式的花边衣领,和那美丽的面貌,尖尖的胡须,他的伪善,他的外表庄严的假面具,使他在现世纪受到不少盲目者的爱戴。”

8.来个响亮的开头

经过一番演讲口才,就可以登台演讲了。

开头第一段话十分重要,不要等第二段、第三段,而是第一段。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好像在音乐里给了全篇作品以音调,往往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第一句讲什么?当然是永远猜不着的谜底,如果真有这种格式,只能害得你墨守成规,因而第一段也只能就演讲本身的内容、环境、听众的情绪等等来决定。下面是演讲者在开头须注意的问题:

1.不讲多余的话

有的演讲者一上台就向听众道歉,用自己不会讲话之类的词自谦一番,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陋习。叶圣陶先生对此举过一个例子,一位演说者屁股没坐稳就来一套,说:“今天本来没有什么准备,实在是没有什么说的。”叶先生说:“谁都明白,这其实是谦虚。可是,演说者未免多了一点思考,你说不曾准备,没有什么可说的,那么为什么要上讲台耗费听众大量时间呢?如果没有什么可以说,台上那些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算不算‘没有说的’呢?抑或是逢场作戏呢?如说得尖锐,一些连自己也信不过的话,却说来给人听,又算什么品德呢?”

其实,演说者那种“自谦”并非一定出自本心,不过是因循了开场套的陈规,难怪有人一听了这样的开头就说,再讲下去的都是废话了。

如果你真的没有准备,听众决不会因为你事先这样说便原谅你了,听众花费这么多时间来听你说话,是希望得到一点教育和启发,绝非因为你谦逊一番就可以胡说八道。如果没有准备,宁愿不要开口;已经准备好了,就理直气壮地讲下去吧。

那种中国式的谦虚不宜提倡。过分的谦虚就是谦卑。

有人说,在听众面前,五秒钟之内就要获得听众的注意力。当然,你要一直保持这种吸引力,是不容易的。而一开始连这种吸引力也没有的话,那么之后就是花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把听众的兴趣拉回来。

2.引发听众的好奇心

请看下面这段演说:

在一百四十年前,伦敦出版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叫它为“全球最伟大的一本小说”。当小说出版之时,使得市民在街头巷尾与朋友见面,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几乎都是“是的,我已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售了一千本,两周内销售了一万五千本。以后再出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几年前,银行家摩根以连城的价值,买到了这本书的手稿,现在这本书原稿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

这段话的确是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一开始就引起听众的注意,还使你的兴趣逐步增强,在听众急不可耐的时候,演说者才点破谜底:

这一部世界各着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19世纪40年代写的《圣诞欢歌》。

人总有好奇心,也许这称得上是天性。这一点演讲者务必要记住。对于一些超出自己想象之外的事物,都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针对这种心理,在谈话的开场白中设一些悬念,会格外吸引人。

把一些罕见的问题提出来,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如:“你知道吗?人可以与海豚对话。”

这一问,立即引起听众的好奇,还会使人大吃一惊:难道没有思想的海豚可以与有思想的人对话么?接着就产生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

要开头吸引人,还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把一些事物向听众展示:模型图片、物件向观众展示,都能迅速吸引全体听众。但展示的实物一要显眼,二要位置有一定高度。否则,后面的听众会因看不清而站立,至少听众相互询问使场内嘈杂不堪。

比如,公司老总演讲时就可以把本公司的产品,规划图等一些实物展示在公众面前,这会一下子引起听众的注意力。

3.偏向听众发问

在开头向公众提几个问题,请听众帮助其同思考,可以立即引导听众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提出不久,你再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自然可以使听众格外留神地把你的话听下去。

1854年7月4日,美国纽约的罗彻斯特市举行国庆节庆祝大会,着名的废奴主义者道格拉斯在会上发表了批判种族主义的演说,他就是用提问式开始的——

公民们:请原谅,让我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请我到这里发表演说?对于你们的国家独立日,我有什么好处?跟我又有什么关系?难道《独立宣言》载明的政治自由和自由平等原则,也适用于我们吗?因些,是不是请我来把我们的劣等民族送上民族的祭坛,以及为了从你们的独立而导致我们独立的幸福,请我来承认得到裨益并表达衷心感谢呢?

在一番提问之后,就开始揭露美国还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黑暗制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科学根据驳倒了硬说黑人不属于人种的谬论。

4.带上几段名言